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检索方法之综合检索法说明及应用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0
多层涂布技术专利检索结果1.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名称=(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主权项=(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 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or碳碳不饱和键 or 高熔点 or 偶氮二异丁腈 or 过氧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or 氢化松香树脂 or 架桥 or反应剂 or增粘树脂or甲苯 or醋酸乙酯 or丙酮 or甲乙酮 or乙醇)摘要=(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or碳碳不饱和键 or 高熔点 or 偶氮二异丁腈 or 过氧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or 氢化松香树脂 or 架桥 or反应剂 or增粘树脂or甲苯 or醋酸乙酯 or丙酮 or甲乙酮 or乙醇)全文=(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低分子量 or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 or碳碳不饱和键 or 高熔点 or 偶氮二异丁腈 or 过氧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or 氢化松香树脂 or 架桥 or反应剂 or增粘树脂or甲苯 or醋酸乙酯 or丙酮 or甲乙酮 or乙醇)名称 and 主权项 and 全文 and 摘要检索结果:173条未发现对此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造成影响的专利2.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胶带名称=(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主权项=(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 or %卷)and (甲苯二异氰酸酯 or 三羟甲基丙烷 or 六甲烯基二异氰酸酯的衍生物 or 90~180g/m2 or 83~94%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摘要=(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甲苯二异氰酸酯 or 三羟甲基丙烷 or 六甲烯基二异氰酸酯的衍生物 or 90~180g/m2 or 83~94%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全文=(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甲苯二异氰酸酯 or 三羟甲基丙烷 or 六甲烯基二异氰酸酯的衍生物 or 90~180g/m2 or 83~94%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名称 and 主权项 and 全文 and 摘要检出结果:3条未发现对此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造成影响的专利3.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胶带制备方法名称=(胶%带or 粘着带or 粘着片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or 胶粘片or 保护膜or 保护片or %卷)and (丙烯酸% or 聚合物or 压敏胶)and 方法主权项=(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 or %卷)and (加热 or 80℃or 降温 or 40℃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or搅拌 or 20min or 贴合)摘要=(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加热 or 80℃ or降温 or40℃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or搅拌 or 20min or 贴合)全文=(胶%带 or 粘着带 or 粘着片 or 粘合% or 不干胶带 or 胶粘片 or 保护膜 or 保护片or %卷)and (加热 or 80℃ or降温 or 40℃ or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or 棉纸 or 绵纸 or 无纺布 or 不织布 or 剥离纸 or搅拌 or 20min or 贴合)IPC分类号=(CO9J or B32B or G02B)名称 and 主权项 and 全文 and 摘要 and 分类号检索结果69条未发现对此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造成影响的专利以上:1.未发现对此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造成影响的专利。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举例作者:薛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专利信息的概念、特点、作用和获取途径,然后详细介绍了专利信息分析的几种方法,最后通过几个实际的例子来加深对专利信息分析方法的理解更多还原关键词: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应用举例1.专利信息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也称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专利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也就是通过专利文献上所固有的标引项目来识别有关文献,然后对有关指标进行统计,最后用不同方法对有关数据的变化进行解释,以取得动态发展趋势方面的情报。
