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截面数据的XX县域经济实力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14
本县经济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本县是一个位于中国某省的县级行政区,地处该省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辖有x个乡镇和x个街道。
近年来,本县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报告将对本县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经济总体情况本县经济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县GDP总量达到x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人均GDP达到xx万元,居低收入中等水平线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如下:1. 主要产业:本县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产业。
农业占据了GDP的x%,制造业占据了x%,服务业占据了x%。
2. 外贸经济:本县是该省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出口产品有x、y、z,进口产品包括x、y、z。
外贸总额达到了xx亿元。
3. 人口就业:本县人口就业率稳定,并且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城市的就业岗位也在逐渐增加。
4. 投资情况:过去几年,本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教育和医疗等。
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 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本县大力推行招商引资,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的入驻。
这些企业的发展促使了本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2. 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过去几年,本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建了高速公路、铁路和通讯网络等,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本县注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 外部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本县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某些特色农产品和制造业领域,本县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而,本县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业仍占据了GDP的较大比重,而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尚不充分,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
2. 人才引进不足:本县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待提高,在科研和创新领域,亟需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是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20xx3 年,我市县域经济的总虽有所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总体来说发展的差距在拉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1、自然资源状况**市国土面积2228平方公里,辖7镇4乡、86个村(居)委会、1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91个自然村、992个村民小组,共有汉、彝、苗、壮、回等19种民族,总人口42.53 万人。
2、经济发展基本情况20xx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13加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在20xx2年突破白亿元大关,20xx3年达11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增长在21%以上,其中20xx3 年增长38.55%,发展后劲逐年增强。
20xx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9亿元,同比增长14.8%;财政总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 6亿元,同比增长18.1%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4 元,增长13.8% 农民人均纯收入6863元,增长18.8%。
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各项指标连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经济实力逐年得到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市相继被授予中国西部最具特色城市、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白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平安县、省级园林县城、中国石榴之乡、中国过桥米线之乡和中华特色美食名城等称号。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三县作为我国某省下属的三个县级市,承载着当地经济的重要责任。
本报告旨在对三县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当地政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建议。
二、三县的经济概况三县位于某省的西部地区,总面积达到XXXX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XXX万人。
三县以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大。
此外,三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煤炭和铁矿石为主要矿业产品。
旅游业也是三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1. 农业产值:过去五年,三县的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X%。
这得益于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大力扶持和引导。
但是,农业产值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而非农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的提升。
2. 农业结构:农业中,粮食作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耕地面积的XX%。
此外,蔬菜、畜牧等特色农产品也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农业结构的单一性使得农民收入依然较低,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困境。
3. 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在三县的推广应用相对滞后,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和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培训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采取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方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四、矿产资源现状分析1. 煤炭资源:三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当地的重要矿业产业。
但是,近年来受环保政策的影响,煤炭产业遭遇了一定的困境。
需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环保治理,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铁矿石资源:三县的铁矿石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是开采水平相对较低。
政府应积极引导与支持企业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铁矿石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环保水平。
五、旅游业现状分析1. 旅游资源:三县的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
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旅游规模:三县的旅游业规模较小,发展不充分。
政府可以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8篇)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参考模板调研报告参考模板:一、调研目的和背景1.1 调研目的1.2 调研背景二、调研方法2.1 数据收集方法2.2 实地考察方法三、县域经济发展概况3.1 基础概况3.1.1 地理位置3.1.2 人口情况3.1.3 行政区划3.2 经济结构分析3.2.1 产业结构3.2.2 人均收入3.2.3 对外贸易情况四、县域产业发展情况4.1 主导产业分析4.1.1 产业类型4.1.2 产业发展规模4.1.3 产业竞争力4.2 新兴产业发展情况4.2.1 新兴产业类型4.2.2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4.2.3 新兴产业的前景五、县域投资环境分析5.1 政策支持5.2 资源禀赋5.3 人才状况5.4 交通水利5.5 环境保护六、存在问题与挑战6.1 存在问题6.1.1 经济结构问题6.1.2 管理制度问题6.1.3 资金问题6.2 挑战与机遇6.2.1 外部环境变化6.2.2 市场竞争压力6.2.3 技术创新机遇七、发展战略建议7.1 结构调整7.1.1 调整产业结构7.1.2 加大创新力度7.2 改善投资环境7.2.1 完善政策支持7.2.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7.3 加强人才培养7.3.1 加强职业教育7.3.2 引进高层次人才八、总结与展望8.1 总结调研结果8.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8.3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期望六、存在问题与挑战6.1 存在问题在调研中发现,XX县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经济结构方面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过去长期以来,该县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和传统制造业,这种产业结构使得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其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问题。
