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教学教案第5单元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人教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63.55 KB
- 文档页数:2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问题导学中东地区纷争的由来和动荡的原因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取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乘机大规模向巴勒斯坦移民,1917~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从5万人增加到44.6万人,1941年达到60万人,占当地居民的30%。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书》材料二根据这一决议的规定[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在巴勒斯坦的总面积中,阿拉伯国占2/5有余,犹太国占3/5不到,耶路撒冷及其附近郊区村镇占58平方千米。
当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到巴勒斯坦人口的1/3,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很快就宣布接受这一决议,阿拉伯国家联盟则宣布:“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
”——《高中历史》上海版(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巴以冲突的最初由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频仍的原因。
(3)依据材料,说明巴以长期冲突的关键因素。
一、阿拉伯国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1.军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部署和指挥,战场上缺乏协同与配合,各国领导人互不透露各自计划,阿拉伯联盟军事委员会对任何一国军队都没有指挥权。
2.以色列利用停火的有利时机,紧急抢运武器,招募军队,短期内集结了近十万人的武装力量。
3.以色列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击溃了各个对手。
二、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各方立场不同的原因1.英法:维护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尤其是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2.以色列:一直把埃及视为自己在中东地区的直接威胁。
3.埃及:维护民族利益,扫清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4.美苏:要求英法停战,以排挤英法势力,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势力,最终控制中东地区。
当堂检测1.自“贝尔福宣言”发表以来,中东地区阿以冲突就不时发生,那么,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是()A.不同的宗教信仰B.地区恐怖主义C.排他性的主权要求D.英国的殖民统治2.大国插手中东事务造成中东地区矛盾复杂。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探究活动课教学实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节课是高中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和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两课的整合课,侧重点是探究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课前准备]1. 教师搜集有关中东地区的地图,巴勒斯坦地区的地图,耶路撒冷的地图,五次中东战争的视频和现在巴以冲突的图片资料。
2. 教师将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中的前两次中东战争和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后三次中东战争整合在一起,制成图表。
3. 教师搜集编印八组资料,以备课堂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时使用。
4.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实录]:导入新课: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认知耶路撒冷的哭墙、复活教堂和萨赫莱清真寺,围绕着耶路撒冷这样的宗教圣地,却发生了二战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
中东战争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中东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探究中东在哪里?巴勒斯坦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中东地图”,“ 巴勒斯坦地图”了解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
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干旱少雨。
资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
二、了解中东战争[教师]通过五次中东战争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中东战争三、了解中东战争的后果和中东的现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中东战争的后果的图片和中东现在巴以冲突的图片,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认知中东有哪些问题?[学生1]中东战争的后果是流离失所……[学生2]是痛别亲人……[学生3]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学生4]是以牙还牙,冲突加剧…[教师]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中东的地理概念;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1947年联大决议;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与实际结果;1956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苏伊士战争爆发。
2、理解: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运用:了解中东战争发展的起因、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对中东战争的教学,深刻剖析和探究阿以之间、阿拉伯之间、阿拉伯与西方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根源,从而认识巴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
2、综合分析:中东问题由来已久,培养学生从地理、宗教、历史、现实等方面分析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历史比较:通过两次中东战争的学习,对巴勒斯坦战争和苏伊士运河战争作一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殖民统治者埋下的祸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性。
2、认识国际势力的插手是造成中东地区纷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中东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难点: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之间、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殖民者之间、英法和美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中东地区纷争的国家错综复杂,教师教学时要尽量借用中东地区的示意图指示学生掌握好地理位置,从中理清这些国家的厉害关系。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图片:问:阿拉法特为什么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呢?他所在中东地区曾经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1)概念:中东是指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概念。
(2)特点: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上,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课标要求] 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课堂互动一、纷争的由来1.中东概况(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
(2)历史特点: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3)战略地位: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2.纷争由来(1)英国的“分而治之”①背景:一战期间,为了削弱自己的对手,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②概况:1917年发表“”。
③影响:犹太人开始移居,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2)主权问题:①联合国决议:英国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
②阿以冲突: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极为不满,阿以之间就该地区主权问题展开了长期争夺。
