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12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剧样式的发展
吕班的“讽刺喜剧”: 《新局长到来之前》、《不拘小节的人》、 《未完成的喜剧》。 1959年献礼片中的歌颂性喜剧: 《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 60年代初的轻喜剧: 《李双双》、《大李老李和小李》、《锦上 添花》、《女理发师》等。



在1949-1955年期间,中国电影整整七年中, 可以说没有拍过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喜剧片。 直至1956年,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宽松 的局面,作为民族自信心增强、喜剧意识之 觉醒的标志的电影喜剧,终于姗姗而来。 首先踏进这条被视为畏途的电影艺术家是吕 班。他在这个时期、这个领域中的探索,具 有拓荒者的意义———这也使他为之付出了 巨大的代价!

wk.baidu.com

惊险片可以说是“十七年”革命正剧的一次成功突 围,是一种相对完整的类型样式,有反特惊险片、 游击战争惊险片和地下斗争惊险片三大类。 但就其分类就可以看出惊险片与革命斗争的关系。 反特片中的“特务”是被视为人民公敌的“反革命 分子”,如《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 、《英雄虎胆》、《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 及《寂静的山林》等。 游击战争惊险片则是新中国的传奇英雄类型片,如 《新儿女英雄传》、《渡江侦察记》和《铁道游击 队》等等。
二、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人 面 桃 表现人物在战争或革命斗争中的成长:董存 花 瑞、吴琼花、林道静、喜儿等。 相 映 红。 表现人物在斗争中的个性:林则徐、聂耳、

李双双等。 表现人物的真实与可爱:小兵张嘎等。 表现复杂性格的中间或边缘人物,《我这一 辈子》中的巡警,《林家铺子》中的林老板 等。



《林家铺子》影片的开始段落达到新中国电影表现空 间环境的最高境界。 “导演象一个导游者,让我们坐在那艘小船上,进入 江南水乡的特定时代氛围之中。正当此时,一桶污水 的倾出,令人一怔。这个在空间和时间里展开的动态 语言,以高度简练的直观形象对一个时代,也即是整 个作品主题作出了高度概括。浑浊阴暗的小河,沉淀 着这个小城镇(更隐喻着我们古老的民族)年深日久积 淀的(更隐喻着精神的)污垢。一桶污水的外来冲击和 叠印上的1931年字样,明确提示它隐喻的外力。那些 潜藏在底层的积垢翻腾起来,沉浸在小河里的大鱼、 小鱼、虾米,加剧了弱肉强食的拼搏……” 这个段落的特点在于:不再追求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 ,而是使用白描的手法,在看似平和宁静之中,意寓 波澜起伏的情感与理念。
如《李时珍》中几次表现“逆水行舟”的画面伴随着 “身如逆流船,心比磐石坚。”的歌声,具有强烈的 抒情性,逆水行舟象征着主人公逆流而上的艰难和与 众不同的情操。

史诗式电影的探索

《南征北战》是史诗样式的典型。以一 种全景式的展现了整个战争的全局。


《南征北战》1952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
沈西蒙、沈默君编剧,成荫、汤晓丹导演。 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住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 真实战例,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 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取得胜利的过程。 与同时期其他战争题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战》在战争 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 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 争史诗韵味的影片。 其中,抢占摩天岭、凤凰山总攻两场大戏,在当时技术 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空间纵深镜头运用得相当成功,体 现在画面上的战争气势十分壮观,是新中国电影表现战 争大场面的经典段落。
关键词



戏剧式电影——革命抒情正剧 史诗式电影 散文式电影 喜剧电影 讽刺喜剧、歌颂喜剧、轻喜剧 惊险样式的电影 导演:谢铁骊、吕班、王家乙、严寄洲等。 影片:《南征北战》、《早春二月》、《新局长到 来之前》、《五朵金花》、《李双双》、《英雄虎 胆》等。