2.专利信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也称定性分,主要是指通过对专利信息的具体内容的分析来获得有关的专利情报。
技术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专利群的识别、分离和分析。
专利信息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一个是通过量的变化,一个是通过内在质的变化来反映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两者既有区别,又存在必然的联系。
量的分类需要根据质,质的体现又要通过量。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两者配合使用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3.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应用范围与评价专利情报分析主要用于分析和企业自身业务所属领域联系紧密的专利文献。
该方法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确认技术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判断产业的竞争态势。
此外,还可以获取有关的法律情报。
其局限是受专利文献披露技术信息的详实程度限制,一般还要与其他技术文献和竞争情报源结合使用。
4.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应用举例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创新中的运用:海尔集团专利情报分析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在企业创新研发之中,以下便是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创新中运用的成功例子。
海尔集团是目前我国最知名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中国经营最成功、管理水平最高、最国际化、最具亲和力的企业之一。
海尔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中国成功企业的典范,其对于专利情报分析的重视以及由此在研发创新中的应用也是企业可借鉴的典范。
日前,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揭晓,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结果,在代表科研实力的专利榜上,截至2006年年末,海尔拥有专利数7008项,第二名为华为公司,其专利数仅为2575项。
专利检索常⽤⽅法(⼀)我们先来看⼀个例⼦,这个例⼦是检索“带有贮⽔器的花盆”这⼀技术主题的中国专利⽂献,⽤的检索⼯具是连颖智慧的IPTECH。
检索实例1.⽤“贮⽔器”、“花盆”作为关键词,检索“名称”字段,TTL:(贮⽔器) AND TTL:(花盆),命中0篇;2.调整字段,考虑到“花盆”是核⼼概念,“贮⽔器”是限制花盆的词,因此把“贮⽔器”调整为“名称+摘要”字段,TA:(贮⽔器) AND TTL:(花盆),命中10篇;3.从检索结果中获取更多检索要素,统计分类号结果,可以发现A01G009是最接近的分类号,浏览分类号和检索结果,可以找到“A01G027”、“容器”、“花箱”、“器⽫”、“储⽔器”等更多检索要素;4.获取到更多检索要素后,修改检索式,(TACD:(盆 OR 花箱) OR IPC:(A01G009)) AND (TACD:(贮⽔器 OR 储⽔器 OR 容器) OR IPC:(A01G027)),命中62023件;5.快速检索结果发现,⼤部分噪⾳是关键词“容器”和“盆”带来的,同时也发现了更多检索要素,如“花缸”、“花槽”、“花钵”、“栽培容器”;6.修改检索式,(TACD:(花盆 OR 花箱 OR 花缸 OR 花槽 OR 花钵 OR 栽培容器) ORIPC:(A01G009)) AND (TACD:(贮⽔器 OR 储⽔器) OR IPC:(A01G027)),命中13836件;7.重复第5步、第6步,直到检索结果符合要求。
以上是我们在⽇常检索中最常⽤到的检索⽅式,其包含简单检索和⽹鱼检索的基本原理。
简单检索是⼀种注重快速性的检索,其只使⽤基本的关键词或分类号,并且不需要扩展,检索字段也只涉及名称或摘要,例⼦中第1、2步⽤到了简单检索。
⽹鱼检索⼀般包括了简单检索,即先通过简单检索产⽣初步检索结果,然后从结果中挖掘新的检索要素,多次调整并逐步完善检索。
专利检索与分析在当今社会中,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专利是创新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为创新者提供一定的保护和利益。
然而,随着专利数量的日益增加,如何高效地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专利检索与分析的方法与意义,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
