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1965年提出的,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商品占世界贸易额的份额之比。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种商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类商品的相对优势,因此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竞争力的比较以来被广泛采用。
其计算公式如下:
ia it wa wt (/)/(/)RCA X X X X
公式中ia X 表示国家i 在产品a 上的出口;it X 表示国家i 在t 时期的总出口; wa X 表示产品a 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wt X 表示世界市场在t 时期的总出口。
一般认为,当RCA 指标大于2.5,则表明该国的出口产品(或产业)极具竞争力;当RCA 指标小于2.5大于1.25,则表明该国该产品(或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RCA 指标小于1.25大于0.8,则表明该国出口产品(或产业)具有中度竞争力;当RCA 指标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品(或产业)的竞争力较弱。
一、衡量一国贸易结构及其变动的相关指标(一)比较优势测度指数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一国贸易比较优势测度,普遍使用的方法为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这一指数最初由Balassa(1965、1977)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比较优势的计算,并且在原有的RCA指数基础上出现了各种扩展。
这一指数计算比较优势的基本思想是,一国某种出口商品在本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与世界此类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之比。
基于出口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可以表示为:其中, RCA 代表某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 代表i 国j 类商品的出口额, Xi 代表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Xwj 代表j 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Xw 代表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如果RCA 值大于1, 表示该国在该类商品的出口上相对集中, 在这类商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般认为, 若RCA 大于2.5 则具有强竞争优势; 若小于2.5 但大于1.25 则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2、贸易竞争指数(Trade Comparative Indicator, TC)贸易竞争指数(或称净出口指数)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净出口额(贸易差额)在该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TC为贸易竞争指数,Xi 为i产品的出口额,Mi为I产品的进口额。
如果TC< O,即Xi<Mi,说明该国对该产品的进口大于出口,是一个净进口国,竞争力较弱;如果TC接近于0,说明该国对该产品的进出口值基本持平,体现不出其竞争力的优劣情况;如果TC>0,即Xi >Mi,说明该国对该产品的出口大于进口,是一个净出口国,竞争力较强。
不难发现,TC值在-1到1之间变动。
当TC=-1时,表明该国对某种产品完全进口,其国际竞争力落到最低点;当TC=+1时,表明该国对这种产品完全出口,此时体现了其具有最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3、产品附加值水平关于产品技术含量水平问题,学术界运用的方法多种多样。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又称出口效绩指数,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
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RCA= (Xi/Xt)/ (Wi/Wt)式中Xi 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 表示一国商品出口总值;Wi 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 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1,则说明该国商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中国近十年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摘自《国际贸易统计年鉴》)年份中国钢铁出口额 (亿美元) 中国商品出口额 (亿美元) 世界钢铁出口额 (亿美元) 世界商品出口额 (亿美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200131 2661 1296 61550 0.571 200233 3255 1421 64550 0.455 200348 4382 1811 75030 0.458 2004138 **** **** 91530 0.793 2005192 7619 3182 104310 0.806 2006325 9689 3740 120830 1.097 2007515 12177 4742 139500 1.235 2008710 14306 5872 160700 1.351 2009240 12016 3260 124900 0.769 2010400 15777 4210 150770 0.893由此可见,中国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2001至2008年呈波动上升趋势,09年下降;2001~2005、09~10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没有显性比较优势,2006~2008年大于1,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德国制造业发展及对国内的启⽰2019-07-30⼀、显性⽐较优势指数⾃1980年以来,德国制造业显性⽐较优势指数⼤致呈现出⼀条“L”型的发展态势(如图3所⽰)。
1980年,德国制造业先⾏⽐较优势指数为0.6,之后开始下降,⾄2000年降⾄0.2,随后⼩幅回升⾄2008年的0.24,2009年微降⾄0.22,⾃2010年开始,再次出现⼩幅回升,⾄2013年升⾄0.3。
⼆、德国制造业的特点2013年,德国制造业占GDP的⽐重⾼达22%。
德国制造业在充分发挥其⾃⾝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来不断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保持德国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隐形冠军”与细分市场事实上,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批极具发展活⼒的⾏业“隐形冠军”,这与美国致⼒于发展⼤企业截然不同。
这些“隐形冠军”⼀般只⽣产单⼀且相对专业化的产品。
例如,⼀家⽣产连接件产品的⼩企业,其产品主要是螺丝、螺母等,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300家销售⽹点。
诸如此类的⼩企业在德国⾄少有1200家;并且这些⼩企业⼀般都是极具历史的家族企业,不但技术精良,⽽且对市场的应变能⼒也较强,因⽽长期在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导的地位。
细分⾏业的⼯艺和技术⾮常复杂。
虽然⽇本企业经过长达数⼗年积累,但是也只能达到德国企业效率的80%到90%,“最后⼀公⾥”的差距很难突破。
拿缝制设备⾏业来说,虽然低档缝纫机制造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转移到亚洲,但德国依然保留着⾼端缝制设备的制造。
绝⼤多数中国企业只能制造出4000转⾄多4500转⽔平的设备;只有德国的⾼档机才能达到5000转的⽔平。
虽然只有500转的差别,但整个零部件的要求和匹配程度完全不⼀样。
(⼆)创新传统与创新聚集德国作为欧盟的创新领导者,在技术创新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前,德国在汽车及其他机动车、仪器设备、复合材料、纳⽶技术、环保技术、可再⽣能源等领域,其技术创新均处于领先地位。
