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作用与区别20140331
- 格式:docx
- 大小:32.56 KB
- 文档页数:1
SPC控制图还有分析用和控制用之分?
供应商任何一道工序开始应用控制图时,基本不会那么巧处于稳态,也就是说总是存在异常因素。
如果SQE接受供应商用这种非稳态下的数据建立控制图,控制图的上下限之间的距离肯定非常宽,以这样的控制图来控制未来肯定没有意义,且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所以一开始我们需要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为稳态,这就是分析用控制图阶段。
等到过程调整为稳态后,才能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这就是控制图的控制阶段。
所以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我们将控制图分为:
分析用控制图
控制用控制图
一、分析用控制图
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2方面的内容:受控和能力!
1. 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受控状态(无8大异常分布)
2. 该过程的过程能力Cpk是否达标?
其中,过程能力指数Cpk达标又称为技术稳态,由于Cpk必须在过程稳态下计算,所以我们必选先将过程调整到统计稳态,然后再调整到技术稳态。
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就是质量不断改进的过程!
二、控制用控制图
当过程达到了我们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限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限,由于后者在后续生产过程控制中相当于异常的判定法规,所以前者转后者需要有正式的交接手续!
进入日常管理后,关键是保持所确定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新的异常,这时候应查出异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以恢复统计过程控制状态!。
化学分析实验室利用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化学分析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室,它负责对各种化学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保产品和环境的安全。
在实验室的工作中,内部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实验室监控实验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这方面,控制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本文将介绍化学分析实验室如何利用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一、控制图概述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的统计工具,它通过图形化表示过程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过程的状态。
在化学分析实验室中,常用的控制图有X-条图、R-图、P-图和C-图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过程数据。
X-条图用于监控过程的中心线变化,R-图用于监控过程的离散程度,P-图和C-图则用于监控不合格品的比例和计数。
通过对这些控制图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控制图在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应用1.监控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在化学分析实验室中,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图来监控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
实验室对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通过X-条图来监控每批样品分析结果的中心线变化,及时发现分析结果偏离了期望值,从而及时调整实验条件,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监控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三、控制图的建立和应用流程1.确定监控对象和目标在建立和应用控制图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监控对象和目标。
监控对象是指需要监控的过程数据,可以是实验结果的中心线变化、离散程度、不合格品的比例或计数等,而监控目标则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监控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图来进行监控。
2.收集和整理数据在确定监控对象和目标后,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这些数据包括实验结果的测量值、标准偏差、不合格品的比例或计数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控制图,并确定控制限。
过程能力研究课后测试答案单选题•1、关于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A两者的区别在于过程能力。
B如果过程能力足够的话,分析用控制图可直接用作过程管控。
C如果过程能力不足的话,必须对过程进行改善、评估。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2、当计算过程能力时,用公差带除以六倍的西格玛长,得出来的是(10分)A 长期过程能力,即PP值B短期过程能力,即CP值CCPUDCPK正确答案:A•3、当计算过程能力时,用规格上限减去均值,然后除以三倍的西格玛长,可以算出(10分)APPLBPPKCPPUDPP正确答案:C•4、在长短期过程能力的概念与计算中,CPK/CP反映的是(10分)A精度B准度C稳度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5、过程能力改进中,精度不足应该怎么做(10分)A找设计,即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B看设定,即模具尺寸设定和参数设定C查管理,即5M1E管理和变化点控制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A6、设备能力研究与过程能力研究真正的区别在于(10分)A标准差的计算B能力指数计算C样本数量D取样方法正确答案:D多选题•1、过程能力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0分)A过程能力研究计划B数据搜集C过程能力指数计算与评价D过程改善正确答案:A B C D•2、设备能力研究与过程能力研究在哪些方面有异同(10分)A取样方法B样本数量C标准差的计算D能力指数计算正确答案:A B C D判断题•1、过程能力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公司稳定提供满足顾客需求产品的能力,并做针对性的改善。
(10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2、西格玛长从长期来看,是一个总体性的反映,西格玛长比西格玛短更客观反映真实情况。
