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 格式:docx
- 大小:29.16 KB
- 文档页数:3
了解晚清历史的书
了解晚清历史的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和权威的:
1.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由钱穆所著,详细介绍了晚清时期从1840年至1911年的历史变迁,重点关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2. 《大清穷典》:这本书由高尔泰所编,是一本簿籍类的晚清史资料汇编,收录了晚清时期的重要文件、史书、奏章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
3. 《晚清民国史》:这本书由贺廷廷所著,是一部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著作。
4. 《晚清社会的崩溃》:这本书由铁弗所著,从社会史的角度,深入研究了晚清社会的动荡和改革的限制因素,为读者展现了晚清社会的多个方面。
5. 《晚清政治制度史》:这本书由魏保铿所著,系统地介绍了晚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深入分析了制度对晚清历史的影响。
6. 《晚清史纲》:这本书由蒋桂生所著,是一本比较简洁的晚清历史著作,囊括了晚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对晚清历史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这些书籍都可以提供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晚清历史知识,读者可以选择一两本感兴趣的进行阅读。
【学术综述】国内近二十年来民国盐业史研究综述吉铠东M提要自1996年以来,国内研究者围绕盐政盐务、食盐产销与运输、盐税与盐法、盐商与盐工、私盐与缉私等方面的议题,对民国盐业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斐然。
从选题范围来看,地方盐业史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在研究方法上,不仅仅囿于民国盐业的历史考察,还结合了法学、经济学等理论知识;在史料的运用上,口述材料和契约档案的使用丰富了研究。
同时,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史料的挖掘仍具有可提升的空间,比如民国盐业通史性的专著匮乏,非盐产地盐业史研究较少,中外盐 政对比研究薄弱,盐业档案资料搜集与整理不足等等,这是值得探讨的方面。
关键词盐业史盐政改革盐政主权盐,关乎国计民生,因此盐业史的研究一直深受研究者的关注与重 视。
民国政局变化莫测、跌宕起伏,对盐政盐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 在辛亥鼎革之后,盐务改革运动勃然兴起,传统盐务管理体系受到前所未 有的冲击。
袁世凯主政时将盐政主权拱手于列强,中国盐政在主权丧失的 同时又艰难地开启了近代化。
民国盐业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碰撞、主权丧失 与收回的复杂时期,故而民国盐业史的内容十分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民国时期盐业史早已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究,成 果颇丰。
据笔者的初步统计,近20年来,仅国内研究者关于民国盐业史的 ** 2016年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培育基地航空航天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HY006)、2018年广 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64S)成果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博士研究生、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国内近二十年来民国盐业史研究综述237专题论文就有数百篇之多,相关的学术专著有几部,涉及民国盐业史研究的学术回顾文章也有几篇。
®本文拟从盐政盐务、食盐产销与运输、盐税与盐法、盐商与盐工、私盐与缉私等方面,介绍近20年来民国盐业史的研究成果。
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籍
1.《中国近代史》(徐中约著)。
这是一本系统全面地讲述近代中国历史的专题著作。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比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建国运动等等,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含义和历史演进变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民国:1912-1949》(王亚南著)。
这是一本涵盖了中国现代完整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后到解放战争之前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
该书清晰准确地论述了中国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于理解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非常有帮助。
3.《新清史》(罗家伦著)。
这是一本介绍清朝晚期至民初时期历史文化的专题著作。
本书深入浅出、详实具体地揭示了中国近代国家和社会的复杂变化过程,为读者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中国的危机与转型:1895-1949》(周国平著)。
这是一本以阐述中国现代历史危机与转型为主题的专题研究书籍。
该书详细描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演进变迁、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抗拒、革命与改革等多元议题,在思考历史进程、文化传承、祖先传承等方面深入引导。
5.《中国近代史纲要》(林义学著)。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值得看的书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值得看的书如下:
1.《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它从历史、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问题。
