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9-05-17T10:43:37.8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刘浩李杰庆

[导读] 摘要: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从软件工程开发、软件构成以及软件结构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简要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对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

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变电站;第二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第三种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1 系统构成

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整体上分为三层:变电站层、通讯层、间隔层。

1)变电站层。变电站层主要由后台监控系统、远动主站、继电保护工程师站组成。①后台监控系统。后台监控系统由一台或多台高档PC机和后台监控软件组成。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采用先进成熟的SCADA软件平台,可在LINUX和WIN―DOWS上运行。直接通过以太网与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进行通讯。②远动主站。远动主站采用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直接连接在以太网上同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直接通讯。收集全站测控设备、保护装置数据,经规约转换后以约定的规约向调度发送,同时接收调度的遥控、遥调命令向变电站转发。③继电保护工程师站。继电保护工程师站采用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直接连接在以太网上同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直接通讯,与变电站的各种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故障录波器一起实现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器信息处理系统。

2)通信层。站内通讯由光纤以太网以及与其他智能设备的接口组成。

3)间隔层。间隔层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按间隔单元实现测量、记录、监视、控制功能的微机保护及测控装置。装置要求采用32位高性能DSP浮点信号处理器、16位AD转换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多层印制电路板和表面贴装技术;采用在线编程技术,可随时进行软件升级;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真正使桌面操作图形化,生动形象、操作方便。

2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开发

现阶段,程序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但以模块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为主,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发模式。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一般使用后台软件,结合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式,基本上确定了后台软件应有的功能,由这些基本功能构成系统的主要特征。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式,将后台软件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通讯系统、主控程序等等,每一个子系统由简单的数据关系构成,容易建立模型。因此,在具体的软件开发设计中,一般采用分层分析设计以及线程技术方法。

2.1 分层分析设计方法

根据变电站业务处理、控制流图以及数据流图等,明确后台监控软件的主要层次,即数据处理层、通信层、应用层、数据存储层等,利用分层分析设计方法,逐层进行分析与设计,对层与层之间的接口进行明确规定,降低开发的难度,提高数据接口的兼容性以及移植性。

2.2 线程技术方法

以线程技术为主的变电站监控主站,能够利用不同的线程完成不同的任务,合理区分线程的优先级别,就能够完成实时性不同的任务,提高了变电站监控系统中数据处理效率,保证各项紧急任务发生后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的构成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即底层数据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库以及高层应用程序。

3.1 底层数据服务器

该层具有数据处理以及通讯两种功能,能够接收到RTU采集的实时数据信息,包括变电站运行的状态量、模拟量以及时间顺序等等,同时还能够向高层程序层的RTU发送控制命令,并显示源码数据。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形成实时数据,并及时传输到中间层数据库中,提供给应用软件使用,确保信息的实时性。

3.2 中间层数据库

中间层数据库主要是面向应用程序,具有系统功能分析,是整个数据信息结构的核心,能够为高层应用功能模块提供各种有用的数据信息。根据系统性能的不同,将数据库分为实时数据库、参数数据库、历史数据库以及辅助数据库几类。

3.3 高层应用程序

高层应用程序具有多个功能,包括监视功能、遥控遥调功能、数据采样计算处理功能、打印功能、接线图编辑显示功能、报表功能、参数管理功能、人机接口功能以及系统安全维护功能。该层的应用程序,能够将变电站运行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发出警报,并做好备份工作。对相关的数据信息、报表等还能够进行打印,为系统设置、维护等提供配套的参数管理,根据用户操作内容的不同,设置有效的权限管理。

4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在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后台软件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数据功能的组合与分散,系统通讯以及数据处理功能都是为高层应用程序提供有效的数据,如果将两者分开,必会影响数据处理的时间,也会增多数据传递时间,将处理过程复杂化。所以,一般需要将通讯与数据处理功能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我们称之为数据服务器,两者的组合能够节约数据处理时间,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同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报告)

