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 格式:docx
- 大小:26.56 KB
- 文档页数:5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篇一一、引言自古以来,音乐始终是人类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从唐宋时期的词,到今日的流行歌曲,音乐的演变和传播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本文旨在探讨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音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二、唐宋词:古典美学的瑰宝唐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是那个时代音乐文化的精华。
它以婉约、豪放、含蓄、深情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
词人们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用诗意的语言抒发对人生、爱情、自然的感悟。
其音律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使唐宋词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近现代音乐的变迁自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音乐文化开始发生巨大变革。
一方面,传统音乐受到新的创作理念和音乐形式的冲击;另一方面,现代音乐也在努力挖掘传统音乐的精髓,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如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共同构建了近现代音乐的繁荣景象。
四、当代流行歌曲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流行歌曲逐渐兴起并成为音乐市场的主流。
流行歌曲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简单易懂的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主题上,流行歌曲多关注现代生活、爱情、梦想等题材,反映当代青年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创作上,流行歌曲注重旋律的优美和歌词的感染力,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
五、当代流行歌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当代流行歌曲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许多歌手在创作时运用古典诗词的元素,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音乐中,使流行歌曲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一些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也在流行歌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流行音乐增添了独特的东方韵味。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当代流行歌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与发展。
六、结论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音乐文化的演变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浅谈当今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风靡一时的流行文化。
放眼当下,虽不能说流行歌曲能执牛耳,但也是流行文化中主力之一。
诚然,流行歌曲之中虽有糟粕,但亦不能掩盖它的精华。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文化的融合给当下的流行歌曲注入了一道清流,是当下流行歌曲之中的精华。
纵观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方式有三种。
其一是旧词谱新曲。
这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
这当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其他比较出名还有张明敏唱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徐小凤的《别亦难》。
这些作品给旧词赋上新曲,不仅给中国古典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给流行歌曲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其二是通过改编诗词,使诗词融入新词中。
成功的例子当属琼瑶为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写的主题曲。
例如《庭院深深》取自北宋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却上心头》取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几度夕阳红》取自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帘幽梦》取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等。
其三便是通过选取古典诗词中的一句或几个意向。
这类作品比较多,大多都是旧词取新意。
相当下的周杰伦,许嵩等都有此类作品。
如周杰伦的《兰亭序》中一句“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与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和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意象相同,都有抒发孤寂零落之情。
再有《东风破》更值得一提, 对于《东风破》来说,首先值得分析的就是歌名的取法,“破”,据《宋史·乐志》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篇一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
从古代的唐宋词到现代的流行歌曲,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这一历史过程,分析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它们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二、唐宋词: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唐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宋词以抒发情感为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其特点在于短小精悍,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这种诗词形式对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过渡:元曲与明清民歌随着历史的推进,元曲和明清民歌逐渐成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过渡阶段。
元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叙事方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
而明清民歌则以其朴实无华的歌词和明快的旋律,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这些音乐形式为后来的流行歌曲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养分。
四、近现代音乐的演变:从民间歌曲到专业创作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交流,音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民间的山歌、小调,到专业的音乐创作,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极大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的情感世界,为后来的流行歌曲奠定了基础。
五、当代流行歌曲的崛起与特点当代流行歌曲以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流行歌曲的创作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包括民间音乐、古典音乐、西方流行音乐等。
其歌词往往直白易懂,情感丰富,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此外,流行歌曲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六、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的演变与影响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音乐在形式和内容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还是流行歌曲的真挚情感表达,都体现了人类对音乐的共同追求。