此书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情况,还对于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近代中国八十年》: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近代历史的书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它不仅包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还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此书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方面。
3.《中华民国史》: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华民国的历史书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个方面。
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华民国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还对于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此书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中国现代文学史》: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书籍,介绍了从清末到当代的
文学发展历程。
它不仅介绍了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还分析了这些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此书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陈柱《老子注》论略郭玉贤①:内容提要]广西北流国学大家陈柱的《老子注》是其老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呈现了与同时期其他老学训诂校勘著作不同的特s#《老子注》不仅停留在老子与《老子》研究本身,而且将老子、庄子、韩非子的思想贯通起来研究,并在其中融入西学研究方法,使其老学研究体现出道家法家贯通、中西结合、见解精到的特s#:关键词]陈柱《老子注》老子民国—、陈柱事略陈柱(1890—1944),原名郁q,—名绳孔,字柱尊,号守云,生于广西北流县(今北流市)民乐镇萝村,自称“萝村山人”,1907年东渡日本成城中学就读, 1911年回国考取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师从国学大师唐文治,工诗赋,尤精于子学(1915年毕业任广西梧州中学校长,大力提倡新学,亲授英语、数学、国文课(1921年起先后在江苏无锡国专、上海大夏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光华大学、交通大学任教。
一生著述颇丰,有涉及经、史、子、集四部的著述90余种,其中《中国散文史》《文心雕龙校注》《公羊家哲学》《诸子概论》《墨子十论》《墨子间诂补正》《老子韩氏说》《老子注》《小学考据》《守玄阁文字学》《三书堂丛书》等影响最为深远,深受学界推崇与赞赏。
唐文治曾评价他为“横空出世,足使千古学人才人一起俯首”。
二、《老子注》的撰写背景陈柱的老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的五部著作中,包括1926—1939年共14年间出版的《老子集训》《老学八篇》《老子注》《老子与庄子》《老子韩氏说》,其中《老子注》完成于1927年11月,被收入朱经农、王云五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中,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①郭玉贤(1973—),女,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陈柱撰写《老子注》的民国时期共涌现了70部《老子》研究专著,其中有24部训诂校勘方面的著作,包括马其昶的《老子故》、杨树达的《老子古义》、罗振玉的《老子残卷六种》、刘师培的《老子校补》、马叙伦的《老子校诂》、王力《老子研究》。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评前言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成为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的特点、进展和争议进行阐述和评价。
中华民国史研究的特点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科进步,中华民国史研究不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对中华民国这一历史时期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解析,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华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认识。
重视精细化的研究中华民国史研究日趋精细化、细致化、深入化,由于研究细节和探究问题的多元化,有助于更加全面和科学地探讨中华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影响。
这也为中华民国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深入精细的探讨。
国际化的视角和比较研究中华民国史研究不再局限于中国的范围,而是变得日益国际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学者加入到中华民国史研究的队伍中,多了许多新的比较和对比方式。
这一做法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国时期在全球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
综合和人文化的研究方式中华民国史研究的研究方法越来越注重综合性和人文化,既关注政治和经济,又关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研究者以全面系统、多角度全方位透视中华民国历史的本质和意义,使研究结果更加深刻、全面而有创新价值,从而推进历史学科本身的发展和繁荣。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的进展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学科研究的角度和层次加深中华民国史研究的角度和层次逐渐增加,充分利用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地理学以及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使得研究结果更加深入细致,研究结论更加精准。
原创性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近年来,在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内不断涌现出许多原创性很强的新成果,其中不乏具备颇高价值和贡献的重要成果。
这一点也充分地说明中华民国史研究已经越来越成为集创新、质量、标准等于一身的学术研究之一。
一、通史类1、《国史大纲》直排正体字本,全2册,钱穆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书籍简介: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
