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他培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706.81 KB
- 文档页数: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美罗培南在上皮细胞衬液的渗透摘要抗生素渗透到感染部位对于获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良好临床结果至关重要。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的研究已经量化了β-内酰胺剂渗透到肺中,如通过上皮衬里液(ELF)中的浓度- 时间曲线(AUC)与血浆中的AUC(AUCELF / AUC血浆比)之间的面积比来测量的。
这些通常涉及非感染患者。
本研究研究了VAP患者中美罗培南在ELF中的渗透和药效学。
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从患者获得美罗培南血浆和ELF浓度- 时间数据。
使用具有零级输注和一阶消除和转移(大非参数自适应网格[BigNPAG])的三室模型,同时建模血浆和ELF中的浓度- 时间曲线。
进行蒙特卡罗模拟,以估计通过AUCELF / AUC血浆比测量的VAP患者期望观察到的ELF /血浆渗透比的范围。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预测的AUCELF / AUC等离子体渗透率的范围很大。
肺渗透的第10百分位数为3.7%,渗透的第90百分位数为178%。
ELF渗透的变异性使得如果需要相对较高的ELF暴露目标来实现对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的多靶点杀伤或抗性抑制,则甚至接受最佳持续剂量的美罗培南与最佳延长输注可能不会导致目标达到人口的很大一部分。
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仍然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见原因,尽管抗微生物治疗有进展,更好的支持性护理模式和使用广泛的预防措施(1,26)。
由于延迟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与有害结局有关(1,18,19,24,25),因此可能需要进行VAP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提供经验性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VAP经验治疗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药剂能够充分渗透感染部位并达到所需终点的足够浓度。
对于细胞外呼吸道病原体,上皮内液(ELF)中药物浓度的测定目前是确定VAP患者这些生物体抗生素暴露程度的最佳估计值(3-8,12,15-17,21,25,27,28)。
虽然已经确定抗生素方案的功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感染部位的渗透性,但相对较少的研究集中在抗生素渗透到ELF中(3-8,12,15-17,21,23,25,27,28)。
2019年华医⽹继续教育答案-抗菌药物处⽅医师培训考核试题答案2019年抗菌药物处⽅医师培训考核试题答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1、下列关于药物的构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D、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神经毒性降低2、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优于头孢他啶3、下列属于格兰阳性菌的是()D、屎肠球菌4、下列哪种菌种对厄他培南敏感()C、MSSA5、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抗菌活性⽐较描述错误的是()C、抗铜绿活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培南6、亚胺培南易被肾脱氢肽酶(DHP-1)⽔解⽽失效,需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联合应⽤,阻⽌亚胺培南肾内代谢同时可消除肾毒性A、1:17、亚胺培南的适应证不包括下列哪项()A、脑膜炎8、下列属于格兰阴性菌的是()C、铜绿假单胞菌9、下列哪种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C、D类酶10、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B、超剂量应⽤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率约为10 %-3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专家共识与评价细则》解读1、下列哪项()可⽤于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长,可以⼀天⼀次给药A、厄他培南2、关于推荐美罗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B、肾功能减退成⼈: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内⽣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1g,每6⼩时给药1次;内⽣肌酐清除率26~50ml/min者每次1g,每8⼩时给药1次;内⽣肌酐清除率10~25ml/min者每次0.5g,每12⼩时给药1次;内⽣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5g,每24⼩时给药1次3、()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专项整治B、20114、关于推荐亚胺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C、新⽣⼉:<7天新⽣⼉,⼀次20mg/kg,每6⼩时1次;7-21天新⽣⼉,⼀次20mg/kg,每8⼩时1次;21-28天新⽣⼉,⼀次20mg/ kg,每12⼩时1次5、关于推荐厄他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C、3个⽉~12岁⼉童为每⽇1次,每次5mg/kg,每⽇剂量不超过1g6、下列哪项()不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C、价格低廉7.