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甲酯分析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458.78 KB
- 文档页数:3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与应用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生物燃料、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以酸催化法和碱催化法最为常见。
1. 酸催化法酸催化法是将脂肪酸与甲醇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脂肪酸甲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硫酸亚铁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并且适用于各类脂肪酸。
2. 碱催化法碱催化法是通过将脂肪酸与甲醇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
催化剂常用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碱催化法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用,其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纯度较高。
二、脂肪酸甲酯的应用领域1. 食品添加剂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它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使之更加丰富。
例如,在巧克力制造过程中,脂肪酸甲酯可以增加巧克力的稳定性和延展性,提升口感。
2. 生物燃料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生物燃料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常用的生物燃料,在替代传统石油燃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作为柴油的替代品,主要用于柴油机和燃气轮机。
生物燃料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化妆品在化妆品领域,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原料。
它可以作为乳化剂、溶剂和稳定剂,用于调和各类化妆品。
脂肪酸甲酯的应用在化妆品中可以提高产品的质地、延展性和稳定性。
4. 其他应用领域除了以上提到的应用领域,脂肪酸甲酯还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油墨和纺织工业等领域。
在塑料工业中,脂肪酸甲酯可以作为可再生的原材料,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
在油墨工业中,它可以作为增稠剂和稠化剂,提高油墨的黏度和稳定性。
结论脂肪酸甲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酸催化法和碱催化法,可以较为简单地制备脂肪酸甲酯。
其应用领域广泛,涵盖食品添加剂、生物燃料、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钟左右的效果为最佳。
参考文献:[1]唐勤学,陶小林,黎司.有机磷农药残留速测仪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8,22(9):68[2]蔡建荣,张东升,赵晓联,等.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几种检测方法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6):750-752[3]袁东,封雪松,付大友,等.饲料中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测定[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2,15(4):42-46[4]武汉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1[5]刘德生.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76[6]于景荣,陈兵.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锰铁矿中的磷[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34(12):563-564[7]朱静平,刘兴艳,马建华,等.应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橘中有机磷[J].广西农业科学,2005,36(4):351-352[8]桑宏庆,于秋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蜜素[J].饮料工业,2006,9(11):27-29收稿日期:2013-12-02植物油脂肪酸甲酯化方法比较与含量测定伍新龄1,2,王凤玲1,2,*,关文强1,2(1.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4;2.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300134)摘要:通过比较不同甲酯化方法、气相色谱升温程序,确定了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5种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三氟化硼-甲醇快速甲酯化法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甲酯化率高的优点。
利用CP-Sill 88高极性气相色谱柱,优化的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170℃,保持1min ,以10℃/min 升温速率升至200℃,再以1℃/min 升温速率升至220℃,保持3min ,20min 内即可有效分离6种脂肪酸。
用建立的方法测定5种食用植物油6种脂肪酸的含量,标准曲线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4~0.9999,检出限低。
脂肪酸极性很强,是一种热敏性物质,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聚合、脱羧、裂解等副反应。