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闻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至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则待教者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伸。
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推荐理由:民国史只是漫长的国史中的短暂一瞬,本书能够让读者找到研究出发点;个人建议:该书之“引论”必须精读,再三把玩。
二、断代史类2、《中华民国史》12卷本,李新总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2002年版;书籍简介:本书是大陆民国史学科的奠基之作,亦是国内民国史学科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目前已出版下列各卷:第一编第一卷(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1981年,李新主编;第二编第一卷(袁世凯统治时期),1987年,李宗一等著;第二卷(北洋军阀皖系统治时期),1987年,彭明、周天度主编;第五卷(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1996年,杨天石主编;第三编第二卷(从淞沪抗战到卢沟桥事变),2002年,周天度等著;第五卷(从抗战胜利到内战爆发前后),2000年,汪朝光著;第六卷(国民党政权的总崩溃与中华民国时期的结束),2000年,朱宗震、陶文钊著。
已经完成并即将出版的各卷为:第二编第三卷(北洋军阀直系统治时期);第四卷(国民革命的兴起);第三编第一卷(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第三卷(抗日战争的爆发和相持阶段的到来);第四卷(抗战相持阶段的继续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推荐理由:本书为我国社科院近史所进行了30余年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根据近史所所长张海鹏说,这套著作“奠定了中国大陆民国史学科的研究基础,代表了中国大陆民国史研究的水准”,也就是说,这套书是今后大陆民国史研究的典范、标准、基础和规定,也是北京官方对于1911-1950年历史的最终认定;个人建议:该书很难采购齐全,不过第2编第5卷和第3编第5、6卷这3册书一定要寻得。
民国时期的历史书籍推荐民国时期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描写民国时期的书籍?以下是店铺为你推荐的关于民国历史的书籍,希望能帮到你。
民国时期的历史书籍推荐一:《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 作者: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编出版时间:2011年《中华民国史》以展现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重大历史进程、重要人物活动和大事备览为主体,是整体反映民国历史全貌的一部民国通史。
本书继承了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以纪、传、编年为主要形式,分为三个部分:《中华民国史》《中华民国史人物传》《中华民国史大事记》。
民国时期的历史书籍推荐二:《中华民国国会史》(全三册) 作者:谷丽娟、袁香甫著出版时间:20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引入议会民主制,成立了中华民国国会。
中华民国国会史是中华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初,国会几乎在一夜之间成立。
它是中国引进西方民主制度的一次重要的尝试,但很快开始衰落。
从国会的成立,到国会内部党派无休止的争斗,到国会因自身腐败以致无可救药的地步,最终被国人唾弃,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它留给了历史太多的遗憾,也留给了后人太多的思考。
国会史的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
目前,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缺少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的专著难以寻见。
谷丽娟、袁香甫二人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写成的160万字的《中华民国国会史》长篇专著,再现了中国民国国会十几年的兴衰史,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的历史书籍推荐三:《孙中山政治思想研究》作者:王德昭著出版时间:2012年本书收录《同盟会时期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分析研究》、《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分析研究》两篇文章,分别就中华民国成立前后的政治、社会以及时代思潮的背景,追溯并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构成,揭示其中外来源、发展过程、内容要点、理论系统、时代特点以至实行的成效,从而证其政治思想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是研究孙中山革命思想以至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的体大思精之作。
民国时代的书籍关于民国时代的书籍推荐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艺的⼩编,⼩编最近⼀直在思考⼀个问题,如果⾃⼰⽣活在民国那个⽂化⼤师辈出的年代,凭借⼩编的颜值和霸⽓,我有没有机会成为那时的⽂化名⼈? 民国时代的书籍1 01《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活》 刘仰东 ⾖瓣评分:7.0 (511⼈评价) 作为⼀个⽂化的黄⾦时代,民国时期曾经涌现过⽆数的⽂化名⼈,吸引了⼀代⼜⼀代的读者,然⽽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少之⼜少。
针对这个问题,⼩编推荐你《去趟民国》。
这是⼀本让你更加了解民国⽂⼈的书,随⼿⼀翻就是⼀个⽣动鲜活的私⼈案例。
吴昌硕曾纳了⼀个⼩妾,但不到两年⼩妾就跟别⼈跑了,然⽽他本⼈却并不在意,在和朋友闲聊的时候,还经常拿来当笑料活跃⽓氛。
徐志摩和陆⼩曼的情事,⼤家都有所⽿闻,但有趣的是陆⼩曼第⼀次结婚的时候,徐志摩是伴郎。
后来陆⼩曼改嫁徐志摩,她的前夫居然也成了伴郎团的⼀员。
⼤师梁启超,其实是个打⿇将的狂热爱好者;弘⼀法师平时穿的⼀件百衲⾐,上⾯有224个补丁,都是他亲⼿缝补的...... 随着作者的讲述,那些正被时代淡忘了的学者和名⼈,以及那些渐被湮没的学问和风⾻,⼀下⼦就变得有⾎有⾁可爱亲切起来。
他们不再是有着巨⼤成就,⾼⾼在上的⼤师,⽽是和我们⼀样独⽴、⾃主的普通⼈。
02《民国男闺蜜》 崔艳 ⾖瓣评分:7.9 (110⼈评价) 民国时期的情情爱爱,历来是⼈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上演了⽆数荡⽓回肠的爱情故事,让⼈⼼向往之。