官僚主义、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速度。
再者,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县域经济发展初期,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6.2 挑战与机遇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XX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倒U型”关系假说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假说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发展可能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的深化和普及将逐渐缩小这一差距。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在中国县域层面的适用性,本文利用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
然后,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资源分配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中国县域层面,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
具体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发展确实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的深化和普及开始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等,以期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资本配置、风险管理、信息处理和便利交易等功能,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产生深远影响。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独特性。
理论上,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呈现“倒U型”关系。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根据县委的安排,前往调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并填写本次调研报告。
在本次调研中,我对该县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其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该县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县,主要产业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
近几年来,该县政府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同时也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现在,该县的GDP逐年增长,财政收入也在逐年攀升。
二、存在的问题1.传统产业发展较慢:该县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特别是农业,仍然是本县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与此相比,该县的服务业和工业发展相对较快,新型农业产业缺乏比较明显。
2.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县域内的公路、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不充分的人才优势:该县的人才优势还不够充分,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发展,这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为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以下是我的建议:1.要加快创新和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特色农业,以增加农村收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
2.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包括修建公路,改进交通,提高电力、通信设施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质量,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后盾。
总之,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从农业经济向全产业链多元化的中高端经济转型。
下一步,该县政府应努力推进有关改革措施,改善公共服务,调整产业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既有优势,扭转和克服短板。
我相信,在县域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迅速并且稳定。
四、加速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产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的发展。
各县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某县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综述某县是一个地处农业发达地区的县级行政单位,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农业基础。
本文将对某县近年来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产业结构1. 农业某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也发展了蔬菜、水果、畜牧业等农业产业。
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 工业某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小规模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领域。
未来,可以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优质企业进驻,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3. 服务业某县的服务业发展较为活跃,尤其是旅游业和批发零售业。
县内拥有许多自然景区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为县域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三、经济发展潜力1. 地理位置优势某县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与周边城市连接密切,便于货物和人员流动。
这为某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农产品优势某县拥有广阔的农田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适宜发展农业产业。
未来,可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
3. 旅游资源某县拥有独特的风景和民俗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旅游体验,增加旅游收入。
四、发展建议1. 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2. 振兴工业经济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优质企业入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工业产值和就业规模。
3.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同时,加大金融、教育、健康等服务业的发展力度,为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六、结论某县作为一个农业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和旅游资源,但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参考模板调研报告: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XX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为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剖析相关数据、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三、县域经济概况1. 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XX县位于XX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交通畅通。
2. 自然资源:XX县拥有丰富的农业、矿产和旅游资源,如水稻、小麦、煤矿和自然风景。
3. 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农业仍占据重要地位,制造业逐渐发展壮大,服务业增长迅速。
4. 人口状况:XX县人口规模较大,人口密度适中,人口素质提高,劳动力资源充足。
四、经济发展情况1. GDP总量:XX县的GDP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9年达到了X亿元。
2. 经济增速:XX县经济增速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年均增速约为X%。
3. 产业发展:农业方面,XX县加大了农业现代化力度,提高了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制造业方面,XX县积极引进外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业方面,旅游业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4.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
5. 对外贸易:XX县出口额持续增长,主要出口商品为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
6. 投资环境:XX县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投资项目。