音乐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篇一一、引言音乐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和形式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还能看到人类情感表达方式的演变。
本文将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的历程中,探讨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人类情感。
二、唐宋词:诗词的歌唱形式唐宋词,是唐诗、宋词共同发展而成的文学形式,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唐宋词的演唱形式,以诗歌的韵律和音调为基础,结合了当时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宋词所表达的情感,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这些情感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歌声得以传达,成为了当时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三、古代曲艺与民间歌曲在古代中国,除了唐宋词外,还有许多曲艺和民间歌曲。
这些曲艺和歌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它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老的曲艺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怀和情感,是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现代流行歌曲的兴起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流行歌曲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流行歌曲以简练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和易于传唱的歌词为主要特点,成为现代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流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包括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等各个方面。
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流行歌曲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当代流行歌曲与文化的融合当代流行歌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这些文化元素包括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外来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当代流行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同时,当代流行歌曲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需求。
六、音乐与人类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唐宋词还是当代流行歌曲,音乐都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将人们的情感转化为声音的形式,从而得以传达和分享。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篇一一、引言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中,诗歌和歌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唐宋词到现代的流行歌曲,这种文学形式的演变和传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
二、唐宋词的兴起与繁荣唐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
它以抒情、婉约为特点,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唐宋词的繁荣离不开当时的文人雅士和繁华的都市生活。
文人们借助词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爱情、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感悟。
三、唐宋词的文化内涵唐宋词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包括爱情、离别、思乡、怀古等主题。
这些主题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唐宋词的优美旋律和独特韵律,使得它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近现代歌曲的演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变革,近现代歌曲逐渐兴起。
这些歌曲以新的题材和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从民国时期的《茉莉花》、《夜上海》到抗战时期的救亡歌曲,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歌曲,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人民心声。
五、当代流行歌曲的崛起与特点当代流行歌曲在继承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和流行文化。
它们以快节奏、简单易记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吸引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当代流行歌曲的主题广泛,包括爱情、友情、梦想、励志等,通过音乐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六、当代流行歌曲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当代流行歌曲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
它们通过音乐和歌词,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同时,流行歌曲也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它们在塑造社会风气、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结论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这些诗歌和歌词不仅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人民心声,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想变化。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一直存在。
唐宋词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呈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而当代流行歌曲则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青年一代的心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的相似与差异以及它们的影响。
一、情感表达的方式唐宋词以其精炼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而有名。
古代文人通过抒发心里的情感来表达个体的心境和社会的风气。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简短的词语中蕴含着作者对美妙时间的依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相比之下,当代流行歌曲更加直接地表达情感,它们可以通过歌词、旋律和演唱方式等多种手段来传递情感。
比如《告白气球》一首爱情歌曲中,歌手用清脆的音乐旋律和甜美的歌词表达出对爱人的浓情告白。
从这个角度看,唐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都是通过情感表达来打感人心,只是方式上有所差异。
二、主题内容的转变唐宋词主要以自然景物、爱情、离别和时事等为主题,反映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承载了社会风貌。
而当代流行歌曲的主题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爱情、友情、亲情、成长、社会现实以及追求梦想等等。
举例来说,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歌词中唱道:“好久不见你可好,多么期望你能知道,好久不见你可好,这些年无论过得多骄。
”这首歌以友情为主题,表达了流淌城市里友人之间的思念和重逢。
相比之下,唐宋词更为内敛,关注的是情感的表达,而当代流行歌曲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干系和社会问题。
三、受众群体的变化唐宋词作为古代文人的创作,受众主要是文人墨客和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读者。
而当代流行歌曲则面对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刻,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介随时随地地观览流行歌曲。