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B、妊娠B类药物8、关于加⼤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度,落实专档管理要求中,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卫⽣等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仅适⽤于医院9、关于碳青霉烯类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宽,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发酵糖细菌抗菌作⽤好10、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主要通过()排泄的B、肾脏三、替加环素临床应⽤评价细则1、双通道排泄途径,约有()通过胆汁/粪便排泄消除C、0.592、导致IAI的主要G+菌对应错误的是()D、⼤肠埃希菌 11.0%3、体外试验显⽰,替加环素对各种⾦葡菌的PAE可持续()B、3.4-4h4、⼀项嗜中性⽩⾎球缺乏症⼩⿏⼤腿局部感染模型研究显⽰,替加环素体内的PAE持续时间极长,对肺炎链球菌为()C、8.9h5、⽶诺环素的派⽣物, ⽢氨酰基取代⽶诺环素的D环第()位形成替加环素D、96、下列关于替加环素的给药⽅案描述错误的是()A、治疗⼴泛耐药⾰兰阴性菌感染可以单药治疗7、双通道排泄途径,总剂量的()以替加环素原型经尿液排泄A、0.228、替加环素的稳定状态分布容积约为()升C、500-7009、下列关于特殊使⽤级抗菌药物处⽅与会诊说法错误的是()C、越级使⽤仅限72⼩时内,并有相应病程记录10.NA:如果分离得到的菌株⼩于(),则MIC90值不予采⽤B、10四、《抗菌药物临床应⽤指导原则(2015)》1、抗菌药物处⽅集体系建设的⽬标是()B、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2、下列不属于抗菌药物管理的宗旨的是()D、杜绝细菌耐药的产⽣3、抗菌药物处⽅集建设的原则,不正确的是()C、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好4、2015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与2014版相⽐的差别体现在()D、更重视循证依据,⽂字的表达更为严谨5、抗菌药物管理的依据是()B、《抗菌药物临床应⽤管理办法》五、抗菌药物的应⽤指征1、下述情况不是抗菌药物应⽤指征的是()D、病毒性感染2、做到合理应⽤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上升并减少不良反应最为重要的措施是()A、严格掌握抗菌药的应⽤指征3、在药敏实验中,病原菌对药物敏感是指()B、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药浓度超过MIC的5倍以上4、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采⽤()治疗C、激素5、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其中将近⼀半为()A、病原体未检出六、根据病原体选择抗菌药物1、进⾏病原治疗的益处,不包括()B、减少耐药性的发⽣2、同⼀个病原菌,()不同选⽤的抗菌药完全不同B、耐药性3、下列不属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参考依据的是()C、医⽣长期临床所得经验4、个体化经验治疗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性别5、如果考虑CA-MRSA,加⽤()D、万古霉素七、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1、成⼈危及⽣命的BSI,如感染灶不明,经验治疗宜选()B、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2、⼉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推荐的治疗⽅案是()A、万古霉素单药治疗3、颅底⾻折患者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验治疗可选抗菌药物是()A、万古霉素+3代头孢4、对于腹腔感染的经验治疗应覆盖的菌群是()D、厌氧菌和阴性菌5、CHINET2010-2012统计显⽰⾎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C、凝阴葡萄球菌⼋、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选择⽤药1、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的药物是()A、莫西沙星2、左氧氟沙星的抗菌谱不包括()D、厌氧菌3、适⽤于复杂性/ESBL所致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是()C、厄他培南4、利奈唑胺抗⾰兰阳性菌的作⽤部位是()B、核糖体RNA亚基5、对肠球菌⽆效的酶抑制剂复⽅制剂是()D、CPZ-SB。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和研究进展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用于术后支持和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 AP)。
V AP 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越来越受到关注。
现将有关V AP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预防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V AP流行病学和致病菌近年来随着重症呼吸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V AP也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告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中V AP的发生率多在8~28%之间;在接受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肺炎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约为未行机械通气支持患者的3~10倍。
以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后发生肺炎超过48小时死亡的病人计算的V AP死亡率为24~56%,在并发其他疾病或感染高危病原菌的V AP中死亡率高达76%。
不同年份、不同作者报告的V AP发生率、病死率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ICU设施条件、械通气管理技术不同而异。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V AP患者的致病细菌多以G-杆菌为主(>60%),其中又以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24.4%),其次,依次为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以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V AP发生率增长较快。
在过去20年间,各种致病菌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其中,大量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尤其是头孢他啶等)是导致肠杆菌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肺炎发生的时间,既往住院病史及抗生素的使用等都是影响致病菌的重要因素。
一般在开始插管机械通气头4天,即早发生V AP的致病细菌为口咽部寄生菌群(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铜绿假单胞菌占17%;而插管4天以后发生的肺炎,所谓迟发性V AP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或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