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错误到底要害多少人才会停止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讲的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边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扇几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缘故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周围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面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响,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怪诞,但讲明了事物开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靠性;初始条件的微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一词来源于“混沌理论〞,是气象学家洛仑兹(Lorenz)1963年提出来的。
洛伦兹1917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一生致力于研究“混沌理论〞,称他为“现代混沌之父〞可谓当之无愧。
“蝶蝴效应〞还有另一种讲法: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有人又称之为“蹄铁效应〞。
不管“蝴蝶效应〞依然“蹄铁效应〞,讲的基本上一个道理:假如对一个微小的纰漏(要害性的纰漏)不以为然或听任开展,往往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引起崩溃。
一颗雪球可能引发一场雪崩,一根火柴能够点燃整个森林。
2003年,美国发觉一宗疑似疯牛病案例,立即就给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带来一场破坏性非常强的飓风。
扇动“蝴蝶翅膀〞的,是那头倒霉的“疯牛〞,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总产值高达1750亿美元的美国牛肉产业和140万个工作岗位;而作为养牛业要紧饲料来源的美国玉米和大豆业,也受到涉及,其期货价格呈现下落趋势。
但最终推波助澜,将“疯牛病飓风〞损失发扬到最大的,依然美国消费者对牛肉产品出现的信心下落。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恐慌情绪不仅造成了美国国内餐饮企业的萧条,甚至扩散到了全球,至少11个国家公布紧急禁止美国牛肉进口,连远在大洋此岸中国广东等地的居民都对西式餐饮敬而远之。
这让人联想到时下的禽流感,最初在个不国家发觉的禽流感,非常快涉及全球,就算在没有发觉禽流感的地区或国家,人们也会“谈鸡色变〞。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偏误预治”策略3焉德才(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 要] 判断话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话语偏误的多少,而话语偏误又主要表现为词汇使用的偏误,因此研究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本文从4个方面探讨了“偏误预治”策略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并据此指出:应该进一步加强偏误领域的理论研究,同时要把偏误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并抓紧进行学生偏误语料库的建设和分析,以使课堂教学更科学、更自觉。
[关键词] 词汇教学;偏误预治;策略;尝试和错误;化石化中图分类号: H19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5)06-0039-05 一、引 言任何语言习得都追求交际话语的正确、得体,没有偏误。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 A)同样如此。
长期以来,有观点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尝试和错误”的过程(桑戴克Thorndike, E.L. 1924),[1][p.217]生成语法创始者乔姆斯基(Chom2 sky)也有类似观点,[2][p.112]即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通过自己生成的话语去尝试错误。
如果说错了,马上改正,如果说对了,就坚持使用,这个过程就是“试误”的过程。
学生是在无数次“试误”的过程中习得目的语系统的。
“尝试和错误”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很大,对语言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起到了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问题,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效率相对比较低下,不完全适合课堂第二语言教学“短期强化”的特点;二是用这种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词汇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的“化石化(fo ssilization)”现象。
[3][p.77]我们知道,任何目的语的习得都是学习者中介语系统(inter2 language system)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消除偏误、追求正确得体的过程(当然这里的“正确”不但包括语义的适配和语法规则的正确,同时还包括语用规则的正确)。
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
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
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海因里希法则的提出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
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在着漆黑的夜里我家没电,邻家却灯火通明2、暖暖暖暖不过有你,*3、听不得有人说着爱我却又关心着别人。
4、问世间谁最坦荡,直叫我当仁不让。
