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物质的构成与组成(全国通用)知识点一、分子、原子和离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分子(由原子构成)(1)定义: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①体积、质量都很小;②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如花香四溢、酒精挥发等;③分子间有间隔,如天然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①实验装置(如图)②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
③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④实验结论:分子总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3.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a2+、N H4+等。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C O32−、Cl-等。
5.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正负电性,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数字为1时,可忽略不写。
意义:如3Mg2+,“3”表示3个镁离子,“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知识点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总结:①原子内部不是实心体,很多是“空”的;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③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质子数+中子数;⑤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小圈表示原子核,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无机化合物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考试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考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考试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考点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相对原子质量=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元素符号(考点三)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专题二物质组成和结构●考点透视1.理解元素涵义,能应用元素涵义解决有关问题,会判断对物质组成叙述是否正确。
2.对分子、原子发现及对其涵义理解;对物质可分性、微观粒子涵义和真实性理解。
3.应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事物时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4.对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掌握。
5.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识别和应用。
6.根据化学式(题中给出新情景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判断化学式正误。
近几年各地中考,有关元素知识试题规律性强,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大多是围绕元素以及元素在壳中含量等知识点来命题,以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灵活运用、分析归纳能力。
对于分子、原子、离子,考定义、考区别、考判断是常考知识点。
应用分子、原子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课外活动中或化学实验中常见物理、化学现象,也是常考知识点。
比较热考题是图示题,它具有简洁明了,情景新颖,易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兴趣等特点,主要考查同学们识图能力和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关于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常考不衰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种类和性质等有关知识,给出原了、离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同种元素是”;“属于原子(或阳离子、阴离子)是”;“属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是”;“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是”;“该元素名称是”。
解题时主要利用粒子中质子、中子、电子数目,分别与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关系,以及核电荷数与元素本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关系进行解答。
命题中,还时常出现诸如:C-14原子、C60分子、H3、H3+、O2+以及反质子、反中子等前沿科学中粒子,意在使考生开阔视野,并对粒子有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更全面认识。
从考题内容上看,跟原子结构结合在一起,作为概念题比较常见命题有两种:①给出典型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或关于电子层结构文字叙述,要求写出所形成化合物化学式;②给出一个多元素组成化合物化学式(其中某元素也可能用X或R替代),或者给出数个化学式,要求判断指定元素化合价。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专题复习复习提要1. 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例如,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空气中的氧气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如:O2、H2O等。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如:O2、H2O等。
(4)分子的性质:1. 分子很小;2.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也发生变化。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方法指导:(1)原子不可分只是在化学变化中,并不是不可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2)原子的结构:其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如:Fe、Mg、Al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团记住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3.离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方法指导:(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阳离子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
如:Ca2+、Al3+、Cl-、O2-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都是比值,都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单位为1。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物质的组成1、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 组成的;如醋酸钾(CH 3COOK )由 、 、 、 四种元素组成,其中原子个数比为 : : : 。
2、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 、 和 三种粒子构成,如水是由 构成,氯化钠是由 构成,铁是由 构成。
二、原子(带正电)1、原子结构 (不带电)2、在原子中存在的等量关系: = = =原子序数。
3、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进行分层运动,共分 层,越在外层的电子能量越 。
4、最外层电子数为 或为 (只有一层)的为相对稳定结构。
5、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易 电子,形成 离子。
6、非金属原最外层电子数 ,易 电子,形成 离子。
7、所以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
8、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相对原子质量= ,近似计算= +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 。
三、分子、原子和离子区别、联系1、共同性质: 、 、 。
2、区别:分子是 最小粒子原子是 最小粒子分子在 变化中可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
3、联系:离子 原子 分子4、练习:用符号表示下列元素、原子、分子、离子3个铁原子 ,5个二氧化硫分子 ,2个钙离子 ,2个水分子 。
氮元素 , 2个氢氧根离子 , 镁元素 , 2个氧原子5、根据下列结构图作答:其中属于金属原子的有 ,属于稀有气体原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离子符号分别是达到稳定结构的有 。