1 前言变电站是电力网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变换电压、变换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的作用,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然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再有另一种就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于常规变电站其致命弱点即不具有自诊断能力、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对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无法检测,也不能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而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是以微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使用的分立式设备。集继电保护、控制、监测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捷、布局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论 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是电网运行管理中的一次变革。它为变电站实现小型化、智能化、扩大监控范围以及为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合理、经济运行提供了数据采集及监控支持,同时为实现高水平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打下了基础。此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基础,只有通过厂站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电网中各个变电站完整可靠的信息,调度控制中心才可能了解和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和变电站设备工况,也才能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结合变电站自动化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太网技术,研发出的新一代高度集成、结构紧凑、功能强劲并充分优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系统适用于220kV及以下各种电压等级的升压或降压变电站,通过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数据通讯为手段,以信息共享为目标,提供了测量、控制、监视、保护、录波、通信、报表、小电流接地选线、电压无功自动补偿、五防、故障分析及其他自动化功能,在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站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组成。 1.站控层:包括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五防工作站、Web工作站、GPS卫星对时系统,站控层设备采用100M工业以太网连接,根据厂站规模和用户需求可以增加工作站或减少部分工作站。 2.通信层:主要由光纤网线双绞线等通信介质、以太网交换机、通信管理机等设备组成,根据不同的厂站规模和用户需求,可自由选择RS485工业总线、星型以太网、双以太网、

光纤环网等不同的组网模式,系统开放性好,组网灵活。 3.间隔层:以一次设备为对象,采用单元式配置,根据厂站规模和用户需求,可选择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或者选择采用保护和测控相互独立的设备。各单元独立性强,系统组态灵活,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装置维护简单方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拥有如下优点: 1、完整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以高性能的子系统构造优异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系统扩展方便、功能灵活,满足变电站设备的增加及系统功能增加的需求; 3、面向变电站的整体设计,将保护、测量、控制、通讯融为一体,全方位思维,大大减少了用户现场的调试量; 4、采用先进的现场总线通信方式,标准的IEC60870-5-103通讯规约,大大提高了通讯速率及系统的可靠性; 5、间隔层可集中组屏也可按站内一次设备分布式布置,直接安装于开关柜上,既相对独立,又节省投资; 6、间隔层采用32位DSP技术,使产品的稳定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保证; 7、继电保护功能独立,完全不依赖于通讯网,仅通过通信层交换信息; 8、友好的人机界面,全汉化菜单操作,使用户操作更简单。

施耐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方案 2010年8月

目录 1、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简介 (3) 1.1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概述 (3) 1.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总体技术和性能指标 (4) 1.2.1执行国家或部颁标准 (4) 1.2.2 工作环境 (5) 1.2.3工作电源条件 (5) 1.2.4电磁兼容性 (5) 1.2.5抗干扰性能满足 (6) 1.2.6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6) 1.3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7) 2、施耐德ION-Enterprise软件系统 (8) 2.1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特点 (8) 2.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层次 (8) 2.2.1间隔层 (8) 2.2.2通讯层 (9) 2.2.3监控中心层 (9) 2.3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HMI界面信息 (9) 2.3.1 低压配电设备监控界面 (9) 2.3.2系统数据库查询界面 (10) 2.3.3打印记录功能 (10) 2.3.4读取各种参数界面 (11) 2.4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功能 (12) 2.4.1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12) 2.4.2控制功能 (13) 2.4.3显示、查询及打印功能: (13) 2.4.4计算、统计、分析功能 (14) 2.4.5自动报警功能 (14) 2.4.6主接线图及报表的制作、编辑功能 (15) 2.4.7在线维护功能 (15) 2.4.8自检功能 (15) 2.5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接口和应用软件 (15) 2.5.1智能设备接口软件 (15) 2.5.2功能完善的应用软件 (15) 2.6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扩展功能 (16) 2.6.1网络扩展功能 (16) 2.6.2多种通讯接口 (16) 2.6.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接口 (16) 3、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硬件系统 (17) 3.1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监控主机配置 (17) 3.2 施耐德ION-Enterprise系统通讯设备 (17) 4.服务及质量保证体系 (19) 4.1服务 (19)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系统概述; 本次设计采用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其系统是面向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的成套自动化设备其是陕西银河网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新型设备,该系统是在总结我国微机变电站运行经验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新的发展趋势,以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为宗旨,以方便现场安装调试、无人值守为目的,向智能化迈进的全新概念综合自动化系统。 其设备从变电站整体出发,统一考虑保护、监测、控制、远动、直流和五防等功能,避免了功能装置重复备置等弊病,及减少投资,又有利于变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结构如下图;

