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9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和亲情;2. 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与家人共同劳作的快乐;3. 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4. 培养学生爱护自己家园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和祖父的园子,通过一名小学生的视角,描述小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的一天;2. 园子里的植物、花草、果树等介绍;3. 祖父和小作者在园子里的互动、故事、经历;4. 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和亲情。
三、教学重点1. 描述小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的互动和情感交流;2. 描述园子里的植物和环境。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验与家人共同劳作的快乐;2. 描述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和亲情。
五、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引出“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主题,让学生分享与家人一起活动的经历。
2. 导入新课:播放与家庭园艺相关的短视频,引出“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话题。
3. 呈现新知识:学生自主阅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文章段落,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描写。
4. 情感体验: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演绎小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情景,感受其中的亲情和动人之处。
5. 深化认识:引导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园子里的植物和环境,共同编写一篇描写园子的文段。
6.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进行参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体会和家人相处的快乐。
7. 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家庭园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反思《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家庭园艺活动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学生既能实践动手能力,又能提升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家庭园艺活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和祖父的园子》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短篇小说《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思想。
2. 掌握短篇小说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重点1. 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短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关爱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本《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 关于《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五、教学过程预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短篇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导入活动:(约5分钟)1. 观看图片:“爷爷和孙子一起种菜”的图片,让学生发表感受和想法。
2. 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这张图片给你什么样的启示或思考?”阅读和理解活动:(约2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教师示范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 模拟对话:学生可以模拟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对话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归纳总结活动:(约10分钟)1. 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
2. 教师总结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会如何去关爱你的家庭和传统文化?”巩固提高活动:(约10分钟)1.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写一篇50-100字的作文,题目为《我和家人的园子》。
2. 学生进行互评和改进:学生可以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并进行改进。
六、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和演讲。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第一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象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机勃勃、有声有色、自由自在、快乐……3.是呀,通过初读课文,园子给同学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印象,这个园子里有花有鸟,有虫有蝶,一切都是那么自由、快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第2节、第13节)2.引读第二节。
出示: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师:读了这段,你觉得是个怎样的园子?师:这是一个多么美的园子,你来读读。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女生读。
板书:生机勃勃师:这园子明亮的像一幅田园画,女孩子柔柔的嗓音让我们又一次品到了园子的美。
《我和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我和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和祖父的园子》优质教案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A案教学过程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
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四、汇报交流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等等。
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文章通过描写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教学这篇散文时,让学生感受快乐的气氛不难,但让学生透过快乐感受眷恋怀念之情就稍显困难了。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散文文散而神聚的特点,在初读的基础上,直接抓住学生的初读感受小女孩在园子里是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文中自由的快乐。
其一:学生抓住课文中快乐的事,体会小女孩的自由。
无论栽花、拔草,也无论种菜、铲地,学生在朗读那些看似重复,又充满情趣的句子时,脸上是带着笑的,心里也一定是快乐的。
特别是文章中描写狗尾草浇菜的段落更勾起孩子们的回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同时,我也用这样的感叹来回应着孩子们的朗读和交流:是呀,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我扬起的不仅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是呀,玩得累了,玩得睡着了,玩得多尽兴呀!其二:学生们抓住自由的景物,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尤其是课文第二、和倒数第二自然段。
文章中那些抓住色彩来描写的语言、那些要怎么就怎么的无拘束的语言,充满着感染力,学生在朗读挑战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园子里那些黄瓜、倭瓜、蝴蝶、蜂子都是自由的,生活在园子里的我和祖父更是快乐的了!这样无拘无束的天地,一定充满情趣,我敢说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我也附和着他们的感受说:是呀,快乐是不嫌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其三:引导学生抓住快乐的主线,感受亲情无限。
当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欢喜,满怀的自由,陶醉其中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样的快乐是怎样获得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终于,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笑,祖父的笑。
这时,我们才完全明白了,是祖父的爱让我拥有了快乐和自由。
一、教案概述《我和祖父的园子》详细教案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和祖父的园子》,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深深眷恋。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和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材:《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件播放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园子里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导入新课《我和祖父的园子》。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纠正发音。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品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园子里的花,就像祖父的笑容一样,永远灿烂”,“祖父的园子,就像我的童年一样,充满了快乐和美好”。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珍惜。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完成的作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对亲人的爱和感激。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亲人相处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七、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表达对亲人的爱。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家人的辛苦,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和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作者对祖父园子的描绘,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深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自己身边的园子或自然环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出祖父园子的美丽和作者与祖父的亲密关系。
1.3 教学活动阅读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观察与描述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园子或自然环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园子或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关注园子或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动物、声音、气味等方面。
2.3 教学活动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结果。
教师引导讨论,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描述。