一、专利检索的方法专利检索是指通过查询专利数据库,找到与已知技术方案相关的专利文献。
在进行专利检索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关键词检索法:通过输入与所需技术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
关键词应具有代表性和确切性,以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分类号检索法:根据专利的分类号进行检索。
专利分类号是专利局根据专利内容所属领域划分的一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所需的专利文献。
3. 引证文献检索法:通过寻找已有专利文献中引用了某一专利的其他文献,来确定该专利的价值和影响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与所需专利相关的其他相关专利。
二、专利分析的意义专利分析对创新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创新者提供以下方面的帮助:1. 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已有专利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当前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方向,为我们未来的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2. 竞争对手情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我们可以了解其技术水平、创新重点和市场布局,从而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竞争策略。
3. 专利侵权识别:通过专利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判断某项技术是否已被他人申请专利保护,避免侵权风险。
4. 创新效果评估:通过分析专利的引用情况和其他相关指标,我们可以评估创新成果的影响力和价值,为进一步的创新研发提供指导。
三、案例分析以某电子公司为例,对其所属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与分析。
首先,通过关键词检索法,输入相关关键词,如“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得到一系列相关专利文献。
然后,根据分类号检索法,筛选出与电子产品相关的专利。
最后,通过引证文献检索法,找到与该公司专利相关的其他专利文献。
专利检索技巧及案例演示专利检索是通过检索数据库来寻找相关专利文献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专利检索技巧及案例演示:1. 关键词选择:选择准确、具体且与目标专利相关的关键词是进行专利检索的重要一步。
可以从专利标题、摘要、附图和说明书中找到关键词。
将关键词组合使用可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2. 类目检索:根据专利的技术领域和类目进行检索可以帮助缩小检索范围,并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结果。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特定的分类系统,如美国的美国专利分类系统(USPC)和国际专利分类(IPC)等。
3. 引证文献检索:通过检索被引证专利文献,可以找到与目标专利相关的后续改进和进展。
这些被引证文献可以在专利文献的前言部分或引文部分中找到。
4. 全文检索:全文检索是通过检索专利文献的全文内容来找到相关专利的一种方法。
全文检索通常可以通过专利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进行。
使用通配符、布尔逻辑和逻辑运算符可以更精确地过滤结果。
5. 专利家族检索:如果专利被授权或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申请了专利保护,那么这些专利构成了一个专利家族。
通过检索专利家族,可以找到与目标专利相关的其他专利文献,以了解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版本。
案例演示:假设我们想要检索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相关的专利文献。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演示:1. 在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栏中输入关键词“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 根据需要选择类目检索,我们可以选择相关类目,如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等类别。
3. 使用全文检索功能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如“AND”、“OR”、“NOT”,以及通配符如“*”和“?”等。
4. 展开高级检索选项,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检索条件,如专利申请人、专利种类、专利状态等。
5. 基于检索结果的反馈,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排查,以找到最相关的专利文献。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专利检索技巧和案例演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不同的专利数据库来调整和优化检索策略。
