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托的经济阶段理论
- 格式:wp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是两位经济学家,他们都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主要包括五个阶段:传统社会、开发中的社会、快速增长的社会、成熟的工业社会和高级经济社会。
马斯格雷夫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演化过程,从传统社会中的农业经济开始,逐渐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需要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也是五个阶段,但与马斯格雷夫的理论不同。
罗斯托的五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准备性条件、起飞、成熟和高度成熟。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并且认为起飞阶段是关键,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都强调了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他们的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
然而,这两位理论家在具体的阶段划分和特征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对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具体要求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掌握)1960年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W.W.Rostow) 的著作经济成长的阶段经济成长的五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1)含义:它的社会结构是在生产功能有限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牛顿以前的科学和技术以及牛顿以前的对物质世界的态度为基础的。
(2)特点:按人均计算的、可以达到的生产水平有个最高限度。
(3)产生最高限度的原因(4)与农业制度相适应的是僵化的社会阶层结构(5)举例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1)是个过渡阶段(2)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两种情况(3)一系列变化(4)两个主导部门3.起飞阶段(1)含义:社会获得持续增长,即增长成为社会正常情况(2)必要条件:净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由5%增到10%以上。
(3)起飞的标准(4)起飞的资金来源与措施(5)企业家才能起飞阶段中主导部门的作用:国民经济的总增长率是由各经济部门的不同增长率造成的,而各经济部门的不同增长率产生的原因也不同。
为此,有必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类经济部门:(1)主要成长部门和主导部门(2)补充成长部门(3)派生成长部门实例罗斯托给起飞阶段下的定义:起飞阶段是一种工业革命,和生产方法的剧烈改变直接有关,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产生有决定意义的后果。
4.向成熟推进阶段(1)含义:是一个社会已经把当时的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大部分资源配置的时期。
(2)实例(3)此阶段的三种变化:A.劳动力的变化B. 领导的性质变化C. 社会对于工业化的奇迹开始感到厌倦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1)含义:当社会快要达到成熟阶段或已经达到成熟阶段时,社会的主要注意力就从供给转向需求,从生产部门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
(2)三个目标:第一,国家追求在国外的势利和影响第二,福利国家第三,提高消费水平(3)主导部门:耐用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4)美国第一个进入。
1.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罗斯托):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所谓起飞,是指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期(20-30年)内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在此剧变以后,经济将步入自我持续增长状态。
必要条件包括:科学思想条件,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
起飞要具备的三个关键条件:(1)科学思想条件(2)社会条件(企业家/创新精神/ 宗教观念和封建制度的束缚(3) 政治条件(统一、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政治目标、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4)经济条件。
第一,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但工业增长必须要有农业作为基础同时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
第二,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第三,要建立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动部门。
对罗斯托经济起飞理论的评价:1.特别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2.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在政策上的可用性值得怀疑。
3.因为,从已有的经济发展资料看,经济增长并没有很快加速或减速的阶段。
许多经济学家证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均实际产值的增长或多或少是按不变的速度增加的。
4.因此,把经济增长阶段划分为高增长或低增长阶段,并把它们截然分开至少与现存的事实不符。
2.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在经济增长初期(贫困阶段),收入分配有恶化趋势,而在以后的阶段(富裕阶段)将得到改善。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那么随着人均GNP的提高,收入分配显现出一条轨迹。
这个观察结果,被称为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或库兹涅茨假说。
库兹涅茨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性表现在:与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关(二元结构)/与国家的增长战略有关(财产收入、劳动收入)/与社会中影响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的结构有关(工会)3.二战以后的收入分配战略1、先增长后再分配战略:20世纪50、60年代的主流观点,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滴落效应”可以实现先增长再分配的战略。
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也称古斯塔夫·罗斯托经济学模型,源自前苏联经济学家古斯塔夫·罗斯托在19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该理论意味着,当社会的总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经历三个一般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期,随着工业板块发展,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第二阶段是工业学习时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收入水平;第三阶段是经济繁荣时期,收入陷入停滞期,受到产业部门的制约。
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描述世界经济的大致发展情况。
在19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发展使欧洲国家进入繁荣阶段,但随着二战沉重的打击,欧洲国家陷入经济萧条,受到失业、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在196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以及政府的政策援助,欧洲国家迅速投入繁荣期。
而若干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也正在走上繁荣的道路。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提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收入差距的基本原因。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无法与发达国家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和经济竞争,因此表现出较大的收入差距。
罗斯托的理论着重强调了联邦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合作、技术创新和教育投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其理论,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政府也可以利用该理论来制定有效的贸易和投资策略,以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从总体上看,古斯塔夫·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理论模型,它为研究应用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由于古斯塔夫·罗斯托经济理论涵盖了政策、技术和行政方面,它不仅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1、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及经济起飞理论①传统社会阶段,没有科学技术,农业是经济主体;②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转变中,但有限,传统;③起飞阶段,新工业扩张迅速;④成熟阶段,技术改进,工业扩张,对外贸易上升⑤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人均收入大于基本需要;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关注福利安全,大众服务。