然⽽在爱情背后,最吸引⼩编的还是那时的男⼥友谊——那是⼀种称之为“红(蓝)颜知⼰”的美妙关系。
本书记录的正是12段这样的友谊,这⾥⾯有我们熟悉的⾦岳霖与林徽因,鲁迅与萧红,张学良与宋美龄,也有我们不是很熟悉的梁实秋与冰⼼,胡适与陆⼩曼…… 其中最让⼩编念念不忘的就是冰⼼与梁实秋的友情。
梁实秋曾经在报纸上公开批评冰⼼的诗集,他们也因此结缘,建⽴了深厚的友情。
中国近代史读物1、《历史深处的民国》作者: 江城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
是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
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1晚清”全景勾勒了从1840到1911前后近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描述了清王朝内部改革力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清朝统治者慈禧、光绪,在野力量革命派、立宪派三方,围绕该挽救清朝还是推倒清朝重来而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2共和”着重描述了1911到1925年前后,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走向何方而先合作后斗争的故事。
重点关注了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推动清王朝倒掉的北洋势力从内斗走向灭亡以及革命派为理想中的共和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不同群体在那个时代的不同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3重生”以国共合作北伐为开端,描述了近代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统一再度分裂,最终走向统一的错综复杂的历史。
重点突出了1931 到1945 年十四年间英勇抗战、抵御外辱的历史风云人物,以激越悲壮的语调讲述了以黄埔军人、地方热血军阀为主体的铁血军人们的英雄豪情,以幽默深沉的笔法还原了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张学良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再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奋起自救的精彩往事。
2、《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作者: 苏同炳中国的著史方式历来有两种,一种是司马迁《史记》“采经摭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作为纪、表、世家、书、传”的写法;一种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史式的撰述。
发挥战略作用的特工,达到这个标准的绝大多数战略特工是红色特工。
近年来,他已经在《历史教学问题》《军事历史研究》《东北亚论坛》等C SSCI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有两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他在大陆、港台地区出版个人独著、独译作品10余部,主持、参与其他学术书籍60余本,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
其独著的《日本二战远东战争罪行研究》(中华书局,2016年版,预计于12月13日前出版,已经二校)尚未正式面世,便已经获得中国出版集团“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100种经典读物”称号。
作为一位资深翻译,外语是范国平研
2016年4月28日,范国平出席由其参加翻译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国部分》新书发布会
联合推出了《外国人眼中的红军长征》大型专题,致公出版社则负责出版网易军事长征大专题的优秀文章。
在范国平的穿针引线之下,长征大专友们组织起来,建立了以“整理、出版、传
播、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料”为职志的民间
学术团体“季我努学社”。
学社以张宪文
先生为荣誉社长,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
”
2015年7月27日,范国平(左)与其硕导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连红合影。
一部近代军阀史研究的力作——评《冯国璋和直系军阀》张宪文
【期刊名称】《民国档案》
【年(卷),期】1995()2
【摘要】山东大学历史系吕伟俊教授和王德刚同志新著的《冯国璋和直系军阀》(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我所见到的中国近代军阀史专著中水平较高的一部,是近年来中华民国史坛上的又一部力作。
中华民国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中华民国史,是历史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近代军阀史的研究,已成为中华民国史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人们在研究近代军阀史的过程中,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军阀混战角逐、割据称雄,总是因于外敌入侵,或是因于中央腐败而失控,或是因于地方分散的社会经济。
【总页数】2页(P127-128)
【关键词】直系军阀;近代军阀;冯国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史;中国历史;民国史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研究
【作者】张宪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
【相关文献】
1.论冯国璋在直系军阀形成中的作用 [J], 梁丽辉
2.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耿云志先生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 [J], 欧阳哲生
3.论冯国璋在直系军阀形成中的作用 [J], 梁丽辉;
4.直系军阀史研究的新进展 [J], 孙兴民
5.直系军阀史研究的新进展 [J], 孙兴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部知人论世的力作──《谭廷闿评传》读后?
谭松林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4()1
【摘要】一部知人论世的力作──《谭廷闿评传》读后谭松林谭延是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界一直视他为反面人物;对他的评价,也概以军阀、官僚、政客和国民党右派定论。
湖南岳麓书社最近出版的成晓军新著《谭延评传》,运用历史唯物...