直接进行分析,柱温很高,高温固定相难以选择,色谱峰易拖尾,保留时间不重复,有时有假峰出现等。
对脂肪酸的色谱分析,一般都需要进行前处理。
C5以下的脂肪酸可先转变为乙酯、丙酯或苯甲酯,C6以上的脂肪酸可先转变为甲酯,这样除可降低脂肪酸的极性外,还有利于选择固定相和色谱分析操作。
甲酯化方法:
取500mg脂肪酸样品于酯化烧瓶中,加入7mL BF3甲醇溶液(14%BF3甲醇溶液),装上冷凝器,沸腾2分钟后,从冷凝器上部加入5mL己烷,再沸腾1min,停止加热,将酯化瓶取下,加入氯化钠饱和溶液至己烷达到瓶口,取出约1mL己烷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钠,取上层液体直接注入色谱仪。
当样品中有C6及C8脂肪酸时,按上述方法酯化后,加入50mL 氯化钠饱和溶液,盖上瓶塞,振动20次,放置1min后,分离出上层己烷液,在下层中加入5mL己烷,同上操作。
合并己烷溶液,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取己烷溶液直接注入色谱仪。
脂肪酸甲酯化验方法
实验材料:
1.涂丙醇。
2.氯仿。
3.甲酸。
4.液态稳定剂。
5.洗涤剂。
实验步骤:
步骤1:收集样本。
收集你要测试的样本。
脂肪酸甲酯化通常用于检测血清或组织样本中的脂肪酸浓度。
你可以使用毛细管或注射器直接收集血液样本,或者使用拉丁方格收集组织样本。
步骤2:加入涂丙醇和氯仿。
将样品移至样品管中,加入2毫升涂丙醇和2毫升氯仿。
然后使用液态稳定剂将液体混合。
步骤3:加入甲酸。
加入0.2毫升甲酸。
覆盖并用手轻轻摇动,使液体混合均匀。
将样品保存在黑暗中静置一段时间。
步骤4:沉淀。
将样品离心,分离下层脂肪酸甲酯。
将它们移到新的样品管中。
步骤5:洗涤。
加入适量的洗涤剂混合均匀,然后再次离心。
分离下层脂肪酸甲酯,
并将其移到新的样品管中。
步骤6:检测。
使用气相色谱仪测量你提取的脂肪酸甲酯,并与标准曲线比较。
标准
曲线将显示不同的脂肪酸甲酯峰的相对强度。
这将允许你确定样品中有多
少脂肪酸。
总之,脂肪酸甲酯化实验方法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可用于确定不
同样品中的脂肪酸浓度。
使用上述简单步骤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此实验。
脂肪酸甲酯化方法1.酸催化法:酸催化法是最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之一、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酸催化剂有硫酸、盐酸、硫酸铵等。
具体操作时,将脂肪酸和甲醇加入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酸催化剂,并加热反应混合物。
随着反应的进行,脂肪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甲酸酯。
最后,通过蒸馏纯化产物即可得到脂肪酸甲酯。
2.碱催化法:碱催化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脂肪酸甲酯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碱催化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与酸催化法类似,将脂肪酸和甲醇加入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碱催化剂,并加热反应混合物。
碱催化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较快,但在酯化反应结束后,需要采取一系列中和和纯化的步骤来去除催化剂和不溶性的杂质。
3.酶催化法:酶催化法是一种可溶性酶或固定化酶催化的甲酯化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并且生成的产物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纯化。
常见的酶催化剂包括脂肪酶、酵母等。
在酶催化法中,将脂肪酸、甲醇和酶一起置于反应器中,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进行反应。
酶催化法能够在常温下进行,并且不会产生废弃物。
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底物摩尔比等。
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高的催化剂用量通常能够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在脂肪酸甲酯化反应中,质子酸和碱酸催化通常比酶催化产生更高的产率,但酶催化法通常更适用于在温和条件下进行选择性的甲酯化。
在实际应用中,脂肪酸甲酯化反应广泛应用于生物燃料的合成、香料和化妆品的制造等领域。
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改进脂肪酸甲酯化反应的方法,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并减少催化剂的使用量和反应条件的能耗。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谷物脂肪酸值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2.了解谷物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并对比分析其含量变化趋势。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马福炉、薄层扫描仪;2.试剂:脂肪酸甲酯(6NH3- AO3)、异辛烷、正庚烷、无水乙醇、正十六烷。
三、原料和样品(由脂肪酸检测部门提供)。
四、方法步骤
(一)材料的采集和处理取100克大米,立即称重后置于洁净干燥的金属盘内。
(二)处理将上述米放入沸水锅内煮5 min,迅速捞出冷却至室温,加入等体积的冰醋酸或盐酸溶液15ml,使其缓慢受热而挥发,用微孔滤膜过滤,在室温下静置24h以除去杂质。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在现代社会中,植物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它是食品、饮料、药物及石油
加工等重要原料。
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是引起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测定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变得尤为重要。
