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酒里面要添加塑化剂的原因
- 格式:pdf
- 大小:123.83 KB
- 文档页数:6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也越来越谨慎。
调研中发现塑化剂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发现,人体可以承受的塑化剂大约有17种,但是有标准的只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 EH 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 BP)、D I N P,它们的最大限量是1.5m g/kg 、0.3m g/kg 、9.0m g/kg 。
国家卫计委公布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表示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 EH 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 BP)的含量分别在5m g/kg 和1m g/kg 以下时,对饮酒者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一般不会对饮酒者造成健康损害。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柔软性或使材料液化的高分子材料用的添加剂,也是环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类(PA E s pht hal at es ),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 EH P 、D BP 。
1D E H P 和D B P 的概念介绍D EH P 是增塑剂的一种,无色无臭液体。
不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矿物油等。
D EH P 是邻苯二甲酸酯的一种,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D O P (di oct yl ph-t hal at e ),由辛醇或异辛醇(2-E H )和邻苯二甲酸制成,所以被称为D EH P [2]。
一般认为,D EH P 是欧洲叫法,而D O P 是其他地区的叫法。
通常被用来作为增塑剂(软化剂,或者台湾所说的塑化剂)使用。
增塑效能与D BP 类似,具有优良的溶解性、分散性和粘着性。
D B P 又称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物理特性主要表现为,无色、是一种透明液体,具有芳香的气味,比重1.045,沸点340℃,着火点202℃,可溶解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
主要应用于PV C 中做增塑剂,主要应用于PV C 中做增塑剂,亦用于消化棉合成橡胶,醋酸纤维,皮革化工油漆等合成材料中做软化剂。
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国酒,白酒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我国人民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然而,近年来,因为一些不良商贩为了追求利益而进行的欺骗消费者、添加不良物质等行为,导致了白酒质量的下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塑化剂含量问题尤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为保障白酒的品质,塑化剂含量必须限量,以下是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的相关内容:一、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学名为增塑剂,是为了增加某些材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而加入的化学物质。
塑化剂的类型较多,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等材料的生产中。
二、为什么会有塑化剂在白酒中?经研究发现,一些商贩为了增加白酒的甜度、稠度、口感等等,会添加一些非法的添加剂,其中就包括塑化剂。
三、塑化剂含量的危害塑化剂的超标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如:生殖细胞变异,性功能下降,引起肝、肾、肺等化学污染物的中毒等等。
四、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对白酒中塑化剂含量进行限量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我国白酒中塑化剂含量的标准是:苯甲酸与邻苯二甲酸酯的和值(mg/L)≤0.5。
只有符合这一标准的白酒才可以上市销售。
五、如何保证白酒质量安全?首先,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塑化剂等物质的商贩,追究商家的责任。
其次,加强厂家自律,通过正途获得生产资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让消费者提升对于塑化剂这一话题的意识和认知,进行科学的消费。
在保证白酒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让公众安心用餐,消费者放心购买,让我国白酒行业长足发展。
龙源期刊网
白酒塑化剂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3年第16期
2012年11月,“酒鬼酒”被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明显超标,超标达260%。
目前研究显示,塑化剂的主要危害是男性婴幼儿和儿童,针对的是男婴的生殖系统,对女童和成人暂未发现有类似的风险。
塑化剂除了在食品中可能存在,它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在空气、土壤和饮水中都有发现,有研究估计人们从空气、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DBP的平均值就达7.4㎎/㎏。
【多维品读】
1.“酒鬼酒”中DBP超标,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过,目前的研究证明,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来说,每天摄入DBP达12毫克也还在安全范围内。
但是,归根结底白酒并非什么有营养的饮品,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少喝、不喝为妙。