这使得当代流行歌曲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传播。
而唐宋词虽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形式过于古雅,不太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因此在年轻人中的普及度相对较低。
唐诗流行歌曲
唐诗宋词和流行音乐的亲密结合,
是时光的穿梭,是古今的对话,
更是文化特别的传承。
——作曲家林海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作者:李煜)
独上西楼,邓丽君- 邓丽君精选1
但愿人长久
(词牌: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但愿人长久,邓丽君- 邓丽君精选1
几多愁
(词牌:虞美人,作者:李煜)
几多愁,邓丽君- 淡淡幽情
芳草无情
(词牌:苏幕遮,作者:范仲淹)
芳草无情,邓丽君- 淡淡幽情
有谁知我此时情
(词牌:鹧鸪天,作者:聂胜琼)有谁知我此时情,邓丽君- 淡淡幽情
胭脂泪
(词牌:乌夜啼,作者:李煜)
胭脂泪,邓丽君- 淡淡幽情
人约黄昏后
(词牌:生查子,作者:欧阳修)人约黄昏后,邓丽君- 淡淡幽情
相看泪眼
(词牌:雨霖铃,作者:柳永)
想看泪眼,邓丽君- 淡淡幽情
欲说还休
(词牌:丑奴儿,作者:辛弃疾)
欲说还休,邓丽君- 淡淡幽情。
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词以其奇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数不清经典之作。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
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
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
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
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系了。
《涛声依旧》中他分别用到张继的《枫桥夜泊》(“留下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白云深处》则分别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
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喜欢讲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中文流行歌词创作形成一个典范。
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后来有一个冯小泉,因为他本身史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自认就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哈有《秋水长天》等。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唐诗宋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唐诗宋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以及其他一些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了。
从创作的形式上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
谈到现在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和风格。
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先说香港,香港的流行歌词创作我一直都以为是一个很怪的现象,提到香港,大家自然和最现代的生活节奏联系到了一块,那是因为香港本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深,快餐文化非常盛行,流行歌曲方面曾经有一个时期,很多歌手的作品都是直接拿欧美日本的热门曲子谱上中文的词,但是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我想,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
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
但也必须承认的是,香港的很多词作家,他们的古文化功底相当深厚,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诗宋词的写作方式,规范来进行创作。
首先是黄沾,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清风笑,竟惹寂寞,豪情还腻了一襟晚照······”,还有《射雕英雄传》里的一首《千愁记旧情》“红日/再不会升/热心渐似冰/彼此星沉天际/剩我低回血泪凝”,(《射》里还有一首《四张机》。
手法相当规整“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想对浴红衣”,,不过这应算是金庸的作品了)。
还有著名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再有邓伟雄。
他和黄沾一样,写了很多电视剧歌曲,这是当时香港音乐创作的一个主要源泉。
在《京华春梦》中他写到“如梦人生芳心碎/空对落花我泪垂/为何缘逝似水/大江去/那堪追······无恨情深遭抛弃/漂泊如今怨恨谁/奈何又逢暴风雨/落花飞尽碎。
”《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说“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莫说水中多变换/水也请/水也静/柔情似水爱共永”,《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
邓的作品写情事机遇,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词的词风。
另外还有卢国沾也是这类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诗宋词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
来看他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帼历次胜男儿/男女代代对峙/曾否推测过/明天举世/重由弱者再把持”。
再如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浪子心声》,“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沉默是金》,写情“曳摇共对轻舟飘/互传誓约庆春晓/两心相对影相照/愿化海鸥清唱悦情调/艳阳下与妹相亲/望谐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绿柳花间相对缘分/泪残梦了烛影深/月明独照冷鸳枕/醉拥孤衾悲不禁/半夜饮泣空帐独怀恨”《双星情歌》。
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
最突出的我觉得还是琼瑶,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
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拭今宵泪/留与明夜风/风而携我梦/天涯绕无穷”《几度夕阳红》。
小虫也有几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一些情怀,但距离唐诗宋词,已经有些距离了,更像元曲什么的。
如他写给陈淑华的《情关》:“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才能拥有这个梦”,《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红搂,红搂/为何浓浓的红妆遮不住你的轻愁/红搂,红搂/你轻愁只因为人们将你遗漏”,还有给潘越云写的《红娘》“盼你来/盼到桃花谢又开/问天也不能明白/······/对望两相爱/心似祝英台/这应是天的安排”。
台湾流行歌曲创作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词曲创作者表现出一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群,重视表象之下的普遍现实,再就是较多的表现乡愁的东西。
在表现这些方面,古诗词形式也会是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我很喜欢张洪量的一首《一程山水一程歌》,歌手后来昙花一现了,这首歌却让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
歌中写到“是我将愁耽成醉醒作睡/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赋诗诗赋我/非我饮酒酒饮我/何时鞋声经已沾上苍苔冷/世上何物最易摧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雪半是人影沓/非我离月月离我/非我思乡乡思我/归得昔日桥边红叶不识人/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是我经过春雨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归/夜深孤灯照不悔/回首清江尽是泪/风清拍肩怕见明月间清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撤/梦在也叶声声尽处轻轻和“正是这种诗风词韵的作词方式,在当时一片直白地恋爱表白和翻来覆去的琐琐碎碎中显得清丽脱俗,从而使得这首歌得以突出于当时的歌坛,也让歌手风光一时,这正是古诗词风的魅力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