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2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
本节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它又是中考的必考点,与下册内容中的酸碱盐的学习联系较为紧密。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着有关二氧化碳的几个性质实验展开探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得出结论。
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2、知道二氧化碳的常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通过交流、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意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气体,他们的共同点是常温下都是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篇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_%,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雪碧饮料为学习主线,以探究过程、探究方法为学习暗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为了使本课的知识点更加系统,最后将知识点从课堂抽取出来,让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反思,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明线
暗线
寻找二氧化
碳提出问题↓
↓
猜想:雪碧气泡中含有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
↓
↓
雪碧气泡中含有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实验↓
↓
雪碧中含有碳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得出结论
↓
↓
生活中的各种碳酸型饮
料循环上述步骤。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一、教材分析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教科书设置了3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7幅图片,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师生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可以依据教学需要作适当变通。
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CO2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能解释生活中与二氧化碳有关的现象。
2.通过动手实验掌握CO2相关性质的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
3.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总结】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分析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问】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总结】●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密度大小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44,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看作29,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探究】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总结与交流】现象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2能溶于水解释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变瘪。
【总结】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C O2无色气态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注意: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
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提问】汽水的生产原理我们已经知道,那为什么可乐、雪碧等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过渡】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观看视频】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三、教学用具紫色石蕊溶液、纸花、醋酸、水、二氧化碳、集气瓶等。
四、相关资源《倾倒二氧化碳》视频资源、《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视频资源、《二氧化碳的应用》视频资源、《二氧化碳作为化石燃料》视频资源、《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视频资源、《树木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视频资源、《汽水中有二氧化碳》图片资源、《干冰》图片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猜一猜】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先锋”,气象专家说它能“呼风唤雨”,建筑师说它是“天然粉刷匠”。
这是什么物质?(二氧化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那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呢?【新知讲解】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过渡】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教师播放视频《倾倒二氧化碳》。
(插入视频《倾倒二氧化碳》)【总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过渡】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同学们请看视频。
【展示】教师播放视频《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插入视频《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总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提问】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啤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展示】教师播放图片《汽水中有二氧化碳》。
(插入图片《汽水中有二氧化碳》)【总结】气体是CO2,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生产汽水、可乐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
【过渡】根据上述两个实验,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总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三、教学过程【设问引入】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展示课件】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
它是一种什么物质?【学生思考猜想】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通过CO2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探究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3的第1课时。
本节的内容将引导先生认识二氧化碳在消费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给先生一些材料,让先生在其中发现二氧化碳的奥秘,体味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资性质决定用途,弄清生活和消费中的一些有关二氧化碳用途的实例,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先生在此之前曾经接触学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在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的用途不是太清楚,因而在本节课力求让先消费生对化学学习的兴味,让他们意想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设计思绪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过先生观看视频,认识二氧化碳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和方法:经过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求,交流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让先生感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强先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
同时也要认识到化学给人类保存环境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对先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用途。
重点的打破: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思,经过对汽水中气体的探求实验使先消费生新颖感、求知欲,从而使先消费生对化学知识的无量渴求;难点的打破: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留意先生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的先生参与进来。
让先生经过性质实验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3.教学方法本节课经过趣味实验和先生的生活经验等创设教学情境,先生充分发挥本身的优点,组长在组里进行合理的分工,先生动手,教师指点,充分使先熟手和脑动起来,使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课堂教学。
4.学法指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侧重于实验景象、实验结论的指点。
同时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物资的性质决定用途。
四、教学内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次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运用。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碳的家族是很庞大的,而二氧化碳是他这个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和我们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教材安排学完碳单质之后主讲二氧化碳,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又会导致温室效应,已经日益引起重视。
