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_4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抛硬币》教案(通用12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抛硬币》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一定发生的。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活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若干等。
学具准备:一元硬币、摸球游戏工具教法学法: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以分组教学、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自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教法: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巩固教学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玩中学、学中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做好多好多的游戏,老师要求大家要会听、会想、会玩,还要学会合作,做得到吗?二、玩一玩游戏1:抛硬币师:(出示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
K教学目标』在简单的猜测活动屮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重点】探索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难点】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K课堂实•录』(一)抛硬币游戏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新版1元硬币)生:1元钱。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抛硬币的游戏。
(板书:抛硬币)写有1元字样的是正面,画着菊花的是反面,我把它往上一抛,你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师: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每6人为一小组,每人抛一次,大家猜一猜哪个面朝上?并想一想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1:有可能正面朝上,有可能反面朝上。
生2:正面朝上的多。
生3:反面朝上的多。
师:对,有多种可能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可能性(二)摸球游戏时师: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装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的盒子,从这个盒子里任青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谁来猜一猜?3生仁白球。
V 生2:黄球。
3生3:町能摸到黄球,也町能摸到白球。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分6人小组,每人摸一次。
)师:小组长根据摸球的结果填写表格。
摸到白球时,在白球后面打%”;摸到黄球时在黄球后面打呵”。
(表如下)白球共()次黄球共()次师:刚才大家都玩得很起劲儿。
现在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摸球的结果?小组仁我们小组摸到4次白球,2次黄球。
小组2:我们小组摸到3次黃球,3次白球。
师:从你们摸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
(板,,书:可能)师:为什么说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为什么不说是一定呢?(同桌互相说说。
)生:因为盒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所以说是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师:在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发生?生1:明天有可能会下雨,也有可能会出太阳。
生2:上学的路上,我有可能会碰到同学。
生3:我考试有可能会得优。
《抛硬币》數學教案設計《抛硬币》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并掌握抛硬币的概率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定义2. 抛硬币实验3. 抛硬币的概率计算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玩过抛硬币的游戏?抛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一样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抛硬币”。
(二)讲解新课:1. 概率的定义:首先,教师解释概率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度量。
2. 抛硬币实验: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抛硬币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抛硬币,记录结果。
每个学生至少抛十次,然后统计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
3. 抛硬币的概率计算:最后,教师讲解如何计算抛硬币的概率,即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2,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1/2。
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计算出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频率,并与理论概率进行比较。
(三)课堂练习: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抛硬币的问题,如“连续抛两次硬币,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多少?”等,让学生进行计算。
(四)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概率的概念和抛硬币的概率计算方法。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困惑,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继续做抛硬币的实验,增加抛硬币的次数,然后计算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频率,与理论概率进行比较,加深对概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抛硬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力目标: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的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准备:CAI课件、若干个一元硬币、2个纸盒、乒乓球(3个白球和3个黄球、6个白球)、统计表、数位表(个、十位)、数学卡四套(0—9)、自制数字转盘等。
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不确定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从小使学生在这方面有所体会,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不确定现象,教材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抛硬币、摸球、转转盘。
使学生感受到有些现象是确定的,有些现象是不确定的,抛一次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盒子里有3个黄球、3个白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在转盘游戏中,每转一次,指针指到0,1,2 ……的可能性都有。
教学时通过学生亲身活动,使学生有一些具体感受,什么事情发生是确定的,什么事情发生是不确定的。
至于可能性的大小,这是以后几册的要求。
设计意图: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通过猜一猜、玩一玩——抛硬币;猜一猜、摸一摸——摸球游戏;转一转、比一比——转盘游戏;想一想、说一说——小组互动等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
以“抛硬币”游戏引入对可能性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游戏中要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的过程,体验硬币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摸出黄球或白球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从而体会像这样无法事先预测哪一种情况会发生的现象是不确定现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抛硬币9篇抛硬币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能力及学生间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1、CAI课件。
