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绪言 第一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9
绪言、第一单元一、知识点总结绪论1、化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课题1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实验: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
( )②少量硫酸铜(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 )③将研碎前后的胆矾,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 )。
( )④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的另一端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现象(试管中澄清石灰水)。
( )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铁是银白色固体。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标准大气压下,铝的熔点是660℃。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课题2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进行化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明确的问题:①明确问题和探究目的。
②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如实记录。
③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认真填写报告。
5、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12、13页。
问题:蜡烛火焰可分为、、,其中的温度最高。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现象以上两个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和。
可以表示为:石蜡+ 氧气+6、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课本14、15页。
问题: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现象将燃着的木条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现象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现象课题37、化学药品的取用: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时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取。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
②、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②、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⒈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
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1、2、小调查(1)看到化学二字,你最先想到什么?(2)翻开化学课本,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试着去了解2、了解化学(1)化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2)找出古代化学、近代化学和现代化学的重要贡献。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2、能区别常见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4、能准确区别物质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2、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育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计划: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1、能准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2课时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导:1、生活中的物质常发生变化,如,水结冰,水和冰的状态不同,但属于同一物质,这样的变化称之为物理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物质,铁锈是一种新物质,这种变化称之为化学变化。
2、定义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言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言(一)绪言1. 化学的概念2. 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3. 物质的变化⑴物理变化⑵化学变化4. 物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⑵化学性质(二)空气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污染二. 重点、难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判断。
2. 空气的组成三. 教学过程:(一)绪言1.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 四个实验的实验现象3. 物质的变化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水结成冰。
通常是物质的状态和外形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例如铁变成铁锈。
通常伴随发生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⑶两种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⑷两种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物理变化发生。
例如蜡烛燃烧。
4. 物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⑵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5. 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变化强调变化发生的过程。
例如汽油燃烧。
物质的性质强调物质本身的属性。
例如汽油具有可燃性。
例1. 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的热C. 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D. 颜色改变了答案:C分析: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C说明了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
例2.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铜生锈,自行车轮胎爆炸B. 高粱酿酒,红磷燃烧C. 胆矾研碎,酒精燃烧D. 食物腐烂,金属导电。
答案:C分析:铜生锈、高粱酿酒、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红磷燃烧有五氧化二磷生成,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都是化学变化。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教学过程:【预习新知】。
、、、,其中、、两种工艺是在化学方面所做的贡献。
3.化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生课堂】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在和的层次上研究的、、以及的自然科学。
注:①组成:物质都是由组成;②结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③性质:性质决定;④变化规律:掌握变化规律,合成新物质,造福人类。
二、化学的发展史古代化学:①火的使用;②四大发明 ;③金属的使用 ;近代化学:①道尔顿: ;②阿伏加德罗: ;③门捷列夫: ;(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现代化学:材料化学、纳米化学、合成化学、能源化学(氢能)、绿色化学等“绿色化学”又叫化学。
三、化学的作用四、怎样学好化学【课后反思】:小试牛刀1.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A.衣服、桌子、电视机B.太阳、宇宙、太空C.食盐、水、空气D.精神、意志、力量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3.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基础巩固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5.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6.“绿色化学”是指()A.无害化工产品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7.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体的运动状态C.物质的变化与性质8.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
绪言Q: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Q:化学有什么用途?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Q:化学当中的“水”。
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
“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英语老师说,Water。
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化学老师:。
Q:化学带来的危害?白色垃圾;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滚滚黑烟,污染空气;空中“死神”——酸雨;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1 / 5第一单元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着附。
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量[实验1-1] 水沸腾,有大水蒸气冒出,。
蓝色粉末固体研碎后1-2] 成首先展示胆晶矾体蓝为色块状[实验?同特征1、2有什么共 Q: 实验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1-3】向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石灰石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试管发【实验1-4】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强调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必记!)、4有什么共同特征?Q:实验3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实验3 4):例举生活中的化学性质。
Q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生锈里难系的联化学性质意[注] 化学变化和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用具】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酸溶盐液、小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手绢、镁条。
【实验准备】1、氢氧化钠溶液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
2、烧不坏的手绢。
3、镁条的燃烧。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造情境、激发兴趣。
[引言]同学们,今天我首先来给大家“表演变几个魔术”。
严格来说是做几个实验。
请看(注意观察试现象验)……[演示]试验一: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再滴入盐酸溶液的实验。
试验二:2、烧不坏的手绢。
试验三:3、镁条的燃烧。
老师:以上实验用你们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在这里将实验的原理留给大家思考。
同学们!要想解释实验、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化学世界吧!〖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引导学生看章头图)师:看了章头图,你们想说些什么?生(思考):化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神奇!火为什么没有烧到小猫呢?小猫能安然无恙地站在上面呢?师(解释):这种材料叫聚硅氧烷,是一种透明橡胶,具有隔绝强热功能,能阻隔2200℃的高温,使这只小猫受到保护,能安然无恙地站在上面。
这种材料的牌号:RTV615。
类似的聚硅氧烷已经用于太空船的隔热屏,它能耐太空船重返大气层时所产生的8300℃的高温达三分钟之久。
师: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都可以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仪器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二>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
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配套练习:填空题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5篇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章教案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
②、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②、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⒈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
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实验准备:⒈点燃酒精灯的实验;⒉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
四、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今天开始,同学们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究竟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呢?教师通过书本内容和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关于什么的科学。
通过教师启发,明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课本P2]。
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导入新课通过利用化学创造出新物质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知道化学在各个领域的用处:化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在人类面临一系列危机的今天,化学尤其显得重要,学生通过教师叙述以及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明确化学可以使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拥有的物品更丰富。
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例如(课本P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利用化学生产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利用化学生产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解决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利用化学从石油中得到优质纤维,生产出漂亮的衣服(甚至可以使这件衣服冬暖夏凉,并且可以改变颜色)。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播放一些有关最新化学技术的录象,听讲思考进一步感受化学的神奇体会到化学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师操作魔棒点灯和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