(10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
控制图的原理及应用图解1. 什么是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用于监测和控制过程中的变异性。
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纠正不良的变异。
2. 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的原理基于统计学中的过程稳定性原理。
通过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并绘制在控制图上,我们可以分析和判断过程是否出现了特殊原因的变动。
3. 控制图的应用步骤3.1 确定需要监控的指标在使用控制图之前,需要明确需要监控的关键指标是什么,例如产品的尺寸、重量等。
3.2 收集数据并绘制控制图收集一定数量的数据,并绘制控制图,一般常见的控制图有平均值图、范围图、p图和np图等。
3.3 设置控制限根据统计学原理,我们可以使用3σ法则来设置控制限。
控制限分为上限和下限,一般情况下,将上限和下限设置为±3个标准差。
3.4 监控过程并分析将新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在已有的控制图上,若数据点在控制限范围内,则认为过程处于可控制状态;若数据点超过控制限,则认为过程存在可疑现象。
及时分析出现不稳定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3.5 持续改进控制图不仅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过程中的变异和问题。
通过持续监控并分析数据,我们可以逐步改进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4. 控制图的应用场景4.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控制图可以帮助企业监测生产线上的关键指标,例如产品尺寸、重量等。
通过控制图的分析,所产生的数据可以作为制造流程改进的依据。
4.2 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服务质量。
例如餐饮行业使用控制图来监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4.3 医疗行业在医疗行业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医疗流程的关键环节。
例如手术室使用控制图来监控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以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4.4 金融行业在金融行业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交易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例如交易时间、成功率等。
通过控制图的应用,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风险。
分析与控制用控制图一、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含义一道工序开始应用控制图时,几乎总不会恰巧处于稳态,也即总存在异因。
如果就以这种非稳态状态下的参数来建立控制图,控制图界限之间的间隔一定较宽,以这样的控制图来控制未来,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因此,一开始,总需要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这就是分析用控制图的阶段。
等到过程调整到稳态后,才能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这就是控制用控制图的阶段。
故根据使用的目的的不同,控制图可分为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两类。
(一)分析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1)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2)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 p是否满足要求?荷兰学者维尔达(S.L.Wievda)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的状态称作技术稳态。
由于C p值必须在稳态下计算(C p的定义及具体计算方法见第四节),故须先将过程调整到统计稳态,然后再调整到技术控制状态。
根据状态是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可以将它们分为如表4.3-1所示的四种情况:(1)状态I: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是最理想的状态。
(2)状态Ⅱ: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技术控制状态达到。
(3)状态Ⅲ: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
(4)状态Ⅳ: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是最不理想的状态。
显然,状态Ⅳ是现场所不能容忍的、需要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达到状态Ⅰ。
从表4.3-1可见,从状态Ⅳ达到状态Ⅰ的途径有二:状态Ⅳ状态Ⅱ状态Ⅰ或状态Ⅳ状态Ⅲ状态Ⅰ,究竟通过哪条途径应由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来决定。
虽然从计算C p值上讲,应该先达到状态Ⅲ,但有时为了更加经济,宁可保持在状态Ⅱ也是有的。
当然,在生产线的末道工序一般以保持状态Ⅰ为宜。
东莞德信诚精品培训课程(部分)内审员系列培训课程查看详情TS16949五大工具与QC/QA/QE品质管理类查看详情 JIT东莞德信诚公开课培训计划>>> 培训报名表下载>>>/download/dgSignUp.doc分析用控制图的调整过程即质量不断改进的过程,(二)控制用控制图当过程达到了我们所确定的状态后,才能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
4.3 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4.3 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一)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含义先看一下为什么控制图要在稳态下进行?一道工序开始应用控制图时,几乎总不会恰巧处于稳态,也即总存在异因。
如果就以这种非稳态状态下的参数来建立控制图,控制图界限之间的间隔一定较宽,以这样的控制图来控制未来,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因此,一开始,总需要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这就是分析用控制图的阶段。
等到过程调整到稳态后,才能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这就是控制用控制图的阶段。
故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控制图可分为分析用和制用控制图两类。
1、分析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1)所分析的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若达到;则称统计稳态。