该系统在我国首次集微机保护和远动为一体,并率先把这种装置直接安装于高压开关柜上,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是以单元分散型嵌入式为指导思想,系统装置中每个单元的结构、外观和尺寸是完全一致的。其可把各个单元分散安装在一次设备上,或集中组屏按装。相比两者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大大减少连接开关柜控制屏及控制室的各种电缆,减少控制室面积,从而节省了变电站综合造价,简化了施工,方便了维护,并且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了很大提高。消除了因设备之间错综复杂的二次电缆引线接错造成的问题,提高可靠性 YH-B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系统中每一种单元都面向变电站内的各种一次设备。如线路单元,就是面向开关柜设计的,它包含了对该开关柜的控制、测量、事故记录和线路的各种保护等;电容器单元也像线路单元一样,它是面向电容器组的;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设计,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变压器设计了三种面向它的完全独立的功能单元。第一是主保护单元,它主要完成变压器差动保护等。第二是后备保护,它主要完成变压器的过流保护等。第三是变压器的测控单元,主要完成主变的有载调压控制和电气量的测量。备自投单元是完成变电站两路电源的自动投切功能的。直流子系统也被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纳入了整体成套范围,作为系统的一个单元整体规划设计。 YH-B2000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安装,所有单元均通过一梗三芯通讯电缆同后台总控单元实现实时数据交换。

基于DCS系统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DCS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历史数据共享的研究 权甫变电站(220KV)设备人员管理系统 数据库研究与设计 学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级1班 姓名: 指导老师: 教师单位: 电力工程学院 时间: 2013年6月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ata sharing of the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DCS QuanFu substation (220 KV)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sign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Universit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Electr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Grade: 2009,class 1 Name: Yi Jun Advisor: Su Xing Lang Department:Faculty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Date:June,2013

摘要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收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广泛用于变电站控制中,DCS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得到成功应用,其中数据共享技术支撑了DCS的通信系统。本文采用的是Access 数据库软件,对权甫变电站设计了设备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对设备数据进行了汇总、分类,并且能够快捷查询所需数据,及时更新数据。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中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共享,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变电站分布式数据共享数据库 -I-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产品说明: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1000Mbps冗余工业以太网井上、下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是以工业以太环网为核心,整合矿井的各项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防火墙与矿级管理系统组成高速统一的整体网络结构,实现了全矿井的管控一体化。 整个系统分为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三层体系结构。控制层采用工业以太环网,设备层采用现场总线,保证了现场子系统的实时性,实现了井上、下皮带运输、通风、排水、井下供电等井下主要安全生产环节和装备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集中、远程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矿井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全矿井的统一管理与数据共享。 1、系统组成: 煤矿工业以太环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面部分、井下部分及传输信道部分。地面部分由:地面环网接口、监控主机、监控备机、监控服务器、地面数据服务器