5、别和小人过不去,因为他和谁都过不去;别和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去;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别和亲人过不去,因为他们会不让你过去;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6、爱一个人,并非他的优秀,而只是一种感觉。
7、有些傻子就是挨了刀子还为对方找理由,仿佛得知对方有苦衷,伤口就不会痛。
8、我决定喜欢你一辈子,不是你的一辈子,是我的一辈子,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喜欢下去。
9、有些人熟过之后,就开始陌生10、不要自作聪明。
11、我们越痛越爱,还是越痛越爱,只是越痛越爱。
12、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
13、当爱情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论来生多么美丽,我无法失去今生对你的记忆!14、讨厌自己像刺猬,小心的防备。
15、“老师”,你只是我们的催眠工具,有什么值得你骄傲的。
16、成功是因为自已,失败也是因为自已。
17、老公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责任。
老婆不是一种昵称,而是一种守护。
18、拥有希望,也许会失望。
放弃希望,却一定绝望。
19、只要收到你一句“在”,我就会兴奋到原地满血复活旋转三百八十度欢呼雀跃挥拳鼓舞!然后冷静装逼的回句“嗯”20、[我本身就是个不喜欢热闹的孤独患者偏偏你就像大众情人身边挤满了人;]21、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是疗愈自己的最好方式22、我在等一个人一个可以陪我白头偕老的人23、有时候想一个人,回忆,笑了,再回忆,又哭了。
24、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背叛自己,成为痛苦的帮凶。
25、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否则他会得寸进尺26、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就像仙人掌扎的遍体鳞伤27、她是我女人,你别为难她。
28、问世间情为何物?你问我问谁?。
人生定律与法则大全一、生活定律痛苦定律: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是,只有重复这些过失时,你才犯了错误。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观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只是起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料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脚或舌头运转得比大脑还快的时候产生的。
化妆定律:在修饰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
省时定律: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就不需要学会说“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的。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以为着浪费时间与生命,却往往意味着你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与生命了。
谈话定律:最使人厌烦的谈话有两种:从来不停下来想想;或者,从来也不想停下来。
误解定律:被某个人误解,麻烦并不大;被许多人误解,那麻烦就大了。
结局定律:有一个可怕的结局,也比不上没有任何结局可怕。
花钱定律:妻子把钱花在打扮(美容、穿戴)上,丈夫把钱花在过(烟、酒、牌……)瘾上。
买菜定律:一到菜市场就不知买什么菜好的多是妻子,一到菜市场见啥菜买啥菜的多是丈夫。
成熟定律:越是被妻子深爱着的丈夫越是成熟,越是被丈夫娇宠着的妻子就越是不成熟。
说话定律:夫妻之间谁说得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
伤害定律: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付出得越多,分手时所得到的伤害越大。
抱怨定律:经常抱怨的总是妻子,经常被抱怨的总是丈夫。
干活定律:在丈夫的眼里,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活;在妻子的眼里,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
做事定律:做事见好就收的总是丈夫,做事想好上加好的总是妻子。
着装定律:男人只有合身的服装而缺少流行的服装;女人只有流行的服装而缺少合身的服装。
不良事件二八原则计算公式(一)不良事件二八原则计算公式什么是不良事件二八原则?不良事件二八原则又称为帕累托法则,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用于确定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该原则认为,约80%的问题是由20%的原因引起的。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该原则来发现并解决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
计算公式不良事件二八原则的计算公式如下:1.确定不良事件的总数;2.计算不良事件的累积占比;3.根据累积占比,找出导致不良事件80%的原因。
举例解释以一个假想的创作团队为例,团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10个不良事件,现在利用不良事件二八原则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1.确定不良事件的总数:共有10个不良事件。
2.计算不良事件的累积占比:根据原则,80%的问题应由20%的原因导致。
累积占比为80%,即8个不良事件。
3.找出导致不良事件80%的原因:根据累积占比,我们可以将10个不良事件按照发生的频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累积,直到累积占比达到80%为止。
假设创作团队经过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不良事件1:文案错误–不良事件2:排版不美观–不良事件3:图片质量低–不良事件4:颜色搭配不合理–不良事件5:交付延迟–不良事件6:网站加载慢–不良事件7:功能缺陷–不良事件8:页面兼容性问题–不良事件9:用户体验不好–不良事件10:导航不清晰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前4个不良事件即文案错误、排版不美观、图片质量低和颜色搭配不合理,占据了解决不良事件80%的原因。
