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43
世界电影发展历程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它以影像和声音等元素来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世界电影发展历程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
早期电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通过胶片和投影机展示。
这些电影通常是短片,只有几分钟长,既有记录现实场景的纪录片,也有虚构故事的剧情片。
这个时期的电影制作技术还比较简单,没有特效和剪辑等现代电影技术。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开始出现声音,也就是有对话和音乐的配乐。
这一技术突破改变了电影的面貌,为电影制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手段。
大制片厂和电影公司开始崛起,电影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大众娱乐活动。
二战期间,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也催生了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
随着战后经济的重建和电视的兴起,电影行业重新恢复了活力。
许多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电影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积极发展本国的电影工业。
20世纪后半叶,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
特效的运用使电影场景更加逼真,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电影制作更加灵活和便捷。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观看电影,电影的传播范围和观众群体也大大扩展。
如今,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业都在不断发展壮大。
好莱坞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电影产地,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其他国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它们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特色。
总的来说,世界电影发展历程经历了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变,从电影制作技术到内容创新的飞跃,从单一国家产业到全球化发展的融合。
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不断塑造着我们的视觉和审美体验,并为观众提供了与世界各地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
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
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
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
.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
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
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
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
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
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
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225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
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失。
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
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
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
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
.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
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
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
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
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
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
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225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
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失。
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
美国电影行销到世界各地。
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
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体制。
影片真正的主人是制片人,电影导演和照明技师、摄影师、布景设计师一样,只不过是每周领取一定报酬的受雇者而已。
制片人成为决定艺术成败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关心的是怎样多赚钱,董事会也只根据影片的利润率来估量他的价值。
“明星制’,勉成为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
观众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几百万张签名照片来维持的,,广告和宣传为这些偶像创造出一种神秘传奇的气氛。
明星的恋爱、离婚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化妆品、住宅、所喜爱的动物,在某些国家成为一般人关心和津津乐道的题材。
随着好莱坞电影世界霸权的建立,它的大部分生产开始陷于毫无意义和追求的豪华场面的停滞局面。
当然,卓别林和勃斯特·基顿的喜剧电影除外。
卓别林的《巴黎一妇人》,创造出朴素省略手法的典型;((淘金记》成为一部具有隐喻意义的经典作品,是卓别林在无声】电影时代摄制的许多杰作中最完美的一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欧洲导演陆续来到好莱坞,如斯特劳亨、刘别谦、冯·斯登堡、茂瑙等,他们的才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制片公司的抑制。
但他们还是和美国导演一道,拍摄出无声电影的最后一批重要影片,如F.鲍沙其的《七重天》(1927) , C.勃朗的《肉与魔))(1927)和K.维多的《大检阅》(1925)等。
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则为纪录电影奠定了基础。
二、有声电影出现时期1927年,华纳兄弟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电影进人到有声时代。