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 (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
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如果一国RCA指数大于,则表明该国该产此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之间,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之间,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于,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用RCAij表示j国在i类产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若RCAij>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
若RCAij<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哪一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贸易竞争能力。
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类产品是净出口还是净进口,以及净出口、净进口的相对规模。
如果一国某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则为出口专业化,表明该国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外贸竞争力,该国为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如果一国某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则为进口专业化,表明该国该类产品的外贸竞争力较弱,该国是该类产品的净进口国;如果一国某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等于0,则为水平型分工,说明该国该类产品的外贸竞争力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其进出口仅是国际间进行的产品品种交换。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
如何比较各国各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换而言之,用什么表示一国各产业的比较优势? 通常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来表示。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
该指数可以写为
xik RCA = ()ik i k
W X X W ⎛⎫ ⎪
⎝
⎭ ,
其中,
xik
RCA 代表i 国在k 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ik
X
为i 国是k 类商
品的出口额, i
X
表示i 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k
W
表示是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W 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
如果某国某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表明该
国在该类商品的出口上相对集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反之, 如果某国某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表明该国在该类商品的出口上相对分散,由此可以推断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劣势。
表1中、美、日三国主要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中国与东盟主要竞争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实证分析摘要:中国与东盟的一些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存在剧烈竞争。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2004—2009年,中国与东盟在日本市场上竞争的主要产品有三类,它们的2位数HS编码分别为84、85和90。
与东盟同类产品相比,目前中国第85章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并有超越东盟之势;第84章产品的竞争力较为明显;第90章产品则处于竞争劣势。
因此,应该继续强化优势,着力加强对弱势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出口。
关键词:日本市场;主要竞争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出口竞争力前言近13年来,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不包括香港),而从2002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国。
①近年来,日本也一直是东盟除了欧盟和美国以外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②由于中国与东盟大部分国家的出口产品都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日本的出口产品则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中国和东盟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值得关注。
目前,应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或者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产品竞争情况的研究主要有,林淑惠(2003)以美国市场为例,运用修正后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测算了1998—2002年中国与东盟五国的制成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值。
③史智宇(2003)从商品域和市场域两个纬度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第三方市场(或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指数。
④孙林(2005)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
⑤俞升(2007)应用出口相似度指数,考察了中国与东盟5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的相似程度与竞争关系。
⑥杨海、李文静(2012)应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10个成员国1995—2009年间的出口商品进行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
它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如果一国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该产此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用RCAij表示j国在i类产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若RCAij>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
若RCAij<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哪一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贸易竞争能力。
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类产品是净出口还是净进口,以及净出口、净进口的相对规模。
如果一国某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0,则为出口专业化,表明该国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外贸竞争力,该国为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如果一国某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则为进口专业化,表明该国该类产品的外贸竞争力较弱,该国是该类产品的净进口国;如果一国某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等于0,则为水平型分工,说明该国该类产品的外贸竞争力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其进出口仅是国际间进行的产品品种交换。