【总页数】1页(P124-124)
【关键词】知人论;《评传》;历史唯物主义;谭延;国民党右派;读后;立宪派;社会主要矛盾;革命派;焦达峰
【作者】谭松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4
【相关文献】
1.一部填补民国史研究诸多空白的力作——《宋子文评传》读后 [J], 朱华
2.近代史人物研究的力作——《刘锦棠评传》读后 [J], 刘亮红
3.一部出色的作家评传--张瑞君《杨万里评传》读后 [J], 蒋寅
4.一部知人论世的力作-《洋务之梦-李鸿章传》读后 [J], 黎仁凯
5.一部知人论世的力作-《谭延闿评传》读后 [J], 谭松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国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摘要:《吴鼎昌与贵州》是何长凤先生近年来以贵州为中心的关于民国时期历
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该著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集知识性、史料性、学术性为
一体,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该著的出版与发行,为贵州乃至全国史学界如何深入
挖掘地方史料的当代价值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民国史;吴鼎昌;史料;长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界思想的大解放,史学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
其中,特别是在民国时期近现代地方史研究领域,各地史学工作者充分发挥占有地方史
料的优势,出版了系列有关地方史研究的成果。
我们以四川省为例,四川史学工
作者就先后编著出版了《四川近代史》、《四川现代史》等有关四川地方史研究
的成果。
而地处西南的贵州省史学界,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编著出版了《贵州当代史》,让人们对当代贵州的历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时光
流入到21世纪的初期,贵州省史学界更是编著出版了大型的有关贵州历史的丛书——《贵州通史》。
《贵州通史》的编辑出版,让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贵州的
古代史,同时对贵州的近现代史有了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贵州自古以来,在世世代代贵州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努力下,创造了极其
丰富的贵州史。
这一现状,为贵州乃至全国史学界的专家与学者们提供了广阔的
研究天地。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何长凤先生虽然退休多年,但其一直以来退
而不休,笔耕不辍,以研究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史为乐趣,从而在贵州地方史研究
领域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
对此,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其与其
他史家联合主编的《贵州当代史》。
近年来,何先生先后编著出版了《贵阳文通
书局》、《抗战时期贵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史的学术
专著。
这些专著出版之后,曾引起史学界与出版界的强烈反响,专家们一致认为,何先生的研究填补了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些空白,为推动民国时
期贵州地方史的研究作出了宝贵贡献。
此后,何先生仍不停歇,依旧致力于民国
时期贵州地方史的研究工作。
最终,何先生所著《吴鼎昌与贵州》于2010年11
月又一次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的出版,可谓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史研究的
又一部力作,同时也是有关吴鼎昌生平研究的重要补充。
那么,该书到底有什么
特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史料剖析的全面性
洋洋洒洒二十五万余字的《吴鼎昌与贵州》的出版发行,让我们进一步了解
吴鼎昌的生平事迹,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贵州那段特殊的历史,提供了不
可多得的全新的视野。
此前,有关吴鼎昌与贵州的历史研究类成果其实并不多见。
就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何先生所著的《抗战时期吴鼎昌创办贵州企业公
司的思想与实践》(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莫子纲所著《吴
鼎昌与抗战时期的贵州禁政(1938-1944年)》(发表于《抗日战争研究》2006
年第4期)。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从某一个方面对吴鼎昌与贵州进行研究。
在
史料的把握上,难免存在片面性,不利于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来认识与了解吴
鼎昌对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而《吴鼎昌与贵州》相比之下,在史料的剖析与把握上显然具有全面性。
其内容囊括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等诸方面。
读后让读者对吴鼎昌在贵州的政绩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与
了解。
二、人物分析的鲜活性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曾经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他们有思想、有头脑、有个性。
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离开具体的时代背景与人物的具体事
例及言论来进行抽象空洞的研究。
那么,《吴鼎昌与贵州》在其研究的过程中,
十分重视历史人物的鲜活性。
读者通过阅读该书之后,可以亲身感受到吴鼎昌作
为贵州省主要负责人,其个性特点与办事风格,当然包括其办事成效。
譬如:吴
鼎昌作为国民政府派往贵州主持黔政的外地人,其到达贵州工作之后心境如何?