《爵士歌王》只是在片中插人了几段道白和歌唱。
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影片《纽约之光》,直到1929年才产生,美国之所以迟迟不拍有声片,与其说是技术原因,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原因,因为全对白的影片将妨碍好莱坞影片在国外的销路。
同时,这种新的技术受到卓别林、雷内·克莱尔、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无声艺术大师们的贬斥。
但是;无论是企业家、艺术家或者某些观众的反映,都无法阻止有声电影的日趋普及。
在有声片初期,由于技术的局限,影片制作大多很粗糙。
随着后来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久就能更好地使用声音的效果,给予摄影机以活动的能力,并使影片具有复杂蒙太奇。
在导演中间最先适应有声片制作并拍摄出富于创造性影片的有:马莫里安的《喝彩》(1929 )和使用了主观镜头的《化身博士》(1932),迈尔斯东的《西线无战事》(1930)和《头版新闻》(1931)、刘别谦的《爱情的检阅》( 1929 )和《微笑的中尉》( 1931 ),维多的《哈利路亚》( 1930)等。
卓别林也拍摄了他的第乏部有声片《城市之光》(1931)。
有声电影时代一,美国电影产量开始减少,因为海外市场的需求降低了,观众还是喜欢看讲本国语言的演员。
为了应付各国民族电影的复兴,好莱坞开始利用外国演员来摄制外语版的影片,而在限制影介进口或实行影片定额输人制的国家,则采取就地摄制影片的办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国掌握了一张最大的王牌,就是一个不懂外国语言的演员,可以用别人的声音来代替他说话。
“配音译制”使美国收回了已经失去的市场。
输人美国配音译制的影片,在华盛顿签订的通商条约中成为了一项正式的条款。
1928年,随着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
,它们包括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 )、米高梅(合并于1924 )、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 ) o 还有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0 好莱坞从经济危机中幸存下来。
有声电影非常吸引观众:失业的人们时常到电影院里去寻找精神上的麻痹,可是当他们的经济力量随着经济道机的延续而告涸竭时,电影院的营业状况就一落千丈。
许多大影片公司不得不求助于洛克菲勒的“大通银行”或者摩根的“斯特拉斯公司”。
结果这些大影片公司被迫实行严格的改组,使摄制权直接落在一小撮金融资本家手里,对好莱坞电影以后的艺术发展方向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1935年,由于经济危机和有声电影的新“专利权斗争”的结果,使美国大财阀进一步控制了好莱坞这个电影城。
五家大公司占有整个美国电影营业额的88%(其中派拉蒙、华纳和米高梅三家公司,就占有65 % ),它们拥有4 000家大电影院,摄制的大型影片占美国全部大型片的80%。
它们和其他三家较小的公司控制着美国全部影片发行额的95% Do三、电影黄金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是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影片产量稳步上升,美国其他地方以至世界各地的许多电影艺术家纷纷来到好莱坞谋求发展。
战争期间来到好莱坞的英国导演希区柯克不久就在这里占据了显赫地位。
他摄①「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徐昭、胡承伟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第302-303}227制的一系列悬疑影片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经典。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除了早期的喜剧片、西部片、闹剧片外,歌舞片、强盗片、侦探片、恐怖片等各种类型片也迅速发展起来。
类型电影制作走向成熟,以公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和环境吸引着观众。
如出现最早的西部片,它以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为背景,在西部独特的环境中描绘代表“野蛮”的印第安人、强盗、歹徒和代表文明的西部开发者、边疆居民、骑警之间的斗争,并一再塑造单枪匹马、独往独来的牛仔形象,一直受到美国观众的欢迎。
有声片对声对白·歌曲和音乐的依赖,不得不求助于舞台剧,歌舞片随即兴起。
而传统的喜剧却遭到严重的危机,只有卓别林依然不断制作出有新意的电影,从《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到《大独裁者》,再到悲剧影片《凡尔杜先生》,卓别林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电影才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声电影发展十年期间,好莱坞以较高的影片质量和大量的利润称霸于全世界。
这一时期,好莱坞一共摄制了六七千部有声片,拥有卡普拉、福特、惠勒等著名导演,以制片人制、明星制和类型片生产为核心的制片厂制度进人成熟阶段。
'1939年,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影片《飘》在商业上获巨大成功。
‘年轻的奥逊·威尔斯于1941年导演了((公民凯恩》这部从叙事结构到镜头结构均有重大创新的影片。
这部影片和他后来拍的《安倍逊大族》(1942)对以后电影的影响十分深远。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纪录片在英国的格里尔逊和荷兰的伊文思的影响下再次受到重视,拍摄了((开垦平原的犁》(1936),((河流》( 1937)和《城市》(1939)等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除为军方.摄制了大批军事训练片和战争纪录片外,还摄制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堪称经典之作的纪录片,如惠勒的《孟菲斯美女》(1944)、卡普拉率领他的分队自1942年起用资料片和缴获的敌方影片制作出《我们为何而战》的系列片·G.卡宁和英国的C·里德合作导演的《真正的光荣》(1945)等。
四、变革时期状况美国电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
首先,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
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
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再次,“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调查活动,该委员会在1947年开始“驱除异端”运动,持续好些年,最终形成麦卡锡主义。
大批导演、制片人、演员、编剧都被列入黑名单而失业。
恐惧、失望和思想败坏使美国的“黑色片”达到了顶峰,最足以说明这点的是1950年有三部这样的影片同时完成:《柏油丛林》、《城市之夜》和《街头骚动》。
除派拉蒙公司之外,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濒临倒闭。
1950年到1960年,好莱坞生产的影片只有3 000多部,虽然1960年后危机有所缓和,但在国内外市场上亿万观众的丧失表明好莱坞陈旧的商业方法已经失效。
尽管彩色电影普及,但是仍旧无法挽回好莱坞的颓势。
随后的美国越战,民权运动更加剧了情况的恶化,直到60年代末,随着新好莱坞的兴起,才使美国电影重整旗鼓。
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
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也有了发展①。
好莱坞的财政困难,使制片公司开始挺而走险,起用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导演,如罗伯特·奥尔特曼、马丁·斯科西斯、布赖恩·德·帕尔玛、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