rca指数计算公式RCA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揭示比较优势指数) 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出口与该产品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从而评估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程度。
RCA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RCA(i,j) = (E(i,j) / E(i)) / (E(j) / E(T))其中,i和j分别代表某个国家和商品,E(i,j)代表国家i对于商品j的出口量,E(i)代表国家i的总出口量,E(j)代表全球对于商品j的出口量,E(T)代表全球总的出口量。
由此可知,RCA指数的计算需要涉及到国别间商品贸易的相关数据。
具体而言,通过RCA指数,我们可以评估一个国家对某个商品或是一组商品的竞争力,比较不同国家间的比较优势和贫困率,发现一个国家的出口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在跨境贸易中获得了稳定的趋势,未来的收益率和竞争力情况等。
同时,借助RCA指数,我们还可以进行产业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决策的分析。
事实上,在计算RCA指数时,需要特别注意几个点。
首先,由于全球出口的变化情况和数量在不断变化,因此,国际贸易数据应该及时得到更新。
其次,对于不同商品组成的整体出口数据,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协调和准确地识别不同重要性的国别因素,以充分利用和细化数据分析。
最后,对于扩展到一组产品或特定产品的评估,我们应该谨慎使用RCA指数。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数据建模不准确或设置了不必要的限制条件,这些错误会导致计算结果的不准确性和失去稳定性。
总的来说,通过理解和运用RCA指数,可以更好的评估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和贫困率,分析国家竞争力,制定产业政策和国际合作决策,从而在跨境贸易方面获得更大的优势。
这一指标的应用不仅限于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而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贸易分析和产业研究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测度指标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测度指标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将一国某种产品出口置于全球市场和全部商品贸易框架之下,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来反映一个国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计算公式为:i ki t x i k w k w tX X RCA X X = 其中,ik X 为国家i 出口商品k 的金额;wk X 为世界出口商品k 的金额;it X 为国家i 的全部商品出口总额;wt X 为世界全部商品的出口总额。
根据RCA 指数判断第i 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强弱的经验准则是:RCA 大于2.5表明比较优势极强;1.252.5RCA <<表明比较优势较强;0.8 1.25RCA <<表明比较优势中等,0.8RCA <表明比较优势较弱。
2. 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gional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RCA )RCA 比较的是某一国出口某种产品的比重和世界出口该产品的比重。
例如,在做实证研究时,我们把中国看做本国,把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看做“外国”。
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结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更好的办法是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具体研究一国在不同区域中的比较优势。
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RRCA ic = (X ic /X tc )/(X iR /X tR )其中,X ic 表示国家c 出口商品i 的值,X tc 表示国家c 的总出口值,X iR 表示区域R 出口商品i 的值,X tR 表示区域r 内的总出口值。
如果RRCA>1,则表示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内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RCA<1,则表示国家c 的产品i 在区域R 内具有比较劣势。
比较优势指数测度计算公式引言。
比较优势指数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指数测度计算公式是衡量比较优势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的比较优势指数,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国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力和优势。
比较优势指数测度计算公式。
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是由经济学家戴维·里卡多提出的,其计算公式如下:比较优势指数 = (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进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 + 进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
其中,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和进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 = 出口商品的占比 / 进口商品的占比。
进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 = 进口商品的占比 / 出口商品的占比。
在这个公式中,出口商品的占比指的是一个国家出口某种商品的比重,而进口商品的占比指的是一个国家进口某种商品的比重。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的比较优势指数,从而了解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指数的意义。
比较优势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的竞争力和优势。
通过比较优势指数,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的比较优势指数,从而了解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为国际贸易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比较优势指数的应用。
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决策中,帮助我们了解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通过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的竞争力和优势,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实证研究本文综述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研究成果,提出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以我国1986-2005年(SITC)分类数据为例,拓展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EViews4进行时间序列的回归,说明解释变量显著性和序列相关程度,将指数扩展分析提升到实证研究,最后得出基本结论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构国际竞争力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最早由V ollrath(1992)在研究了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分析了某国某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某国某产业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克服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只考虑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对产业的影响。