我国前年在“世界环境日”提出的“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就呼吁青年一代要积极行动,做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学生分析作为生活中非常密切的一个“朋友”,孩子们对于二氧化碳,可谓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之熟悉在于,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呼出二氧化碳,它就像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儿;陌生之陌生在于,对于二氧化碳并未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基于此,从生活入手,很容易抓住孩子们的思路,激趣,引导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和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⑵、明白通过实验可以来验证性质,而性质又可以决定用途的道理。
⑶、能够学会观察现象,然后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分组探究,学会设计探究和写作交流的能力。
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运用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在其性质的探究中,能主动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可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探究四、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视频点拨获知---演示实验启发思考---分组探究合作求知---回顾小结学以致用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啊,要学习的是我们一个又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有的同学可能要说了,这熟悉和陌生不是反义词吗,怎么能同时来形容一种事物呢?大家先不要急,来猜个谜语,然后想想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应用;–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知识,关注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领域。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平时使用过二氧化碳来制作饮料吗?•你们知道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吗?–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40分钟)–活动1: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利用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活动2: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3.知识总结(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案例分析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总结表格。
–教师给出知识总结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4.拓展应用(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领域。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完成应用领域表格。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讨论中的总结表格和应用领域表格;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实验和案例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讨论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领域。
通过这种亲身参与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知识更加深入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2.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2.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材料3.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问题。
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和实验演示,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应用,如二氧化碳气体的稳定性、无色无味、溶于水形成碳酸溶液等。
3.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和实验演示,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应用,如一氧化碳气体的无色无味、可燃性等。
4.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污染和危害(20分钟)•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说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如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等。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自行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更多应用和环境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
七、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情况。
2.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对学生的答题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常见应用以及在环境中污染和危害问题。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I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是教学重点课题内容。
课标要求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气体,某些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只是一知半解,也没有系统掌握二氧化碳性质。
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课本P114实验6-5和实验6-6)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成分,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
用对比的方法,明确每一步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并准确用化学语言表述现象和结论。
学习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II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会制取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
途。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实验室中制得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成分,学习比较、归纳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建立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室中制得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成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得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的成分,掌握反应的原理。
[教学程序设计]:
[问题]通过观看意大利的“死狗洞”的动画,我们可以知道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讨论得出结论]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要大
2、二氧化碳不能提供呼吸
[引入]我们学习物质的性质是由简单到复杂,一般先研究物理性质,再学习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包括什么?化学性质呢?
[归纳]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观察与归纳]观察一瓶收集的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填写《学习指导》P78实验探究一表格内容。
[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怎样通过实验去验证?填写《学习指导》P78实验探究一表格内容。
能否用硬质的玻璃瓶代替塑料瓶完成
实验?
[实验6-5]二氧化碳水溶解性实验
[板书] 请填写课本P114二氧化碳性质表格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3 CO2能溶于水
4 CO2的三态变化
[问题]进入洞穴探险通常要带火把,为什么?久未开启的菜窖在进入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归纳]1、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步支持燃烧。
[实验6-4]倾倒二氧化碳到燃着蜡烛的实验。
填写《学习指导》P79实验探究二表格内容。
现象:⒈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⒉下层的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
结论:
⒈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问题1]:你猜测实验6-5得到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有哪些成分?
[问题2]:(2)中与紫色石蕊溶液反应的物质是水呢?或者是二氧化碳?或者是另外的生成物?
[问题3]:怎样判断二氧化碳或者水与紫色石
蕊是否反应?
[问题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为什么
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实验结论: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实验6-6]请推测以下实验的现象并填写课本P115表格。
[补充实验]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⒈通入二氧化碳,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 + H2O == H2CO3
⒉加热红色石蕊变紫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碳和水
[问题]你知道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a(OH)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吗?
CO2+Ca(OH)2==CaCO3↓+ H2O
(碳酸钙)
[讨论]
⒈长期放石灰水的瓶壁上为什么有白色固体?此物质是什么?
⒉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会变质
[讨论]为了让用石灰[Ca(OH)2]抹的墙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板书]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⒉不能供给呼吸。
⒊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⒋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鉴定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