(可扩展)、防火墙(可扩展)、地面交换机(可扩展)及客户端(可扩展)等组成。井下部分由:防爆交换机(环网接口)、各种监控分站或装置(可扩展)等组成。传输信道由:环网主传输干道(阻燃光缆)、地面网络数据传输通道(网线)、井下防爆交换机连接各和种监控分站或装置及传感器的阻燃电缆。 2、系统特点: 1.产品全部采用工业级产品,确保系统24小时连续可靠的运行。 2.工作时整个网络成链状结构,环网冗余,快速建立网络工作拓扑结构以及连接恢复,恢复时间<300 ms。 3.系统提供了多种符合国际主流标准的接口方式(OPC、DDE、ODBC、FTP),便于各种子系统的接入。 4.采用B/S结构,基于IE浏览,客户端零配置。 5.采用硬件、软件等多种安全措施,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合理实用的分级控制模式,在充分保留各子系统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有效的整合各子系统,通过严格的认证后,可在任一台工作站上实现对井上、井下所有设备的控制。 7.具有各种数据查询、曲线显示、报表输出、逐级报警、数据分级管理、报警记录、故障记录及完整的事件记录等功能。 8.强大的数据整合及处理功能,为整个矿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提供数据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矿井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管控一体化。 9.系统数据与井下视频数据可实现全面关联:在图形动画(动态图)中可点击浏览当前区域内视频信号,当一区域内瓦斯出现报警或其它参数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弹出当前区域内视频信号窗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9-05-17T10:43:37.8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刘浩李杰庆 [导读] 摘要: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从软件工程开发、软件构成以及软件结构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简要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对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 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变电站;第二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第三种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1 系统构成 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整体上分为三层:变电站层、通讯层、间隔层。 1)变电站层。变电站层主要由后台监控系统、远动主站、继电保护工程师站组成。①后台监控系统。后台监控系统由一台或多台高档PC机和后台监控软件组成。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采用先进成熟的SCADA软件平台,可在LINUX和WIN―DOWS上运行。直接通过以太网与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进行通讯。②远动主站。远动主站采用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直接连接在以太网上同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直接通讯。收集全站测控设备、保护装置数据,经规约转换后以约定的规约向调度发送,同时接收调度的遥控、遥调命令向变电站转发。③继电保护工程师站。继电保护工程师站采用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直接连接在以太网上同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直接通讯,与变电站的各种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故障录波器一起实现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器信息处理系统。 2)通信层。站内通讯由光纤以太网以及与其他智能设备的接口组成。 3)间隔层。间隔层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按间隔单元实现测量、记录、监视、控制功能的微机保护及测控装置。装置要求采用32位高性能DSP浮点信号处理器、16位AD转换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多层印制电路板和表面贴装技术;采用在线编程技术,可随时进行软件升级;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真正使桌面操作图形化,生动形象、操作方便。 2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开发 现阶段,程序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但以模块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为主,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发模式。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一般使用后台软件,结合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式,基本上确定了后台软件应有的功能,由这些基本功能构成系统的主要特征。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式,将后台软件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通讯系统、主控程序等等,每一个子系统由简单的数据关系构成,容易建立模型。因此,在具体的软件开发设计中,一般采用分层分析设计以及线程技术方法。 2.1 分层分析设计方法 根据变电站业务处理、控制流图以及数据流图等,明确后台监控软件的主要层次,即数据处理层、通信层、应用层、数据存储层等,利用分层分析设计方法,逐层进行分析与设计,对层与层之间的接口进行明确规定,降低开发的难度,提高数据接口的兼容性以及移植性。 2.2 线程技术方法 以线程技术为主的变电站监控主站,能够利用不同的线程完成不同的任务,合理区分线程的优先级别,就能够完成实时性不同的任务,提高了变电站监控系统中数据处理效率,保证各项紧急任务发生后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的构成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即底层数据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库以及高层应用程序。 3.1 底层数据服务器 该层具有数据处理以及通讯两种功能,能够接收到RTU采集的实时数据信息,包括变电站运行的状态量、模拟量以及时间顺序等等,同时还能够向高层程序层的RTU发送控制命令,并显示源码数据。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形成实时数据,并及时传输到中间层数据库中,提供给应用软件使用,确保信息的实时性。 3.2 中间层数据库 中间层数据库主要是面向应用程序,具有系统功能分析,是整个数据信息结构的核心,能够为高层应用功能模块提供各种有用的数据信息。根据系统性能的不同,将数据库分为实时数据库、参数数据库、历史数据库以及辅助数据库几类。 3.3 高层应用程序 高层应用程序具有多个功能,包括监视功能、遥控遥调功能、数据采样计算处理功能、打印功能、接线图编辑显示功能、报表功能、参数管理功能、人机接口功能以及系统安全维护功能。该层的应用程序,能够将变电站运行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发出警报,并做好备份工作。对相关的数据信息、报表等还能够进行打印,为系统设置、维护等提供配套的参数管理,根据用户操作内容的不同,设置有效的权限管理。 4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在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后台软件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数据功能的组合与分散,系统通讯以及数据处理功能都是为高层应用程序提供有效的数据,如果将两者分开,必会影响数据处理的时间,也会增多数据传递时间,将处理过程复杂化。所以,一般需要将通讯与数据处理功能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我们称之为数据服务器,两者的组合能够节约数据处理时间,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同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一、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必要性 变电站作为整个电网中的一个节点,担负着电能传输、分配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变电站继电保护、监控自动化系统是保证上述任务完成的基础。在电网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电网各节点(如变电站、发电厂)具体实施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因此,变电站自动化是电网自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它应确保实现以下要求: (1)检测电网故障,尽快隔离故障部分。 (2)采集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对变电站运行进行监视、计量和控制。 (3)采集一次设备状态数据,供维护一次设备参考。 (4)实现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 (5)确保通信要求。 因此,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高效、实时、可靠,对变电站内设备进行统一监测、管理、协调和控制。同时,又必须与电网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共享,优化电网操作,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电网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 传统变电站中,其自动化系统存在诸多缺点,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例如: (1)传统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和远动装置等大多采取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缺乏自检和自诊断能力,其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2)二次设备主要依赖大量电缆,通过触点、模拟信号来交换信息,信息量小、灵活性差、可靠性低。 (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传统变电站占地面积大、使用电缆多,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负担重,二次设备冗余配置多。 (4)远动功能不够完善,提供给调度控制中心的信息量少、精度差,且变电站内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不全,缺乏协调和配合力量,难以满足电网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要求。 (5)电磁型或小规模集成电路调试和维护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不能远方修改保护及自