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研究,主要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分析,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论文。
截止2007年5月,通过清华大学中国知网(CNKI)能够搜寻到的有关国际贸易竞争力的论文达到680多篇,但研究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的文章较少,约40篇左右。
其主要观点是:提出了显性竞争优势指数能够克服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缺陷的问题,并进行了CA与RCA的对比研究(白远、任蕾,2007);运用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得出我国服务贸易CA值总体上在逐渐向零靠近,说明出口优势接近进口优势(袁其刚、时英、张伟,2007);运用竞争优势指数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食品、纺织、石油、金属、电器、交通等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毛日升,2006);阐明了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作用,即同时反映出口和进口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程度,全面反映一国贸易专业化水平和贸易数量竞争优势(毛日升,2006)。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思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以往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应用显性竞争优势指数进行的分析均采用描述性的方法,在比较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总体显性竞争优势与某商品(产业)显性竞争优势是否存在可解释性和相关性方面,科学性略显不足;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同时考虑了出口和进口的优势,分别计算出口和进口指数后作差进行分析,将产生两种指数计算过程中的不对称,影响了指数的准确度;依照(SITC)分类进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样本分类法,目前较多的论文偏向从服务业或制造业角度进行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研究,而依据(SITC)分类进行全面的研究较少。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The normalize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出处: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9, Pages 267-282作者: Run Yu · Junning Cai · PingSun Leung译文: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摘要在这篇论文里,我们把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作为一种测量比较优势的替代措施。
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比其他在文献中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更精确和完整的表明了一个国家的一种商品的比较优势的程度.结果,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商品、国家和时间上都具有可比性。
因此,标准化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定量化的地区研究,特别是地区的比较优势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经济的文学分类 F14。
R12。
C431引言比较优势在解释贸易的来源的时候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在实证贸易研究中,比较优势可以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测量,这个指数发现比较优势的基础来源于可观察的贸易模式(Balassa1965).最流行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虽然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评价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时候很有用,但它在比较研究中的效用是有限的和有问题的(Hillman 1980, Bowen 1983, 1985, 1986, Ballance et al。
1985, 1986,Deardorff 1994, Hoen and Oosterhaven 2006)。
大多数研究用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只是为了表示一国的不同商品的比较优势的相对排名,即使这些相对顺序一般都有问题(Yeats1985)。
替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处理了Balassa的显性比较优势的不足 (例如:V ollrath 1991,Laursen 1998,Proudman and Redding 1998,Hoen and Oosterhaven 2006)。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又称出口效绩指数,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
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RCA= (Xi/Xt)/ (Wi/Wt)
式中Xi 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 表示一国商品出口总值;Wi 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 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
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1,则说明该国商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中国近十年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摘自《国际贸易统计年鉴》)
年份
中国钢铁出口额 (亿美元) 中国商品出口额 (亿美元) 世界钢铁出口额 (亿美元) 世界商品出口额 (亿美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2001
31 2661 1296 61550 0.571 2002
33 3255 1421 64550 0.455 2003
48 4382 1811 75030 0.458 2004
138 **** **** 91530 0.793 2005
192 7619 3182 104310 0.806 2006
325 9689 3740 120830 1.097 2007
515 12177 4742 139500 1.235 2008
710 14306 5872 160700 1.351 2009
240 12016 3260 124900 0.769 2010
400 15777 4210 150770 0.893
由此可见,中国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2001至2008年呈波动上升趋势,09年下降;2001~2005、09~10钢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没有显性比较优势,2006~2008年大于1,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