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沪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6.13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
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C.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屋 D.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10.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11.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 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中的酒精量超过容积的2/3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1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9·11”事件中,纽约经贸大厦遭到毁灭性地破坏。
该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A.经贸大厦坍塌 B.大厦玻璃被撞得粉碎C.燃烧放出巨大的热量使大厦钢筋熔化 D.被劫持飞机着火后发生爆炸2.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
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C )A.蓝色晶体 B.黑色粉末 C.绿色食品 D.银白色金属3.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刻度,则读数将( B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C )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5.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C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泉水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6.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 A )A.只有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B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并打求助B.室内起火,要赶快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想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8.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黑夜如同白昼,可以向天空发射一种照明弹,该照明弹选用的主要材料是( D )A.铝片 B.炭粉 C.铁粉 D.镁粉9.用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望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开启化学之门练习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认为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6.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7.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8.“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成为2l世纪化学发展的i!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
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 )A.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C.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的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9.加热50 mL液体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⑦漏斗A.①③⑤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⑤⑥10.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11.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鸡蛋浸入白醋里有气泡产生 B.植物的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C.固体直接变成气体不一定属于升华 D.铜丝在火焰上灼烧,有黑色物质生成13.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 B.钨的冶炼与加工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14.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
沪教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题〔无答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以部下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锈蚀B.海水晒盐C.粉尘爆炸D.烧制陶瓷2.在人体上发生的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皮肤损坏B骨.折C消.化食品D切.除肿瘤3.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白腊消融C.海水晒盐D.铁矿石炼铁4.古诗词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产。
以下诗句只波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需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以下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B.牛奶变质C.木炭焚烧D.粮食酿酒6.以下变化中不波及化学变化的是〔〕A.金刚石刀切割玻璃B.用粮食发酵酿酒C.生石灰吸水变为粉末D.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7.在物质以下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腊的可燃性B.玻璃的密度C水.的沸点 D.酒精易挥发8.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硬水融化B蜡.烛焚烧C蛋.白质的盐析D葡.萄糖的氧化9.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为红色.一些同学以为这类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同样,碰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见解而言,应属于科学研究中的〔〕A.察看B实.验C假.设D结.论10.生活中的以下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B.榨取果汁C.咸菜表面有白色晶体出现D.自来水消毒11.以下各组平时生活中发生的变化,所有下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煤气焚烧水变蒸气B.瓷碗破裂剩饭变馊C.菜刀生锈水果腐化 D.灯泡发光冰块消融1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B.梅花飘香C.海水晒盐D.空气液化13.以下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必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1/5沪教版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题〔无答案〕A.风力发电B.铜用于制作导线C.液氮制冷D.天然气用作燃料14.在铁丝在氧气中焚烧实验,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铁丝变短B.激烈焚烧C.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15.以下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罕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6.以下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火箭发射B. 煤的焚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害17.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木材焚烧C.玻璃破裂D.湿衣服晾干18.模型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列图不属于模型方法的是〔〕A. 光芒B. 磁感线C. 水分子D. 氢元素19.请你判断下边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亲密有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供给便利条件;〔3〕五彩斑斓的硬塑玩具取代了原始的木制少儿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立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样补钙产品纷繁问世A.〔1〕〔5〕B.〔1〕〔3〕〔5〕C.〔1〕〔4〕〔5〕D.〔1〕〔2〕〔3〕〔4〕〔5〕20.以下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波及物理变化的是〔〕。
