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56.11 KB
- 文档页数:3
银屑病关节炎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同时伴有皮肤银屑病病变。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病率较低,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有着严重的影响。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类和诊断对于治疗和管理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1. 分类银屑病关节炎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来说,根据相关标准和特征,可以将银屑病关节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干麻痹型2) 滑液膜炎型3) 滑囊炎型4) 骺软骨破坏型5) 骨关节炎型这些类型各有特点,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慎重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2. 诊断标准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是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判断的,需要满足相关的诊断标准才能确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专业机构的标准,一般来说,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存在明显的银屑病皮肤病变2) 关节炎的典型表现3) 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只有满足以上条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临床上相对罕见的疾病,银屑病关节炎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和诊断,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和管理。
我个人认为,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结回顾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同时伴有皮肤银屑病病变。
它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类型,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慎重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诊断银屑病关节炎需要满足相关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做出确诊。
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罕见病,通常会在患者出现皮肤银屑病病变的同时伴随着关节炎的症状。
银屑病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与护理对策摘要: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关节疼痛等等。
笔者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银屑病关节炎方面的相关治疗进展,并且综合分析了银屑病关节炎在治疗过程当中最主要的四大护理手段,主要包括了用药护理,关节护理,皮肤护理和心理护理。
通过护理实践可知,在掌握现阶段的诊疗方式的基础上,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银屑病关节炎;诊治与护理;对策研究引言银屑病关节炎实际上是一种和银屑病有关的炎性关节炎。
它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骶骼关节炎与脊柱炎[1]。
大多数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病程表现为良性,但是会有一小部分的患者会有比较严重的、较难控制的、残毁性的关节炎。
所以,个性化的、专业化的诊疗护理服务非常重要。
1银屑病关节炎治疗的国内进展状况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银屑病关节炎治疗的特效药,目前主要的治疗目标就是治疗皮损以及控制关节炎症,保持患者关节的正常功能,预防关节发生残毁。
银屑病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有NSAIDs、DMARDs、糖皮质激素与生物制剂等等。
DMARDs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药物,大多数的研究证明[2],DMARDs能够有效改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以及皮肤的病变,减缓甚至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MTX是目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标准药物,也是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它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既能够用于治疗关节炎,又能够用于治疗皮损,然而,对于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研究发现,如果大剂量的使用MTX,其对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疗效比较显著,明显优于安慰剂,然而它的起效比较缓慢,容易发生呕吐、恶心、骨髓抑制等一些不良反应,并且如果累计使用量如果超过了1克之后,那么,发生肝脏纤维化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它的毒副作用也会加大,不能持续用药。
如果低剂量的使用MTX(比如说一周用量低于15mg),那么往往不能够有效地改善皮肤的症状以及关节,从而停药[3]。
银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它的发病率相当高,据统计,全球患者人数接近1亿,其中我国患者数超过2000万,成为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
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出现异常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异常和角质过多的现象,导致皮肤出现斑块,常伴有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身体上的负担。
银屑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有研究认为,它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目前已知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
遗传基因和家族史是银屑病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感染、药物、毒素、心理因素等,它们都可以影响角质形成和细胞增殖,从而诱发银屑病。
免疫因素直接影响着病变部位以及它们发作和缓解的时间,因此在银屑病的治疗中也尤其重要。
目前,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外用药物和内服药物两种方式进行治疗。
外用药物主要以角质溶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类似物、钙调蛋白抑制剂等为主。
这些药物都可以有效地缓解银屑病患者面对的瘙痒和病变。
内服药物则以治疗病因和调节免疫系统为主,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甲基泼尼龙、长春新碱、阿伦莫德等。
不过,这些治疗由于存在一定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在接受治疗时应仅由专业医师开给患者。
新研究显示,一些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可以产生长期的治疗效果。
例如,和黄芪和葛根精华混合涂剂(BFOA)一种新的中药,被证实为具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银屑病的效果。
该药物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强其内在防御功能,促进血清中干扰素的降解等机制,从而对银屑病进行治疗。
近年来,一些非药物治疗,如光疗和光动力疗法,生物制剂疗法以及手术切除等,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基因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银屑病,并逐渐认识到和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等。