根据这些结果,创作团队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良事件的处理方式。
通过减少文案错误、优化排版、提高图片质量和改善颜色搭配,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创作质量。
总结不良事件二八原则是一种有用的管理工具,能够帮助创作者发现并解决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团队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创作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公式,定制适合自己团队的不良事件二八原则。
海因里希法则海恩法则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又称海恩法则,是一个广泛应用于职业安全领域的统计学规律。
它由德国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William Heinrich)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4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
海因里希法则通过对职业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事故与事件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提出了事故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条件和事故伤害。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是由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条件和事故伤害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其中,不安全行为是指由人的行为引起的事故发生,如违反安全规定、工作疲劳、不适当的操作等;不安全条件是指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如设备破损、场地布局不合理、缺乏安全设施等;事故伤害是指事故发生后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直接损害。
海恩法则的核心思想是:“严重的事故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发生的严重事故只占所有案例的一小部分,而轻微事故和近似事故则占据绝大多数。
例如,根据海因里希的研究,每发生一起致命事故,就会有29起医疗照料案例、300起医疗照料案例、3000起轻伤事故案例。
这意味着,通过防止和控制轻微事故和近似事故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致命事故的发生。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事故的发生是由下往上的过程。
也就是说,轻微事故和近似事故是对严重事故的预警,通过及时干预和控制这些事故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严重事故的风险。
因此,海恩法则强调事故预防的重要性,提倡通过管理和控制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然而,海恩法则也受到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海恩法则过于简化了事故发生的复杂性,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和影响。
此外,海恩法则基于历史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未来的事故预测和预防。
因此,在应用海恩法则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数据分析,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
总的来说,海因里希法则为职业安全提供了一种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事故发生的潜在关系,并提出了事故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亲身经历与深入解剖中国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与机制后,困扰中国企业的不是制度、也不是流程,更不是技术、产品与服务,困扰中国企业管理的魔咒是:在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站起来必然要有九十九个人跪着,管理所有的困惑与迷雾都因这一个站着的人与九十九个跪着的人展开。
凭什么一个人站着让九十九个人跪着,方法不用找,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那就是“捆绑吊打”。
捆:用工资或福利、期权或持股等利益来九十九个人心甘情愿地被企业捆上,人才招聘过程中就是典型的捆人的过程,看起来很公平,你要得到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就必须接受企业来“捆”你。
绑:用繁杂的工作量、复杂、严厉的制度、随心所欲的处罚等来把九十九个人牢牢地绑在企业的生产线或管理线上。
吊:永远给你九十九个人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顶多是全跪、半跪、跪一条脚之间选择,反正只能跪着,只是跪着的人还有所差异。
打:对那些胆敢站起来的人或坚持不愿意下跪人,毫不留情地予以严厉的打击、制裁和清除。
如此一个老板站起来了,九十九个员工跪下去了,站着的人永远不希望跪着的人站起来,跪着的从,哪个不想站起来?所以一个企业的老板在完成了“上陈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原始积累和发尽其所有期以后,几乎需要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精力来解决跪着的下属与员工错综复杂、层出不穷的问题。
二、中国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两道坎今年参加了几次企业的论坛,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内的企业家面对面的交流,看到中国的企业家忙、累、苦、烦,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企业离开我一天都不行!”隐喻的话是:我一天也不能让企业离开我而存在。
如有一家企业,经过十五的发展,已经有十五个亿的经营额,企业的规模在业内也是名列前茅,但是企业老总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觉。