经济起飞理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工业化关键在于能否实现腾飞。
2、非均衡增长理论的核心理念与经济含义鲍莫尔将国民经济增长部门分为进步部门(技术起决定作用。
劳动力作为工具使用,技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非进步部门(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劳动本生就是最终产品)。
经济含义:公共部门的单位成本将随私人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而逐步提高,私人部门的单位成本则保持不变(政府部门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3、新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因素,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可以被人们控制;②由于各国的这些内部因素不同,所以各国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趋同的现象;③上述因素具备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人均产出可以无限期增长,而且增长率可能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增;④由于技术是内生的,政府也不再是无所作为的实体,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和促进经济增长。
4、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同质性①低下的生活水平;②低下的生产率水平;③人口负担严重;④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⑤二元结构明显;⑥出口以低级产品为主;⑦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
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衡量增长和发展的指标差异区别: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而经济发展是一个即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多维体系概念。
还包括投入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与质量改进,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分配状况改善和贫困下降。
联系:①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②仅有增长经济不一定能发展;③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经济发展也有利与经济进一步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人均GNP 或GDP的增长率,优点:简单明了,缺点:有些产品和服务不经过市场交换,地下经济统计项目和价格不够真实;无法反映分配状况,汇率问题(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GDP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代价等。
International FinancingMarch 2020 国际融资●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进程Rostow’s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罗斯托增长阶段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蓝裕平根据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对于各阶段的划分标准,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进程。
中国已经在本世纪初完成了经济起飞阶段,并进入了趋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政策应该特别重视推动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并继续重视投资驱动因素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用历史的方法,总结很多国家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划分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这个理论提供了一面“魔镜”,有助于对中国经济过去、现状的分析并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本文尝试从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中对于各阶段的划分标准,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并希望从中发掘对于中国未来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和指引。
罗斯托及其增长阶段理论瓦尔特·怀特曼·罗斯托(W a l t W h i t m a n Rostow,1916~2003)根据对很多国家发展历史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经济现代化的五个阶段理论,被称为罗斯托增长阶段理论(Rostow's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罗斯托196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的阶段》(W. W. 罗斯托著,郭熙保 王松茂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199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史》(W.W. 罗斯托著,陈春良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著作中,把一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转型社会、起飞、趋于成熟、大众化高消费阶段。
他还对这五个阶段做了具体描述。
传统社会(Traditional society)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经济体通常以农业、狩猎和采集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基本属于自给自足,技术含量很低,甚少劳动力的社会流动。
简要评价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增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的书中,从世界的角度研究了经济增长的历史。
他以“多元历史观”方法,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研究过国,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阶段和问题。
罗斯托通过经济史考察,利用经验统计,将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张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在后一部著作《政治和经济增长》中又提出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通过对世界经济的考察,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它正确地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引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有重大的贡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对于发展中追赶发达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一)传统社会阶段。
此阶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资源过多配置在农业,而非工业;在社会组织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族和氏族;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均实际收入仅够维持生存。
(二)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既要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又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和销售市场。
(三)起飞阶段。
此阶段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此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罗斯托认为,一个区域一旦实现起飞,经济就可以“自动持续成长”了,因为较大的积累比例和较强的主导部门,会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技术不会感到不足,所需要的原料生产与供给、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四)向成熟推进阶段。
这是起飞后经过较长期的经济持续发展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中已经有效地吸收了当时技术的先进成果,并有能力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