戏剧式电影—革命抒情正剧



影片中有一组雪后初晴的镜头,肖涧秋从文嫂家走回学 校,心情十分愉快,此时原野银装素裹,在阳光的照耀 下,肖润秋轻快地走着,眼前的景物显得圣洁而又亲切 。他情不自禁地跳跃两下来到拱桥举目环望,心中升起 一种陶醉感。他又两手向上伸托,做一个舒展动作,然 后飘然而去。这时人物的情感与景物互为衬托,紧紧融 合在一起, 而采莲第一次上学时,桥边的空间环境是:蓝天白云, 繁花盛开,小桥流水一群鸭子从桥下穿过,欢快地争食 ;柳枝轻轻拂动,小路上,文嫂挽着采莲向桥头走来。 她们的脸上流露着喜悦,环境和人情都显得明朗和谐、 生意盎然。 影片也以景物陪衬肖涧秋与陶岚的情感关系。例如,二 人在盛开的梅林中款步细语,满目春意,心愉宁静而平 和,陶岚的大红披肩在素雅的基调中显现出热情和活力 ;而另一场戏描写他们走在细雨霏霏的石板路上,景深 镜头使小镇显得幽深漫长,色调暗淡沉郁,甚至陶岚的 大红披肩都被浓重的黑灰色吞没了,此时风言风语正困 扰着肖涧秋,他的心理如同雨中的小镇一样灰暗一片。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一个“异数”,影片遭到 了全国范围的严厉批判。《早春二月》和 《北国江南》作为修正主义材料被准予在 全国57个城市放映,供批判之用。 孙道临塑造的肖涧秋深沉、含蓄、质朴, 他内心炽热的情感与外表的沉着、从容形 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表现了很高的艺术造 诣,成为他的表演艺术的代表作。 饶有意味的是,随着对《早春二月》的批 判,社会上竟悄悄掀起了一股“萧涧秋” 旋风。男大学生模仿萧涧秋的扮相,围一 条长围巾,梳一个30年代知识界流行的大 背头,手执柔石的小说原著《二月》在河 畔倘佯,口中念着萧涧秋的台词。有的人 跑遍南京路、淮海路,为的就是觅一条他 围的豆绿色围巾。



谢铁骊(1925-),江苏淮阴人,15岁时就参军 ,1950年到北京,1956年任北京电影演员剧团 副团长,同年进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副导演。 1959年独立导演了影片《无名岛》。翌年导演 《暴风骤雨》,真实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的磅 礴气势,获卡洛维· 发利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1963年,导演《早春二月》。 其后导演的影片有《千万不要忘记》、《智取 威虎山》、《龙江颂》、《海港》、《杜鹃山 》、《海霞》、《知音》、《包氏父子》等。 1989年,将文学巨著《红楼梦》分为六部八集 ,搬上了银幕,荣获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导演奖。 曾任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早春二月》1963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铁骊



影片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概括了二、 三十年代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 艺术上摆脱戏剧原则,情景交融,有散文化风格。 突破戏剧式的叙事模式,对多场景组合式的电影形 式进行了探索。影片含蓄的韵味,精练的镜头以及 丰富的细节描写如肖涧秋两次弹琴、三次饮酒、七 次过桥,都各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情境,令观众如痴 如醉。 影片强大的演员阵容,精细的美工创造,借鉴了传 统绘画技法的摄影处理,也是使影片获得突出成就 的重要因素。 影片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 影节获评委奖。
导演吕班
《未完成的喜剧》

《新局长到来之前》开头是一种等待和欢迎 的气氛,早来探访的真的局长被欺上瞒下爱 阿谀奉承的牛科长错认为建筑公司的经理, 从而在局长眼皮下丑态百出而不自知,本来 憋足了劲要好好给新局长拍马,结果却被一 身正气的新局长看了一出滑稽表演,从而自 曝丑态,喜剧效果非常强烈。辛辣地讽刺了 官僚主义的趋炎附势的思想作风。在当时一 片颂歌和史诗的氛围中,这部影片虽然现在 看来过于简单,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
《满意不满意》倡导一 种相互服务的社会主义 社会人际关系和新的风 尚。


《抓壮丁》以讽刺的手法刻 画了几位反面角色可鄙、可 恶又可笑的形象,使国民党 军队、地方政权和反动地主 的肮脏灵魂和丑恶行径昭示 于银幕。 浓郁的四川地方生活气息和 爽利泼辣的语言风格,为本 片增添了喜剧效果。
惊险样式的影片



