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 格式:docx
- 大小:24.46 KB
- 文档页数:5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的关系赵芊宇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不知从何时起,中国风、古风歌曲创作在歌坛上成为一大流行,备受人们喜爱。
唐宋词创制之初即为一种说唱文学样式,其中大部分可视为我国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
作为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颇具有承继创新的意味,但因年代久远它们又在语言表达、主题内容等方面有差异。
本文将从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的继承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初步探寻两者的关系,于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之路中提供方向。
关键词:唐宋词;当代流行歌曲;继承性;相似性;差异性作者简介:赵芊宇(1997-),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56-02唐宋词历经百年传诵仍具现代研究价值和意义,目前乐坛中盛行的中国风、古风歌曲创作在引起听众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的关系研究在过去十年中已有数位学者进行过探讨和剖析,如以流行歌曲为视角从新审视和从新诠释唐宋词,对比唐宋词和当代流行音乐的异同,对后来学者钻研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在两者关系的研究中,我们不应仅仅只看到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表面的继承和引用,两者内蕴的不同情感和内涵更值得引起探究。
一、百年沉淀添新曲有些当代流行歌曲是对唐宋词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使唐宋词历经数百年重新焕发生机,其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整体继承和局部继承。
第一,部分当代的流行歌曲是以唐宋词为歌词并直接添置新的曲调,从而丰富流行歌曲的内容与主题,扩展了流行歌曲的受众面。
当代流行歌曲多用以抒发婉转细腻的情感,这与唐宋词的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促进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流露。
与此同时,唐宋词作为一种倚声填词的新歌体,于创制之初就是应和之作,因此为将唐宋词添新曲后直接进行演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邓丽君演唱的专辑《淡淡幽情》应该是最负盛名且传唱度最广的作品,该专辑中收录了许多唐宋词名篇,如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秦观《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配以新曲别具一番风味。
诗词流行曲
诗词流行曲是将古代经典的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流行元素的音乐作品。
这种形式的音乐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又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古老的诗词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诗词流行曲:
1. 《青花瓷》- 周杰伦:将元代王炜的《青玉案·元夕》中的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2. 《凉凉》- 张碧晨、杨宗纬:以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诗词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描绘爱情的歌曲。
3. 《千年等一回》- 朴树:以唐代李世民的《长恨歌》为灵感,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
4. 《雪落下的声音》- 林忆莲:以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歌曲。
5. 《魔幻电影》- 陈奕迅:将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的诗句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这些诗词流行曲通过创新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古代诗词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让经典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一直存在。
唐宋词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呈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而当代流行歌曲则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青年一代的心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的相似与差异以及它们的影响。
一、情感表达的方式唐宋词以其精炼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而有名。
古代文人通过抒发心里的情感来表达个体的心境和社会的风气。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简短的词语中蕴含着作者对美妙时间的依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相比之下,当代流行歌曲更加直接地表达情感,它们可以通过歌词、旋律和演唱方式等多种手段来传递情感。
比如《告白气球》一首爱情歌曲中,歌手用清脆的音乐旋律和甜美的歌词表达出对爱人的浓情告白。
从这个角度看,唐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都是通过情感表达来打感人心,只是方式上有所差异。
二、主题内容的转变唐宋词主要以自然景物、爱情、离别和时事等为主题,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承载了社会风貌。
而当代流行歌曲的主题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爱情、友情、亲情、成长、社会现实以及追求梦想等等。
举例来说,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歌词中唱道:“好久不见你可好,多么期望你能知道,好久不见你可好,这些年无论过得多骄。
”这首歌以友情为主题,表达了流淌城市里友人之间的思念和重逢。
相比之下,唐宋词更为内敛,关注的是情感的表达,而当代流行歌曲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干系和社会问题。
三、受众群体的变化唐宋词作为古代文人的创作,受众主要是文人墨客和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读者。
而当代流行歌曲则面对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刻,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介随时随地地观览流行歌曲。
这使得当代流行歌曲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传播。
而唐宋词虽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形式过于古雅,不太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因此在年轻人中的普及度相对较低。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古代有着极强的韵律感,所以成为很多歌手借用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列举几首吧,有空不妨看看听听。