6.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当该粒子为原子时,X= ;(2)当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X 3+ 时,X= ,符号为 ;(3)当微粒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时,微粒符号为四、物质分类混合物:宏观上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物质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
纯净物化合物酸:如:HCl H2CO3H2SO4 HNO3碱; 如:NaOH Mg(OH)2KOH Ca(OH)2盐2、将下列物质分类空气,干冰、氧气、纯净的井水、石灰水、氮气、蒸馏水、铁粉,氧化镁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写化学式)属于单质的有(写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有(写化学式)实验部分1、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不、不不);节约原则(不规定用量时,固体药品一般取;液体药品一般取);环保原则。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专题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一、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1.从宏观角度考虑,物质是元素组成的。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2.元素是指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其判断的唯一标准是原子的核内电子数。
3.元素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注意了解常见元素的作用或影响。
典型习题:1.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A.最外层电子数B.中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质子数3.卟啉铁(C34H32ClFeN4O4)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B.1个卟啉铁分子钟含有34个碳原子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是指单质铁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
铪、钨两种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A.相对原子质量B.核内质子数目C.核内中子数目D.核外电子数目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B.元素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点数目关系非常密切C.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6.经检测某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对这瓶气体的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A.有一种单质B.有两种单质C.是混合物D.是纯净物7.实验证明M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M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A.M是氢气B.M是甲烷C.M含有氢元素D.M含有氢、氧两种元素8.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A.冰和干冰B.银和水银C.烧碱和纯碱D.水和双氧水9.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氯酸钾或双氧水分解都能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A.氧元素B.氧化物C.氧分子D.氧原子10.过氧化氢(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它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C.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它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11.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之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中考专题-----基础知识概念辨析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分类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小、动、隙。
(小东西)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也就是化学名称是石字旁的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学生形成分子或原子概念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困惑和误解: 1、为什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原子。
【解释】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原子不一定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H 2O 的化学性质是由H 2O 分子保持的,而不是由H 原子和O 原子来保持的,因为水的直接构成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果水是H 原子和O 原子直接构成那就会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因为金属的直接构成微粒是由金属原子。
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
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大不相同,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2H 2O水分子分解示意4H2O2H 2O 2分 子:是相同的。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吗?也就是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解释】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
如:氧气由氧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直接构成。
4、分子是最小粒子吗?【解释】说“分子是最小粒子”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分子不是最小粒子,他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样说“原子是最小粒子”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他也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专题复习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编写人龙川先生质分类典型体系总图质的组成与构成:从宏观上看....物质由....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看子、离子构成。
素:是具有相同校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既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素含量:①地壳中的元素由多到少是:O、Si、Al、Fe、Ca…;②海素由多到少是:O、H、Cl、Na、Mg…;③人体中的元素由多到少是:O、C、H、N、Ca…;④大气中最大的元素是N,其次是O,⑤太阳上最多的元素是H,其次是He,还有C、N、O和多种金属元素,⑥地核中最多的元素是Fe。
素的简单分类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质分类简要定义组成混合物,⑵组成纯净物,⑶单质:的纯净物...。
⑷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⑸氧化物:组成的化合物...。
⑹酸:的化合物...。
⑺碱:的化合物...。
⑻盐: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⑼有机物:含元素的化合物...。
⑽金属氧化物:能与反应,如:CaO。
⑾非金属氧化物:能与反应,如CO2、SO2。
【提醒大家】1.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含氧化合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它不一定是氧化物。
如KClO3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
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一定属于含氧化合物。
2.混合和化合“混合”是几种物质简单地混在一起,各物质仍保持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而“化合”是几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了一种物质,原来的几种物质在组成或性质上都发生了改变,其形成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考题精练一】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两例)⑴单质⑵酸⑶碱⑷盐⑸氧化物⑹有机物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值及主要成试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质,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子形成的。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结构中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而电子则环绕着核旋转。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数量的质子,这被称为原子序数。
