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5.6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中国人力资本水平是指中国国民在接受教育与培训、积累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工作与职业实践等方面所积累的能力和知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
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人力资源的质量。
以下将从人力资本的概念、现状分析和提高措施三个方面对中国人力资本水平进行研究。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中包含的技术、知识和教育经验等可以为生产和创新提供服务的能力。
它是劳动者的一种能力投资,能够通过终身学习和持续培训不断提高。
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中国是人力资源众多的国家,但目前人力资本水平总体而言仍然不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育水平不平衡。
虽然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但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居民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多,农村居民则往往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其次,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中国的大中小学生人数庞大,但是整体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高。
第三,终身学习机制不完善。
终身学习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中国仍然缺乏有效的终身学习机制。
很多人在职业领域内没有持续学习的意识和机会,导致技能更新缓慢,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提高中国人力资本的措施为了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基础教育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全体劳动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提高教育质量。
加大对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的终身学习体系。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推动建立健全的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机会,鼓励劳动者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与知识。
最后,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摘要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本文将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分析,首先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着重分析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未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发展给出建议。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尚称良好,但仍存在着投资体系内部缺乏制约、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中国应采取措施完善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推进行业研发等,以有效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效率。
关键词: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优势,不足,建议
1、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中国在近几年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大力推动对外投资,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国际影响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实施的人力资本投资金额达到了2.48万亿元,比前一年增长9.7%。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累计实施的人力资本投资金额已达到2.84万亿元,比2024年增长了14.3%。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教育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相当重视,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一直存在许多问题。
那么,下面就针对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作出分析。
中国的人力资源投资现状及问题:一、中国教育投资过少。
通过最近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教育投资占GDP比例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却是倒数。
2005年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按地区划分,北美和西欧最高,平均达到5.7%,其次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0%,中东欧4.9%,东亚和太平洋4.7%,阿拉伯国家4.5%,南亚和西亚3.6%,中亚3.2%。
而中国才达到2.82%。
尽管我国教育经费预算的绝对值逐年增加,占GDP比重也基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仍然很大。
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时间表却已推至2010年。
主要原因专家认为是由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较低,因为我们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概只有不到25%,而西方国家这个比重很高,超过50%。
另外,我国从乡镇一直到中央有五级政府,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
需要研究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要激励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让这三级政府把更大的功夫用在教育上。
图1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单位:人年份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小学幼儿园19 90 326 1337 3426 10707172519 91 304 1355 3465 10502190719 92 313 1365 3518 10413207219 93 376 1448 3599 10656219019 94 433 1293 3681 10819221919 95 457 1610 3945 1101226219 96 470 1780 4180 11273220819 97 482 1905 4289 11435205819 98 519 1978 4408 11287194419 99 594 2032 4656 10855186420 00 723 2000 4969 1033517822001931 2021 5161 9937 160220021146 2283 5240 9525 159520031298 2523 5209 9100 1560 20041420 2824 5058 8725 1617 201613 3070 4781 8358 1676表1二、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分析一、引言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个人或组织对于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本的投入,旨在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和贡献。
与其他金融资本市场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其独特的收益与风险特征。
本文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深入分析。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1. 经济增长与收入提高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引领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2. 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和科研人员,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提供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3. 社会福利和个人发展人力资本投资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薪资水平提高,也能够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幸福感。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1. 教育投资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投资通常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这就使得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培训的效果以及投资的回报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教育质量、行业前景等,因此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 技能匹配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也受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影响,如果投资的技能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会导致回报的下降。
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增加。
3. 技术进步的不稳定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人力资本无法及时更新和适应新技术的变化,就会导致投资的价值大幅下降。
四、人力资本投资的策略与应对1. 全面评估教育投资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全面评估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以及投资回报率的可能性。
选择正规、权威的教育机构和培训项目,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教育投资的成功率。
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低,举例说明
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实相对较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教育水平不足:中国大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很多人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背景,导致其人力资本较低,不能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技能匹配度不高:许多企业在招聘和培养员工时,没有考虑到岗位的技能要求与员工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匹配度,导致员工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国内的高科技企业薪酬并不高,加上对待员工的福利待遇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很多高素质的人才选择出国或去其他国家的企业工作,导致中国人力资本流失严重,同时也使企业难以获得高素质的人才。
