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4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试要求] 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c)目题(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从新旧事物自身特点来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2)从人民群众的态度看: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为何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论要求有哪些?(1)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2015·浙江10月选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T) 点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2.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F)点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正确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不能说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旧事物有着历史联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是辩证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
目题(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从新旧事物自身特点来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2)从人民群众的态度看: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为何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论要求有哪些?(1)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江苏高考)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辨析: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2.(北京高考)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辨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正确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不能说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旧事物有着历史联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是辩证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某一时间、某一点的趋势和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正因为如此,事物发展的道路才表现出曲折性。
(3)发展的总趋势不等于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和总趋势,即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不是指每个具体阶段的方向和趋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设计理念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以课标为依据,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本框所讲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
这一框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二是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这一框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发展的方法论,这一知识点不仅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很重,而且对于青少年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哲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基本的哲学思维,但是仍有些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上升到哲学高度来思考,缺乏逻辑思维与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高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于抽象的哲学原理不易理解。
所以要求不宜过高,要尽可能从形象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哲学原理,这样学生较易接受。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此外,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根据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见识素养:识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通过视频和文字描述,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知识准备: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的、3、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要求。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科学输血的历程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从科学输血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模拟练习:伤痕累累的大船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上买下一艘船。
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来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献给国家。
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
当时,他刚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
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
他不知道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行的人。
当他在萨伦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