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精编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67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 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的是( )A .水从高处向低处流B .风吹树叶动C .尘土飞扬D .公园里花香四溢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B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作用力很大D .分子作用力即分子引力3. 稻草一拉就断,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 )A .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 .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C .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D .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4.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A .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没有分子作用力C .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5. 将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黑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整杯水变黑所需要的时间越短B.如果水的温度为0℃,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C.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D.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变黑了6. 图10-5 所示是教材上的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了( )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 .分子间有空隙D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描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 )A .②④⑥B .②③⑥C .①③⑤D .①④⑤8. 关于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和中子不可再分了B .质子可再分,中子不可分C .质子不可再分,中子可再分D .质子和中子都可再分9. 有四种物质: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②①④③D .②④③①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0-5A .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 .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1. 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在图10-6所示氢原子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12. 对于分子或原子的认识,你认为下面哪句话较准确?( )A .没有生命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有生命的物质则不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B .既然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分子和原子没什么区别C .一般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分子,但观察不到原子D .分子很小,用一般显微镜观察不到13. 使人们确信原子有复杂结构的事实是( )A .电子的发现B .原子核的发现C .质子的发现D .中子的发现14. 卢瑟福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它,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或被金箔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B .相对金原子而言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C .金原子核带负电D .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15. 原子能不能再分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进行了认真实验,发现了人们观察到的阴极射线是由原子内部发出的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命名为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1.保持物质化学的性质的微粒叫做,一般分子的直径大小为 _____ 。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
3.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C.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很热闹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飞舞4.下面不能说明关分子运动的事例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C.用盐水腌鸭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7.如图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由大量的分子组成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引力D.物质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8.打碎的玻璃靠在一起不能“破镜重圆”,其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C.玻璃表面太光滑D.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二、静电现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专项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摩擦后的梳子能吸引细水流B.细线悬挂的两个泡沫小球互相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上负电,在这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D.验电器是利用异种电荷互相排斥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能说明()A.分子数量巨大B.分子间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C.分子一直是静止的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B.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大量的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零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D.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4、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则()A.物件一定带负电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5、如图所示,小刚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观察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由此他判断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A.带正电B.带负电C.带异种电荷D.带同种电荷6、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荷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子7、小滨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公众场所一般静止吸烟,是因为()A.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的运动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进烟雾D.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2、下列关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或斥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块铅块压紧后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C.一般固体、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B.有人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制细分的,不管如何细分,其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变化C.用人的肉眼和高倍的超级显微镜都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D.分子间有时只存在着吸引力,有时只存在着斥力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C.扫地时地面扬起的灰尘D.防治“SARS”时,喷洒的消毒水味道刺鼻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6、下列说法正确是()A.在0℃时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停止运动B.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度与物体体积有关C.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原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7、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瓶壁里渗透出来,这是因为()A.构成钢瓶的原子间有间隙B.油分子被压小了C.油分子间有斥力D.金属原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8、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泡在水里的一块冰糖,过几天后不见了B.酒瓶盖打开后,周围能闻到酒精的气味C.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在活动D.墙角放煤的地方,时间长了,墙壁里面会变黑了9、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引力D. 分子间存在斥力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11、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无空隙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12、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表明()A、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B、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C、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在不停地对流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4、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B、液体很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15、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充满了樟脑味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16、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B、夏天,满架蔷薇一片香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B.宇宙大爆炸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C.在空调房吸烟,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和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18、摩擦起电的实质是()A.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摩擦产生了等量的质子和中子D.摩擦产生了电子19、下列说法正确是()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确信,原子是可分的B.分子是由原子和电子组成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数是不相等20、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有静电而吸附灰尘22、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24、甲、乙、丙、丁四个小球,如果甲排斥乙,甲吸引丙吸引丁,而丙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四个小球带正电的是()A. 甲球B. 乙球C. 丙球D. 丁球26、任意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下面哪种结果是不可能发生().A. 一个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B. 两个都不带电C. 两个都带等量正电荷D. 两个带等量的异种电荷28、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29、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B.宇宙是方形的C.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30、下列属于天文学中距离的单位是()A.微米B.千米C.光年D.千克31、.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32、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33、“哥白尼”提出了()A、“地心说”B、“日心说”C、“大爆炸说”D、“星云说”34、两个悬挂的通草球发生相互作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两球可能均不带电D.可能一球带电, 另一球不带电35、硬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橡胶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B.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D.毛皮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36、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已知A球带正电,当把B球靠近A球时,A、。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填空题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 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 ____________。