4. 非理性消费观念:很多人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将资金投入到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能力上,使自己的人力资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无法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
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转载)楼主:海蒂美眉Lv 8 时间:2002-06-21 19:10:26 点击:744 回复:16冲榜守护脱水打赏看楼主设置序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从根本上说,将取决于各国所拥有的知识优势,谁拥有的知识优势越多,谁就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否则就会落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我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直面知识经济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使我国尽快成为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其本质是: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的核心,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资源,或者说,离开了知识和信息,知识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上世纪60年代,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人力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一些经济学家不再满足于把劳动力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提出了劳动也是资本的看法。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开端,也从此,人力资本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人类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是投资的产物时,才可以成为人力资本。
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本是从物质资本的角度描述人的能力形成与作用的过程时,将人的能力资本化的结果。
人力资本的提出,从崭新的角度抓住了发展的本质,揭开了现代经济增长之谜,从而带来了经济上的又一次革命。
最近一项成熟的研究成果表明,投资于人力资本对提高经济增长率更为有效:社会投资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增长率仅提高0.1个百分点;如果人口增长率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年增长率可提高0.36至0.59个百分点;如果普及初等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每提高1个千分点,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可提高0.35至0.59个百分点。
两者的综合性作用可提高人均GDP 0.7至1.8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建立在人类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在经济增长初期,还可依赖物质资本提供增长动力的话,那么在起飞阶段,人力资本则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如果说,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主角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题。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问题和调整思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家认为, 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等构成。
在当今以科技和人才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时期, 人力资本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纵览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总体上表现为投资乏力, 这无疑会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和问题作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调整的途径。
我国人力投资的现状和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 因而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总量大幅度上升, 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投入的结构已见雏形。
但由于受种种历史的、体制的、观念的因素制约, 投入水平还比较低, 同时地区间投入不平衡也日益突出, 均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从总量上看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问题1、人力资本投资总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以人力资本投入主渠道教育作考察对象。
1990 年以来, 我国教育支出在绝对数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且增长速度较快, 如表 1 所示。
表 1中国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及增长情况单位: 亿元, %6 年来, 教育经费合计支出达 12169 .8 亿元, 年均达 2028. 3 亿元, 1998 年为1993 年投入的 2. 78 倍, 年均增长率达到 22. 93% 。
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也有了较快的增长, 1998年比 1993 年增加了 1164 .69 亿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 18 .9% 。
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长, 使得我国的人口文化素质在近年来得到很快的提高。
统计资料显示: 1998年在我国 6 岁及 6 岁以上人口中,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只占 13 .71% , 具有初等文化程度的占 72.83% , 高中文化程度的占 10 .67% ,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2 .70% ,文盲及半文盲占 15 岁及 15 岁以上人口的15 78% ; 在全部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占 15 4% 。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分析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本素质直接决定了它的产出效率和盈利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各种项目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分析进行探讨,让读者了解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盈利原理。
一、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各类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以达到企业提高产出效率和盈利能力的目标。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1.员工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线上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例如,引进外部培训机构,让员工参加培训课程,或者安排内部讲座和研讨会,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2.人才外调企业可以通过向其他企业外调人才,引进新的思路和创新,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外调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交流和合作氛围,促进企业内部的学习和进步。
3.人才选拔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自己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择出更多能力和素质出类拔萃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例如,举办内部选拔活动,选拔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是非常复杂的,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1.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这种提高的效果可能会体现为员工更快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或者是更高的质量标准,更多的销售量等。
通过投资于人力资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会带来更低的员工流失率和更好的员工忠诚度,这对一个企业非常关键。
因为员工离职会导致一系列的成本,例如找到新的人才,培训等费用,因此员工满意度的提高是一个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专业素质,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挑战。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分析一、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1.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体制不合理在人力资本形成中,教育投资是关键,而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不足,中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人才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实施以教育为基础的人力资本发展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劳动力素质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力知识存量比发达国家水平低;二是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拥有量以及企业部门的科技投入,都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R&D经费及与GDP的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科技投入规模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可比性指标。
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有了较大的提高,约为 1.5%,但也仅及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四分之一。