生活轻喜剧: 有矛盾而不必尖锐; 有冲突而不必激烈; 有讽刺而不必辛辣; 有歌颂而调子不必过高 。
《魔术师的奇遇》
上海电影制片厂1962年 李凖编剧,鲁韧导演, 主演:张瑞芳 仲星火
《李双双》不仅真 实地反映了农村存 在的人民内部矛盾 ,塑造出鲜明、生 动、具有典型意义 的银幕形象,而且 创造了一种农村喜 剧片的新风格,成 为中国农村电影的 经典之作。


散文式电影的探索
继承《神女》、《小城之春》等影片的诗意传统,接受了我国古典 诗词和文人化的影响,追求优美、含蓄、情境交融的审美情趣。 《林家铺子》重场面和细节而不追求壁垒分明的戏剧冲突。 《早春二月》以景物烘托人物心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夏衍改编,水华导演 ,谢添主演。 30年代中国社会的缩影 林老板的两面性成就其典型性 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 电影节获评委奖。 曾以13部影片中唯一一部中国片列入1986 年在香港举办的“世界经典影片展”。

表现正面环境中,正面人物与反 面人物斗争的影片。
表现边防线 上的斗争的 影片
《英雄虎胆》
表现正面人物处于反面环境 中,公安人员打入敌特内部 进行侦查破案或获取情报的 影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严寄洲、郝光导演《英雄虎胆》 (1958年)是新中国惊险片的代表作,叙事模式上是 “冒名顶替”的套路,剧情设计别具匠心,不仅“敌中 有我”,而且“我中有敌”。我军侦察科长曾泰冒名台 湾派来的副司令进入敌匪内部,而敌方在我方也藏有 内奸特务,曾泰处境非常危急。直到现在我们在电影 中还经常会看到这种卧底与反卧底的形式,如《无间 道》。 导演打破常规,选用了在气质与形象方面属于正面型 的演员王晓棠扮演女特务阿兰;王晓棠反戏正演,摆 脱了脸谱化的积弊。曾泰的扮演者于洋举重若轻,分 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令人难忘的是,影片让身穿"奇装异服"的阿兰与曾泰 一起跳"伦巴"舞――这独特的场面与情调,为处于长 期封闭状态下的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听感知 与体验机会,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私下里审美追捧的 对象。
于洋

王晓棠
成就:一、现实性与时代感

典型环境,包括时代环境和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 可以通过其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当时中国 的风土人情。 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抗 美援朝时期,几乎现代中国革命史上的每一个重大 历史时期都变成了电影中具体的战争背景获得呈现 。如《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上甘岭》 等。 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进程也在电影中得到了很 好的展现,如:《老兵新传》《李双双》等。



题材内容方面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对观 众产生认识、教育作用。 主要塑造正面英雄形象。塑造的多是阶级人物 的典型代表。将属于个人的、人性的、感情的 东西剔除掉 ,《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与洪 长青,《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与卢嘉川。 在叙事上,多以戏剧冲突为基础,借鉴中国民 间叙事艺术的传统,将叙事性、戏剧性和抒情 性完美相融。
“歌颂式”喜剧: 歌颂新社会,塑造正面形象, 以误会、巧合为主要表现手法。


王家乙(1919-1988),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 演剧队,1940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 团任演员,1948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曾在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饰演角色,1949 年独立导演。从1950年起导演了《高歌猛进 》、《葡萄熟了的时候》等片。 1959年同摄影师王春泉、作曲家雷振邦一起 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用四个月时间拍摄影片 《五朵金花》,该片于1960年获埃及第二届亚 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



吕班,1930年考入北平联华公司演员 养成所, 1937年入上海明星二厂当演 员。1938年赴延安,1948年调东北电 影制片厂,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 片《桥》的拍摄。 1950年后导演了《吕梁英雄传》、《 新儿女英雄传》。1952年回长影,独 立执导影片《六号门》,获文化部 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导演讽刺喜剧《新局长到来之前》和 《不拘小节的人》,后筹拍的影片《 未完成的喜剧》,因遭到批判被迫中 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