2、分小组:2人一小小组,6人一大小组。
每大组一个组长,一个助手。
3、每两人准备一个硬币。
4、每小组一个罐子,罐里有6个乒乓球(3个白球和3个黄球或6个白球或6个黄球),每组两张统计表(表1、表2)。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有些游戏又好玩又有许多小秘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这样的游戏,好吗?你在游戏里能发现它的小秘密,你就是最棒的啦!二、学习游戏,引导探索,在游戏中发现秘密。
游戏一:抛硬币1、看课件,问: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抛硬币的游戏)2、组织同学们玩抛硬币的游戏。
每人抛三次,与同桌说说你每次的情况。
3、指名汇报情况。
(请多几位学生汇报)我第一次是()面朝上,第二次是()面朝上,第三次是()面朝上。
师: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汇报,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小结: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引导小结:硬币只有两个面——正面和反面,所以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
这就是抛硬币游戏的小秘密)板书:有可能游戏二:石头、剪子、布1、课件演示小朋友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2、跟你的同桌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猜5次,并说说每次结果有哪些可能。
1、指名汇报结果。
(多请几位学生汇报)……师: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汇报以及你自己的结果,你能发现这个“石头、剪子、布”游戏的秘密吗?……(引导学生回答:可能是我赢,可能是我输,可能我们平手。
二年级数学上册《抛硬币》教案(优秀14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张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欢欢、明明和外孙女晶晶去动物园看大象。
一进大门,欢欢他们就把张爷爷拉到了象园,张爷爷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了之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园跑去。
欢欢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向爷爷喊道:“爷爷,爷爷,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爷爷,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晶晶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公,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张爷爷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据我所知,大象长得都差不多,怎么会不一样呢?”提问:孩子们,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象,为什么他们向爷爷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掲题:虽然都是大象,(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构建新知(1)本位观察1谈话:(出示玩具水杯)这是什么?生1:水杯(杯子)师:对了,这是水杯,首先我们观察一下水杯指到主体部分,这是水杯的身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杯身。
指到把手,这是水杯的杯把。
老师给每组的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水杯,老师在这里规定面向黑板坐的这个孩子的位置是水杯的前面,也就是贴有小鱼图片的那面,你能说说水杯的后面在哪里,水杯的侧面在哪里?生1:…… 生2:…… 生3:……师:非常好,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站在水杯的哪面,看到了水杯的什么?生1:…… 生2:…… 生3:……(2)换位观察1:请孩子们记住你刚才看到的杯子的样子记在脑子里,相对的两组孩子交换你们所站的位置,指导其中的一组孩子换位,其他孩子跟着换位。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抛硬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一定发生的。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活动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元硬币、白、黄球若干等。
学具准备:一元硬币、摸球游戏工具教法学法: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抛硬币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形象地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以分组教学、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自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现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教法:创境设疑——组织探究——启发巩固教学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玩中学、学中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做好多好多的游戏,老师要求大家要会听、会想、会玩,还要学会合作,做得到吗?二、玩一玩游戏1:抛硬币师:(出示一枚1元硬币)大家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其放在投影上)这一面写着1元,我们叫它正面,(翻面)这一面我们叫它反面,咱们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抛硬币。
抛硬币教学设计抛硬币教学设计1一、课题:抛硬币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92、93页。
三、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猜测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并能进行简单的预测。
2、经历猜测、实验的数学活动,发展有序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并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一元硬币、纸盒、记录纸、转盘、笔筒。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活动1:猜测游戏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1、我手上有一枚一元的硬币,猜一猜会放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2、抛这枚硬币,猜一猜落下后哪面朝上?学生个别猜测。
活动2:收集信息目标:通过阅览课本,收集这节课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
1、通过抛硬币这个活动,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呢?(板书:抛硬币)2、开书92、93页,自由阅览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看看92页,弄明白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了什么?学生自由阅览课本,然后与同桌交流课本内容,最后全班交流。
活动3:猜猜,抛抛。
目标:通过猜测、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1、硬币有几面?2、两面上有什么图案?3、哪面是正面?反面呢?4、抛一枚硬币,落下后会出现几种情况?全班说。
5、落下后朝上的`一面是正面还是反面会?会出现几种情况?我们来合作实验一下。
6、提出实验要求。
7、老师和3名学生示范实验过程:猜测、抛硬币、记录结果。
然后,4人小组合作完成10次抛硬币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8、经过了10次活动,你们有什么结论?4人上台汇报实验结果。
个别说活动发现,(板书:可能)9、像这样,有正反两面的硬币,抛当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抛到正面和反面都有可能。
也就是抛到正面和抛到反面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板书:不确定)10、我们已经认识了可能,谁能对刚才但活动用可能说一句话?个别说。
活动4:摸球活动目标: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