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书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①铁生沟35KV变电站②观音堂副四号变电所(6KV) 一、总体说明: 1、变电站综合保护装置选用许继、南自、南瑞等国内知名品牌。该保护具备煤矿安全规程及电力运行规程要求的所有保护功能,能够实时采集三相电参数,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四遥”功能及有足够的冗余,满足微机联网及检测数据传输调用。主机两台,主备运行方式,必须能够实现双机热备并自动切换。 2、本标段所采购范围开关柜综合保护装置、后台系统、变压器保护屏、线路保护屏等。 3、铁生沟35KV变电站35KV部分集中组屏,6KV部分分散安装,观音堂副四号变电所分散安装。 二、技术要求 系统应采用成熟先进的全分布、开放式结构设计,按间隔划分、单元化设计、分布式处理。 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综合自动化系统从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主控层、通讯层和间隔层。 ㈠主控层功能要求: 主控层主要完成各间隔单元的信号采集、处理、控制、显示及打印,实现参数的鉴定修改、防误操作系统等。经CAN或以太网总线通讯联接各间隔单元的监控保护设备、多功能智能表、交流电源屏、直流电源及其它智能设备,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成各类适时性数据的处理及操作。操作员工作站完成主站的监视、控制等。要求采用双网络结构。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求具有性能安全可靠、运行稳定、功能完备、报表组态、曲线查询方便、SOE查询全面且分类、便于扩建、界面友好、使用与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 2、控制操作、对断路器实现分闸/合闸控制,并具有检同期防误操作的闭锁功能 3、与微机保护的通讯接口 4、与微机“五防”的通讯接口 5、与微机直流电源的通讯接口 6、与卫星时钟同步 7、事件顺序处理: 8、报警处理 9、故障录波功能 10、变电站操作系统 11、实时画面显示 12、制表打印 13、维护功能 14、变电所专家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规定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规定 由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与传统变电所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充分体现了高科技在变电所领域的综合利用,因此为了确保变电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做好系统的运行、使用和维护工作。 一、运行巡视制度 ⑴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巡视检查周期与一次设备检查的周期一致; ⑵巡视运行中的设备和各种信号灯的工况; ⑶检查运行中的设备自检信息和报告信息; ⑷检查通信系统是否正常通信,如微机保护与管理单元通信是否正常,前置机与后台机通信是否正常; ⑸检查各设备电源指示灯及工作电源是否正常; ⑹检查设备的连接片是否在正确位置; ⑺对不间断电源进行自动切换检查; ⑻定时调看信号光字牌,以判断是否有光字牌动作。 二、运行规定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易因装置使用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系统的不安全。因此要认真监视设备运行情况做好各种记录。 ⑴定时将光字牌界面切换监视一次,对高负荷、有缺陷的设备应增加监视次数。正常的监控界面应停留在高负荷主变压器设备上。 ⑵对设备的潮流进行监控,在主变压器负荷达90%,其他设备负荷达95%时汇报值班调度员。

⑶对系统电压进行监控,在系统电压超出允许值时应及时汇报调度员。 ⑷运行人员应定期对自动化装置进行采样检查和时钟校对,检查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 ⑸自动化装置动作后,运行人员应按要求做好记录和复归信号,并按动作情况立即向调度汇报,并打印出故障报告。 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操作注意事项 ⑴变电所整个接地系统应遵循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可靠接地。 ⑵在温差较大及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应做好温度及湿度的控制,以适应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对后台机的操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严禁直接断电 ②严禁乱删除或移动文件 ③严禁使用盗版光盘或来历不明的软件 ④严禁带电插拔计算机所有外围设备插头 ⑤计算机主机外壳,显示器外壳,打印机外壳一定要可靠接地 ⑥严禁在后台机上玩游戏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

