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歌词共30页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30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蜀绣》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红烛枕五月花叶深六月杏花村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等残阳照孤影牡丹染铜樽满城牧笛声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江河入海奔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君可见刺绣又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为你等翠竹泣墨痕锦书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催人老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多逍遥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红烛枕五月花叶深六月杏花村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等残阳照孤影牡丹染铜樽满城牧笛声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江河入海奔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君可见刺绣又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为你等翠竹泣墨痕锦书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绕指柔破锦千万针杜鹃啼血声芙蓉花蜀国尽缤纷转眼尘归尘战歌送离人行人欲断魂浓情蜜意此话当真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江河入海奔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君可见刺绣又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为你等翠竹泣墨痕锦书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蜀绣》中的典故和化用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芙蓉城”我国古代对四川成都的美称,又称“锦官城”。
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三月雨纷纷”暗合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
杜甫还有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指成都的锦里,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
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我的理解:成都地处西南,湿润多雨,从三月下到四月,细密的雨丝如同手中的针线,映衬绣娘哀婉细腻的心思。
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的痕迹王汝昊现在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运用都非常广泛,比如:王菲《水调歌头》邓丽君《在水一方》毛宁《涛声依旧》廖百威《白云深处》李进《巴山夜雨》毛宁《大浪淘沙》吴涤清《烟花三月》《朝云暮雨》王力宏《花田错》,。
寂寞沙洲冷词:陈信荣曲:周传雄 ------ 自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似人有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地吹不断拨弄离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碟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这首歌词就是由《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演绎过来的。
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虞美人〉,一个就是《但愿人长久》。
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唐诗流行歌曲
唐诗宋词和流行音乐的亲密结合,
是时光的穿梭,是古今的对话,
更是文化特别的传承。
——作曲家林海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作者:李煜)
独上西楼,邓丽君- 邓丽君精选1
但愿人长久
(词牌: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但愿人长久,邓丽君- 邓丽君精选1
几多愁
(词牌:虞美人,作者:李煜)
几多愁,邓丽君- 淡淡幽情
芳草无情
(词牌:苏幕遮,作者:范仲淹)
芳草无情,邓丽君- 淡淡幽情
有谁知我此时情
(词牌:鹧鸪天,作者:聂胜琼)有谁知我此时情,邓丽君- 淡淡幽情
胭脂泪
(词牌:乌夜啼,作者:李煜)
胭脂泪,邓丽君- 淡淡幽情
人约黄昏后
(词牌:生查子,作者:欧阳修)人约黄昏后,邓丽君- 淡淡幽情
相看泪眼
(词牌:雨霖铃,作者:柳永)
想看泪眼,邓丽君- 淡淡幽情
欲说还休
(词牌:丑奴儿,作者:辛弃疾)
欲说还休,邓丽君- 淡淡幽情。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那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要求:搜集并汇总源于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分组展示要求:各小组分类列举,其他小组补充。
第一类:直接给古诗词谱曲而演唱的现代歌曲。
第二类:引用化用古诗词的现代歌曲。
第三类:具有古诗词意韵风格的现代歌曲。
一、诗词配曲式。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
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二,词句提取式。
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1对古典诗词全文诗句的引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上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由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这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还有家喻户晓的安雯的《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词与歌词宋代的“流行歌曲”在当时通常称为“曲子”,它主要由民间曲子和文人创作的曲子组成。
民间曲子散见于当时的文人笔记和诗文集,数量不多。
文人创作的曲子,就是我们常常讲到的宋词。
根据统计,现存的宋词有21055 首,所用的词牌达780 个以上,有姓氏可考的词人多达1493 人。
所以,一些专家认为,大部分配乐歌唱的宋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又称时代歌曲或通俗歌曲,它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载体之一,有着一系列创作方法、演唱方法、音乐形态和传播形态上的限定,虽然这些限定始终不是很严格,但对听众来说似乎是心照不宣。
流行歌曲有三点是为大家所公认的标准,这就是:题材上的平民化、音乐上的民间化,以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宋词对今天流行歌曲创作的影响和启示一些流行歌曲直接以宋词作为歌词,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丰富了流行歌曲的内容,增强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力,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与宋词一样,现代流行歌曲的功能和意义在于表达细腻丰富的感情,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
因此流行歌曲创作者以宋词中的经典作品作为歌词,谱上现代流行元素的曲调,使之成为一首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古典情韵的歌曲,换一种角度诠释千古佳作。
这方面例子很多,最典型的是台湾已故歌手邓丽君演唱的一系列歌曲。
其专辑《淡淡幽情》中收录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秦观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贞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等,由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专辑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些千百年来被人们吟咏的宋词,经过现代曲调和深情婉约的演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