2.随着我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增塑剂向无毒、环保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如此看来,我国的“限塑令”是值得长期坚持的环保措施,这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安全、环保等问题上,不只是对企业商家应该严格要求,我们普通消费者同样负有责任。
3.国家级质监部门、卫生部和行业协会不妨以此次白酒塑化剂超标一事为契机,详查各类食品生产过程,查找共性问题,列出可能的风险点,并通过认真检验,一一排查,尽早履行告知义务,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别再让其他种类的食品因塑化剂重蹈覆辙。
【适用话题】
食品安全;道德底线;利益与健康;尽职尽责……。
酒协承认:白酒含塑化剂是行业现象21世纪网李耳 2012-11-19 23:23:54 评论(89)条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有白酒行业人士向21世纪网提出异议称:白酒的塑化剂含量,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还需要请国家级的专家鉴定,而且目前来看,国外有些烈酒,其塑化剂含量比国内白酒要高,因此不宜对国内白酒行业匆忙下定论。
21世纪网独家报道A股醉生梦死的日子眼看快结束了。
11月19日,21世纪网刊发《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调查,酒鬼酒停牌,但是却不能阻止其他白酒股的恐慌,白酒板块最大跌幅超过6%,市值蒸发330亿元。
然而,酒鬼酒含塑化剂不是个案,它仅仅是白酒行业的冰山一角。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向21世纪网证实,酒业协会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mg/kg , 最低0.495mg/kg , 平均0.537mg/k g。
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根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
按照这个标准,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成份,最高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8倍左右,最低超过卫生部规定的单位最高含量的1.7倍,平均约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2倍。
但是,有白酒行业从业人士向21世纪网转述了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的观点——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
该人士亦向21世纪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白酒含塑化剂是普遍现象,并没有公认的国家标准,卫生部的标准并不是公认的行业标准;其次,白酒的塑化剂含量,对人体是否有副作用,还需要请国家级的专家鉴定,而且目前来看,国外有些烈酒,其塑化剂含量比国内白酒要高,因此不宜对国内白酒行业匆忙下定论。
不过,11月19日A股上白酒板块的恐慌并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个被公认为熊市里面最安全的阵地,其实早就潜伏着危机。
你还在担心白酒中的塑化剂吗?作者:廖玉婷来源:《消费者报道》2019年第06期塑化剂一直是白酒行业的痛点,每一次风波都会触碰到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同时重创白酒行业。
2019年4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1款知名白酒,包括茅台飞天53%vol酱香型白酒、五粮液52%vol浓香型白酒、水井坊·臻酿八號52%vol浓香型白酒、洋河海之蓝52%vol绵柔型白酒、郎牌郎酒53%vol酱香型白酒、泸州老窖特曲52%vol浓香型白酒、汾酒53%vol清香型白酒、古井贡酒年份原浆50%vol浓香型白酒、董酒54%vol董香型白酒、西凤酒52%vol绵柔凤香型白酒、剑南春金剑南K6 52%vol浓香型白酒。
对比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等5种“塑化剂”的含量。
检测结果显示,此次送检的11款主流品牌的知名白酒均没有检出5种“塑化剂”:DMP (<0.5mg/kg)、DBP(<0.3mg/kg)、DIBP(<0.5mg/kg)、DPP(<0.5mg/kg)、DEHP(<0.5mg/kg),因此11款白酒中不存在“塑化剂”污染问题。
白酒塑化剂风波缘起于酒鬼酒。
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50度酒鬼酒的检测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将“白酒与塑化剂”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4年,本刊送检了4款白酒,检测结果显示,酒鬼酒塑化剂严重超标427%,10年红花郎酒超标243%,白酒塑化剂问题依然严重。
2018年,西凤酒被曝增塑剂(DIBP)和塑化剂(DBP)均超过标准限值2倍以上,塑化剂问题再次考验白酒行业。
塑化剂品种繁多,在白酒中检出的塑化剂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
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有20多种,当中以DEHP使用量最大,占塑化剂产量的3/4,其次是DBP。
发明与创新2013.2文逸明2012年,湖南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经国家质检总局对酒鬼酒样品检测的结果显示,酒鬼酒塑化剂含量超标247%。
中国酒业协会在去年公布的《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中表示,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塑料袋包装、塑料瓶包装,塑料桶包装等。
生活中哪些物品含有塑化剂?平时用的塑料产品又是否安全?你对塑化剂的了解又有多少?塑化剂,又称增塑剂,主要作用是削弱聚合物分子之间的次价健,从而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增强聚合物的可塑性。
产品使用塑化剂之后,聚合物的硬度、软化温度和脆化温度下降,而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
通俗地说,塑化剂就是能让硬邦邦的材料变得柔软且有弹性的工业添加剂。
工业生产中容许添加的塑化剂有一百余种,其中有20多种可以使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酒鬼酒被曝检测出来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