第三章:创意写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祖父园子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3.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对祖父园子的回忆或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关注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描写手法。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可以选择写一篇回忆祖父园子的故事,或者写一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文章。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引导讨论并进行评价。
第四章:祖父园子手工艺品制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手工艺品表达对祖父园子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祖父园子相关的手工艺品制作项目。
引导学生关注手工艺品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每组分享他们的制作成果,教师引导讨论并进行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课文内容和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12篇)祖父的园子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祖父的园子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
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真情实感。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
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
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
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园子景象,理解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祖父和园子的感情。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家园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感受园子里的景物特点。
(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家园的美好时光。
(2)教师引导students to cherish home and family through emotional education.6. 课堂小结(2)强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的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课文。
作者萧红记叙了在祖父的庇护下在园中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以及对祖父的深深怀念。
在这样的园子里,满眼是儿童的世界。
围绕“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一句,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都“活动”了起来,园中的一切在孩子的心里都变成了精灵。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作者通过自由洒脱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老一小,其乐融融,尽情地享受“园子”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3、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感悟作者萧红童年的快乐、自由。
2、体验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温故互查1、齐读课题,强调这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2、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考一考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蝴蝶草帽瞎闹铲地毛嘟嘟谷穗随意割掉抛开呼兰河锄头蚂蚱嗡嗡啃咬胖圆圆蚌壳倭瓜水瓢玩腻圆滚滚韭菜阴凉樱桃溜平小白菜(先两人小组相互读,再四人小组合作齐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设计意图:以小组相互帮助的方式复习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学习能力。
】二、设问导读(一)、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领读)“我家有一个大园子……(生接着读)”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园子。
)2、欣赏蜂子,蝴蝶等昆虫的图片,再次齐读,感受院子美(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自然段?(第13自然段)1、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生自读课文)2、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用心感悟作者语言所体现出的童心童趣。
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
(板书:自由)4、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是哪一句呢?(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5、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1)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出示句子)说花开了,就说——睡醒了。
这花在作者眼里仅仅是花吗?(人、伙伴)对呀,花像人一样会睡醒呢!不是叫醒的,也不是惊醒的,而是自然而然地睡醒的,这就是自由呀!谁愿意来读出这份自由?(2)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飞得多高啊!它若是不想回来,有没有人怪它?(没有)因为它是——自由的。
谁来读?(3)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如果你是虫子,你会说什么呢?(4)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6、在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自由的呢?(倭瓜、黄瓜、玉米)点击课件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生:“愿意……就……”多次出现。
(或句子反复)(2)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
不过我们读得快一点。
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7、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出示中心句)花儿,鸟儿,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引读8、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园中的一切在萧红的眼里都是自由的呢?其实,在园子里谁才是最自由的?(萧红)9、对呀!因为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看到的景物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眼里,园子是自由的,园中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倭瓜是——黄瓜——玉米是——蝴蝶更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架子上长的,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过渡:最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更是(出示变化了的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她都做了些什么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多形式的朗读,在了解园子美的前提下,体会作者在园中感受的自由,以及作者心中极大的自由感觉。
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走回萧红的童年,走进萧红童年的园子里,去看一看,品一品萧红眼中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三、合作探究(一)品味园中之“趣”,感受祖父的爱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14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我”在园中模仿祖父干活的句子。
(出示: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朗读。
师连起来引说: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这段话,读出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设计意图:通过让男生女生以不同角色朗读,体会两个人当时不同的心里感受。
】3、师:我真的是在干活吗?生自由答。
4、同学们,说话得有根据。
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
)(1)课件出示: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指学生读,问:你是在干活吗?你种的怎样?你把种子都踢飞了你不害怕吗?你心情怎样?)(2)课件出示: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指学生读,问:你是在认真干活吗?哪里看出?你的心情怎样?祖父批评你了吗?你觉得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3)课件出示: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指学生读,问:你浇过菜吗?看见过别人浇吗?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里一扬,还大喊着:——(引读)下雨了!下雨了!这雨还不够大,也没有拼尽了力气,我们伸出手,拼尽了力气把水扬起来再喊。
(4)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体会作者萧红童年时的体会,以一个孩童的眼光去理解、去感悟作者萧红童年时怎样的快乐与自由。
】6、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看,她是(点击中心句)生读。
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板书:快乐)7、感受祖父之爱(1)同学们,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的?(2)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a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会读书。
)b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c教我认谷子——耐心(3)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
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三次)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8、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祖父的笑让萧红倍感亲切、温暖,祖父的笑无时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品读理解祖父的慈爱,进一步感悟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园子里是自由的、快乐的。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背景音乐):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
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祖父那个大园子,萧红就充满了温馨、幸福。
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每当想起这片天地,作者萧红都仿佛回到了幸福的童年,回到了疼她爱她的祖父身边。
2、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作者心中的自由吧!(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有感情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童年的的坎坷凄苦,并对比祖父的疼爱与关怀,感悟这个园子所饱含的深深情谊。
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升华主题。
】布置作业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有趣的事?选一件,简单的写一写。
板书设计自由来源于祖父对我的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