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5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是两位经济学家,他们都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主要包括五个阶段:传统社会、开发中的社会、快速增长的社会、成熟的工业社会和高级经济社会。
马斯格雷夫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演化过程,从传统社会中的农业经济开始,逐渐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需要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也是五个阶段,但与马斯格雷夫的理论不同。
罗斯托的五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准备性条件、起飞、成熟和高度成熟。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并且认为起飞阶段是关键,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都强调了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他们的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
然而,这两位理论家在具体的阶段划分和特征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对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具体要求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阶段。
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1) 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生产活动中采用的技术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技术,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方式,社会似乎对现代化毫无兴趣。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至今还处在这一发展阶段。
(2) 准备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准备阶段,它的特征是社会开始考虑经济改革的问题,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增强国力并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则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一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 起飞阶段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起飞阶段的时期如下: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1843—1860年,德国1850— 1873年,日本1878—1900年。
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是财政支出数量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
变化而变化。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发展初期:基础设施落后制约整个经济发展,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一时期,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桥梁、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电力、教育等,这些公共投资对于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经济“起飞”,进入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发展中期:私人部门获得很大发展,私人投资开始上升,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但由于这一时期,市场失灵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公共支出的增长为前提。
发展成熟期: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又进一步加大,如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
这些政策性支出的增长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又进一步使得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衡量指标:
我国曾经: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现代现在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数: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用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科学一些。
原因:
1、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
3、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快,很难扣除折旧。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论,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经济增长理论1. 古典增长理论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学中最早的增长理论之一,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
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都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中叶以后兴起的一种增长理论,其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罗伯特·索洛和芒德尔·罗默。
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强调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和罗默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都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
二、经济发展理论1. 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强调技术、教育和产权制度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技术变革、教育投资和法律制度的改善,一个国家可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发展。
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拉金和卡普兰。
2. 依附理论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剥削所导致的。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经济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提出了对抗依附关系的策略。
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斯托利巴和弗兰克。
3.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法律规范和社会信用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一理论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的重要性,以促进经济发展。
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诺斯和约翰逊。
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概念。
经济增长强调的是经济规模和产出的增加,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导语: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的理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相关内容吧。
1、经济增长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注1】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注2】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
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制约发展的不良局面。
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①劳动的投入数量:劳动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②资本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受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③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GDP,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GDP来计算。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研究述评□陈 刚1,金 通2(11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1浙江财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文摘编号:1005-913X (2005)04-0012-C A摘 要: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该理论包括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二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内容。
本文对学术界在这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内容中图分类号:F1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05)04-0012-03COMMENTAR Y ON THE STU DIES IN THE DIVISION THEOR Y OFECON OMIC DEVE LOPMENT PHASESCHE N G ang 1,J I N T ong 2(11Zhejiang Normal Univer sity Jinhua 321004;21Zhenjiang college o f Finance and Economy Hangzhou 310012)Abstract I D :1005-913X (2005)04-0012-E AAbstract :The division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 is an im portant s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I t theory has tow aspects :the standard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divis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The paper makes a commentary on the main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the tw o in academic field.K ey w 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 ;division ;standard ;content收稿日期:2004-12-29作者简介:陈刚(1973-),男,浙江金华人,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生,讲师。
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概述
经济发展阶段论是由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两位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提出的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主要侧重于支出结构。
[编辑]
经济发展阶段论的影响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曾产生过广泛影响,在发展中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经济起飞阶段就是指经济发展由传统经济进入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
该理论阐述了起飞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次突变。
一国经济要能起飞,必须具备3个相互有关的条件:
①提高生产性投资率,使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
②建立和发展一种或多种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即主导部门。
③进行制度上的变革,迅速出现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推动现代部门的扩张。
3个条件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编辑]
发展经济学的五个阶段
∙早期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消费阶段
∙生活质量阶段
[编辑]
每个阶段有不断出现的新的支出需求
(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为经济发展超前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 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
(2)经济发展的中期→ 弥补市场失灵,需要加强政府干预→ 政府投资继续进行,作为对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
(3)经济达到成熟阶段→ 公共支出会不断转向对教育、保健、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经济发展阶段论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升级、生产力提高、经济总量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等方面的表现。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各国和地区根据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阶段,尝试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
一、传统经济发展理论1. 坎特伯雷学派理论坎特伯雷学派是19世纪英国一群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2. 德国历史学派理论德国历史学派认为,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他们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保护主义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3. 环境经济学派理论环境经济学派强调环境保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保护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的自由和效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他们提出供求理论,认为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 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是17到18世纪欧洲国家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
他们主张国家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实现经济发展,积累财富和实力。
2. 古典经济学派理论古典经济学派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种经济学说,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
他们强调市场自由竞争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市场的自由调节可以实现经济繁荣和发展。
三、现代发展经济学派现代发展经济学派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实际情况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如:新制度经济学、依赖理论、人类发展理论等。
1.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强调通过改革制度安排,如法律、规章、组织架构等,可以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2. 依赖理论依赖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是一种描述和解释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
这些阶段通常包括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实践意义。
一、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初级、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生产方式相对简单,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分工有限,经济活动主要以农耕为主。
贸易和商业发展较为落后,技术和科学水平相对较低。
传统社会阶段的特征还包括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素质有限、商业和金融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因素限制了经济的扩张和发展,使得传统社会阶段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处于相对贫困和落后的状态。
二、农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逐渐从农业为主转向工业化进程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业领域的生产力逐渐提高,农产品得以大规模生产和流通,人们开始从事非农业领域的经济活动。
农业社会阶段的特征主要包括农民数量减少、城市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等。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社会阶段的国家或地区经济逐渐增长,并为后续工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逐渐从农业和传统工艺经济向大规模工业化转型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部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工业社会阶段的特征包括工人阶级数量增加、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等。
此时,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工业部门的比重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后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科技进步与创新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