专利检索方法之综合检索法说明及应用案例综合检索方法为了满足深层次的检索需求,如搜集专利技术信息、申请专利、侵权检索、跟踪专利法律状态及技术引进等活动,有时需要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检索字段进行检索。
要将他们从成千上万的、有序的专利数据中准确、迅速地查出来,系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技术和方法;而且检索者要按照这些技术和方法的要求,将检索字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让计算机“明白”检索的目的。
目前专利数据库系统流行且经常用的信息检索技术之一是布尔逻辑检索。
布尔逻辑检索是常用的一种检索技术,它使用代表“或、与、非”等逻辑概念的逻辑运算符“OR、AND、NOT(或ANDNOT)”,将两个以上的提问词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检索提问式,由计算机在专利数据库中按照检索提问式的逻辑关系,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方法。
1.布尔逻辑运算符(1)逻辑“与”是一种具有概念交叉或概念限定关系的组配,用“*”或“AND”算符表示。
用“AND”运算符将两个提问词(A、B)进行组配并检索称逻辑“与”检索,表示同时包含检索词A和检索词B的记录才是命中纪录。
由图3-19可知,使用“逻辑与”组配技术,缩小了检索范围,增强了检索的专指性,可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准率。
例如:检索“热压成球机”方面的技术。
关键词为“热压”、“成球机”,则检索式为热压AND成球机注意:运用“与”的逻辑关系,可以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但是用多了会影响检索的全面性,即漏检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应该根据检索结果的数量,增减检索式中的“与”的逻辑关系的数量。
(2)逻辑“或”是一种具有概念并列关系的组配,用“+”或OR算符表示。
用OR运算符将两个提问词(A、B)进行组配并检索称逻辑“或”检索,表示包含提问词A的文献或包含提问词B的记录或者同时包含A和B的记录均为命中纪录。
从图3-20可以看出,使用逻辑“或”相当于增加检索主题的同义词与近义词,扩大了检索范围,高检索信息的查全率。
例如:检索“热压或挤压”方面的技术,关键词为热压、挤压,则检索式为热压OR挤压注意:运用“或”的逻辑关系,可以提高检索的全面性,但是用多了会影响检索的准确性,即检索结果太多,筛选的工作量大。
因此应该根据检索结果的数量,增减检索式中的“或”的逻辑关系的数量。
(3)逻辑“非”是一种具有概念排除关系的组配,用“—”或NOT、ANDNOT算符表示。
用NOT运算符将两个提问词(A、B)进行组配并检索称逻辑“非”检索,表示包含提问词A 同时不包含提问词B的纪录为命中纪录。
使用“逻辑非”可排除不需要的概念,能提高信息检索的查准率。
例如:检索“挤压但不包括热压”方面的技术,关键词为热压、挤压,则检索式为挤压ANDNOT热压运用“非”的逻辑关系,可以排除一些垃圾信息,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但也易将相关的信息剔除,影响检索信息的查全率。
因此,使用“逻辑非”检索技术时要慎重。
而且必须非常明确检索字段之间是否具备“非”的逻辑关系,以免出现逻辑关系上的错误。
(4)布尔逻辑算符的运算次序。
用布尔逻辑算符组配检索词构成的检索提问式,逻辑算符AND、OR、NOT的运算次序,在不同的检索系统中有不同的规定。
多数情况下是AND最先执行,NOT 其次执行,OR最后执行。
在有括号的情况下,括号内的逻辑运算先执行。
作为检索人员,需要事先了解检索系统的规定,避免逻辑运算次序处理不当而造成错误的检索结果。
因为,对同一个布尔逻辑提问式,不同的运算次序会有不同的检索结果。
2.综合检索步骤简单地说专利信息检索的步骤就是信息检索过程所要遵循的先后顺序,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分析研究课题。
分析检索目的、年代和地区范围。
(2)选择检索方式和检索系统。
除非没有计算机检索系统(如某些国家的外观设计专利),一般均选择计算机系统进行检索;检索国内专利的,选中国专利检索系统,检索国外专利的,选综合检索系统。
(3)选择检索字段。
利用已知信息,选择主题词、分类号或申请人名称等字段。
(4)组织检索提问式进行检索。
(5)利用检索到的文献号,获取原始文献。
3.主题检索思路如果检索的目的是根据已知的技术主题信息,检索出相关的专利信息,则检索的基本思路,除了进行上述的步骤(1)、(2)之外,还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技术主题,从中选择主题词。
(2)初检。
根据选择的主题词,组成初步检索提问式进行检索。
(3)根据初检获得文献,确定同义词、近义词。
(4)确定相关的国际专利分类号IPC。
(5)修改初步检索提问式,确定完整的检索提问式并检索。
(6)深入分析检索结果,浏览其文摘,进行扩大检索。
4.技术主题分析利用技术主题进行检索时,必须先对技术主题进行分析,以便选择用于检索的主题词(关键词),或者确定用于检索的相关分类号。
主题分析是一种典型的描述性内容分析,所谓描述性内容分析,是通过系统化方法,把技术内容,即基本技术要素和技术特征准确分解并提炼出来。
实际上它是根据检索需求,对技术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从中提炼出其主题概念,确定主题类型及剖析主题结构的过程。
其目的是在适当的深度上分析掌握技术的中心内容(基本技术要素、技术特征),从概念上加以提炼、压缩,以便选择一组能恰当描述基本技术要素、技术特征的主题词(关键词),或者选择一系列代表这些基本技术要素、技术特征的分类号。
进行计算机检索所使用的主题词(关键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虚词或很泛指的词不能作为主题词(关键词)选择的对象。