有哪些现代流行歌曲出自古代诗词1.歌曲名称:人面桃花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演唱:邓丽君2.歌曲名称:虞美人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演唱:邓丽君3.歌曲名称:独上西楼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演唱:邓丽君4.歌曲名称:胭脂泪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演唱:邓丽君5.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演唱:邓丽君6.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7.歌曲名称:月满西楼相关古诗词:宋·《一剪梅》演唱:安雯8.歌曲名称:满江红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演唱:罗文9.歌曲名称:别亦难相关古诗词:唐·《无题》演唱:徐小凤10.歌曲名称:相看泪眼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邓丽君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包美圣歌曲名称:雨霖铃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演唱:娄晗11.歌曲名称:采莲曲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演唱:蔡幸娟12.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演唱:梅艳芳13.歌曲系列歌曲名称:引子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演唱:陈力歌曲名称:枉凝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分骨肉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聪明累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演唱:王洁实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演唱:陈力歌曲名称:葬花吟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演唱:陈力歌曲名称:题帕三绝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演唱:陈力歌曲名称:红豆曲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演唱:王洁实14.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演唱:高胜美15.歌曲名称:涛声依旧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演唱:毛宁16.歌曲名称:烟花三月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演唱:吴涤清17.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演唱:黄安18.歌曲名称:君莫攀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演唱:黄安19.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演唱:晏菲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古诗,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只有唱起来,才是吟诗。
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在流行中体会经典的永恒价值国人惊呼:“如今,浮躁之风盛行,冷落了经典文学作品,却让…流行歌曲‟…网络小说‟…快餐文化‟大行其道。
青少年崇拜的是周杰伦而不是周树人;人们看的是《最小说》,而不是《诗经》或《彷徨》;夸人喜欢用…你太有才了‟,而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捧的是郭敬明和韩寒,而不是鲁迅和老舍………不得了了!”大有国将不国之感。
惊呼声确实引人思考。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闪光的金子,是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
余秋雨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经典作品就是我们的根和灵魂,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让阅读经典成为我们的读书习惯。
这样的思考非常正确。
但是,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进步、发展也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新生的流行,哪有未来的经典?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应该说,流行文化尽管有糟粕,但还是有许多新鲜的因素,在教育和影响着人们。
传统文化中的“大雅之堂”,就是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形成的,前提是不排斥、不扼杀当时流行的事物。
就像现在早已入选课本的一些古典民歌,当时不就是流行文化吗?你能说他们不雅?现时的流行也许就是将来的经典。
所以想用围堵流行,独尊经典的方法来提升经典的地位和价值,是愚蠢的做法。
经典只有放进时间的冲洗中,放在流行的冲击中,才能真正证明自己的价值是永恒的。
其实流行和经典有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的。
比如说,《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教给黄蓉的“逍遥游”拳法,就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在西北山洞玉室内悟到的上乘武功,就来自《庄子》的“庖丁解牛”;《天龙八步》中段誉的神妙轻功“凌波微步”,名称就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杨过在绝情谷断肠崖与小龙女分手后而自创出来的“黯然销魂掌”,取自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目一、1、曲目:《梅花三弄》演唱:姜育恒2、歌词: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3、与之对应古代文学经典《摸鱼儿·雁丘词》【金】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4、两者关联经过改编或只是截取的引用古诗词之后创作的影视歌曲会比较贴近时代、贴近观众,具有很大的优势。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这只是截取原作曲的一部分,歌曲突出的是“情”字,加上歌曲基调悲伤,再联想到古诗词描写的种种,更有利于观众的理解与接受,使歌曲的传播与流行变得更加容易,不会出现曲高和寡的现象。
二、1、曲目:《佳人曲》演唱:章子怡2、歌词: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3、与之对应古代文学经典《北方有佳人》【汉】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4、两者关联这首歌曲用于电影的歌曲场面之中,并且在片尾使用,歌曲的创作朴实无华,极具古典情结。
《佳人曲》直接引用《北方有佳人》的词,只是在曲调上稍加改变,采用重复的唱法,加深观众的印象,也想由此唤起观众对于《北方有佳人》中诗人对“佳人”的描写,侧面描写出《十面埋伏》中女主人公的倾国倾城,一举双得。
三、1、曲目:《滚滚长江东逝水》演唱者:杨洪基2、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3、与之对应古代文学经典临江仙【明】杨升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唐诗流行歌曲
唐诗宋词和流行音乐的亲密结合,
是时光的穿梭,是古今的对话,
更是文化特别的传承。
——作曲家林海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作者:李煜)
独上西楼,邓丽君- 邓丽君精选1
但愿人长久
(词牌: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但愿人长久,邓丽君- 邓丽君精选1
几多愁
(词牌:虞美人,作者:李煜)
几多愁,邓丽君- 淡淡幽情
芳草无情
(词牌:苏幕遮,作者:范仲淹)
芳草无情,邓丽君- 淡淡幽情
有谁知我此时情
(词牌:鹧鸪天,作者:聂胜琼)有谁知我此时情,邓丽君- 淡淡幽情
胭脂泪
(词牌:乌夜啼,作者:李煜)
胭脂泪,邓丽君- 淡淡幽情
人约黄昏后
(词牌:生查子,作者:欧阳修)人约黄昏后,邓丽君- 淡淡幽情
相看泪眼
(词牌:雨霖铃,作者:柳永)
想看泪眼,邓丽君- 淡淡幽情
欲说还休
(词牌:丑奴儿,作者:辛弃疾)
欲说还休,邓丽君- 淡淡幽情。
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唐诗宋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流行音乐不仅仅涉及到节奏感强烈、旋律动感的民谣、摇滚音乐,也开始引入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像是唐诗宋词这样的中国古典文学。
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唐诗宋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
其实,唐诗宋词是中国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典文学,影响深远。
它最早起源于唐朝,几百年来,唐诗宋词被数以百计的作者所创作,又被上百余代的人们来传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然而,随着20世纪的发展,古典文学的影响力被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文学替代,在现实生活中渐渐被淡忘。
此时此刻,现代流行音乐的出现可以说是救了唐诗宋词一命,由于它们用新鲜的节奏、旋律,以及情感丰富的歌词将这些古典文学完美地融入到现代流行音乐中。
当唐诗宋词被流派化后,不仅仅能引发受众们对历史文化的共鸣,而且还能让他们重新感受到抒情诗歌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例如,音乐人阿桑改编了古曲“洞庭春未晚”,取材于宋代诗人
陆游的《洞庭湖春行》,改编成了一首名为《洞庭春未晚》的流行音乐,由他搭配的优美的曲调,以及编排出的现代性的旋律,呈现出磅
礴的文学气息,感受到了优美的古风情,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体
会到宋词之初的流金墨痕的艺术美感。
同样,一些流行歌手以古典诗词为灵感,写出了《小城故事》、《念往昔》等一系列大热歌曲,经过调整与改编,可以让歌迷们更深
刻的理解唐诗宋词中的优美语句及其表达的文化深意。
总而言之,唐诗宋词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出现,是一种全新的艺