厂家直供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全国销售热线1326-007-2458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 系统概述 根据现代化矿井的实际需要,为进一步提升矿井现代化装备及管理水平,增强矿井科技创新能力,沈阳研究院结合现代矿井实际,适时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矿井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技术的KJ333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能将矿井各类监控子系统集成到综合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中,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联接。将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处理、统计、优化、发布,从而实现矿井“管、控、监”一体化及减员增效的目标。 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地面调度中心大屏幕、控制器、各类监控主机、数据服务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接入网关、自动化平台软件、防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本安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井下各种监控分站、井下光缆配线器、光缆接线分线器、传输光缆及通讯线等组成。 系统特点: 1)产品全部采用工业级产品,采用多种硬件、软件安全措施,确保了整个自动化系统长期连续可靠地运行。2)主干网采用单模光纤,传输速率100 M / 1000 M。传输介质支持光纤多模、单模、超五类双绞线和普通通讯线,满足煤矿井巷安装特点,铺设方便灵活。 3)工作时整个网络成链状结构,环网冗余,可快速建立连接及连接恢复,恢复时间<300 ms。 4)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且控制层采用工业以太环网、设备层采用现场总线,保证了现场子系统的实时性。5)采用开放式的TCP/IP协议,提供了多种符合国际主流标准的支持COM/DCOM组件、NETDDE、ActiveX 控件、OPC、VBA、ODBC、FTTP等技术,兼容能力强,并支持CAN/RS485总线等多种信号接入及转换,可方便接入矿井各种监控子系统。 6)软件采用B/S结构,基于IE浏览,便于特殊功能的开发和第三方软件的集成,客户端零配置。 7)具有强大的网管功能,如:VLAN划分、IP地址设置、优先级控制、电源管理及端口状态监视、流量控制等。 8)系统节点容量大大增加,克服了现有煤矿监控系统所支持的节点最大容量的限制。 9)较强的信息集成能力,通过合理实用的分级控制模式,在充分保留各子系统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可有效的整合国内现有各子系统。 10)强大的数据综合及后台处理功能支撑,为整个矿山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提供数据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矿井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管控一体化。 系统功能 综合自动化功能 l 高效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用于传输和管理矿山安全生产的多源异质的海量信息系统,能实时采集存储生产过程的重要信息,以实现设备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提供毫秒级的数据采集检测速度,采用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可以大大节约存储空间。 l 综合自动化控制 可靠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对相应控制系统发送控制命令,主要包括采掘、运输、提升、供排水、压风、注浆、通风防尘等自动化系统。集中控制煤矿生产设备,实现对采煤机、破碎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可伸缩式皮带机的顺序启停控制,能实现手动、就地集控的切换。能实现对各电机包括电流、电压、温度、绝缘等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能实现采煤机运行、停止状态的监测。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完全实现无人值守。 l 供电系统可视化实时监控 能实现变电所主变运行方式及各参数的监测,能实现变电所各高压开关柜运行、停止状态的监测,能实现各种矿井用电量、电气参数及故障情况的报表生成、存储、打印及显示。能实现变电所视频监视,系统模拟现场设备实际情况,实时、动态显示现场设备的真实运行状态。 l 集中显示功能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SICAM Anole SICAM Anole 灵活,强大,易用Answers for energy

概述 SICAM Anole后台监控软件适用于1000kV-6kV的电力、石油、化工、轨道交通、机场等行业的各级变电站和调度系统。SICAM Anole 具有优越的性能、灵活的配置以及开放的结构,可方便地满足中国客户的各种需求和使用习惯,最大程度的给客户带来利益。

SICAM Anole 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分层开放式系统 系统采用了目前先进的开放分布式应用环境的网络管理技术、数据库中间件和通信中间件技术和多层客户/服务器(Client /Server)技术,遵循软件互联国际标准基于IEC61970/61850/61968的统一CIM建模,为各行业用户提供了遵循IEC标准的统一支撑平台。 跨平台特性 一套代码,任意运行。跨UNIX/Linux/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跨IBM/SUN/HP/ALPHA/X86硬件平台,以及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各种同构或异构平台。 分布式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构架,将系统功能有序地分配到网络上各个节点:包括软件自诊断、实时处理、报警处理、历史采样记录、事故追忆、实时计算、数据服务、安全验证、远方控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各个节点的功能。全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网络方式的SCADA系统应用场合下,系统可以自动以冷备用、温备用和热备用等各种方式运行。无论在何种方式运行,均可自动维护系统中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报警、画面、WEB等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避免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先进的人机交互界面 系统提供了具备“所见即所得”功能的图文/报表一体化编辑工具。依照一组具有完备集特征的时间定义方法和统一的图形图元结构定义,无须借助任何外部工具,即可在任意工作站或服务器上定义复杂的接线图、棒图、曲线图、趋势图、实时报表和历史报表等,并且能够支持任意文字和图形的混排。 支持数据库的在线更新,在保证不干扰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新数据库测点信息。 支持远程维护 系统可以允许工作站通过远程拨号/远程联网方式进入采集与控制系统主站,从而实现远程诊断和远程维护。减轻用户负担,加快服务速度。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一)