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它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准确度,而不会受到植物油中各种其他混入物如脂类、磷脂等的干扰。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步骤为:制备脂肪酸标准溶液和植物油样品,酸化植物油样品,在环境温度下用鲁定醇法分离脂肪酸甲酯,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计算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在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时有若干优势:首先,它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高达百分之百准确度。
其次,由于它的操作规范分明,设备操作和干预误差都比较小,所以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重复性比较高。
再次,它能有效避免有机混入物的干扰。
最后,由于它既能测定植物油中的各种脂肪酸,又能测定脂肪酸的甲酯类,所以测定的准确性更高。
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是植物油质量控制常用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
准确测定植物油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并有效地抑制各种有机混入物的影响,保证了植物油的质量。
因此,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正日益显示出来。
油和脂肪中的〔天然〕脂肪酸化学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定性脂肪酸的常用方法。
它基于脂肪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气相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并使用检测器检测分离的化合物。
下面是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油和脂肪中的脂肪酸分析的步骤:1.样品制备:将油或脂肪样品转化为甲酯化的脂肪酸甲酯。
这一步骤是为了使脂肪酸与气相色谱柱相容,并提高分离和检测的灵敏度。
一般使用甲酸或甲酸甲酯进行甲酯化反应。
2.脂肪酸的分离:将甲酯化的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气相色谱柱通常是高分子量的二元硅氧烷柱,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
分离的条件包括柱温、载气流速和分离程度。
3.检测和定量:采用适当的检测器进行脂肪酸的检测和定量。
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质谱检测器(MS)。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通用的检测器,可以用于大部分脂肪酸的定量。
质谱检测器则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鉴定并量化一种特定的脂肪酸。
在使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油和脂肪中脂肪酸的分析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1.样品制备时需要避免氧气、光线和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以免导致脂肪酸的氧化和降解。
2.分离柱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需要分离的脂肪酸的种类来确定。
柱的温度和载气流速需要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3.检测器的选择取决于需要检测的脂肪酸的种类和浓度范围。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器,但质谱检测器可以提供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总结起来,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油和脂肪中脂肪酸化学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转化为甲酯化的脂肪酸甲酯,然后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并使用适当的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
在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制备、分离条件和检测器的选择。
这种方法具有分离度高、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食品行业中。
PART B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实验十一气相色谱分析脂肪酸一、实验目的通过分析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的构成,学会运用衍生的方法和萃取的方法,掌握气相色谱的操作程序。
二、实验原理食用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的丙三醇和三个分子的脂肪酸经酯化形成的。
甘油三酯在酸性条件下分解生成丙三醇和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与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甲酯化),通过有机溶剂的萃取将脂肪酸甲酯提取。
将提取的脂肪酸甲酯注入到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定性及定量。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甲醇(色谱纯)2. 正己烷分析纯3. 浓盐酸4. 无水硫酸钠5. 10mL带塞子的玻璃试管1支四、实验仪器1. 气相色谱仪2. 恒温水浴锅3. 分析天平 0.001g4. 混匀器五、实验步骤1. 准确称取0.010±0.001g 油脂放入到玻璃试管中,加入2mL的4%HCL甲醇溶液,盖上塞子。
在60度下反应60min直至看不到油滴为止。