(2)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是否满足要求?维尔达(s.l.wierda)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的状态称作技术稳态。
从表可见,状态ⅳ达到状态ⅰ有两条途径:ⅳ→ⅲ→ⅰ;ⅳ→ⅱ→ⅰ,哪条好?这应由具体的技术经济分析决定,如果从计算cp值考虑,可以先达到状态ⅲ。
2、控制用控制图2、控制用控制图当统计稳态和技术稳态都达到时,分析用控制图可转为控制用控制图。
把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线延长,而且要有正式的交接手续。
经过一个阶段的使用后,可能又会出现异常,这时应查出异因,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二)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常规控制图的设计思想是先确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再看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
(1)按3σ方式确定cl、ucl、lcl,就等于确定α0=0.27%。
(2)在统计中通常采用α=1%,5%,10%三级,但休哈特为了增加使用者信心把常规控制图的α取得特别小,这样β就大,这就需要增加第二类判异准则,即既使点子不出界,但当界内点排列不随机也表示存在异常因素。
(三)判异准则判异准则有点出界和界内点排列不随机两类。
由于对点子的数目未加限制,故后者的模式原则上可以有很多种,但在实际中经常使用的只有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若干种。
控制图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控制图的定义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它可以通过绘制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受到控制,并提供指导改进和优化过程。
2. 控制图的工作原理控制图基于统计方法和概率理论,通过绘制上下控制限来显示过程的可接受变化范围,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过程稳定性的判断控制图通过收集过程中的数据,并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然后,根据预设的控制限范围,绘制出控制界限。
如果数据点在控制界限内,则表示该过程是稳定的;如果数据点超出控制界限,则表示该过程存在异常情况。
2.2. 异常情况的分析当控制图显示出异常情况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通过对异常情况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导致过程不稳定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3. 过程改进和优化控制图不仅可以用来判断过程是否受到控制,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过程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过程的持续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3. 控制图的应用控制图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制造业、服务业、医疗等行业中都可以找到其身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图应用场景:3.1. 制造业中的控制图在制造业中,控制图通常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比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
通过及时检测和纠正异常情况,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生产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3.2. 服务业中的控制图在服务业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和评估服务质量,比如客户满意度、服务响应时间等。
通过对服务过程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服务异常和瓶颈,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3. 医疗中的控制图在医疗领域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和评估医疗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比如手术成功率、医疗事故率等。
通过对医疗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正,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第27题:分析用控制图和管理用控制图的区别分析用控制图只要用于调查工序或工作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是否发生了异常,从而得到总体平均值和标准差的估计值。
管理用控制图主要用于控制工序或工作状态,使之处于控制之中。
区别:(1)分析用控制图界限一般用虚线表示,管理用控制图界限一般用点划线表示。
(2)分析用控制图一般是采用绘制R图和图来进行分析: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态。
若过程不处于稳态,则须调整过程,使之达到稳态。
分析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若不满足,则需调整工序能力,使之满足。
管理用控制图一般是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延长,作为管理用控制图的控制界限,然后定期从工序中抽样,计算出与控制图相应的统计量,在控制图上打点并观察分析是否越出界限或是排列缺陷。
一旦有点越出界限或排列异常,则应找出异常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
然后将措施纳入“标准”,使该异常因素不再重现,这样,就是工序经常保持控制状态。
例子:常规控制图的判异准则:准则1:一点落在 A 区以外准则2:连续 9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准则3:连续 6 点递增或递减准则4:连续 14 点相邻点上下交替准则5:连续 3 点中有 2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 B 区以外准则6:连续 5 点中有 4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 区以外准则7:连续 15 点在 C 区中心线上下准则8:连续 8 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 C 区中以上是对分析用控制图及控制用控制图以及常规控制图判异标准的介绍,控制图是SPC品质分析中的一个核心工具,利用控制图可对品质过程控制进行原因分析。
第28题:1、用控制图实施项目质量控制的步骤例如:电梯安装工程监理细则:(1)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2)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2.1电梯生产厂家的资质核查2.2电梯安装单位的资质核查2.3电梯安装单位质保体系的核查2.4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2.4.1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提出意见后,由总监审核签认,审查工作一般三天完成。
