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ppt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21.50 KB
- 文档页数:8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与阶段一个教师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学艺术实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对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揭示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奥秘,帮助教师自觉地走上形成个人教学艺术风格之路。
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尽管教学艺术风格的成因非常复杂,但决不是神秘的,而是可以探讨的。
我们认为构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审美情趣(以上因素为心理基础)和教师在教学艺术上的主观追求等。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便是教师的心理基础与主观追求的高度统一,是多种因素的结构及其运动达到稳定状态的表现和结果(如图3):{ewc MVIMAGE,MVIMAGE, !4D9415T1.bmp}可见,一个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就构成了教学艺术风格的深厚的心理基础。
其中教师的品德修养,如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对学生的挚爱与关心等,对教学境界的开拓与加深起着决定作用。
教师的知识结构,像知识的储存量、广度、深度、系统性以及各种知识的复杂而独特的联系,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广征博引或深刻论证提供了基础条件。
教师思维的灵活程度、反应的速度,是偏向形象思维还是偏向抽象思维,或者趋向于二者的有机结合等等,对于形成不同类型的教学艺术风格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个性特征,如在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方面的不同,也会使他们的教学艺术风格显示出差异。
教师各种教学能力的品质,如口头表达的流利程度、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强弱,板书的潇洒或工整,课堂观察力的敏锐、细致和准确,注意分配能力等等,也是形成不同教学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而教师的性格、气质类型的差异,对于形成不同风格的教学机制、教学风度等,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以上这些因素组成的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心理基础,在每个教师那里是千差万别的。
它们决定了所形成的教学艺术风格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