除了一些塑料制品外,食品包装材料、乙烯地板、壁纸、清洁剂、润滑油及个人卫生护理用品均会对塑化剂有不同程度的添加。
其中,尤以PVC 保鲜膜的塑化剂问题最为严重,其含量高达40%。
而PVC 保鲜膜中之所以添加这么多塑化剂,就是因为它让原本“僵硬”的PVC 变得柔软、有弹性。
虽然已被禁止用于水果、食品等方面的保鲜,但仍有部分商家在使用。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了解产品有关塑化剂方面的知识呢?生活中常见的快餐盒、月饼托、饮水杯、餐具、吸管等多数都是塑料制品,虽然很多塑料制品都含有塑化剂,但只要按规定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而要做到安全使用,首先需要了解塑料的编号。
这些编号通常位于包装底部的三角循环标志中。
不同的编号代表着包装材料的不同“身份”。
“1”代表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最常出现在矿泉水、碳酸饮料等使用前看编号11. All Rights Reserved.2013.2发明与创新饮料瓶底部,其耐热温度为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冷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致使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溶出。
白酒塑化剂限量标准
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酒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人民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白酒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白酒塑化剂限量标准就成为了当前白酒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白酒塑化剂是指一些能够使塑料和橡胶等材料变软、变形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进入到白酒中,不仅会影响酒的口感和品质,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制定白酒塑化剂限量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家对于白酒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主要是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制定的。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白酒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应严格执行,并且需要定期对白酒产品进行抽检,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白酒生产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做好产品质量的把关工作。
除了国家标准外,一些地方性的白酒塑化剂限量标准也在逐步完善和推行。
这些地方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消费习惯,保障当地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然而,当前白酒塑化剂限量标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白酒塑化剂限量标准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白酒产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白酒塑化剂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完善标准,确保白酒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饮用白酒,共同促进中国白酒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白酒塑化剂引言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酿酒文化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术。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白酒的塑化剂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白酒的定义和分类、塑化剂的定义和危害以及白酒中塑化剂的存在情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白酒塑化剂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白酒的定义和分类白酒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酒类,根据国家标准,白酒被定义为一种以优质大米、小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经酿造工艺发酵蒸馏而成的酒精饮料。
根据酒精度数的不同,白酒可以分为高度白酒、中度白酒和低度白酒。
不同地区的白酒有各自独特的风味和特点,如茅台酒、五粮液等。
二、塑化剂的定义和危害塑化剂是一种用于增加塑料柔软度和延展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与塑料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塑料更容易加工和形成各种产品。
然而,一些塑化剂被认为是有害的,如邻苯二甲酸酯(简称酯类塑化剂),它们被发现具有内分泌干扰、致癌等潜在危害。
塑化剂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食品与包装材料的接触。
三、白酒中塑化剂的存在情况根据相关调查和监测数据显示,白酒中存在塑化剂的情况并不普遍,大部分正规企业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
然而,个别小作坊和非正规生产商可能使用劣质原料和不合格的生产工艺,导致他们的产品中存在塑化剂问题。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国家对白酒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
例如,建立了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了对白酒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市场的监测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生产和销售行为,以保持市场的良好秩序和消费者的安全。