[简要图示][深化探究]材料一材料二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
”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思考(1)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中东地区战火连绵不断的战略因素是什么?(2)美国插手该地区事务对中东局势有什么影响?二、巴勒斯坦战争1.经过(1)爆发:1948年5月,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后,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不宣而战。
(2)概况:①第一阶段:阿拉伯联军占优势,占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
②第二阶段:阿拉伯各国缺乏统一指挥与配合,抓住战机取胜。
2.结果(1)1949年7月,签署了停战协议。
(2)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的土地。
3.影响: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新的,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重点精讲]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1)军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部署和指挥,战场上缺乏协同与配合,阿拉伯各国领导人互不透露各自的计划,阿拉伯联盟军事委员会有名无实,对任何一支阿拉伯军队都没有指挥权。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一.纷争的由来
1. 中东: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拉斯坦,以色列
2.巴勒斯坦纷争
●一战期间,英国允诺阿拉伯人单独建国,领土包括巴勒斯坦
●1917年,英国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犹太人大量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摩擦激烈
●1948年8月1日,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巴勒斯坦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阿以冲突: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二.巴勒斯坦战争
1.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成立,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宣战,占领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
2.1949年7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停战,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1. 1952年,纳塞尔推翻埃及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1956年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1956年,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
3.1956年12月,在美苏干涉下,英法和以色列撤军
4.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埃及人民的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美苏走上前台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5—1949.7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不宣而战,以色列胜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10 —1956.12 英法和以色列对战埃及。
课题: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中东的地理概念、中东战争的原因、战争概况,曲折的和平之路、战争启示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1)民族宗教领土问题,战略位置,资源问题,大国插手等是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2)中东的和平之路不能单靠一种方式解决,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需要国际合作。
(3)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中东问题的由来教学难点:中东曲折的和平之路教学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总结问题探究图片展示历史比较学科对比教学过程:一、中东问题的由来原因:(1)宗教,民族矛盾;(2)领土纠纷;(3)资源问题,美、英、苏等大国插手与干涉;(4)中东战略地位(5)巴以建国,联合国决议不公二、中东战争简况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52、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103、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64、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105、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6三、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1、1.戴维营协议—19782、2.以土地换和平3、奥斯陆协议——1993.84、阿以和谈《临时宣言》——1993.9作业:简述中东战争的起因、概况、曲折的和平之路。
教学反思:老师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因材施教,和实际相联系,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重点难点突出,讲练结合,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我们这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差,思维不活跃,动手动脑的能力弱,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地理概念模糊不明确,对世界战争了解少,必须引导学生去学习这段中东战争的历史史实,通过学习来激发学生探讨这段历史的兴趣,热爱生命热爱和平。
教案正文(共案)个案月日【课题】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2、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从历史渊源、20世纪40年代阿以最初的冲突和20世纪50年代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等角度,介绍了中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中东地区是一个特定的政治地理概念,这里蕴藏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历史上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的、宗教的和领土的矛盾相互交叉在一起,加之外部势力和大国的插手与介入,使这一地区自二战以来,成为当今世界上矛盾集中,冲突频发,动荡多变的热点地区之一,至今仍然备受世人的关注。
历史上,造成中东地区情况复杂的有诸多因素:主要是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都统治过此地、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领土纠纷以及殖民统治者实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这些因素导致两个主要矛盾:一是阿以之间的矛盾,二是阿拉伯国家与宗主国和战后世界大国之间的矛盾。
前一个矛盾主要围绕领土和重要文化遺产的归属展开,后一个矛盾主要围绕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主权所属和控制展开。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难点: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问题复杂,但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多人名地名和事件,可以从每天的电视、广播和其他媒体上看到。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从时事入手,抓住最近有关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采用“倒叙”的方式组织教学。
既给学生现实感,又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力。
2、在突出中东问题由来的原因时,结合地图和有关图表来说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媒体常提到的一些地理名称;在讲解巴勒斯坦地区的民族、宗教和文化遗产归属上的复杂性时,可展示巴勒斯坦地区图,结合地图介绍巴以的位置,突出此地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复杂多样性。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历史背景、结果。
(⑵战略位下降;、英失败,地位削弱。
美心,保护埃及的利益。
背景历史由来昨天我所在学校期中考试成绩,有个别同学考的不太理想,跟我发微信,自己在期中考试前已经非常努力的做题了,但最后的成绩却很差。
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很努力,却始终考不出成绩,问到底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讨论以下,努力和好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好成绩?答案是否定地!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学生24小时不断地学习就得保送清华北大;中国足球只要训练的足够刻苦,就一定能踢赢巴西;我作为老师只要足够的努力就能当上教育局局长?很显然,努力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必然的关系,在努力和结果之间,还有存在一桥梁,那就是方法。