五、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产业升级问题:尽管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均有发展,但产业结构仍不够优化,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2.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城市的吸引力以及工资待遇等因素,一部分优秀人才倾向于外出就业,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3.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县域经济情况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某县域的经济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县域经济的全面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该县域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2. 县域概况2.1 基本信息•县域名称:XXX县•地理位置:XXX省,位于XXX市辖区•行政级别:县级行政区•面积:XXXX平方公里•人口:XXX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XXX人2.2 历史背景XXX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自古就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县域经济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
3. 经济发展概况3.1 主要产业结构•农业:XXX县是农业大县,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产值稳步增长。
•工业:XXX县的工业发展相对较弱,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包括纺织、制衣等。
近年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县域设立,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服务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旅游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增加了新的动力。
3.2 经济指标分析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XXX县的几个关键经济指标:•GDP总量:XXX亿元•人均GDP:XXX万元•农业产值:XXX亿元•工业产值:XXX亿元•服务业产值:XXX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XXX亿元通过对以上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XXX县的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GDP 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撑。
4. 城市化进程4.1 城市规划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XXX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并制定了相关的城市规划。
目前,XXX县的城市化率达到了XX%,城市建设进展迅速。
4.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撑城市化进程,XXX县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扩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长期以来,**地区传统平原农业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低洼地、凹陷地。
如何在这一地下无矿产资源,区位无临海临边临城优势,历史上缺乏工商业传统和人文环境,产业上缺少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网络等要素支撑的区域,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崛起区域振兴,一直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和重点课题。
**县位于**两省交界处,隶属**四市之一的**市,处于中原城市群边缘,是国家功能区规划中的农业区域和粮食生产核心区。
近年来,**县抓住新一轮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产业区域转移的机遇,实施“凤还巢”工程,通过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引导一大批熟悉市场需求、掌握生产技能、积累了经营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把昔日的“劳务输出”大县变成了“**经济”的热土,培育出“百亿级”化妆刷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百亿级”火锅食材全链条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推动了工业化突破性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我省传统农业县突破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一、**县“**经济”形成的背景与过程**是内陆传统农业县,历史上缺乏工商业传统,工业化起步晚。
**世纪**年代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环境下,立足当地丰富粮食资源的食品加工业、秸秆资源的草编手工业、山羊资源的皮革加工及尾毛加工业在**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水草皮毛”(**大曲和**粮液酒、草编、皮革、尾毛)四大县域工业。
但进入**世纪**年代中期后,随着我国沿海外向型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短缺经济时代结束,受视野、理念限制,更受技术、管理、资金以及市场渠道等制约,**县传统工业特别是食品和皮革加工业的市场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县域工业发展一直没有新的突破。
但**的尾毛加工业却意外走上了外向型发展之路,并成为之后返乡投资创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引领产业。
**世纪**年代初,**县及其周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养羊,附近农户将生产皮革废弃的尾毛搜集起来,进行清洗、整理等初步加工,销售给出口贸易企业。
基于因子分析的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一、引言 (1)二、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模型的构建 (1)(一)评价指标和描述 (1)(二)指标数据的描述 (3)(三)因子提取和分析 (4)1、原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4)2、提取因子 (5)3.因子的命名解释 (6)4.计算因子得分 (7)5.各县(市)综合得分评价 (8)6. 结论分析 (10)7.“XX三地州”所属县域经济实力简析 (11)三、模型的不足 (11)四、提升XX县域经济实力的对策建议 (12)(一)以完善体制改革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核心,推动XX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以园区建设为依托,构筑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因子分析的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摘要】文章基于《2010XX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行评价,计算综合实力得分并排名。
研究结果显示:XX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受经济实力和活跃程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潜力和居民生活水平影响较大,其中经济实力和活跃程度对其影响最大。
在此基础上找出各县域经济发展高(低)的原因,提出了提升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县域经济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因子分析;综合实力评价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县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XX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区,人口分布广、地域辽阔,各县经济发展的自然禀赋、资本投入、资源能源、劳动力素质、教育水平等方便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规律,但如果差距过大,不利于XX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长治久安和XX与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本文研究XX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提出统筹发展的对策,不仅对缩小XX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快XX经济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19省市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XX86个县(市)的综合经济综合实力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XX(尤其是XX三地州)县域经济发展几点建议,以起抛砖引玉作用。
二、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分析模型的构建(一)评价指标和描述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不是某单个因素所能解释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动的。
本文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相关文献资料,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选取了经济水平、经济活力、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产业结构 8 个一级指标, 13 个二级指标变量,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
研究样本为XX86个县(市)2010年的主要社会经济主要指标,所用数据均来源《XX统计年鉴》数据(部分数据通过现有数据计算所得)。
表1 :为使指标体系既能反映个体差异又能反映总体水平,指标选取涵盖平均量指标与总量指标,而不对所有指标作人均处理。
确定这个体系指标的依据主要是:经济水平是衡量过去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成果沉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现状和未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在此选取GDP、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总收入三个指标对各县的经济实力水平进行比较。
其中: GDP反映了县域的总体经济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了各县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以用于扩大生产,促使经济新增长的强度;财政总收入衡量当地政府的财力水平。
经济活跃度是反应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末经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与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指标体现了县域经济的活跃程度,也反映了社会购买力的实现程度。
