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4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试要求] 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c)目题(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从新旧事物自身特点来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2)从人民群众的态度看: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为何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论要求有哪些?(1)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2015·浙江10月选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T) 点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2.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F)点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正确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不能说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旧事物有着历史联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是辩证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
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从新旧事物自身特点来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2)从人民群众的态度看: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为何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论要求有哪些?(1)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江苏高考)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辨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2.(北京高考)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辨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正确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不能说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旧事物有着历史联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是辩证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
(3)发展的总趋势不等于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和总趋势,即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不是指每个具体阶段的方向和趋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设计理念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以课标为依据,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本框所讲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
这一框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二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这一框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的方法论,这一知识点不仅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很重,而且对于青少年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哲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基本的哲学思维,但是仍有些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来思考,缺乏逻辑思维与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高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于抽象的哲学原理不易理解。
所以要求不宜过高,要尽可能从形象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哲学原理,这样学生较易接受。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此外,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根据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见识素养:识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通过视频和文字描述,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准备: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的、3、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科学输血的历程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从科学输血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模拟练习:伤痕累累的大船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上买下一艘船。
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献给国家。
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
当时,他刚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
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
他不知道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行的人。
当他在萨伦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规定为:(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理解新生事物为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和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
(2)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
本节课框题设二个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学生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带着好奇来学习。
因此,对这些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较难,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新生事物,却在某些国家又出现解体”的问题理解更难。
教学设计总体思想: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遵循《课程标准》从情景导入到情景分析又回到情景回归的教材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探讨“活动探究”问题、归纳和总结哲理观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事例来分析蕴涵哲理观点,运用故事、做实验、讨论等具体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景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推进新课程,既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区分,那么事物的发展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变化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们阅读P63-P64“活动探究”问题,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质疑问题。
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65-P66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阅读课本P65“活动探究”和课本P65两段量变和质变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同学们讨论,质疑“探究问题”和做实验的过程,分析、归纳出量变与质量的区别:项目变化指向变化状态变化的结果量变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性质没有变,事物仍是该事物质变根本性质剧烈显著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教材P65-P66,按小组进行讨论、质疑,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生1:谷子增加一粒,头发减少一根,那只能说明数量上发生增加或减少,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属于量变。
课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要求。
【教材分析】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还要懂得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着眼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还要抓住机遇,果断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教学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难点知识做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
在自学和分析中,学生一定会存在一些疑问,通过课上对这些疑问的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新旧事物的区别,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结合“新能源汽车能否取代传统汽车”的分析,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为指导,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提高学生观察、把握事物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
结合“新能源汽车如何取代传统汽车”的分析,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为指导,说明新事物如何经过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埋头苦干和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学院专业姓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杨爱民教学课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所用教材1.知识目标: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理解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状态,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重点)教学重难点2.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
(重点、难点)1.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2.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师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教学方法升华。
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新的理念。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光明 优越性新 事 物 发 展的途 径 客观规律板书设计 历史发展趋势 统一道路:曲折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第一目,它上承“发展的实质”,下接“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有 利于学生对哲学寓于生活的理解。
从知识层面上来讲,学生已经学会了生活与哲学的大半内容,特别是上一个 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为这个框题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学生学习心理上来讲,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 正在形成中,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会存有疑问,应注重在对疑问的分析探究 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
高一政治必修四《8.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案一、 .知识考点: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 量变、质变的含义3.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二.知识梳理:(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的。
因为:①新事物符合,具有强大的和的事物。
②新事物了旧事物中的、的和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的、的因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
③在中,新事物符合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的基本要求,符合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和。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的。
因为: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到,由到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总是顽强和极力新事物。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的,道路是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_______和_______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1)我们既要看到______,对未来充满,、___和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2)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挫折和考验。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和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1.量变、质变的含义(1)量变是指事物的增减和的变更,是一种的、的变化。
(2)质变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的、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是从开始,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到,又在的基础上开始,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①积极做好,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实现事物的和。
注意:反对两个极端:或。
三.易混易错点:1. 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3.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必然发生质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标要求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知识梳理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①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试判断: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 )提示错误。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试判断: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 )提示错误。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重点突破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典例运用典例1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励精图治,用较短时间就突破多道难关,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
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掌握航天规律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必须发挥意识的促进作用,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②说法绝对;正确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故应选B。
典例2 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等特点,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能源消耗,因而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被许多政府列为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