(五)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越来越多的资源用来生产耐用消费品;用来供社会福利和保障之用的一部分资源逐渐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掌握)1960年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W.W.Rostow) 的著作经济成长的阶段经济成长的五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1)含义:它的社会结构是在生产功能有限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牛顿以前的科学和技术以及牛顿以前的对物质世界的态度为基础的。
(2)特点:按人均计算的、可以达到的生产水平有个最高限度。
(3)产生最高限度的原因(4)与农业制度相适应的是僵化的社会阶层结构(5)举例2.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1)是个过渡阶段(2)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两种情况(3)一系列变化(4)两个主导部门3.起飞阶段(1)含义:社会获得持续增长,即增长成为社会正常情况(2)必要条件:净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由5%增到10%以上。
(3)起飞的标准(4)起飞的资金来源与措施(5)企业家才能起飞阶段中主导部门的作用:国民经济的总增长率是由各经济部门的不同增长率造成的,而各经济部门的不同增长率产生的原因也不同。
为此,有必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类经济部门:(1)主要成长部门和主导部门(2)补充成长部门(3)派生成长部门实例罗斯托给起飞阶段下的定义:起飞阶段是一种工业革命,和生产方法的剧烈改变直接有关,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产生有决定意义的后果。
4.向成熟推进阶段(1)含义:是一个社会已经把当时的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大部分资源配置的时期。
(2)实例(3)此阶段的三种变化:A.劳动力的变化B. 领导的性质变化C. 社会对于工业化的奇迹开始感到厌倦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1)含义:当社会快要达到成熟阶段或已经达到成熟阶段时,社会的主要注意力就从供给转向需求,从生产部门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
(2)三个目标:第一,国家追求在国外的势利和影响第二,福利国家第三,提高消费水平(3)主导部门:耐用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4)美国第一个进入。
经济发展阶段论名词解释
经济发展阶段论是财政支出数量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发展初期:基础设施落后制约整个经济发展,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一时期,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桥梁、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电力、教育等,这些公共投资对于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经济“起飞”,进入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发展中期:私人部门获得很大发展,私人投资开始上升,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但由于这一时期,市场失灵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公共支出的增长为前提。
发展成熟期: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又进一步加大,如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
这些政策性支出的增长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又进一步使得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阶段。
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1) 传统社会阶段
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生产活动中采用的技术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技术,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方式,社会似乎对现代化毫无兴趣。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至今还处在这一发展阶段。
(2) 准备起飞阶段
这一阶段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准备阶段,它的特征是社会开始考虑经济改革的问题,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增强国力并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则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一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 起飞阶段
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
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
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
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
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起飞阶段的时期如下: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1843—1860年,德国1850— 1873年,日本1878—1900年。
中国,则在1977—1987年间实现了起飞。
(4) 走向成熟阶段
这是指一个社会已把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它的大部分产业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国家的产业以及出口的产品开始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不断增多,厂家和消费者热衷新的技术和产品,投资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民福利、交通和通讯设施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惠及整个社会,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一些经济增长极开始转变为技术创新极。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成熟阶段的时间为:英国为 1850年、美国为1900年,德国为1910年,日本为1940年。
(5) 大众消费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的经济部门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奢侈品消费向上攀升,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开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
人们在休闲、教育、保健、国家安全、社会保障项目上的花费增加,而且开始欢迎外国产品的进入。
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这一发展阶段。
2009年,中国进入了大众消费新成长阶段。
(6) 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罗斯托对大众消费阶段以后的社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过他认为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一些长期困扰社会的老大难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优点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自觉地实践了罗斯托的理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罗斯托的理论的局限性
一方面,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一种线性的发展理论,不具备周期理论的预见性,我们注意到,罗斯托的理论中最初只包含了5个阶段,后来被他扩展成6个阶段,那么只要人类社会不灭亡,肯定就还会存在第7个阶段,这第7个阶段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根据罗斯托的理论我们都无从知晓。
所以,罗斯托的理论虽然对落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发达国家的发展却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罗斯托的理论忽略了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实际上,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完全可能以其他的路径实现现代化,或者实现跳跃性的发展。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阶段理论之一,其他的一些经济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也涉及经济发展的阶段,虽然划分的方法不同,但这些理论同罗斯托的理论具有同样的局限性,即缺乏预见性,不适合作为分析产业革命的理论。
针对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没有多大参考价值的弱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产生了一批思考美国以及人类未来的著作,如托夫勒的《未来冲击》(1970)、《第三次浪潮》(1980)、《大趋势》(1990)以及奈比斯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10个新方向》(1982)等,这些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著作都涉及到了信息革命或者信息社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斯托理论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