有何感想?这是其他人物研究者往往忽视的一个问题。
但《吴鼎昌与贵州》一书
中对此却有着深入的研究,将吴鼎昌到达黔境之后的心态专门以“上任后的心境与思考”作为专章进行分析。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吴鼎昌明确表示,其“奉命赴黔”是“义不得辞”;另一方面,其当时的心境又是“惶恐心理,不堪言状”,“顿觉
两肩加重,不免临事而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人对其不能确定的事情均心存畏惧心理。
作为国民政府的高官吴鼎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高原省份贵州,
其矛盾、畏惧的心理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因此,作者将吴鼎昌当时刚刚主持黔
政时的心理活动在书中展示出来,这符合人的心理活动的常态,读后让人深切地
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鲜活性,增加了学术类著作的可读性与真实性。
三、人物行为的可鉴性
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讲求的是客观性、公正性。
通常来讲,就是应坚持历
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法,避免先入为主,切忌用有形的眼光来评判历史人物。
吴鼎
昌作为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地方高官,其所作所为首先在于服务于国民政府的地方
统治。
但就其工作作风及其为发展贵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种种
举措来讲,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应有其可借鉴性的一面。
譬如:初到贵州的吴鼎昌,并不居高临下,以官位压人,而是倡导实地调查的工作作风。
在掌握贵州本
省的实际情况之后,再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对策。
书中指出:“初到贵州贵阳的吴鼎昌,深知自己将从零开始,故强调先要调查了解贵州情况,听取众人意见,然
后才可采取兴革举措。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二月的一天,到职后不到两
个月的吴鼎昌,在贵阳召见二十余名士绅名流座谈,以了解社会民情,征询意见,与会者畅所欲言,使他获益不少。
四月初,又偕贵州出生,长期在贵州工作的何
辑五委员出巡贵州东南一些县份,先后到了龙里、贵定、炉山(凯里)、施秉、
黄平、镇远、三穗、玉屏、都匀九县。
考察农业生产、乡镇保甲制度、村寨民族
民俗风情等情况。
通过看文字材料,听取官员汇报,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等方式,对当时城乡居民的生活,县、乡、保的教育问题,以及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作了深入的了解、体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倡导实地调研是吴鼎昌主持黔政的主要工作方式。
这一方式有其明显的历史借鉴意义。
四、教育举措的长效性
在《吴鼎昌与贵州》一书中,着重对吴鼎昌在贵州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举措
进行了大量篇幅的分析。
吴鼎昌着力发展贵州教育,这体现出吴鼎昌作为一方行
政长官的长远眼光。
从《吴鼎昌与贵州》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吴鼎昌发展贵
州的教育涉及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及民众教育等方面。
从教育的层次来看,既包括基础教育、师范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同时还注重
民众素质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吴鼎昌发展贵州教育的种种举措,真可
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举措。
其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我们以高等教育为例:吴鼎昌主持黔政之前,在周西成主持黔政期间,曾创办了
两所高等学堂:贵州崇武学校与贵州大学。
其中,前者主要培养武官,后者培养
文官。
后来,由于政治上的动乱与经济上的落后,这两所大学均先后停办。
“直到
抗战前夕,贵州也没有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高中毕业生只能报考外省大学读书,高等教育落后到这种地步。
”全面抗战爆发后,发达地区的高校先后迁入贵州的达9所之多。
“吴鼎昌明知这些大学迟早会离开贵州,便抓住这个时机,利用这批来
黔高校的师资、设备、专业、技术、经验等条件,积极与教育部领导联系,筹备
创办贵州省高等教育的工作。
”就是在吴鼎昌的积极努力下,贵州高等教育获得了重大发展,先后创办了国立贵阳医学院、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师范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
贵州高等教育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格局,与当年吴鼎昌主黔时
期的积极努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吴鼎昌在贵州实施
的种种教育举措,具有长效性的影响。
总之,《吴鼎昌与贵州》的编著与出版,是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史研究的又一
部力作。
该著的出版发行,进一步深化了民国时期贵州地方史的研究,为贵州乃
至全国史学界如何深入挖掘民国时期地方史料的当代价值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何长凤编著:《吴鼎昌与贵州》,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简介:
简澈:男,贵州遵义,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贵州少数民
族文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