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各方态度: 联合国: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 美国:扩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以便控制中东地区(为以 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新的隐患),要求英国停火; 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不满。
Thank You!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及新政府(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与 英法产生冲突。 (2)以色列一直视埃及为直接威胁,试图消灭埃及。
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苏伊士运河上的英法军舰
以色列军事行动主要策 划者:总参谋长达扬将 军(前排右),及后来任国 防部长的沙龙(前排左)
英国军队在塞得港进入阵地 冒着枪火躬身前进的英军士兵
世界若有十分美, 九分在耶路撒冷; 世界若有十分愁, 九分在耶路撒冷。 ——《塔木德》
耶路撒冷城区宗教遗址——哭墙(犹) 和萨赫莱清真寺(伊) 基督教的圣地——苦路盘旋期间
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 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 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人和英 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先后37次被征服,18 次被夷为平地 ,但始终得以奇迹般地重建,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 圣地。
5.结果: (1)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2)没有解决原有的矛盾,反而造成了新的领土问题和难民 问题,给中东地区埋下了新的隐患。
6.以色列为什么能在巴勒斯坦战争中取胜? (1)紧急动员,迅速壮大力量。 (2)能集中、统一使用力量,战术灵活机动,各个击破敌人。 (3)有联合国决议支持,得到国际社会一定程度同情。
大批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
3.一战期间,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 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1917年,英国“分而治之” 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 影响:犹太人开始大量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的摩 擦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