四、预防白酒中塑化剂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预防和解决白酒中塑化剂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1.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保障消费者权益。
2.提升企业自律意识:白酒生产企业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摘要:白酒中塑化剂的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密切关注,它是白酒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白酒行业需要共同应对的难题。
本文就白酒中塑化剂进行了综述,对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白酒;塑化剂;检测方法;控制策略1 引言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因此对食品的检测更加关心,尤其是最近出现白酒中添加塑化剂事件,白酒的质量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通过深入的调查可知,白酒中的塑化剂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原料、酿造过程产生的极微量的塑化剂;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塑料制品所带入的;三是部分商家的非法添加。
塑化剂如果释放出来会污染环境,还能通过呼吸、饮食甚至人类皮肤而进入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对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塑化剂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由此显得尤为重要。
2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分析目前关于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检测法(GC)、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GC-MS)、液相质谱联用检测法(HPLC-MS)、离子迁移谱检测法(IMS)。
其中国家标准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规定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出口行业标准 SN/T 3147—2017《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规定的液相质谱联用法(HPLC-MS)是现行有效的可使用于白酒中塑化剂的标准检测方法。
2.1 气相色谱检测法气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检测塑化剂的方法。
一般塑化剂化合物的挥发性较低,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往往需要将仪器的工作温度调高,一般在200℃或更高。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就是利用物质的吸附能力、溶解度、亲和力等物理性质不同,对白酒样品中各组分进行分离、分析。
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检测器易受其他有机物的污染,因而灵敏度变动较大,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高。
白酒里为什么会有塑化剂?老祖宗酿的酒,的确没有塑化剂。
因为那时就没有塑料,连烤酒都是用木蒸锅,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酒甑。
但现在,什么机器、设备能彻底抛弃塑料?有塑料就有塑化剂,否则,塑料就会象砖头一样:硬而脆。
在酒厂,塑料其实已经是很少的了,跟其他企业相比。
因为越是高档白酒,它的手工化、人工化程度越高,而它的自动化、工业化、大规模、标准化、大机器手段是很少的,酿酒的工具和工艺,传统的不得了——制曲用脚踩、装甑用手抖搂、下沙用木铲子……车间里就算是有电动行车,都不能直接往窖里下糟子,很简单,抓斗一下子放下去,压的太实,不利于发酵。
那么,塑化剂到底是怎么跑进酒里的呢?六个环节——第一个:发酵时——粮加曲,下到窖里发酵。
有些酒厂会在上面盖一层塑料布,这是第一个可疑环节。
为什么用塑料布,很简单,也是出于好心——比起草甸子,方便卫生。
这一点,其实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糟子是固体,塑料布盖在糟子上,并没有直接接触糟子,更没有接触酒甑,我凭良心说——能有多少塑化剂融出呢?况且,以后不用就得了!第二个:烤酒时——装甑、锅炉开动、烤酒(蒸馏出酒)时,酒甑馏酒出酒的口的那根管子,有可能是塑料的,但这一点,我见过的酒厂,已经都改了,因为这很简单。
第三个:接酒时——接酒的桶,有可能是塑料的。
这个环节,我认为挺重要的,因为桶大,而且,馏出来的酒是有温度的,酱香温度高一些,兼香和浓香温度低一些。
关于塑料桶接酒,其实,只要你真的到现场体验一下酒师的辛苦,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爱用塑料桶”?酒甑旁、窖池边、接酒干活,夏天热死,冬天冻死,酒厂车间就不可能干净清洁明亮,到处都是糟醅、高粱壳子、曲块……不管多好的酒,酿造的时候,铲糟子的(酒师)都是极为辛苦的体力加脑力加经验的劳动。
浑身糟子味,洗都洗不掉。
所以,他们的工具必须皮实、简单、耐用、方便。
所以,塑料桶,干净、方便、不怕摔!而且,白塑料透光,看酒花酒体都方便,就这么简单!即便这样,从一年半之前开始,规范的酒厂还是纷纷把包括接酒桶在内的塑料,一网打尽了。
酒中为什么要加塑化剂白酒企业实在是冤枉,白酒是不需要添加塑化剂的,应正确看待塑化剂问题:白酒在生产过程中是没有塑化剂成分的,但在管道输送和包装等环节会接触到塑料制品。
如白酒行业普遍用的塑料管道,是传统高分子材料加塑化剂而成,并非环保的增塑剂,这是行业弊病。
因此输送白酒过程中,酒体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很容易将塑化剂溶解到酒精中。
按目前的情况分析,在生产白酒过程中生产企业蓄意添加增塑剂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在白酒中掺入增塑剂对白酒的理化性质没有任何帮助。
造成白酒中增塑剂超标最有可能的原因有三种:1.在装卸、储运等过程中使用的PVC材质的管道或容器,导致PVC中的增塑剂析出,从而使的白酒中的增塑剂含量超标。
如装卸白酒或酒精的塑料管道,塑料瓶盖。
2.白酒中掺入的香精、香料中增塑剂超标。