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一) 简介:为了适应自动化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包括水文测报、工业电视监视、消防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的全方位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即为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关键字:水电站自动化系统相关站中站:防火分区 1.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意义及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强,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电力行业长期存在自动化水平低下,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电能的要求,为了提高电能质量和发电效率,需对老式水电站中以常规控制、人工操作为主的控制模式进行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对新建水电站应按综合自动化要求进行设计并实施,使水电站逐步实现少人值班,最终达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目标。 水电站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远离城镇,职工长期生活在较差的环境之中。对水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广大水电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来代替人工操作及定时巡回检查、记录等繁杂劳动,实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根据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后,水电站如果没有综合自动化系统,而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控制,将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不了解实时行情,参与竞价将非常困难。即使争取到了发电上网的机会,又因设备陈旧落后而不能可靠运行,既影响电网供电,又使自身效益受损,最终也失去了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发电机遇。所以,电力体制改革也促使我们要实现综合自动化。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监控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建水电站都设计了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主的高性能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些老式水电站也逐步进行了以实现综合自动化为目标的改造,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简介 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是建立在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之上的,对整个电站(甚至梯级电站或整个流域)从水文测报;机组启、停控制,工况监视;辅助、公用设备的启、停控制,工况监视;负荷的分配,直到输电线路运行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并能准确地与上一级调度部门进行实时数据通信等全方位自动监测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5个子系统。 2.1计算机监控系统 2.1.1概述 这部分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根据计算机在水电站监控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常规监控设备的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模式: (1)以常规控制设备为主,计算机为辅; (2)以计算机为主,常规控制设备为辅; (3)取消常规控制设备的全计算机监控系统。 根据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大小、在电网中的作用和各自的具体情况可分别选用不同模式的监控系统。一般新建电站和具备条件(资金、技术和发电许可等条件)的电站适合选择第三种模式,以便达到一步到位的目的。对于受其它条件限制的老式水电站的改造,可分别考虑第一、第二两种模式作为过渡。这其中各种模式针对各自电站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时也略有不同。2.1.2实例 值得说明的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水电站的应用,语音、动画、可视化、视像功能也用于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多媒体系统的结构,解决好与监控系统的连接问题。 2.1.3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梯级电站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遥测、遥控、遥信、遥调(即“四遥”)的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结业论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 系部:电力工程系 班级:供用电12-4 姓名:豆鹏程 学号:2012231026