控制图的原理、作用及应用范围1. 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是一种用于分析和监测过程稳定性的统计工具,它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概念,并结合实际数据将过程的表现可视化呈现出来。
控制图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随机性原理:过程中的变化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控制图通过测量样本数据并计算统计量,与过程的预期稳定性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变异是否超出预期范围。
- 稳态原理:在一个稳定的过程中,所测量的样本数据会围绕着一个中心值进行随机波动。
通过指定上下控制限,控制图可以帮助识别超出正常变异范围的异常情况。
- 规范化原理:控制图将过程数据标准化为无量纲形式,这样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过程的稳定性和性能。
2. 控制图的作用控制图在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过程稳定性:通过控制图的使用,可以对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
当过程的变异超出控制限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过程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 识别特殊因子:控制图能够帮助识别过程中的特殊因子,如异常事件、材料变化等。
通过对控制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解决,以提高过程的品质和效率。
- 指导决策:控制图提供了过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有助于决策者快速了解过程的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当控制图显示过程稳定时,可以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当控制图显示过程异常时,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控制图的应用范围控制图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过程,尤其在生产制造和服务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 制造业: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帮助找出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服务业: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测服务过程的性能指标,如平均等待时间、客户满意度等,帮助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 医疗领域:控制图可以应用于医疗过程的监测和改进,如手术时间、治疗效果等,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控制图的作用:①能够判断品质是处于稳定状态还是处于异常状态。
②可以确认不良对策是否有效。
③可用作日常品质维护管理的主要工具。
4.该方法实战时注意事项: (仅以x-R 控制图为例)①选定要控制的对象,一般在《标准作业书》里都有详细规定。
②准备数据A . 要生产稳定时期的最新数据。
B .以此数据作成的控制图,在日后使用过程中如不能真实反映品质状况,还需重新研讨收集数据的时期。
C .数据量越多越好,尽量在100个以上,组数在20~25以上。
③计算以下各值:中心值(CL )、上限值(UCL )、下限值(LCL )、平均值(x )、总平均值(x)*其中A2、D4、D3可以从《系数表》中查得。
*上下限计算到小数后面二位。
x—R管理图系数表N A2B3B4C4D3D4M3A22 1.88— 3.2670.797— 3.267 1.883 1.023— 2.5680.886— 2.575 1.18740.729— 2.2660.921— 2.2820.79650.577— 2.0890.94— 2.1150.69160.4830.03 1.970.951— 2.0040.54970.4190.118 1.8820.9590.076 1.9240.50980.3730.185 1.8150.9650.136 1.8640.43290.3770.239 1.7610.9690.184 1.8160.412 100.3080.284 1.7160.9720.223 1.7770.363 110.2850.321 1.6790.9750.256 1.744—120.2660.354 1.6460.9770.283 1.717—130.2490.382 1.6180.9790.307 1.693—*当N=2—6时,不考虑R控制图中的下限。
④在空白通用x—R控制图上,记入品名、品质特性、规格、测定单位、测定仪器、测定者、测定日期等内容。
化学分析实验室利用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确保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并且符合标准。
实验室可以利用控制图来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实验室的数据并检测出系统中的变化。
控制图可以在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发生变化之前提供提前预警。
在化学分析实验室中,有两种常用的控制图:X-控制图和R-控制图。
X-控制图是用来检查过程的平均值是否稳定的。
平均值稳定意味着系统在一个特定区间内运作,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平均值发生变化,可能有一些未知因素影响了结果可靠性。
在制作X-控制图时,需要测量同一样品多次并将平均值记录在控制图上。
如果有任何可疑变化,就需要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对实验进行调整。
R-控制图是用来检查过程的变化是否稳定的。
变化稳定意味着过程中瓶颈、停滞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制作R-控制图时,首先需要计算样品测试值的范围,并计算标准差。
标准差是统计数据离平均值的偏差程度。
如果可感知的偏差值越来越小,或者高于当前标准差,这就表明实验室中的过程出现了变化。
控制图可以帮助实验室以一种系统性和反复性的方式,定期对实验流程进行优化和标准化。
一旦控制图制作完成,实验室可以每周或每月对数据进行更新并查看过程的变更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实验室审计或证明实验室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室中,任何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都需要进行控制,包括实验室环境、试剂和仪器质量、操作员技能、样品制备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控制图可以更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同时也可以在发生问题之前即时发现实验中的偏差。
总之,实验室利用控制图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对实验室过程的系统性分析,实验室可以更好地了解过程中的变化、提高数据质量并且更快地发现问题,这有助于实验室改进其过程,提高实验室整体的水平。
四常规控制图的应用单选5—7题,多选7-9题,综合分析1—2题。
考查方式以理解题和计算题为主。
总分值35-45分.总分170分。
