微课坐井观天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坐井观天》微型课教案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在课下积累了许多的成语,谁能把你搜集的成语说给大家听?﹙学生说成语的题目﹚2、师:你们可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学生齐读题目)。
观是什么意思?那么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你们想知道吗?1、请同学们快快端起书自由的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教下面的拼音宝宝。
2、解决词语:老师这有一些词语,看看你认识了吗?自己先认读、找小老师读。
3、解决本课生字:词语同学们认读的这么好,那么这就是本课中我们要认识的字,自己先认读一下,师指生读。
师:你们真棒,这么快就把生字学会了,生字组词。
〈三〉、品读感悟1、现在这些生字又回到课文中去了,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儿?生:讲的是小鸟和青蛙说天大。
教师贴小鸟图和青蛙图,板书天多大。
2、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青蛙住在那里?(井里)小鸟落在了那里?(井沿上)谁告诉大家井沿是什么地方?(学生指出)你能把青蛙和小鸟分别放在它所在的位置上吗?(学生放小鸟图和青蛙)。
2、那么对于天有多大,小鸟和青蛙站在不同的位置,各自都是怎么认为的呢?请同学们再仔细的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3、小鸟是怎么认为的?生:天无边无际。
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大的没有边际,很大)。
像森林、田野、大海都可以说是无边无际。
那么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的呢?(生:飞了一百多里)。
一百多里远不远?(远)恩,一百多里的确是很远,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可能飞过了哪里呢?出示课件:小鸟飞呀飞呀,它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啊!(2、3个同学说)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鸟的话呢?自己先体会读一下。
读3、5自然段。
教师指导第五自然段的语气读,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4、青蛙同意小鸟的说法吗?他是怎么认为的?(学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师:你是从哪知道的?找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坐井观天》微课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课件:出示“观”字。
讲解字形、字义。
2.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3.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课件: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3.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词
1.课件出示注音卡片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坐井观天》微课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讲授的微课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的《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
在学习课文时,我着重抓住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二次对话,在指导孩子们朗读的同时,重点让孩子们从读中感悟:青蛙和小鸟他们在争论什么,他们争论的观点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孩子们学会在读中悟、悟中学。
那么在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时,我首先从每个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先做一个实验,把书本卷成一个筒状,去看黑板有多大,然后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再迁移到课文学习之中,青蛙坐在井里,它看到的天空为什么有井口那么大。
通过这种迁移的方式,孩子们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口挡住了,所以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而小鸟却不同,它天天在天空飞,能够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宇宙、大海、沙漠和草原。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自不过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小鸟和青蛙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从而明白,小鸟站得高,见多识广,所以看的远,而青蛙坐在井里,见识少,自以为是,所以就看不到整个天空。
由此引入第三部分的学习,实行拓展训练,让孩子们思考,假如青蛙从井
里跳出来,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最后升华主题,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