沪教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B.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C.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D.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如图中,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和存放酒精灯的方法中都正确的一组是()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A.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B.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液滴C.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D.容器内壁的水是晶莹透亮的水滴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B.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C.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必须先熄灭酒精灯D.试管装好液体后,立即将火焰固定在试管中液体的中下部加热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块状的固体一般用药匙取B.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C.为了避免浪费,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8、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好采取的措施是()A.用嘴吹灭B.用书扇灭C.用水冲灭D.用湿抹布扑灭9、给7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②④⑥⑦B.②④⑦C.①③④D.④⑤⑧10、在称取5.1克二氧化锰粉末、当指针向左偏转时,这时应采取措施是()A.加砝码B.减少粉末C.加入粉末D.调节平衡螺母11、以下测量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B.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34.68℃D.用10mL的量筒量取7.5mL的水12、魏英波同学提出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实验中是否产生水,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13、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A.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B.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C.把试管夹从试管的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D.以上操作方法都不正确14、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6、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17、下列各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8、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19、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至2g,液体一般取1至2mL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先用酒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二、填空题: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将试管套入试管夹时,应从试管套入(选填“底”、“口”).(2)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去吹.(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4)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再加热.2、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我国古代有哪些化学工艺是举世闻名的?2.化学学习有什么重要性?列举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有关问题的实例。
3.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如 、 、 发明较早,在冶炼技术上,商代制造 ,春秋战国就会 和 。
4.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 。
是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材料。
5.塑料薄膜、快餐盒、塑料袋之类的日常用品的大量使用造成了 。
6. 、 、 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与空气污染有关,它向人们提出消除 、减少 排放等课题。
7.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填编号)。
①禁止在人口密集地区燃放烟花爆竹 ②大量植树造林 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④一次性塑料杯、方便袋的大量使用 ⑤禁止使用煤、石油8.小明家夜晚不幸煤气爆炸,你认为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填编号)。
①当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排放机抽气,减少室内空气污染②当发现煤气泄漏时关闭总阀门、打开门窗通风③当发现煤气泄漏时开电灯、检查漏气情况9.厨房中的炒菜锅最好用( )。
A .铝锅B .不锈钢锅C .铁锅D .铜制锅10.结合生活知识,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伪科学的是( )。
A .基因工程的发展,羊等一些动物可以被克隆B .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可以消除C .超导材料可用于磁悬浮列车D .水可以变成石油11.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家庭自制冰块B .牛奶变酸C .花生长霉D .糯米酿酒二、判断题12.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 )13.破坏高空臭氧层的气体是液态氮气。
( )14.将垃圾直接倒人河流中,让水冲走,保护环境。
( )三、简答题15.我国是贫水国家,由于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造成严重的缺水危机。
据报道,我国有23的河流和1000万公顷的农田被污染。
工厂排出的废水每年进入海洋的约5000t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解决水资源问题。
沪教版化学(全国)-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食物消化C. 粉笔折断D. 木材燃烧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百炼成钢B. 风吹草动C. 玉石摔碎D. 滴水成冰4.“山西面食”闻名天下.以下制作面食的步骤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擀面B. 切面C. 煮面D. 捞面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 能闻到花香C. 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 铜线用于制电缆6.(莆田)上海世博园使用或展示的部分高新科技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 门票检录采用新型视频识别技术B. 停车场安装了催化光解设施,用于处理汽车尾气C. 意大利馆建筑材料使用了新型“透明水泥”D. 日本馆展示活用氢气制铁新工艺7.小明一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慢了,他跟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的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药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猜想假设B. 反思评价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8.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其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用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B.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C.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 用竹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9.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酒精燃烧C. 铁丝弯曲D. 西瓜榨汁二、多选题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石墨用作电极B. 氧气用于气焊C.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D. 碳用于冶炼金属11.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A. 隐形飞机有声音吗B. 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C. 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D. 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12.(双选)下列描述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炸、蒸发B. 气化、腐烂C. 熔化、发酵D. 发热、沸腾13.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 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14.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 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 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三、填空题1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利:①________;②________.弊:①________;②________.16.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1.2化学研究些什么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压榨果汁C.铁钉生锈D.湿衣晾干2、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可燃性B.