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
- 格式:docx
- 大小:40.33 KB
- 文档页数:3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清单一、水分子的基本概念水,这一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的物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
而构成水的基本单位便是水分子。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其化学式为 H₂O。
从微观角度来看,水分子的结构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呈 V 字形。
氧原子位于 V 的顶点,两个氢原子则分别位于 V 的两个端点。
这种结构使得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也就是氧原子一端略带负电,氢原子一端略带正电。
二、水分子的物理变化1、状态变化当温度发生改变时,水分子会经历状态的变化。
在常温常压下,水呈现为液态。
当温度降低到 0℃以下时,水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间的距离缩小,水会凝固成为固态的冰。
而当温度升高到 100℃以上时,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水会汽化成为气态的水蒸气。
这种状态的变化仅仅是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和运动速度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
从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水分子的能量逐渐增加。
2、溶解水分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当一种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水分子会与溶质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将它们包裹起来并使其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
例如,将食盐(氯化钠,NaCl)放入水中,水分子会与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相互作用,使它们在水中游离,从而形成盐水溶液。
三、水分子的化学变化1、电解水通过电解的方式,可以使水分子发生分解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氢气(H₂)和氧气(O₂)。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这个反应表明,水分子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和氧气。
2、水的合成与电解水相反的过程是水的合成。
当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如点燃)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水分子。
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 2H₂O这个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火箭燃料的燃烧等。
水分子变化
水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有6个,这6个变化如下:
1.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的。
当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
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在液态水中,水分子不断地进行热运动,速度很快。
当温度下降到水的冰点
以下时,水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缓,速度变慢。
3.当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子开始有序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在晶体结构中,水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规则的晶格结构。
4.在晶体结构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
从而使得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紧密。
5.在晶体结构中,水分子的自由度减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水分子
的运动范围,使得水分子只能在晶格中振动。
6.当水分子的自由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水分子彻底固
化成冰。
1/ 1。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基础知识新坐标知识点1 水的三态变化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2.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3.水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如:一滴水中含2310个水分子。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知识点2 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知识点3 水的人工净化1.净化方法①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淀;②过滤;③杀菌消毒。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原水→静置→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降→过滤→灭菌→生活用水。
知识点4 纯净物与混合物1.从宏观角度看: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氧气、二氧化碳、纯水等;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糖水、石灰水、河水等。
2.从微观角度看: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3.性质特征: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固定的性质,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并且各种成分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知识点5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过滤:把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
如: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
(1)用到的主要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
(2)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湿润并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
②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③倾倒液体时,烧杯嘴轻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体外溅。
2.蒸发: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现象: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2、检验: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氢气 具有可燃性(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 水 氢气 + 氧气符号表达式: H 2O H 2 + O 2 结论: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耗电能,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注意:(1)电解水使用的是直流电(2)电解水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导电性。
(3)氢气与氧气的实际体积比›2:1原因:①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②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③装置漏气5、微观实质:通电后,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为一个氧分子。
大量的氢分子聚集为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为氧气。
小结: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 初中阶段第一个基本反应类型二、水的合成1、现象: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2、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水 H 2+O 2 H 2O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叫做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初中阶段第二个基本反应类型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等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清单一、水分子的基本概念水分子,化学式为 H₂O,由两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在生命活动、气候环境和各种化学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分子的物理性质1、状态在常温常压下,水为液态。
当温度降低到 0℃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变为固态;而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转化为水蒸气,成为气态。
2、密度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约为 1 克/立方厘米。
这一特性使得湖泊和海洋在冬季时,表面的水冷却后密度变小,浮在上方,而下方较温暖、密度较大的水仍能保持液态,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3、溶解性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等。
这是因为水分子具有极性,能够与许多极性分子或离子相互作用。
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水分子相对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和合成反应。
2、分解反应水电解时,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为氢气(H₂)和氧气(O₂)。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 。
这个反应表明水分子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合成反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
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 2H₂O 。
四、水分子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蒸发液态水在受热时,水分子吸收能量,运动加快,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变为气态进入大气中。
2、凝结水蒸气在遇冷时,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减小,重新凝结成液态水。
3、降水当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会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4、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降水形成的水流,一部分在地表形成径流,汇入江河湖泊;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5、植物蒸腾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然后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五、水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溶剂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水溶液中进行,水分子为物质的运输和反应提供了介质。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
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
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
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
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
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
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
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
应。
“一变多”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
变一”
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
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
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
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
的性质。
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表示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
中;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