3.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制度性分割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性较小,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观念陈旧,乡土意识浓厚,再加上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劳动力流动率非常低下,这不仅因为我们存在着以户籍制度划分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以所有制划分的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劳动力市场,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也抑制了劳动力积极性的发挥。
4.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严重失衡。
我国的人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极少数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带动绝大多数低智能和低技能劳动力进行现代化生产。
职业培训人数与普通初、高中在读学生数之比仅为1∶7,而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职业高中人数就超过了普通高中。
二、原因分析4.人口数量增长过快限制了人口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并且每年以1300万余人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20%的新增国民收入用于新增的人口消费。
现有的社会人力资本相对于巨大的人口规模明显不足,其结果必然导致人均教育投资、医疗保健投资等相对降低,进而为人口素质的提高乃至人力资本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进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干系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与增进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一、人力资本概述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的积累程度,包括教育水平、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中国人力资本现状分析1. 教育水平提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息进步壮大,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息提高。
普及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连续扩张,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经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息的人力资本。
2. 技能水平提升中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不息改革开放的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加大了对技能培训的投入,鼓舞劳动者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3. 创新能力增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不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经济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的增加使得劳动者具备了更强的技能和知识储备,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技术进步的增进高端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增进了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又能够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3. 创新能力的增强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增强,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进程。
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增进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为经济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1. 教育投资的重要性教育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应该加大,增加对各个教育层次和领域的资金支持,为人才培育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迅猛传播,人力资本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并探讨如何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定义及特点人力资本是指人们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手段,获得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而人力资本投资即指个体和社会对于培养和提升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主要包括:1. 长期性:人力资本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投资者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和资源。
与短期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更长远的眼光和耐心。
2. 非物质性: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的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本的实体形式,人力资本主要体现在个体的技能和能力上,无法像物质资本一样进行明确的计量和估值。
3. 可复制性:知识技能可以通过传授和学习进行复制和传递。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可复制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人力资本的投资,个体可以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职场中,具备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2. 经济增长的推动: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本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3. 社会文明进步:人力资本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个体能力的增长,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新的价值和解决新的问题,而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能够为社会创新和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高人力资本价值的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提高人力资本价值的途径:1. 高质量教育培养: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高水平人力资本的人才。
我国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率高达40%
国外有专家表示,在中国投资人力资本,其回报率可能高达30%至40%。
美国经济学家赫克曼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要大大超过实物资本的回报率。
如果我们把投资从实物资本转向人力资本,从城市转向农村,从一个地区转向另一个地区,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回报率。
在劳务市场和教育市场,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新技术引进时,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来使用。
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的教育水平比较低,城市的教育水平比较高。
在建同一种工厂时,农村使用的是素质低的劳动力,城市使用的是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那么,农村得到的回报率就将比城市低得多。
用传统的回归模型来研究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是不适当的,因为中国真正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可以高达30%至40%。
赫克曼说,在中国实物投资的回报率在不同地区的差别也很大,特别是考虑到各地区教育水平不同的时候,比方说,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它的实物回报率远远低于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需要强调的是,市场信号经常出错,
根据市场信号计算出来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就要求我们采取一些行动。
如果我们现在完全开放劳务市场,就会增加人们获取技能的激励因素。
中国人力资本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人力资本的基本现状,指出我国人力资本存在基础性人力资本培养不足、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对人力资本的认识不够、人力资本短缺和人力资本闲置并存、大量人力资本流失等问题,并提出优化人力资本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流失闲置政策建议一、中国人力资本现状1、人力资本投资规模扩大,劳动收益率有待提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较大程度发展,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中、高等教育也发展迅速,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7%上升到21.2%;社会办学力量迅速崛起,民办学校、私立学校以及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研讨班、技术培训班为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与社会智力投资有关的图书、杂志、报纸的印刷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较之改革开放前,中国教育支出在绝对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产出能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中国的人力资本在绝对数量上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相对数值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支出一般占GDP总量的6%~7%,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而2004年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8%,并呈现出下滑趋势。
近年来,以政府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总额明显增加,但人均占有经费仍处于较低水平。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长潜力十分有限。
大量投入低素质劳动力所带来的产出收益率是相当低的,考虑到中国现阶段的劳动力素质,资本收益率的极低水平是由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所导致的。
2、人力资本存在地区差异(1)人力资本的质量存在地区差异。
人力资本的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美国和日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高出中国五年左右。
除西藏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外,其他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都在八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