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快与慢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⑵.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⑷.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⑸.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公式的应用;

2.难点: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变化的方法及运动状态判断。

三、教具:

玩具小车、停钟、卷尺、桌面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两个标题:“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从生活中人们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引入速度的概念,导出公式及其应用,利用生活实例探究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平时生活中,物体运动得有快有慢,那我们在生活中怎样比较运动的快与慢呢?引入新课--快与慢

(二)、新课教学: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说明: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

⑵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员的方法。

2、结合图2-20和生活中一些实例(1-3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教师启发学生找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运动快慢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有关,引导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

3、根据速度的概念,设计一个小例题(简单的数学题)启发学生得到速度、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v = s/t 。

启发学生根据公式v = s/t 得出速度的单位及其读法(以讲述为主),并且明确速度单位“米/秒(m/s)”与“千米/时(km/h)”的换算关系,即1m/s=3.6km/h。

利用公式v = s/t 让学生自行比较谁快谁慢(结合课本例子),进一步理解公式并得出变形公式s = vt 或t = s/v 。

让学生自学P25例题,教师指导做题的步骤。紧跟练习P28 第一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成果,及时讲解纠正,使学生熟练应用公式。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由v = s/t可知,只要测出s、t,便能测得速度,找到测量运动速度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做“迷你实验室中的实验”,结合信息窗,学习测量速度的方法和了解现代科技中的测速仪,进行科学时代性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组织学生分析课本P27图2-25,探究小汽车行驶时速度的变化:

⑴、由图中内容和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这辆小汽车做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如一,即在各段路程中,它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小车的这种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教师解释: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引出下一个内容。

2、组织学生分析课本图2-26。探究天鹅飞行时速度的变化。

⑴、又图中数据算出v1、v2、v3;

⑵、比较v1、v2、v3的关系;

⑶、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小结论:

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故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方法、情感。

(四)、作业:

1. 课后练习1、2、3、4、5 。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