3.上次台湾的高粱酒事件,最终的调查结果也是因为使用的塑料管道不达标,因为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规定是使用不锈钢容器及管道,但是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使用的是塑料管道。
----------白酒专家解疑网文转载1)不排除企业人为因素,因为添加塑化剂可以增加白酒的粘稠度,让酒显得更有质量。
(2)此外自来水管道、瓶盖等包装也可能是白酒含塑化剂的来源,对此中酒协指出,塑料制品在白酒产品中生产过程中已经使用近40年,但并没有发现因为塑化剂而导致病变的案例同问塑化剂加酒里的作用今天 10:36白酒添加塑化剂则有可能是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
但同时也有可能是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白酒里含有塑化剂,喝起来会感觉绵软滑润,俗话说喝起来是面敦敦的!也就是说含有塑化剂的白酒口感更好,普通白酒添加塑化剂后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经过长时间窖藏的白酒的口感。
为何白酒中要添加塑化剂?塑化剂,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
其作用是在溶液中起到乳化、增稠、稳定作用,使不易相融的水油溶液能够形成混合均匀的胶状分散体。
常用在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浆果酱类、粉状胶体中来防止出现沉淀,并能增加口感。
而白酒添加塑化剂则有可能是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
但同时也有可能是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塑化剂可使得塑胶成品具有柔软、易于弯曲、摺叠、弹性佳的性质而易于塑形,也因此黏性较PE保鲜膜为佳。
此外,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
现在人们一般说的增塑剂都是指外增塑剂。
外增塑剂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把它添加在需要增塑的聚合物内,可增加聚合物的塑性。
外增塑剂一般是一种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溶点的固体,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酯类有机化合物。
通常它们不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胀作用,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
外增塑剂性能比较全面且生产和使用方便,应用很广。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也都是外增塑剂。
塑化剂到底是什么?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
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台湾厂商用一种常见的增塑剂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增塑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分子结构“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
白酒塑化剂的限值标准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但是近年来,由于白酒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偷工减料和使用塑化剂等不法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白酒塑化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对进行了严格规定。
本文将从白酒塑化剂的定义、存在的问题、限值标准及其实施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加强白酒安全生产和消费提供参考。
白酒塑化剂,指的是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添加的一类化学物质,主要作用是增加白酒的香味和口感。
然而,这些塑化剂中可能会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等,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危害。
因此,对白酒塑化剂的使用必须谨慎和规范。
在中国,白酒行业一直备受瞩目,但也存在着一些不法生产和销售现象。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能会采取非法添加塑化剂等手段来提升产品的口感和香味,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销售额。
这种不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白酒塑化剂的限值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相关部门对白酒塑化剂的限值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白酒》(GB/T 10781-2018)规定,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限量为0.3mg/kg,这意味着白酒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不超过这一标准。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会对市场上的白酒产品进行抽检,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以确保白酒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白酒塑化剂的存在问题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隐患。
近年来,国际上也频繁曝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其中就包括白酒中塑化剂超标的案例。
如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白酒塑化剂问题,成为了一个紧迫的课题。
