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第一章基础过关测试题无答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是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是有生成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判断依据)。
(4)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伴随有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导电性、导热性、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等。
(2)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先碳化;结论: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4、检验气体:(1)鉴别氧气的方法是:用的木条伸到瓶,木条,证明是(氧气越多,木条燃烧越剧烈)(2)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证明是(石灰水中越浑浊,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三.化学基础实验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2)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左盘物品的质量=右盘物品读数+游码读数(4)加热器皿--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导学案第1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学习目标】1、1.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促进人类发展。
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习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学习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二、预习展示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2.某农户将碳酸氢铵化肥堆放在太阳下,发现化肥变少了,你的解释是。
如果请你指导该农户使用碳酸氢铵,你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D2.解析:由于碳酸氢铵受热后会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保存碳酸氢铵应该密封并置于阴凉处;答案: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密封并置于阴凉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和,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钉锈蚀B. 海水晒盐C. 粉尘爆炸D. 烧制陶瓷2.在人体上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皮肤破损B. 骨折C. 消化食物D. 切除肿瘤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石蜡熔化C. 海水晒盐D. 铁矿石炼铁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 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碎B. 牛奶变质C. 木炭燃烧D. 粮食酿酒6.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B. 用粮食发酵酿酒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7.在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石蜡的可燃性B. 玻璃的密度C. 水的沸点D. 酒精易挥发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硬水软化B. 蜡烛燃烧C. 蛋白质的盐析D. 葡萄糖的氧化9.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观察B. 实验C. 假设D. 结论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活性炭吸附B. 榨取果汁C. 咸菜表面有白色晶体出现D. 自来水消毒1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煤气燃烧水变蒸气B. 瓷碗破碎剩饭变馊C. 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 灯泡发光冰块熔化1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牛奶变酸B. 梅花飘香C. 海水晒盐D. 空气液化13. 下列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风力发电B. 铜用于制作导线C. 液氮制冷D. 天然气用作燃料14.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铁丝变短B. 剧烈燃烧C. 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6.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火箭发射B. 煤的燃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蚀1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B. 木材燃烧C. 玻璃破碎D. 湿衣服晾干18.模型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图不属于模型方法的是()A. 光线B. 磁感线C. 水分子D. 氢元素19.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A. (1)(5)B. (1)(3)(5)C. (1)(4)(5)D. (1)(2)(3)(4)(5)20.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
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
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
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
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C2.D3.D第三节练习与实践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
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3.猜想:(1)铝能导电;(2)铝能与氧气反应;(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1)电珠亮了;(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1)铝能导电:(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1.C2.A3.A4.不一定。
(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
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巩固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焦炭用于炼铁C.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D.干冰用作制冷剂2.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月饼的保鲜剂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摩托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D.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水蒸发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D.节日燃放烟花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黄瓜榨汁C.干冰升华D.天然气燃烧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来做导线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C.氮气用作保护气D.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汽油挥发C.湿衣晒干D.木材燃烧8.家庭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B.天然气燃烧C.水沸腾D.菜刀生锈二、多选题9.下列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高炉炼铁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D.用洗涤剂洗餐具10.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A.隐形飞机有声音吗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11.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1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13.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能烧B.轮胎能炸C.饭菜会馊D.瓷碗易碎14.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NaOH溶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沪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沪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测试沪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属冶炼B。
雕刻印章C。
高粱酿酒D。
烧制陶器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于身体健康B。
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时发生化学变化C.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后通常还是硬水3.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 猜想假设B. 设计实验C. 收集证据D。
得出结论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B. 液体的加热C。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D。
用滴管取液体5。
下列仪器操作错误的是()A. 浓硫酸的稀释 B.加热液体C. 滴加液体D. 过滤6。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B。
石蜡熔化C。
纸张燃烧 D. 湿衣晾干7。
某学生量取液体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mL,则量筒中液体的实际体积( )A。
大于15mL B. 小于15mL C. 等于15mL D。
无法确定8。
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A。
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9.(2016•衡阳)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品尝﹣﹣鉴别白糖和食盐B. 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C。
九年级沪教化学目录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化学研究些什么?