例如,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 Rs755793在银屑病多发性致死性关节炎和外周心脏病毒血清型HI缺损病毒和百草枯敏感性中从已知转录的信号 (GWAS) 关联位点上被鉴定为新的可能遗传位点。
银屑病关节炎病因与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刘加昊;陆中硕;管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24(43)1
【摘要】银屑病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PsO)相关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皆有关系。
PsA属于中医学“白疕”“痹病”范畴,与热邪关系密切,辨证主要有风湿热痹、风热血燥、热毒炽盛、风寒湿痹、肝肾亏虚,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四妙勇安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独活寄生汤等方剂,本文综述了单味中药如雷公藤、青黛、蝉蜕、土茯苓、当归抗炎等途径治疗银屑病或银屑病关节炎。
【总页数】6页(P122-127)
【作者】刘加昊;陆中硕;管琳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桓台县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
【相关文献】
1.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2.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3.股骨头坏死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4.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5.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标准简介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有银屑病皮疹并伴有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
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
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在医学界有一定的共识,但请注意,以下提供的诊断标准可能并非特指2006年的版本,因为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会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而有所更新。
不过,这些标准仍然可以为你提供关于银屑病关节炎诊断的基本框架和参考。
一、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银屑病皮肤损害:患者通常具有典型的银屑病皮肤损害,表现为红色斑块或斑块状皮损,境界清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
这些皮损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头皮、四肢伸侧和背部较为常见。
2.关节炎表现:患者必须有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如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和晨僵等。
这些症状通常呈对称性分布,可累及多个关节,包括手、腕、足、踝、膝、髋和脊柱等。
3.关联性:银屑病皮肤损害与关节炎之间应存在一定的时间关联性。
通常,关节炎的症状会在银屑病皮肤损害出现之后发展,但也可能同时或先于皮肤损害出现。
4.排除其他诊断:在诊断银屑病关节炎之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等。
二、诊断过程中的考虑因素:1.家族史: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因此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实验室检查:虽然实验室检查对于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但一些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以反映炎症活动的程度,为诊断提供参考。
3.影像学检查: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关节的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和软组织肿胀等病变,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三、诊断的难点与挑战:1.早期诊断:银屑病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对于疑似患者,医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银屑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银屑性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Psoriasis)相关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
银屑性关节炎通常在患者出现皮肤银屑病病变之后数年内出现,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关节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被诊断出患有银屑病。
银屑性关节炎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了解其诊断标准。
银屑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2018年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和欧洲皮肤科医师协会(EADV)联合发布的银屑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诊断银屑性关节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银屑病,患者同时存在银屑病和关节病变,或者患者有银屑病的个人或家族史。
2. 阳性关节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晨僵等症状。
3. 阳性关节体征,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关节畸形等体征。
4. 针对银屑性关节炎的特异性标志物,如尿酸、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可以作为诊断银屑性关节炎的重要依据。
X线、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可以显示关节破坏、软组织肿胀和滑膜增生等特征性改变。
在进行银屑性关节炎的诊断时,需要与其他类风湿性疾病进行鉴别,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因此,对患者的详细病史采集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在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后,根据上述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可以更准确地诊断银屑性关节炎。
总之,银屑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银屑病、阳性关节症状、阳性关节体征和特异性标志物等方面。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诊断银屑性关节炎,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希望本文对于银屑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得到科学的诊断和治疗,重拾健康。
银屑病疾病研究报告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银白色的鳞状皮损。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患者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并且常常与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
本文将对银屑病的疾病研究进行探讨。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目前,学界大多认为免疫系统异常是银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导致角质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角质形成的紊乱,进而形成银白色的鳞状皮损。