2. 冷却后,向玻璃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和1mL正己烷溶液萃取脂肪酸甲酯。
3. 将萃取液移入到干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
4. 提取1μL注入到气相色谱中进行检测。
色谱条件:载气为N2,流速36 mL/min,进样温度250℃,柱温170℃(保持10min);以4℃/min升温至225℃(保持15min)六、计算根据各种脂肪酸标样的保留时间和未知样比较,来确定脂肪酸的组分,同时根据峰面积以使用归一法计算各种脂肪酸的含量。
脂肪酸组分含量(质量分数)= Ai/∑Ai × 100%七、思考题1. 什么样的物质不能使用气相色谱测定?2.气相色谱中使用的载气选择依据是什么?。
脂肪酸测定内标法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测定脂肪酸的含量是营养和代谢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脂肪酸测定内标法则是现今应用最广泛、准确度最高的一种方法。
脂肪酸测定内标法的原理是将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加入样品中,用内标物作为比较参照,通过样品内部补偿来减少样品制备成分误差。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为研究者提供非常优质的数据分析依据。
下面分步骤讲解一下脂肪酸测定内标法的具体操作:1、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的脂肪酸标本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并加入适当的溶液进行保护,使样品中的脂肪酸以及内标物质均为单质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操作。
2、提取样品:将加入内标物质的脂肪酸标本从保护液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需要使用合适的提取溶剂进行。
一般情况下使用脂肪酸浸提后进行的二硫化碳沉淀法进行浸提操作。
3、脂肪酸的甲酯化反应:提取出来的脂肪酸在进行甲酯化反应后,可以有效地使脂肪酸稳定化,并且可以增加脂肪酸的检测灵敏度。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甲基化试剂为异丙醇、硫酸、硫酸钠等的混合溶液。
4、GC-FID分析:经过样品制备、提取以及甲酯化反应之后,经过GC-FID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脂肪酸的含量以及质量分数。
在分析过程中一般使用脂肪酸标准物质、内标物质、质谱仪等仪器进行操作。
以上就是脂肪酸测定内标法的整体操作流程,对于这种方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人员的经验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注意现场的安全和精确操作。
最后,无论是营养学研究还是药理学研究都需要准确和可靠的科学数据,因此,脂肪酸测定内标法作为心脏病、代谢性疾病等病理生理学领域的分析必备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食用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摘要:油脂是食品加工中重要的原料和辅料,也是食品的重要组分和营养成分。
必需脂肪酸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一般取自食品用油,即食用油脂。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组分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一些相关标准规定应用的检测方法。
本文以国标样品制备处理方法提为基础,提出更简单酯交换法处理样品。
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从而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气相色谱法脂肪酸探讨棉籽油图谱一、实验原理:样品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经过适当的前处理(甲酯化)后,进样,样品在汽化室被汽化,在一定的温度下,汽化的样品随载气通过色谱柱,由于样品中组分与固定相间相互用的强弱不同而被逐一分离,分离后的组分,到达检测器(detceter)时经检测口的相应处理(如fid的火焰离子化),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归一法确定不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仪器与试剂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0、电子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正己烷(色谱纯)、1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硫酸氢钠氢气、氮气(纯度>99.99%),空气不含有机杂质。
二、仪器工作条件(1)色谱柱:石英弹性毛细管柱,rtx-wax(长30m,内径0.25μm,液膜厚度0.25μm),使用前已经老化,(2)程序升温:柱温:初始温度120℃,保留3min.然后以10℃/min升至240℃后,保留30min。
进样口温度:250℃,fid检测器温度:300℃。
(3)流量:尾吹流量:30ml/min,氢气流量:40ml/min,空气流量:400ml/min。
柱流量:1ml/min。
分流比:1:20。
二、实验步骤1、试样制备:试样应为液体且无水、透明、按照gb/t15687[1]制备试样。
2、称取试样0.4-0.6g(精确至0.0001g)试样至25ml具塞试管中,加入10ml正己烷,再加入2m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1mol/l),盖上塞子猛烈振摇30 s 后静置至澄清。
脂肪酸测定方法
脂肪酸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气相色谱法的测定步骤:
样品处理:将样品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反应,将甲酯化后的产物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
分离:在气相色谱柱中,脂肪酸会根据其分子量和极性不同,分别在柱子中停留不同的时间。
通过调整色谱柱的类型和温度,可以实现对脂肪酸的分离。