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性质活泼的氧气
3、奇妙的二氧化碳
4、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四章燃烧燃料
1、燃烧与灭火
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3、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1、金属与金属矿物
2、铁的冶炼合金
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4、石灰石的利用第六章溶解现象
1、物质的溶解
2、溶液组成的表示
3、物质的溶解性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溶液的酸碱性
2、常见的酸和碱
3、酸和碱的反应
4酸、碱、盐的应用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2、淀粉和油脂
3、蛋白质和维生素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1、化学与能源
2、化学与材料
3、化学与环境。
沪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学情评估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对重要化学研究成果的介绍中,错误的是()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B.拉瓦锡发现了电子C.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D.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2.明确各种化学仪器的基本用途并熟练使用,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列仪器可以用于直接加热的是()3.[2024泰州一模]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择笔刻字B.燃脂制墨C.裁剪宣纸D.砚台研墨4.[2024沈阳一模]下列化学观念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进行转化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D.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蔗糖能溶于水B.氢气能被点燃C.铜丝具有导电性D.食盐有咸味6.某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作出猜想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7.下列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A.金刚石(C) B.二氧化碳(CO2)C.氨气(NH3) D.碳酸氢铵(NH4HCO3)8.[2024泉州模拟]下列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A.用漏斗直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B.实验室中没有腐蚀性的试剂,可用手抓取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要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D.实验室中未经老师允许,可自行动手做实验9.[2024重庆]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10.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①试管夹②酒精灯③陶土网④烧杯⑤铁架台⑥坩埚钳⑦药匙⑧镊子A.①②⑦B.①②③⑧C.②③④⑤D.②③⑥⑧11.[2024深圳模拟改编]2024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极目楚天,共襄星汉”。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开启化学之门练习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认为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6.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7.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8.“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成为2l世纪化学发展的i!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 )A.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C.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的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9.加热50 mL液体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⑦漏斗A.①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⑤⑥10.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1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鸡蛋浸入白醋里有气泡产生 B.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固体直接变成气体不一定属于升华 D.铜丝在火焰上灼烧,有黑色物质生成13.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14.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练习4(物
质的变化和性质)沪教版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有状态变化 B.有颜色变化 C.有发光、发热 D.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放出大量的热 B.看到耀眼的强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带消失
4. xx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 B.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能
D.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
6.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
霉 D.菜刀生锈
7.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C.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8.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钢铁生锈B.蜡烛燃烧干冰升华
C.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D.滴水成冰酒精燃烧
9.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相同,这种变化是 ( ) A.变形 B.蒸发C.凝固 D.燃烧
10.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洞,每天漏油多达5000桶,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11.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12.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天然气燃烧 B 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13.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 D.凿壁偷光
14.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
A.台风 B.雪灾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1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氮气可作焊接保护气 B.氦气可以填充汽艇
C.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
A.用生铁制铁锅 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 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1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
19.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 D.电取暖器取暖
20.看了《xx》,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
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融化B.房屋倒塌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
21.以下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块融化B.黄瓜榨汁C.菜刀生锈 D.玻璃破碎
22.下列过程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天然气燃烧 B.粉笔研碎 C.粮食酿酒D.白磷燃烧
23.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
..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24.下列关于酒精的描述:a.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易挥发c.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d.酒精易燃烧e.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f.点燃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f中,属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属酒精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属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属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_______。
25.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硬度较小,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用坩埚钳夹一段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以上描述,属于镁条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作为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6.有①铁生锈;②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生锈;③水结冰;④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能结冰。
其中描述的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描述的是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描述的是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描述的是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
27.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
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致癌物质。
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
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性质:
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