此外,银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联,研究发现,家族性银屑病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皮损、瘙痒、红斑和脱屑等。
疾病的病程状况也不一致,有的患者病情轻微,仅局限于部分皮肤,而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多处皮肤均受累。
在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银屑病还可与多种其他系统性疾病相关,如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银屑病的治疗方案较多,但并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外用药物如外用激素、维生素D3类药物、角鲨烯类药物等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此外,光疗和系统性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疑难重症。
对于特殊情况,如银屑病合并关节炎等,需要联合多学科的治疗方案。
银屑病的疾病研究进展迅速,目前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
例如,近年来,一些针对免疫系统调节的新药物开始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此外,一些新的生物制剂如生物免疫疗法也显示出治疗银屑病的潜力。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为银屑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除了治疗方面,银屑病的疾病研究还包括对疾病的遗传学、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近年来,利用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技术,研究者发现了多个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位点,这对于深入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银屑病的免疫学研究也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临床观察朱立娟纳世丽(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风湿科攀枝花617000)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用维A酸类药物外用。
结果:治疗组治愈ll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95%CI=65.6~97.8%);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48.1%(95%CI=29.3~66.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Ⅱ=3.2531,P=0.0015),差异显著。
结论: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外用维A酸类药物,其收益OR=0.13(95%CI=0.04~0.47),NNT=3(95%CI=1.35~3.54)。
关键词:甲氨蝶呤银屑病维A酸类药物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2)07-0038-02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ethotrex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tic ArthritisZhu Lijuan Na Shili(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Panzhihua China617000)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rapy of Methotrexate on psoriatic arthritis.Method:59cases of sick children suffered from psoriatic arthritis were divided into twogroups randomly.n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Methotrexate.anther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opical tretinoin.Result:In the treatment group ll cases were cured,9cases were excellent.8cases were effective and4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87.5%(95%CI=65.6~97.8%).In the control group2cases were cured,6 cases were excellent,5cases were effectiveand14cases were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48.1%(95%CI=29.3~66.9%). The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H=3.2531,P=0.0015).Conclusion:ne curative effect of Methotrexate with on psoriatic arthriti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opical tretinoin.OR=0.13(95%CI=0.04~0.47),NNT=3(95%C11.35~3.54).Key word:Methotrexate Psoriatic Arthritis Topical tretinoin银屑病关节炎(PA)是一种与银屑病(牛皮癣)有关的炎性关节病,病理改变主要为炎性滑膜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出现关节强直而致残。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1概述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
约75%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
美国的PsA患病率约为1.23‰。
2 临床表现本病起病隐袭,约1/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2.1关节表现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部分可累及脊柱。
受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依据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2.1.1 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间关节滑膜炎和腱鞘炎,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腊肠指(趾),常伴有指(趾)甲病变,此型患者约1/3-1/2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1.2 远端指间关节炎型:占5%-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2.1.3 残毁性关节炎型: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年龄为20-30岁,受累指,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叠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2.1.4 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2.1.5 脊柱关节病型: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甚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银屑病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 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银屑病病史和银屑病的皮肤损害等。
2. 查体:包括关节、皮肤和指甲等的症状和表现。
3. 影像学检查:包括关节间隙的狭窄、骨质增生、骨质溶解等。
4. 实验室检查:多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增多,类风湿因子、LE细胞及抗核抗体均阴性。
5. 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至少有1个关节炎,并且持续3个月以上,至少有银屑病皮损和一个指甲或趾甲上有20个以上顶针样凹陷的小坑或甲剥离。
该疾病的治疗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服用甲氨蝶呤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治疗,严重者还需手术治疗,避免导致关节畸形和局部活动受限等情况。