居民生活水平是区域经济实力大小的直接体现。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体现了县域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城镇化率反应了县域综合发展水平。
选取了非农人口比例衡量县域城市化率。
人力资源从侧面反应了县域利用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
选取了科学技术支出和教育支出指标衡量人力资源。
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结构。
结构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依赖于结构的转换,在一定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转换率越高,经济总量的增长就越迅速。
选取了二产比例和三产比例衡量产业结构。
基础设施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硬件环境。
选取了境内公路里程指标衡量基础设施。
(二)指标数据的描述由于五家渠市数据缺失较多,可能影响后续分析,故而剔除,本文研究的样本是XX86个县(市),其中XX(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所属县(市)6个;XX (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县、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直、博尔塔尔自治州、石河子市等)所属县(市)36个;XX(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XX地区、和田地区)所属县(市)44个。
其中边境县32个:XX3个,XX19,XX10个。
各项指标描述如表2所示:表2 :指标描述(三)因子提取和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绘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通过研究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关系,把多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相互独立而且包含原有指标大部分信息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
其优点是它确定的权数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到的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得到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独立,减少信息的交叉,使得分析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1、原变量的相关性检验首先考察收集的变量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来提取因子。
这里借助变量的巴特力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Bartlett球度检验是以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出发点,其零假设H。
是即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
检验统计量观测值对应的概率p小于给定显著性水平а,则拒绝零假设,认为原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KMO检验统计量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MO值在0.8以上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 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 度量。
.858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202.912 df 78 Sig. .000从表3可以看出Bartlett球度检验的观测值为1202.912,相应的概率接近于0,小于显著性水平а,则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零矩阵有显著差异。
同时KMO值为0.861,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1)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表4 :解释的总方差表4中第一列是因子编号,以后每三列一组,第一组数据的含义依次是: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值为6.998,解释13个变量总方差的53.82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3.829%;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值为1.892,解释13个变量总方差的14.5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397%。
其他变量类似。
表4第二组看出,前四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025%,表示四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5.025%,原有变量信息丢失比较少,因子提取效果比较理想。
第三组数据看出提取因子后累计方差仍为85.025%,没有改变原有变量的共同度。
(2)碎石图图1:图1中横坐标为因子数目,纵坐标为特征根,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很高,对原有变量的贡献程度很大。
第4个因子以后的对原有变量的贡献程度已经很小,进一步验证了提取4个因子是正确的。
3.因子的命名解释采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
但为了使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同时保证新生成的因子保持不相关性。
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表5 :旋转成份矩阵a成份1 2 3 4Zscore: GDPX1 .863 .271 .152 .139Zscore: 二产比重X2 .454 .772 -.191 -.034Zscore: 三产比重X3 .187 -.828 -.139 -.383Zscore: 非农人口比例X4 .676 -.119 -.216 .493Zscore: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5 .289 .294 -.018 .840Zscore: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6 .930 -.112 .152 .142Zscore: 财政总收入万元X7 .905 .232 .058 .029Zscore: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X8 .875 .280 .196 -.001Zscore: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万元X9 .966 -.108 .146 .078Zscore: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X10 .939 -.052 .153 .138Zscore: 科学技术支出万元X11 .742 .140 .216 .169Zscore: 教育支出万元X12 .382 -.101 .727 -.298Zscore: 境内公路里程公里X13 .113 .045 .898 .108表5中,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万元)X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6、财政总收入(万元)X7、GDP X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X8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经济实力与活跃程度。
二产、三产比重x2 、x3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一个变量,可解释为产业结构。
教育支出x12、境内公路里程公里x13在第三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解释为经济发展潜力。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5在第四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可解释为居民生活水平。
表6:成份得分协方差矩阵成份 1 2 3 41 1.000 .000 .000 .0002 .000 1.000 .000 .0003 .000 .000 1.000 .0004 .000 .000 .000 1.000表6是4个因子的协方差矩阵。
保证了4个因子没有线性相关4.计算因子得分表7:Zscore: X4非农人口比例.097 -.242 -.171 .402 Zscore: X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074 -.035 .070 .726 Zscore: X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150 -.152 .004 .060 Zscore: X7 财政总收入万元.164 .128 -.082 -.163 Zscore: X8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142 .170 .015 -.182 Zscore: X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万元.167 -.132 -.015 -.013 Zscore: X10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150 -.108 .002 .038 Zscore: X11 科学技术支出万元.091 .026 .076 .054 Zscore: X12教育支出万元.025 -.011 .424 -.223 Zscore: X13境内公路里程公里-.118 -.015 .643 .216根据表7写出因子得分函数:Fac1=0.125*X1+0.099*X2+0.141*X3+0.097*X4-0.074*X5+0.150*X6+0.164*X7 +0.142*X8+0.167*X9+0.150*X10+0.091*X11+0.025*X12-0.118*X13 ( 1) Fac2=0.125*X1+0.55*X2-0.488*X3-0.242*X4-0.035*X5-0.152*X6+0.128*X7+0.170*X8-0.132*X9-0.108*X10+0.026*X11-0.015*X12-0.015*x13 (2)Fac3=0.006*X1-0.216*X2-0.170*X3-0.171*X4+0.070*X5+0.004*X6-0.082*X7 +0.015*X8-0.015*X9+0.002*X10+0.076*X11+0.424*X12+0.643*X13 (3)Fac4=-0.042*X1-0.349*X2-0.206*X3+0.402*X4+0.726*X5+0.06*X6-0.163*X7 -0.182*X8-0.013*X9+0.038*X10+0.054*X11-0.223*X12+0.216*X13 (4)Fac1中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X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10、财政收入X7、GDPX1等经济因素占的权重较大,且都为正,与因子的实际含义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