2.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分子是由组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分子,比如碳原子组成的金刚石;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分子。
3. 用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能够轻小物体。
4.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的。
5、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对流;二是城市水面小,水的蒸发吸热(选填“多”或“少”);三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四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和。
6.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行星。
7. 气体分子容易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气体分子可在空间里到处移动,充满整个容器,气体是一定的体积,一定的形状的。
8.在长度单位中,光年的单位最大,0.5光年大约= m;一些电子芯片的直径大约为0.2nm,相当于km。
9.什么是分子,有人提出以下三点看法,请将其中任意一处错误的地方改正:①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②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小粉末;③分子是由原子和原子核组成。
改正:10.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请任选两位,在横线上写出他们名字及主要贡献。
如下图:查德威克卢瑟福盖尔曼汤姆逊;二、选择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10 3 kg / m3 ,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9×10 3 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12.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时,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B、用量筒“量”出小钢珠的质量C、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D、用量筒“量”出0.2 Kg的酒精13.下列关于“海陆风”形成原因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B、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C、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缘故D、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砂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缘故14.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泡在水里的一块冰糖,过几天后不见了B.酒瓶盖打开后,周围能闻到酒精的气味C.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在活动D.墙角放煤的地方,时间长了,墙壁里面会变黑了15. 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图所示装置是说明气体与液体间能够相互进入对方B. b图说明物质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 c图说明压缩气体能增大分子间吸引力D. d图中试管内的水温升高,水分子运动更激烈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B.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C.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D.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17.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B.宇宙是方形的C.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18..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20.下列属于天文学中距离的单位是( )A.微米B.千米C.光年D.千克三、实验与探究21.如图3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b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知识点1 分子模型1.如图,这是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填“大”或“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2.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的,将100 mL的酒精和100 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 mL.下列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间隙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D.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3.将50 mL的水与50 mL的酒精混合,如图所示,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知识点2 分子的运动4.春天到了,路边的丁香花盛开了,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香,这是现象,这说明了分子在.5.感冒冲剂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6.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知识点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7.固体不仅很难被压缩或拉伸,而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这是因为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8.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到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铅柱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吸引力B.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9.如图所示,可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气态B.乙是气态C.丙是气态D.甲是固态知识点4 分子动理论的综合应用10.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1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1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铅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作业精选】1.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玻璃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3.固态、液态、气态所对应的分子状态如图所示.关于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状态分子间只有吸引力,没有排斥力B.只有乙状态分子间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C.丙状态分子间力的作用最弱D.任何状态下分子间的吸引力都大于排斥力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排斥力没有吸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的吸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4.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分析宏观的热现象,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吸引力5.“破镜重圆”从物理学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填“能够”或“不能够”)实现的,因为破镜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6. 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从而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硅分子穿透陶瓷薄层,这说明:;.参考答案一、走进分子世界1. 化学小10-102. A3.分子间存在间隙4. 扩散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5. 剧烈6. B7. 排斥力吸引力8. A 9. C 10. C11. 做无规则运动排斥12. A【作业精选】1. B2. C3. D4. D5. 不能够较大非常小6.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精选训练(解析版)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
1.(2023•临川区校级一模)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答案】B。
【解答】解: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是由于气体分子间隔随着压力的变大而减小,证明了分子间有间隔,故A正确;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破碎后的玻璃碎片间的分子间隔已经远远超过了10倍的分子间隔,所以引力无法发挥作用,故B错误;C、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挤压后会粘在一起,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正确。
故选:B。
2.(2022•天宁区校级二模)原本不显电性的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
由此可知,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A.玻璃棒比丝绸的大B.丝绸的比玻璃的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答案】B。
【解答】解:原本不显电性的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所以玻璃棒失去电子,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小,丝绸束缚电子的本领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思明区校级模拟)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A.西红柿B.西瓜C.面包D.太阳系【答案】D。
【解答】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旋转,与太阳系结构有相似性。
故选:D。
4.(2022•江阴市校级一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大的是质子C.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负电荷D.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答】解: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运转,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也只是银河系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因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从原子结构上可知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大的是原子,故B错误;C.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C错误;D.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另一些物质组成的,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带正电的粒子—电子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哥白尼创立了“地心说”D.托勒玫创立万有引力理论并解释天体运动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秋天落叶纷飞B.在花园中闻到阵阵花香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小纸屑D.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3、下列现象和推测合理的是()A.现象:钢棒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现象:空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水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现象: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4、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5、观察图中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图是()6、观察实验现象: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
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三球都带电B.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C.只有一球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B.物理学家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体系,太阳属于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8、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
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10、破镜难重圆,其原因主要是()A.玻璃太光滑,玻璃分子之间始终不能靠近B.玻璃打碎后,分子间引力消失了C.玻璃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打碎的玻璃片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1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D.塑料是导体,把电荷传给了头发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所示。