银屑病的临床病理讨论引言银屑病,也被称为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它以寻常型银屑病为最常见。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局部皮肤出现红斑、鳞屑和局部瘙痒的症状。
尽管银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失调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临床表现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表现为多形红斑和银屑样鳞屑。
常见的临床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寻常型银屑病:这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对称性的红色斑块覆盖着银白色鳞屑。
常见发生在头皮、肘部、膝盖、腰部和下腿。
2.掌跖银屑病:这种类型的银屑病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脚底,表现为红色斑块、鳞屑和瘙痒。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疼痛和裂口。
3.接触性银屑病:这种类型的银屑病发生在患者与某些物质接触后,表现为局部红肿、鳞屑和瘙痒。
常见的接触物质包括化学品、金属和草本植物。
4.红斑型银屑病:这种类型的银屑病呈现为局限性红斑,并且没有明显的银屑样鳞屑。
这种类型的患者往往与关节炎相关。
5.关节型银屑病:这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有皮肤病变又有关节炎症状。
病理学银屑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皮改变:银屑病的表皮改变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角质过度增生,表皮细胞层增厚和不完全角化。
2.上皮细胞增殖:银屑病中的上皮细胞增殖活跃,表现为上皮层增厚和表皮细胞数目的增加。
3.慢性炎症:炎症反应是银屑病病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真皮层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
4.血管异常: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细微血管扩张及异常增生,可见血管旁边有淋巴细胞浸润。
5.皮肤感觉器官改变:病理学上可以观察到神经末梢的变化,如神经末梢的慢性炎症、病理性萎缩和变性。
免疫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系统的失调密切相关。
免疫学因素在银屑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方面,银屑病患者的皮肤中存在大量的T细胞,尤其是Th1细胞。
银屑病关节炎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e arthritis,P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关节炎,又称关节病型银屑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
其主要特征是累及远端指间关节,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
可伴骶髂关节的病变,有家族发病倾向。
病因不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代谢障碍、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
本病目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银屑病患者总的患病率约1.23%,银屑病关节炎仅占银屑病的0.69%,发病高峰年龄约在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银屑病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尤其是与“尪痹”、“历节病”相似。
如《金匮要略》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日历节。
”本病皮肤损害相当于中医之“白庀”。
白庀病名始载于《外科大成》,又名“庀风”。
清·《门全全 》说:“块如钱大,内红外白,刺之无血,白色如银,先发于身,后面部,”即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皮肤损害。
在《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儒全事亲》、《诸病源候论》等医籍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均有阐述。
《诸病源候论》指出:“腠理虚,风与气并,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
”对于其治疗,叶天士提出“新邪宜散,宿邪宜缓攻”的理论,疾病初期宜清热解毒凉血去风,久痹宜养肝肾,补气血为主,兼以祛邪。
现代医家赵炳南亦强调扶正培本,兼以祛邪为治疗的基本法则。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皮肤损害常较严重并且一般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关节症状和皮损的病情活动常一致。
远端指(趾)间关节最易受累,近端指(趾)掌指(跖趾)等手(足)小关节也常累及,也可累及腕、肘、膝等大关节,少数可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关节。
临床上除有关节痛外,可伴关节红肿、晨僵,晚期出现关节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少数引起残毁。
(二)体征1.关节病变:(1)不对称性关节炎:约占70%以上,以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为主,也常累及近端指(趾)、掌指(跖趾)、膝及腕等四肢大小关节,非对称性,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晨僵,常伴关节肿胀,有时手指呈腊肠样,多数伴有指甲病变,病程久者,部分可有畸形和强直,少数最后关节残毁,多数患者银屑病先于关节炎。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分界良好的鳞屑红斑,经常在外伤部位(肘部、膝盖的伸肌等部位)出现[2]。
银屑病的特征是持续的炎症,导致不受控制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功能障碍分化。
银屑病斑块的组织学表现为棘皮病(表皮增生),是由真皮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组成的炎症浸润造成,新生血管也是银屑病的一个突出特征[1]。
近年来,针对银屑病的靶向药物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型靶向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
本文就近年来银屑病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1.1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是具有特定遗传背景的人群在环境(以感染为主)的作用下,通过天然免疫系统过度活化造成的炎症反应。
对于银屑病炎症反应始动因素的讨论,目前聚焦于抗菌肽LL-37(37-aminoacid peptide starting with two leucines,LL-37)和含凝血酶敏感蛋白-1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ase domain containing thrombospondin type1motif-like5,ADAMTSL5)。
在炎症、感染、创伤等因素作用下,皮肤及关节中LL-37表达异常增高,LL-37与内源DNA形成复合物,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上的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s9,TLR9)结合使pDCs活化[3],并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打破自身免疫耐受,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趋化炎性细胞,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在LL-37的作用下,pDCs与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yeloid DCs,mDCs)分泌白介素-12(interleukin, IL-12)与IL-23,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IL-23/辅助性T细胞17(IL-23/T helper cell17,IL-23/Th17)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