检测:经过分离后的脂肪酸组分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检测器可以根据组分的特征进行选择,常用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质谱检测器(MSD)等。
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峰,可以确定脂肪酸的种类。
同时,通过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
除了气相色谱法,脂肪酸测定方法还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分离和分析高分子量脂肪酸,而核磁共振法则可以提供脂肪酸分子结构和组成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脂肪酸测定方法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分析目的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实验条件和方法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脂肪酸样品经过酯化处理,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
实验步骤:
1. 酯化反应:将待测样品中的脂肪酸与甲醇和硫酸缩酯化反应,生成甲酯化脂肪酸。
反应条件为70℃下反应2小时。
2. 萃取:将反应混合物与乙醚进行萃取,使脂肪酸甲酯从水相中转移到有机相中。
3. 浓缩:用氮气对乙醚溶液进行浓缩,获得脂肪酸甲酯的溶液。
4. 气相色谱分析:将浓缩溶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色谱柱为聚硅氧烷,流动相为氮气。
通过控制温度和流速,实现对脂肪酸甲酯的分离和定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得的脂肪酸甲酯峰面积与标准品的峰面积进行对比,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脂肪酸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该样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通过实验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对于食品、化妆品或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流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溶剂要注意储存和保存,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归还实验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气相色谱法测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实验的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将样品中的组分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检测和测量。
在测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实验中,气相色谱法可以用来分离和测量食用油中的不同脂肪酸。
实验原理如下:首先,将食用油样品中的脂肪酸甲酯化,使其转化为容易被气相色谱法分离和分析的衍生物。
然后,将甲酯化的脂肪酸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色谱柱将其中的脂肪酸分离。
分离后的脂肪酸组分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和测量,得到每个脂肪酸组分的保留时间和浓度。
最后,通过对比标准品和已知数据,可以确定每个峰对应的脂肪酸种类,从而得到食用油中不同脂肪酸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的优点包括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
此外,气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醇、醛、酮等,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测食用油中的脂肪酸实验中,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分离和测量食用油中的不同脂肪酸,为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仪器信息网上下载的关于脂肪酸甲酯化的方法! -|mysoybean 发表于 2009-1-13 20:11:00推荐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动植物油脂和脂肪酸。
二、目的油脂及脂肪酸(特别是12碳以上的长碳链脂肪酸)一般不直接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其原因是脂肪酸及油脂的沸点高,高温下不稳定,易裂解,分析中易造成损失。
因此,对脂肪酸及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时,先将脂肪酸或油脂与甲醇反映,制备脂肪酸甲酯,降低沸点,提高稳定性,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三、 BF3甲酯化法1、仪器(1)50ml及100ml磨口圆底烧瓶(2)回流冷凝器(长度20~30cm,有磨口连接,与烧瓶配套)(3)250ml 分液漏斗(4)滴管(5)带磨口玻璃塞的试管(6)10ml移液管(7)沸石2、试剂(1)正庚烷,色谱纯(2)轻汽油(沸程40~60℃)(3)无水硫酸钠,分析纯(4)0.5M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不用标定),配制如下:称取2g NaOH溶于100ml甲醇中(甲醇的含水量不得超过0.5%<m/m>),该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白色沉淀,这不影响脂肪酸甲酯化制备。
(5)12~25%(m/m)BF3的甲酯溶液(6)饱和的NaCl水溶液(7)甲基红指示剂:用60%的乙醇配置0.1%的甲基红溶液(8)氮气:含氧量低于5mg/kg3、操作方法(1)取大约350mg油样加入50ml烧杯中,移取6ml 0.5M的NaOH于油样中,并加入几粒沸石,连接回流装置,开始加热回流,回流过程中要不断摇动烧瓶。