一、统计过程控制概述1.掌握统计过程控制的含义 (重点) 2.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和特点(重点)二、控制图原理1.掌握控制图的基本原理(重点) 2.了解控制图的两种错误(难点)3.掌握常规的控制图分类。
(难点。
重点)三、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1.熟悉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的区别(难点) 2.掌握过程改进策略3.掌握控制图的判异准(重点)四、常规控制图的应用1.掌握x-r 图、x—s 图和p 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难点。
重点)2.了解x-rs 图、me-r 图、c 图和u 图的作图和应用。
(难点.重点)五、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1.熟悉过程能力的定义(重点) 2.了解过程性能指数的概念3.掌握过程能力指数c p 和cpk 的计算和评价(难点.重点)六、过程控制的实施1.熟悉过程控制的基本概(重点) 2.掌握过程分析的基本步骤(难点)3.熟悉过程管理点的要求@#4。
1统计过程控制概述4。
1统计过程控制概述统计过程控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过程运行状态是否稳定,二是过程能力是否充足.前者可利用控制图这种统计工具进行测定,后者可通过过程能力分析来实现。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是从制造业中的加工过程开始的,但是目前其应用已扩展到各种过程,如设计过程、管理过程、服务过程等。
学习目标要求(含4。
1;4。
2;4.3;)1、掌握统计过程的含义2、了解统计过程的作用和特点(一)过程控制p991、概念.过程控制是指为实现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过程管理活动。
目的在地为生产合格产品创造有利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2、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1)过程分析,建立控制标准。
分析影响过程质量的主导因素,找出最佳水平,实现标准化.确定关键过程,建立控制点(管理点),制定控制文件。
控制图(Control Chart)又叫管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有三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中心线(CL,Central Line)、上控制线(UCL,Upper Control Line)和下控制线(LCL,Lower Control Line),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
UCL、CL、LCL统称为控制线(Control Line),通常控制界限设定在±3标准差的位置。
根据控制图使用目的不同,控制图可分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根据统计数据的类型不同,控制图可分为:计量控制图和计数控制图(包括计件控制图和计点控制图)。
计量型控制图平均数与极差控制图( -X-R Chart )平均数与标准差控制图( -X-S Chart )中位数与极差控制图( ~X-R Chart )个別值与移动极差控制图( X-Rm Chart )计数值控制图不良率控制图(P chart)不良数控制图(nP chart,又称np chart 或d chart)缺点数控制图(C chart)单位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 控制图种类及应用场合控制图的分析与判定应用控制图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发现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判断异常的原则就是出现了“小概率事件”,为此,判断的准则有两类。
第一类:点子越出界限的概率为0.27% 。
准则1属于第一类。
第二类:点子虽在控制界限内,但是排列的形状有缺陷。
准则2-8属于第二类。
控制图八大判异准则(口诀)2/3A (连续3点中有2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外<即A区内>)4/5C (连续5点中有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6连串(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即连成一串)8缺C (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没有一点在C区中)9单侧(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14交替(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15全C (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即全部在C区内1界外(1点落在A区以外)▶ 2/3A (连续3点中有2点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外<即A区内>)判读:1、控制过严;2、材料品质有差异;3、检验设备或方法之大不相同;4、不同制程之资料绘于同一控制图上;5、不同品质材料混合使用。
全球排名第一的实时SPC解决方案提供商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作用与区别
时间:2014-3-31 关键词:SPC,分析用控制图, 控制用控制图,控制图
在实施SPC过程中,根据使用控制图的场合不同,控制图又分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二者作用和区别是是什么?下面就这两种SPC控制图做几点说明。
在生产线上刚开始实施SPC而使用控制图时,由于还不知道工艺是否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就需要连续采集多批数据(一般要求不少于25批),采用相应控制图的控制限计算公式确定控制限,绘制控制图并分析工艺是否已处于统计受控状态。
在这一阶段使用的控制图成为“分析用控制图”。
也就是说,分析用控制图是用来确认工艺过程状态以及计算控制限的。
当采用分析用控制图确认工艺过程已处于统计受控状态时,只要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限延长,就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用于监控工艺过程是否维持在统计受控状态。
这时每采集一批数据就应该将其标示在控制图上,并分析反映出的工艺过程是否处于统计受控状态。
“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的原理相同。
对控制用控制图,为了方便起见,可以延用分析用控制图中确定的控制限。
由于采用的数据越多,计算的控制限越符合客观实际。
如果不考虑计算量(例如采用SPC软件,计算量大小不是一个问题),也可以在有新的批次数据时,采用已有的所有数据,重新计算控制限。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控制限和规范限是两个概念,互补相关,绝不能将对工艺要求的“规范限”作为“控制限”。
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与其说是SPC控制图的两种类型,倒不如说是实施SPC的两个阶段,分析用控制图阶段用于判断过程是否稳定与计算控制限,控制用控制图阶段用于监测实际生产过程是否稳定,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以预防不良品的产生。
盈飞无限国际
电话:400-812-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