延展性C.氧化性D.腐蚀性3、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C.玻璃熔化,火药爆炸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红磷改成木炭实验也可以成功B.为了节约试剂,红磷的量越少越好C.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5、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水雾,随后消失B.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将会变黑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被重新点燃6、《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属于纯净物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C.利用足量的红磷燃烧,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7、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燃烧属于氧化反应,同时也属于化合反应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8、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该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B.该实验中的红磷可用木炭来代替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冷却至室温D.若装置气密性不好,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小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由空气分子构成B.空气中的各成分依然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也能保持洁净D.空气中稀有气体充在灯泡里,通电时显示不同颜色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10、如图中所表示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11、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同步测试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_1.3_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 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2.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3. 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4.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温度高低B.氧气含量C.食物多少D.食物种类5. 以下是一些同学在某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B.清洗玻璃仪器后,内壁上有少量水珠即认为干净了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D.为了节约药品,把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6. 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D.8.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是()A.品尝药品味道B.胆矾的研碎C.量取液体D.排水法收集氧气9. 三毛同学在过生日时,发现妈妈在煮虾时,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他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三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10. 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把烧杯放到铁圈上可以直接加热B.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丢弃,应放回原瓶C.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可尝其味道区别D.用托盘天平称取易潮解的或腐蚀性的药品时,应放在烧杯里11.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烧杯加热应放在石棉网上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C.实验完毕应用嘴吹灭酒精灯D.量筒不可作物质的反应容器1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必须清洗后再放回原瓶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浓硫酸,后缓缓加水并搅拌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6分,)13. 量取稀硫酸时,应选用的仪器是()A.的量筒B.有刻度的小烧杯C.的量筒D.胶头滴管1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后挤压胶头吸入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再将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C.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D.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6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8分,)15. 小明和小亮同学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1)小亮同学取来支试管,分别编号为、、.向试管内各加入水,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处加热;②把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③把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焰心处加热.由此小亮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2)小亮同学做了如图测试________: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3)根据他们的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16. 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药品通常用________.17. 实验操作时,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由于失误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天平平衡时,读数为(以下用游码),则实际所称量药品的质量为________;在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结果________.18. 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储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此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入;(2)将此装置倒置,收集某气体时,气体从端进入,则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3)装置中预先装满水,用排水法将水排出贮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端进入;(4)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则水应从________端进入.19. 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测定所能产生氧气的体积.(1)测量气体体积时,可以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连接,为了较准确地测量产生的氧气体积,则收集气体应选图中的________(2)甲认为在实验时,必须将选择的仪器连接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乙不同意,他认为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迅速将导气管伸入量筒.________的观点正确.20. 请填写仪器名称:①称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②取用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③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④用于搅拌液体的是________⑤用于给液体加热的是________-⑥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 (10分)走进化学实验室需要正确规范的操作,有些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不良后果,请按要求完成以下表格.22. 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固体药品:①块状:用________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②粉末状:用________(或________)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________着放,标签________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________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23. 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试管给某物质加热,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两点)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同步测试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_1.3_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6分)1.