(2)当烧瓶内的油珠消失,溶液变得透明时(大约需要5~10分钟),从冷凝器上端加7ml BF3甲醇溶液于烧杯内(用移液管移取),然后继续回流1分钟。
(3)然后从冷凝管上端加入2~5ml正庚烷后,再回流1分钟。
(4)撤离火源,取出烧瓶,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饱和NaCl溶液,轻轻上下颠倒数次后,静置分层。
(5)从烧杯内的上层溶液中取出约1ml转移到磨口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以去除痕量的水分,得到的此甲酯化样品以备气相色谱分析用。
甲酯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
甲酯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脂肪酸样品或其甲酯化产物在高温下蒸发,并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
下面是甲酯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的步骤:
1. 样品制备:将脂肪酸样品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进行酯化反应,得到脂肪酸甲酯产物。
2. 色谱柱选择: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常用的是具有极性的聚酯柱或聚醚柱。
3. 样品注射:将甲酯化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的样品口,一般采用进样器自动进样。
4. 色谱程序设置:通过调节色谱仪的温度程序和适宜的载气流速,使样品中的脂肪酸甲酯在柱上进行分离。
5. 定量测定:使用检测器测量柱上分离的各个脂肪酸甲酯的峰面积,并通过峰面积比或标准曲线法进行脂肪酸组成的定量。
6. 数据分析:根据不同脂肪酸甲酯的峰面积,可以计算得到脂肪酸组成的相对含量或百分比。
需要注意的是,甲酯气相色谱法只能分析脂肪酸甲酯并不适用于测定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另外,样品制备过程中需注意保持
反应条件的稳定性,以避免产生不可控的甲酯化产物,从而准确测定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甲酯化和定量分析方法三氟化硼甲酯化法1 试剂BF3-甲醇溶液正己烷2 两步法(1)苯—石油醚(1:1)1ml溶解脂肪,加14%BF3-甲醇溶液2ml,水浴100℃,维持35min(主要甲酯化PC、PE、PI等),水浴前需充氮气保护(2)取出,加入2ml苯+2ml甲醇(主要融解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继续加热35min,同样需充氮气保护3 提取脂肪酸甲酯1~2ml正己烷,加蒸馏水平衡离心管重。
充分振荡后离心,重复两次。
3000转/min, 10min 4 加内标及浓缩加入内标物(0.1g脂肪+0.3ml内标物),旋转蒸发浓缩样品。
注意:(1)1ml试剂融解4~16mg脂肪,本试验中最大体积6ml,脂肪不超过0.1g (2)水浴甲酯化时,特富龙管不能倾斜(否则会丢失甲醇,增加BF3浓度,从而破坏PUFA)(3)加热时间过长,将导致PUFA被破坏(4)适用于脂肪和冷冻干燥样品的分析参考文献:Morrison W R and Smith L M, 1964 j.lipid research 5:600-608酸法更适合于游离脂肪酸的分析1%硫酸-甲醇酯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和脂肪及水分含量较高的样品进行直接分析(寇秀颖于国萍2005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 26(2):46~48)1 称取油脂或脂肪酸50mg,加入1%硫酸-甲醇2ml于80℃水浴60min2 冷却后加入2ml正己烷,再加蒸馏水5ml,离心,后取出上清夜,再用1ml正己烷重复提取脂肪酸甲酯,再次离心,后合并上清夜,待测。
3 加内标及浓缩加入内标物0.2~0.3ml(10mg/ml,0.1g脂肪加内标0.3ml),旋转蒸发至1ml左右2.5mol硫酸-甲醇化法称取油脂或脂肪酸50mg,加入2.5mol/L硫酸-甲醇1.0ml,于70℃水浴30min,加入2ml正己烷提取甲酯化产物,取出上清液,再次加入1ml正己烷洗涤,上清夜合并后待测参考文献同上。
Agilent IR-640 脂肪酸甲酯分析过程
根据国标GB/T 23801 2009的要求进行脂肪酸甲酯的分析。
适用范围:脂肪酸甲酯FAME体积分数1.7-22.7%
仪器配置及试剂
Agilent IR-640,CaF2或者KBr液体池(0.5mm光程),注射器,洗耳球,滴管,烧杯。
试剂
校准用脂肪酸甲酯:色谱纯油酸甲酯
溶剂:环己烷,纯度大于99.5%
分析步骤
1.配置标样:
分别称取10 /20 /40 /60 /100mg标样并置于10ml容量瓶中,注入环己烷至刻度线。
换算成相应标样体积浓度为0.114/0.227/0.455/0.682/1.146%(FAME在室温下密度为880kg/m3)
启动IR-640,选择分析条件为:4cm-1分辨率/扫描次数16次/吸光度模式(Absorbance)/扫描范围4000-400cm-1
2.校准曲线建立
背景测量:
用注射器或者滴管将环己烷注满液体池,液体池内不要残留气泡。
然后将液体池放入样品仓进行背景扫描。
标准样品测量
将5个标样分别注满液体池,测量其吸收光谱。
每次注入样品前,需用环己烷将液体池洗净吹干,以扫描注满环己烷的液体池的红外谱图判定是否洗净。
标准曲线建立
点击“文件- 新建–Quantitation Calibration Document” ;将5个标样的谱图拷贝至新建文件的界面。
右键点击1745cm-1左右的最大吸收峰,选择“新建-成份”,输入成份名称,点击确定。
右键点击该成份名称,点击“性质”进行峰的性质编辑,将“数值”选项的“面积”改为“高度”
将每个标样的体积浓度输入到成份名称一栏,Resolution界面右侧显示标准曲线,检查线性,回归值要大于0.990。
将定量方法进行保存,如下图所示。
3.实际样品测量
含有脂肪酸甲酯的样品经环己环适当稀释,确保1745cm-1处的吸光度落在标准曲线内,稀释系数为X。
将稀释后的样品注满液体池,进行测量得到谱图。
测量谱图后,点击“光谱分析-定量分析-Classical(Beer-Lambert)”,调用保存好的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直接得到稀释后体积分数的结果V。
如下图所示。
那么最终测量结果为:V0=V*X
注:可以用安捷伦已经做好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
测量完实际样品的谱图后,参考上面分析步骤实际样品的测量过程来调用已有的定量标准曲线,直接得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