一8题一9题 一10题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精编练习 一、走进分子世界1.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 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2.秋天桂花开放的时候,站在树旁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打足了气的轮胎长期放置后会变瘪,这是因为 _;3.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 。
4.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
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象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改变很快,不会停下来。
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1)布朗运动是___________运动。
A. 分子 B. 原子 C. 物体(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____分子的运动。
A. 水 B. 花粉 C. 空气5.将体积分别为V 1、V 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 总 V 1+V 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
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
6. 调制鸡尾酒时为了得到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彩虹酒,调酒师应选取_ __不同(选填“质量”或“密度”)的酒按一定顺序,小心沿杯壁缓慢注入杯中。
但彩虹酒时间一长仍会混成一体,变成一种颜色的酒,那是因为__ __。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暖天晴、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运动 ,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8.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图a),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面相接触(图b),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试说出这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9. 小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选填标号)图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
10.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图a 中一段时间后,清水和硫酸铜逐渐混合,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在图b 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在图c 中压缩物体时需要用力,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 .在图d 中橡皮塞从容器中被推出去,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11.一根纱线很容易拉断,而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一现象说明【 】A .纱线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有引力B .纱线分子间的引力比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小C .纱线分子间有斥力,铜丝分子间没有斥力D .纱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铜丝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液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体则不能B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D .墨水滴入水中一14题 C .物体温度达到0℃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 D .固体分子之间只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13.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瓶壁里渗透出来,这是因为【 】 A. 构成钢瓶的分子间有间隙B. 油分子被压小了C. 油分子间有斥力D. 金属原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14. 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 .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B .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C .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D .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15.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 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16.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 】 A .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 .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 .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D .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17.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 .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 .磁铁能吸引大头针D .破镜不能重圆18. 观察下列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图是【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 玻璃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而没有引力C. 玻璃表面太光滑D. 碎片间的距离大于分子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20.下列诗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A .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 .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21.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10m 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用滴管将其种油均匀地滴入100滴在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 ,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 2,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3kg/m 3)二、静电现象1.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即和。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2.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由带负电荷的和带正电荷的组成。
通常情况下,原子呈电性。
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的本领不同,不同物质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的物体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束缚本领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摩擦起电的结果是3.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荷带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箔片已张开的验电器时,发现箔片迅速闭合后又张开了,由此可知验电器最初带的是电荷,后来带的是电荷。
带正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由于__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_____电。
4.小刚用干棉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
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而带了电,带电体有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5.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纸片,这是由于,当纸片与玻璃棒接触后,会立即从玻璃棒上跳下来,这是因为。
6.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 A.A、C带正电,B带负电 B.A、C带负电,B带正电C.B、C带正电,A带负电 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7.绝缘丝吊着两个轻质小球,静止后如图所示。
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同种电荷 B.带异种电荷C.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都不带电8.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异种电荷相吸 B.同种电荷相斥 C.分子间相斥 D.大气压作用9.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小明针对下面观察到的现象做了以下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内分子之间有斥力B.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有间隙C. 现象:将小磁针靠近某物体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推测:该物体一定是磁体D.现象:摩擦起电推测: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10.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带电的是【】A.将跟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缝衣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缝衣针就能吸起铁屑C.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了细微脏物D.在天气干燥时脱化纤内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11. 三只轻质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面结论正确的【】A.三球都带电 B. 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C. 只有一球带电D. 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二7题二8题二3题12. 用绸子和握在手中的铜棒摩擦后,则铜棒的带电情况是【】A. 带负电B. 带正电C. 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D. 不带电13.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14.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 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 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C. 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15.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一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通草球时,发现橡胶棒能吸引通草球。
这时通草球带电情况是【】A. 带正电荷B. 带负电荷C. 不带电D. 带正电荷或不带电16.只要留心,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可以做不少物理小实验。
如图所示,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
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1. 物理学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带电的和电的组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2.将人们首先带入原子微观世界的发现是【】A.质子的发现 B.电子的发现 C.中子的发现 D.夸克的发现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夸克4.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分子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5. 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6.2011年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7.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D.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8.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A.原子核 B.分子 C.地球 D.太阳9.关于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或者原子 B.质子或者中子 C.电子或原子核 D.有更小的粒子10. 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三10题甲乙丙四3题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A. 建立模型的过程B. 得出结论的过程C. 提出问题的过程D. 验证证据的过程四、宇宙探秘1.大多数科学家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光波的频率在变,星系在____________(“远离”或“靠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