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
一遇到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头就疼,其实是因为他不会学物理。
高中所有课程,每一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需要大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法。
那学物理有什么方法呢?方法是根据特点制定出来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这门课的特点。
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都是形象的,是可以在我们脑海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图像画出来。
不管是学习新的物理概念还是平时做题,只要你试着把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在脑海中显现出来并能够通过图像把物理过程描绘出来,那么你的物理不可能差。
以上这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抛开这个方法去谈物理学习都是扯淡!有了上面的那个前提,才是考虑高中物理的具体内容。
高中物理体系其实特别清楚,80%的高中物理内容就是研究运动,小到微观,大到宏观,并且所有运动都可以用下面三个观点解决:1.牛顿定律的观点2.功和能的观点3.冲量和动量的观点。
掌握这三个工具,你就可以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高中物理的典型模型了。
高中物理学习的几个典型的模型有匀加速直线运动、抛体、圆周(天体和原子)、机械振动。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课标要求] 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课堂互动一、纷争的由来1.中东概况(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
(2)历史特点: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3)战略地位: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2.纷争由来(1)英国的“分而治之”①背景:一战期间,为了削弱自己的对手,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②概况:1917年发表“”。
③影响:犹太人开始移居,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2)主权问题:①联合国决议:英国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
②阿以冲突: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极为不满,阿以之间就该地区主权问题展开了长期争夺。
[简要图示][深化探究]材料一材料二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
”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思考(1)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中东地区战火连绵不断的战略因素是什么?(2)美国插手该地区事务对中东局势有什么影响?二、巴勒斯坦战争1.经过(1)爆发:1948年5月,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后,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不宣而战。
(2)概况:①第一阶段:阿拉伯联军占优势,占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
②第二阶段:阿拉伯各国缺乏统一指挥与配合,抓住战机取胜。
2.结果(1)1949年7月,签署了停战协议。
(2)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的土地。
3.影响: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新的,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重点精讲]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1)军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部署和指挥,战场上缺乏协同与配合,阿拉伯各国领导人互不透露各自的计划,阿拉伯联盟军事委员会有名无实,对任何一支阿拉伯军队都没有指挥权。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中东的地理概念、年的“贝尔福宣言”、年联大决议、年月日英国结束在巴的委任统治、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战争的实际结果、年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同年月苏伊士战争爆发能力培养:抓住历史特点并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中东问题的形成;对阿拉伯国家没有取胜的内因外因的分析;埃及和英法以之间的利益冲突;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殖民统治者埋下的祸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性;国际势力的插手是造成中东地区纷争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从历史渊源、世纪年代阿以最初的冲突和世纪年代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等角度,介绍了中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次中东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难点: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之间、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殖民者之间、英法和美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板书设计一,纷争的由来,中东成为多事之地的因素,贝尔福宣言,联大决议二,巴勒斯坦战争,战争的爆发,阿拉伯联军的弱点,战争的结果与影响三,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战争经过,美苏两国与苏伊士战争,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一,纷争的由来,中东成为多事之地的因素中东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许多民族曾在这里居留和繁衍生息,发展本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历史上的一些大帝国出于战略考虑先后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从公元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一直处在周边大国的争夺和占领之下。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了巴勒斯坦,主体民族、政治统治、宗教信仰的多次变更,给该地区的历史演进增添了许多复杂性。
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争夺的地区。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为宗教信仰、领土纠纷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等问题引发的民族矛盾,往往为大国插手中的问题提供了借口好机会。
,贝尔福宣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从内部打击瓦解奥斯曼帝国,英国许诺在奥斯曼的“阿拉伯属地”建立一个或数个阿拉伯国家。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4、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巴以地区冲突和中东局部战争,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学生并没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需要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史料和分组讨论来引导学生认识中东问题的由来,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东问题的根源是霸权主义;要维护世界和平,就要反对霸权主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难点: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认知耶路撒冷的哭墙、复活教堂和萨赫莱教堂,围绕着耶路撒冷这样的宗教圣地,却发生了二战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
中东战争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中东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讲授】一、探究中东在哪里?巴勒斯坦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中东地图”,“巴勒斯坦地图”了解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干旱少雨.资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活动】二、了解中东战争【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中东战争【活动】三、了解中东战争的后果和中东的现状怎样?【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信息了解中东战争的后果和中东的现状连年战争的后果: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