【摘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站内工作可靠、灵活性好、易于扩展的通信网络,以来满足各种信息的传送要求。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和组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及通信的功能作了有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数据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 引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分层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继电器保护、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各个子系统中,往往又由多个智能模块组成,例如微机保护子系统中,有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和各种线路保护等。因此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必须通过内部数据通信,实现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重复配置和简化各子系统间的互连,提高整体的安全性。[2、5] 另一方面,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输、交换、分配的重要环节,它集中了变压器、开关、无功补偿等昂贵设备。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工作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故障信息要及时上报控制中心,同时也要能接受和执行控制中心下达的各种操作和调控命令。[2]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种功能模块间的信息交换;而是变电站与控制中心的通信。 一、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2、3、5] 现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都是分层分布式结构,传输的信息有以下几种: (一)现场一次设备与间隔层间的信息传输 间隔层设备大多需从现场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针的诊断信息以及断路器操作信息。 (二)间隔层的信息交换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的应用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2-22T17:21:06.5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作者:张王芳[导读] 摘要:伴随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控制建设逐步融入电力体系中,节省了大量的控制电缆和人工成本。 (铜川欣荣配售电有限公司陕西铜川 727000)摘要:伴随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控制建设逐步融入电力体系中,节省了大量的控制电缆和人工成本。本文主要研究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的应用,首先研究了变电站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特点,给出带电线路动态着色功能,可软件模拟完成五防功能,企业用户的调度功能。进而探究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和系统结构,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及微 机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系统进行比较。 关键词:智能化;控制;自动化;动态着色;调度 0 引言 为实现铜川矿业有限公司电网的科学、协调发展,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进一步筑起安全运行的坚固堤坝。我公司近几年先后对春林、下石节、王石凹三个35KV变电站一、二次供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在这三个变电站二次供电系统改造中,都将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改造为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控制电缆,而且对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及供电质量有重要意义。 1.变电站的基本结构 35kV变电站主接线方式为全桥式,35kV电源进线2回(一运一备),主变2台(一运一备),电压比为35/6kV。35KV为户外半高型布置,单母线分段全桥接线,原断路器为户外多油断路器,现改为真空断路器(或SF6))。6KV开关柜原为GG1A型现改为KYN28型,户内分2列(或3列)布置。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特点 2.1 监控画面及报表形式灵活多样 监控画面提供母线、断路器、上下隔离刀、曲线、棒图、数据框、仪表盘等图形元件,用户可根据用这些图元绘制实际的一次系统主接线图,报表的组态过程类似对 EXECL 表格的操作,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报表格式及内容。 2.2 第三方设备可无缝集成 遇到第三方装置需要集成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规约库的扩展的方式完成,稳定可靠的完成对第三方设备的无缝接入及功能集成,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选配不同厂家的自动化产品而无后顾之忧。 2.3带电线路动态着色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画面组态功能,完成断路器与相关线路之间的拓扑关系,实现了线路带电与不带电状态对应的颜色变化,使得监控画面更加丰富、真实。 2.4 可软件模拟完成五防功能 五防系统请求对操作对象的安全性检查,只有在五防系统允许之后,才能对操作对象进行有时间限制的操作。允许对断路器等设备进行“挂牌”、 “检修”、 “试验”等状态的设定,在这些特殊的状态下,不能对断路器等设备进行遥控遥调等操作。 2.5兼顾企业用户的调度功能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变电站、开闭所等场合的监控功能,同时兼顾了大用户内部多个变电站之间的调度功能。对于大用户来说,投资一套变电站微机监控软件的成本,就可避免未来系统扩容时出现的多个变电站之间的信息化孤岛的困局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和系统结构 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 按四遥站设计,采用综合自动化实现控制、保护、测量、远动等功能,全部四遥量能送至调度中心。通过“远方”、“就地”选择开关实现就地、远方两种控制方式、用微机实现模拟操作,待确认后再执行控制命令。各保护单元均相对独立,能独立完成其保护功能,并通过通讯接口向监控系统传送保护信息。测量元件和保护元件接各自独立的CT。站内预留其他智能监孔系统的接口。 3.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35kV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为分层分布式,底层是分布式单元机箱,包括单元保护与监控模拟量、单元开关量采集、操作回路、就地汉字显示以及通讯等功能。各单元保护箱均相对独立,仅通过站内通信网互联,并同上层当地监控通信。 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4.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包含数据采集和处理,微机保护,控制操纵,自动电压无功调节,主变压器冷却控制,事故报警,与调度通信、对时,越限报警、事件顺序记录、电度量的累计、人机接口、技术统计与制表打印、系统自诊断显示等功能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配置方案。 主保护有纵差保护、CT断线检测、电压闭锁、轻瓦斯、温度检测信号报警、重瓦斯检测信号跳断路器,所有的保护种类可分别投入及退出;后备保护有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设两段时限。 线路保护:可完成35kV线路方向时限速断、过流保护、方向电流闭锁电压时限、方向电流时限速断、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等,带操作插件,具备遥信、遥控、遥测、遥脉功能。 4.2微机保护系统与传统保护系统的比较 传统的保护系统与微机保护装置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用微机控制的多功能继电器替代了传统的电磁式继电器,并取消了传统的信号屏等装置,相应的信号都输入至计算机。为便于集中控制,采用集中式设计,将所有的控制保护单元集中布置,整个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非常简单清晰,所有设备由微机保护屏、微机采集屏、交直流屏和监控系统组成。屏柜的数量较传统的设计方式大量减少。由于各种微机装置均采用网络通讯方式与当地的监控系统进行通讯而不是传统的接点输出到信号控制屏,因此二次接线大量减少。同时由于采用了技术先进的当地监控系统来取代占地多、操作陈旧的模拟控制屏,使得所有的操作更加安全、可靠、方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成本更加降低。 5 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