在这方面,我国已经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为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白酒市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制定和执行白酒塑化剂的限值标准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白酒中塑化剂的危害与检测方法概述作者:曹国庆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6期曹国庆(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江苏南京 210048)摘要:本文介绍了白酒中塑化剂产生的来源和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并参照目前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提出了白酒中塑化剂的质谱碎片离子定性、定量依据和色谱分离条件。
关键词:塑化剂质谱图检测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075-012011年5月23日,台湾卫生部门通报称,台湾最大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在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非法添加可致癌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随后,另一家起云剂供应商宾汉香料化学公司也被曝光非法添加另一种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很快,“塑化剂”从台湾普通消费者一无所知的专有名词变为当地媒体的每日头条,演变成一次席卷全台的“塑化剂风暴”。
无独有偶,就在2012年的11月19日,在我国又曝出了酒鬼酒中检测出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三种塑化剂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超出食品标准260倍。
并同时连累到股票市场,酒鬼酒股票当日即遭停牌,几天后的复牌,即遭连续几天跌停。
11月19日五粮液、贵州茅台股价也下跌超过4%。
1 白酒中塑化剂的危害和来源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属于邻苯二甲酸的酯类衍生物,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将其加入到塑料制品中可增强塑料的柔韧性,并使塑料容易加工,在塑料加工生产中是可以合法使用的。
塑化剂食用后对人体具有致癌性,食品中本不该添加的,其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危害人类基因。
那么白酒中怎么会有塑化剂的呢?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检查,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白酒塑化剂事件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备受社会关注,其中不乏白酒行业的争议。
近日,一起白酒塑化剂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据报道,一家知名白酒企业被检测发现在其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成分,这一消息令消费者们震惊和担忧。
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在食品中被检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担忧。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是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一旦被曝光,势必引发社会恐慌和质疑。
此次白酒塑化剂事件的曝光,首先让消费者们对自己饮用的白酒产生质疑,担心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对于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而言,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企业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监管部门则需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确保食品市场的安全有序运行。
在面对白酒塑化剂事件后,消费者们也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再盲目相信品牌或贵重酒款的价格,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合格认证和检测报告。
这对于整个食品行业而言,都是一个积极的推动力。
如何提升食品行业的自律和信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白酒行业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加强自查自纠,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食品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白酒塑化剂事件的曝光,无疑提醒了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唤醒了社会对于产品质量的关注和监督。
希望通过此次事件的教训,可以推动白酒行业和整个食品行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产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老祖宗酿的酒,的确没有塑化剂。
因为那时就没有塑料,连烤酒都是用木蒸锅,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酒甑。
但现在,什么机器、设备能彻底抛弃塑料?有塑料就有塑化剂,否则,塑料就会象砖头一样:硬而脆。
在酒厂,塑料其实已经是很少的了,跟其他企业相比。
因为越是高档白酒,它的手工化、人工化程度越高,而它的自动化、工业化、大规模、标准化、大机器手段是很少的,酿酒的工具和工艺,传统的不得了——制曲用脚踩、装甑用手抖搂、下沙用木铲子……车间里就算是有电动行车,都不能直接往窖里下糟子,很简单,抓斗一下子放下去,压的太实,不利于发酵。
那么,塑化剂到底是怎么跑进酒里的呢?六个环节——
第一个:发酵时——粮加曲,下到窖里发酵。
有些酒厂会在上面盖一层塑料布,这是第一个可疑环节。
为什么用塑料布,很简单,也是出于好心——比起草甸子,方便卫生。
这一点,其实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糟子是固体,塑料布盖在糟子上,并没有直接接触糟子,更没有接触酒甑,我凭良心
说——能有多少塑化剂融出呢?况且,以后不用就得了!