例如,氢原子有一个质子,氧原子有八个质子。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周期表中的元素进行分类和标识。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核心,而电子则分布在核周围的能级上。
电子的数量和分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物质世界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力进行结合。
1.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形成化合物的基础。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在离子晶体中,正电荷离子和负电荷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NaCl)。
- 共价键:共享电子是共价键的特征。
通过共享电子,原子可以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例如,氢气(H2)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共价键。
- 金属键:金属中的原子由于其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形成金属键。
这种键强度高,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物理力物理力是原子之间引起的非化学相互作用。
这些力包括弱力、静电力和磁力等。
- 弱力:弱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这些力相对较弱,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水分子中的氢键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质,如高沸点和密度最大值在4℃时。
- 静电力:静电力是由于带电物体之间电荷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正负电荷之间会相互吸引,而相同电荷则会相互排斥。
- 磁力:磁力是由于原子或分子中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形成的。
物质可以表现出磁性,如铁、镍和钴。
第1讲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结构知识点填空一、物质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1)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①分子构成的物质:如H2、O2、CO、H2O等。
②原子构成的物质:如Fe、Cu、C、He等。
③离子构成的物质:如NaCl、CaCl2等。
(2)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离子是带电的______或________,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归纳总结: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关系:2.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2)分子总是在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________。
如气体扩散和品红扩散、夏天衣服晾干更快等。
(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物质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______不同。
如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______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氧气分子空隙比液氧大等。
(4)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力和______力,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如铅柱黏合实验、塑料很难拉断、水很难被压缩等。
【特别提醒】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而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原子原子核单位的_____电荷由_____构成(呈电中性)____: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在原子中:①质子数=__________== 。
因此原子呈电中性。
②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原子核内有中子。
③相对原子质量= + 。
2.________的体积很小,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都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________构成。
三、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发展过程1.模型的建立(1)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中考化学总复习-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第⼋讲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1. 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成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2.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单质: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 化合物主要有两⼤类:⽆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⑴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不⼀定是有机化合物⑵在初中阶段,⽆机化合物常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Tips :氧化物≠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定是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定是氧化物。
②酸在⽔溶液中能解离出+H 和酸根离⼦。
③碱在⽔溶液中能解离出⾦属离⼦(或+4NH )和-OH . ④盐在⽔溶液中能解离出⾦属离⼦(或+4NH )和酸根离⼦。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2.右图表⽰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B. ①单质、③氧化物C. ①单质、③化合物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3.20XX 年6⽉13⽇,“神⾈⼗号”和“天宫⼀号”成功实现⾃动交会对接.“天宫⼀号”资源舱舱段使⽤了铝﹣锂合⾦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属于()A .混合物B .纯净物C .单质D .化合物4.“分⼦⾜球”C 60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发现另⼀种“分⼦⾜球”N 60.⼀定条件下N 60中积累的巨⼤能量会在⼀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箭燃料.则N 60属于()A .混合物B .化合物C .⾦属单质D .⾮⾦属单质5. A 、B 、C 、D 、E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 是⼀种紫红⾊⾦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反应条件均已略去.(1)图中E 的化学式是;(2)若A 是化合物,反应A+B→C+D 的化学⽅程式是.(3)若A 是单质,则A 可能的化学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微观粒⼦1. 微观粒⼦的共性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原⼦、离⼦。
活动三:知识应用你会分析吗?
1、下图是水的两种变化,结合图
(1)从宏观上两图所示的两种变化的本质不同是:(2)你能用图示表示这两种变化吗?
从微观上它们的不同是:
2、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1)X= ;氟是元素,钙是元素
(2)Ar(F)= ,其原子中中子数约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属于原子的是,属于阴离子的是;
(4)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
(5)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盘点收获]
[自助检测]
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硫
C、液氧
D、河水
2.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3.关于水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实验、高钙牛奶、富硒大米等物质。
这里的碘、钙、硒应理解为()A、单质B、分子C、元素D、离子
5、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
氯化钠是由和构成。
6、在分子、原子、质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②构成分子的微粒;
③构成原子的微粒;④水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⑤显中性的粒子;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⑦铁原子核内含有26个质子和30个;⑧带负电荷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