术现象,经过艺术家们的调整与改编,唐诗宋词不仅重焕新生,也慰
藉了那些崇尚传统文化、恢复古典文学之美的人们,可谓新结出古花。
古代的诗词普成现代歌曲的有哪些古代诗词本身就有一种格调在。
那么古代的诗词普成现代歌曲的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古代的诗词普成现代歌曲的有哪些1、《清夜悠悠》——改编自秦少游《桃园忆故人》2、《有谁知我此时情》——聂胜琼(宋)词牌:鹧鸪天3、《胭脂泪》——李煜词牌:乌夜啼4、《人约黄昏后》——欧阳修词牌:生查子5、《相看泪眼》——柳永词牌:雨霖铃6、《思君》——李之仪词牌:卜算子7、《独上西楼》——南唐李煜《相见欢》8、《月满西楼》——自《一剪梅》《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徐小凤的《别亦难》【丑奴儿】,又名《采桑子》——《欲说还休》《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梅艳芳欧阳修【玉楼春(又名:木兰花)】——《万叶千声》岳飞《满江红》——《满江红》李煜《虞美人》——《几多愁》苏轼《水调歌头》——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诗经》里面的《蒹葭》——《在水一方》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杨洪基演唱的《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关于诗人雅称有哪些★唐之诗祖--陈子昂。
元·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诗星--。
清·陆风藻《小知录》"诗星,孟浩然也。
"★诗佛--王维。
由于其虔诚信佛,在部分诗歌中宣扬佛教,赞美佛教的无声寂火而得名。
★诗天子--王昌龄。
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仙--李白。
因其诗歌雄奇豪放而得名。
★诗豪--刘禹锡。
唐·称"彭城刘梦得,诗豪也。
"★诗圣--杜甫。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诗魔--白居易。
其作《与元九书》"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知其苦,非魔而何"。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
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
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系了。
《涛声依旧》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
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讲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后来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史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自认就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哈有《秋水长天》等。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了。
从创作的形式上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
谈到现在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先说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词创作我一直都以为是一个很怪的现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现代的生活节奏联系到了一块,那是因为香港本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曾经有一个时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欧美日本的热门曲子谱上中文的词,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我想,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
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
但也必须承认的是,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
首先是黄沾,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寞,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
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想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
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再有邓伟雄。
他和黄沾一样,写了很多电视剧歌曲,这是当时香港音乐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
在《京华春梦》中他写到“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我泪垂/为何缘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无恨情深遭抛弃/漂泊如今怨恨谁/奈何又逢暴风雨/落花飞尽碎。
”《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说“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莫说水中多变换/水也请/水也静/柔情似水爱共永”,《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
邓的作品写情事机遇,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词的词风。
另外还有卢国沾也是这类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诗宋词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
来看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浪子心声》,“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沉默是金》,写情“曳摇共对轻舟飘/互传誓约庆春晓/两心相对影相照/愿化海鸥清唱悦情调/艳阳下与妹相亲/望谐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绿柳花间相对缘分/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半夜饮泣空帐独怀恨”《双星情歌》。
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
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
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而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也有几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情怀,但距离唐诗宋词,已经有些距离了,更像元曲什么的。
如他写给陈淑华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搂,红搂/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搂,红搂/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还有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
台湾流行歌曲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词曲创作者表现出一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群,重视表象之下的普遍现实,再就是较多的表现乡愁的东西。
在表现这些方面,古诗词形式也会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欢张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后来昙花一现了,这首歌却让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
歌中写到“是我将愁耽成醉醒作睡/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赋诗诗赋我/非我饮酒酒饮我/何时鞋声经已沾上苍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雪半是人影沓/非我离月月离我/非我思乡乡思我/归得昔日桥边红叶不识人/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是我经过春雨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归/夜深孤灯照不悔/回首清江尽是泪/风清拍肩怕见明月间清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梦在也叶声声尽处轻轻和“正是这种诗风词韵的作词方式,在当时一片直白地恋爱表白和翻来覆去的琐琐碎碎中显得清丽脱俗,从而使得这首歌得以突出于当时的歌坛,也让歌手风光一时,这正是古诗词风的魅力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