【答案】C【考点】科学探究的意义【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反思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综上所述,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解答】解:、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正确;、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正确;、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故错误;、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故正确.故选:.2.【答案】A【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仪器的装配或连接【解析】、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钉锈蚀B. 海水晒盐C. 粉尘爆炸D. 烧制陶瓷2.在人体上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皮肤破损B. 骨折C. 消化食物D. 切除肿瘤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干冰升华B. 石蜡熔化C. 海水晒盐D. 铁矿石炼铁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 下列现象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碎B. 牛奶变质C. 木炭燃烧D. 粮食酿酒6.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金刚石刀切割玻璃B. 用粮食发酵酿酒C. 生石灰吸水变成粉末D. 铁矿石在高炉中炼铁7.在物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石蜡的可燃性B. 玻璃的密度C. 水的沸点D. 酒精易挥发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硬水软化B. 蜡烛燃烧C. 蛋白质的盐析D. 葡萄糖的氧化9.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观察B. 实验C. 假设D. 结论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活性炭吸附B. 榨取果汁C. 咸菜表面有白色晶体出现D. 自来水消毒11.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煤气燃烧水变蒸气B. 瓷碗破碎剩饭变馊C. 菜刀生锈水果腐烂D. 灯泡发光冰块熔化1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牛奶变酸B. 梅花飘香C. 海水晒盐D. 空气液化13. 下列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风力发电B. 铜用于制作导线C. 液氮制冷D. 天然气用作燃料14.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 铁丝变短B. 剧烈燃烧C. 火星四射D. 生成黑色固体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 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6.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火箭发射B. 煤的燃烧C. 风力发电D. 酸雨侵蚀1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B. 木材燃烧C. 玻璃破碎D. 湿衣服晾干18.模型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图不属于模型方法的是()A. 光线B. 磁感线C. 水分子D. 氢元素19.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A. (1)(5)B. (1)(3)(5)C. (1)(4)(5)D. (1)(2)(3)(4)(5)20.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号数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能源
C、培育新品种,提咼农作物产量B、合成新材料
D、防治环境污染
2、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新产品可以避免给环境造成污染。
提倡使用下列产品中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酱油加铁
B、无磷洗衣粉
C、无氟冰箱
D、无铅汽油
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生锈、蒸汽锅炉爆炸
B、高梁酿酒、光合作用
4、成语被子誉为我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是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D、积土成山
5、2020年12月26 日,印度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海啸;在海啸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
化学变化的是()
A、树木折断
B、房屋倒塌
C、铁轨生锈
D、道路冲毁
&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 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7、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解释这一结论的基本依据是()
A、镁带燃烧需加热到一定温度
B、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C、发出耀眼的强光
D、放出大量的热
8、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钟取出,观察火柴梗()
A、均匀地被烧黑
B、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重
C、放置在内焰部分被烧黑重
D、放置在焰心的部分烧黑重
9、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
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可燃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C、玻璃破碎、汽油挥发
D、灯泡发光、食物腐败
A
S
11、“苏丹红一号”是工业用的增色剂,它是一种暗红色的固体,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汽油。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能燃烧,燃烧产物中含有氮氧化合物,对空气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苏丹红一号”可使人体致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允许把它作为食用色素使用,以保障国民的安全。
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丹红一号”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丹红一号”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取用块状固体就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取用粉末状固体则就用____________ 。
13、酒精灯的灯焰分为_____ 、________ 、______ 。
如图把一根火柴梗置于灯焰中1〜2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___ (“a”或“b”或“ c”)处最先碳化燃烧。
14、把某种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金属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
性质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15、写出下列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元素或物质,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氮元素__________ 镁元素__________ 铝元素__________ 铜元素__________
水_______ 四氧化三铁________ 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氢铵加热时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炔在焊接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开启化学之门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6、A
7、B
8、B
9、B
10、A
11、 ( 1) “苏丹红一号”的物理性质有:暗红色、固体、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汽油。
(2) “苏丹红一号”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有剧毒。
12、取用块状固体就用的仪器是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则就用药匙。
13、酒精灯的灯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如图把一根火柴梗置于灯焰中1〜2s后取出,可以看到__a_ (“a”或“b”或“ c”)处最先碳化燃烧。
14、把某种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 并放出热量,金属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
性质有:
①颜色一银白色;②状态一固态;③硬度一较小(或填“质软”);
④密度一小于水;⑤熔点一低于水的沸点。
15、写出下列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元素或物质,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氮元素N 镁元素Mg 铝元素AI 铜元素Cu
水H?O四氧化三铁Fe3Q 五氧化二磷PQ_二氧化硫S@
16、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点燃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 氧气八、八'・水;
(2)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______ 镁+ 氧气氧化镁;
加热
(3)碳酸氢铵加热时分解:碳酸氢铵氨气+水+ 二氧化碳;
(4)乙炔在焊接燃烧:乙炔+ 氧气水+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