而且中文的主题词(关键词)应是最基本的词汇单位。
主题分析是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第一步,检索效率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主题分析的优劣。
通常,进行技术主题分析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检索的技术主题是产品还是方法;其次,该技术主题是否有明显的应用领域;再次,产品的具体结构或方法的内容、工艺过程等是什么;最后,基本或主要技术特征是什么。
(1)产品分析。
技术主题包括产品和方法两大类型。
产品有物品(如机械、装置、仪器、部件和元件等)和材料(如合金、水泥、涂料和组合物等)。
在选择关键词时,可以选择该产品的名称做关键词。
国际专利分类为产品专利设立了相应的分类位置。
(2)方法分析。
方法类技术主题有产品的制造方法(如产品的机械制造方法、化学制造法和生物制造法等)和其他方法(如通信方法、计量方法和使用方法等)。
在选择关键词时,“方法”、“制造”等词是很泛指的词,它们不能给检索增添实际内容,无法起到区分不同文献的作用。
因此检索方法类技术主题时,只能用其分类与产品名称进行组配,而不应选择“方法”等词做关键词,与产品名称进行组配。
国际专利分类为方法专利也设立了相应的分类位置。
(3)具体结构或内容分析。
每个技术主题都有其特定的内容或结构。
当要检索具有特定结构或内容的技术主题,或某技术主题的特定结构或内容时,所选择的关键词就是该技术主题的名称及特定结构的名称。
可以根据技术主题的特定结构,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找到与该结构相关的分类位置,从而确定其专利分类号。
例如,分析“碱性蓄电池的阴极制造方法”课题的技术主题。
这项检索课题的技术主题涉及的是一种产品的制造方法,即碱性蓄电池的阴极的“制造方法”,而不是“碱性蓄电池”这种产品。
而且制造的对象是蓄电池的特定零部件--阴极,即电极,另外该蓄电池具有“碱性”特征。
因此,选择的主题词为“蓄电池”、“阴极”、“碱性”。
根据上述技术主题,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找出HOlM是关于“蓄电池”的,其中“HOIM4/00”是关于“蓄电池的电极”的,其中“HOIM4/26”是关于“碱性蓄电池电极制造方法”的,因此选择HOIM4/26作为该检索的国际专利分类号。
5.分类号运用众所周知,信息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对于技术主题检索,仅用“与”的逻辑关系联系关键词,在提高检索的准确性的同时,会影响检索的全面性,即漏检的可能性很大;而用“或”的逻辑关系联系关键词,在提高专利检索的全面性的同时,会影响检索的准确性,即检索结果太多,筛选的工作量大。
另外,有些关键词是多义词,如上面提到的散热器的英文radiator,单纯用它检索会有问题。
而作为主题检索的另一方面,分类号可用来整合检索策略,兼顾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
(1)利用分类号提高查准率。
利用分类号,过滤垃圾信息,降低工作强度。
例如,在进行上述“金属散热器”的英文检索时,应注意radiator的中文意思为散热器、暖气片、(汽车等的)水箱、振荡器,因此用radiator进行检索会出现一些垃圾文。
而检索主题的技术特征在国际专利分类号F28“一般热交换”的范围内,那么可用分类号F28过滤掉radiator所表示的(汽车等的)水箱、振荡器等的专利文献。
检索表达式为radiator AND (metal OR steel OR Cu OR copper OR Al OR aluminium OR alloy) AND IPC=f28(2)提高查全率。
利用分类号,扩大检索范围避免漏检。
例如,要检索。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确定其国际专利分类号如下。
①H04N7/015。
高清晰度电视系统(所属的大组H04N7/00为电视系统)。
②H04Nll/24。
高清晰度电视系统(所属的大组H04Nll/00为彩色电视系统)。
7/00 电视系统(部件入3/00,5/00;专用于彩色电视的系统入11/00;立体电视系统入13/00)用分类号H04N7/015、H04Nll/24 扩大检索范围,检索提问式:(数字AND高清晰AND 电视)OR(IC=H04N7/015 0R IC=H04N1l/24)AND 数字(3)利用《国际专利分类表关键词索引》确定分类号。
确定国际专利分类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一定的难度。
《国际专利分类表关键词索引》是一个通过主题词查找分类号的工具书。
利用它来确定对应相关技术主题的分类号,可以将这项工作的难度降低。
用技术主题中选出的主题词,对照“国际专利分类表关键词索引”,从中找出该技术主题的大致分类,然后用分类表验证,确定分类号。
例如,检索“陶瓷的焙烧技术”。
该检索课题包含“陶瓷”产品本身,以及它的相应的焙烧技术。
其范围较宽,确定分类有一定难度。
选择“陶瓷”为关键词,用《国际专利分类表关键词索引》对照,则查处其对应的分类号为C04833/32或C04835/64。
用《国际专利分类表》查验出:C04833/32的类名为“陶瓷制品焙烧方法”;C04835/64的类名为“陶瓷成型制品焙烧或烧结工艺”。
这两个分类均与陶瓷的焙烧技术有关,因此可将它们确定为相关分类。
7.检索结果分析(1)检索结果为零。
有时检索得出的结果是没找到特别相关的专利信息,因此要对检索结果进行判断。
这种结果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所检索的技术主题确属非常新的技术,为此,不仅可以大胆开发、投入生产和使用,同时还应考虑申请专利;第二,检索的范围不够全面,如国际专利分类位置定得不准确、选择的主题词有偏差,因此导致检索结果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