第二个:烤酒时——装甑、锅炉开动、烤酒(蒸馏出酒)时,酒甑馏酒出酒的口的那根管子,有可能是塑料的,但这一点,我见过的酒厂,已经都改了,因为这很简单。
第三个:接酒时——接酒的桶,有可能是塑料的。
这个环节,我认为挺重要的,因为桶大,而且,馏出来的酒是有温度的,酱香温度高一些,兼香和浓香温度低一些。
关于塑料桶接酒,其实,只要你真的到现场体验一下酒师的辛苦,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爱用塑料桶”?酒甑旁、窖池边、接酒干活,夏天热死,冬天冻死,酒厂车间就不可能干净清洁明亮,到处都是糟醅、高粱壳子、曲块……不管多好的酒,酿造的时候,铲糟子的(酒师)都是极为辛苦的体力加脑力加经验的劳动。
浑身糟子味,洗都洗不掉。
所以,他们的工具必须皮实、简单、耐用、方便。
所以,塑料桶,干净、方便、不怕摔!而且,白塑料透光,
看酒花酒体都方便,就这么简单!
即便这样,从一年半之前开始,规范的酒厂还是纷纷把包括接酒桶在内的塑料,一网打尽了。
第四个:输酒时——输酒的泵接的管子,有可能是塑料。
这里也是一个关键,因为酒厂灌装区面积不同、输酒距离不同,管子长短也不一样。
酒厂的人都知道,本来柔软有弹性的塑料管,用半年就变硬了,这或许真的就是塑化剂的来源之一。
第五个:储酒时——酒,馏出来之后,要在陶坛里窖藏、老熟,这大缸封口时,有些酒厂会用塑料薄膜。
这个环节,也有可能。
但我还是那句话——没有哪个傻子会把酒灌的满满的,直到缸沿上。
就算用塑料薄膜封口,又不直接接触,能有多少呢?我不懂科学,只是爱喝酒的老百姓,但我懂常识。
第六个:酒瓶盖——酒瓶盖现在大量采用塑料盖,这也是一个塑料源。
除了以上六个环节,酒厂其他流程就没有塑料。
而以上六个环节,我们凭常识凭良心说——塑料布,扔了就齐了!塑料管,改不锈钢就得了!酒缸封口,不用塑料膜不就得了!塑料瓶盖,换材料呗!就这么简单!
实际上,我走过的酒厂,都已经改了。
一年半之前,发现了塑化剂问题,各级技术监督局到酒厂去,大家早就“谈塑料色变”了,酒厂早就把能抛弃的塑料都扔了。
谁稀罕这点破塑料?
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我并不是为酒厂开脱。
我是喝酒人,我更关心健康。
但——我的意思是说——先搞清楚问题,有必要这么如临大敌、人人喊打、谈酒色变、股票大跌吗?有必要这么阶级化、粗暴化吗?幕后推手是谁?资本市场?外资洋酒?红酒?过剩的流动性?
有什么明枪?有什么暗箭?这种喝了三千年的伟大产品,这种精神和物质结合最紧密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不能理性、冷静、客观的“用恰当的程度”去批评、去提升、去关注呢?
这是个动不动就“全民暴怒”的时代。
白酒,是中国的特产、中国的独有。
它不仅给人带来酣畅、欢乐,也是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自己的宝贝,何苦这么不客气呢?自己修理自己,何苦这么大义凛然、全民暴怒呢?日本的清酒厂、欧洲的洋酒工厂……难道就不用塑料管、塑料布、塑料桶?
我们什么时候能有一个“程度恰当”,“民风成熟”的社会事件反应机制呢?
塑化剂有罪,但,酒厂没有罪。
中国的白酒企业,既没有添加过,也不知道这东西从哪来?刚一发现,就都纷纷“塑改钢”,而且,眼巴巴的巴望着政府、技术监督局传道授业解惑,这就是一件正常工作而已。
况且,也花不了几个钱,谁会明知故犯呢?
食品领域,比白酒塑化剂严重的问题,还很多。
中国,比白酒塑化剂严重得多的问题,还很多。
真正值得我们“全民暴怒”的事情,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