原因很简单,因为老总在公司内是站着的,跪着的一群人是可能独立自主地完成所有的工作,老总如果不亲问,工序与流程就一定于会出现断裂,影响企业的日常的生产、经营与管理。
同时老板在在家里是站着的,在外面却又是跪着的,甚至随便的一个政府官员、客户采购、财务人员,都要花费精力与时间去接待与应酬。
2023安全事故反思2023安全事故反思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
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
四川省某磷矿化工厂一员工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操作条理,被大型生产机械卷入,最终伤重不治身亡;山西太原某焦化厂,某员工违规作业,最终造成死亡;江苏丹阳一化工厂发生重大死亡事故;辽阳市某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多人死亡;这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可是问题的关键并不仅仅只是在员工个人的身上,厂方、员工都有职责。
首先,厂方应当制定好安全生产条例,督促员工严格遵守,如有违规,必须严惩,以此来作出警示,告诫每个员工,生命是自我的,珍惜与否还是要看自我;另外还需制定应对事故发生时的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以确保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再者,厂方还需定期举办一些安全事故警示活动,以提高员工自身对事故的警惕性,或者在生产作业的地方贴上警示标致,同样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其次,员工自身也要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是权利也是义务。
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安全与健康的保障,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甚至有时比吃饭穿衣更重要。
每个劳动者不仅仅拥有这个权利,并且要尊重并行使这个权利,不能因利益诱导或暂时困难而玷污了权利的神圣。
“我要安全”是权利的表达,也是义务的表达。
无论贫富,无论职业,无论城乡,每一位公民都要尊重他人和自我的生命,都必须维护和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状态。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在上班的每时、每分里,安全的隐患随时都象凶残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盯着我们脆弱的肉体,所以仅有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职责心,生产的安全才不受威胁。
安全才有保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句话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仅有一次”。
一个错误到底要害多少人才会停止?
人才, 要害
@echo off
echo 正在清理系统垃圾文件,请稍等......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f/s/q%systemdrive%\\*.log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chk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d\\*.*
del /f /s /q %windir%\\*.bak
del /f /s /q %windir%\\prefetch\\*.*
rd /s /q %windir%\\temp md %windir%\\temp
del /f /q %userprofile%\\cookies\\*.*
del /f /q %userprofile%\\recent\\*.*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echo 清理系统垃圾完成!
echo. pause
这是“清除系统垃圾(让你电脑速度像飞一样)”的链接,我知道这个批处理文件确实很好用,但是作者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导致很多电脑出现了一点不大不小的麻烦。
希望菜鸟们在使用这个程序的时候能够注意一下
del/f/s/q%systemdrive%\\*.log就是这行命令,我们可以看到,是删除后缀为log的文件,殊不知,在安装很多游戏或其他软件的时候,会生成一个install.log的文件,该文件记录了安装程序复制了哪些文件,用于日后卸载该程序,可是执行了del/f/s /q%systemdrive%\\*.log后,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所有的LOG文件删除,这样在添加删除程序里卸载程序时,就会显示“无法找到 install.log文件,无法执行卸载”。
所以,做这个小文件的朋友们,一定要把“del/f/s/q%systemdrive%\\*.log”这一行给去掉。
要不然就会出现问题。
请各位注意啦!
log意即日志,通常是系统或者某些软件对已完成的某种处理的记录,以便将来做为参考,它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是文本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以查看内容,当然很可能是其它格式,直接打开就是乱码。
大部分的log可以从文件名看出它的作用,比如uninstall.log 或是error.log,当然前者通常是软件安装过程中生成的记录,以便将来卸载的时候可以提供给卸载程序使用,后者通常是用来记录一些软件运行中的错误信息等等。
首先,你会发现数量最多的是"i tall.log"文件,而且都在各个应用软件的文件夹中,打开它,你可以发现它详细地记录了安装信息:软件的源路径、安装时间、安装的整个过程,安装软件时的每一个操作,都会在这儿留下记录,包括向WINDOWS文件夹中拷贝".dll",对注册表进行修改,如果你有足够耐心,你完全可以通过它自己安装软件(你是不是有毛病)。
其实它的重要作用是为删除软件作准备的。
如果你删除或把这个文件从原来的文件夹中移开,你在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中不能卸载这个软件。
它可由WINDOWS下的unwise.exe或它所在文件中的unwise.exe调用,假如你执行windows\unwise.exe文件,将会弹出对话框,要求提供"*.log",这类软件.
据说这路也会出现问题的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