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容积重量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换热器工程直径1100mm管板数据换热管数据筒体数据管板外径1000mm换热管外径25mm筒体内径800管板厚度50mm换热管个数458mm筒体厚度12管程侧凸台厚度5mm换热管厚度 2.5mm筒体长度5000壳程侧凸台厚度3mm换热管长度5000mm管板个数2管板材质密度7850kg/m3换热管材质密度7850kg/m3筒体材质密度7850管板重量230.3852kg换热管重量3176.717kg筒体重量1201.511单根换热管重量6.936064kg折流板数据管程分程隔板壳程分程隔折流板面积759257mm2分程隔板面积759257mm分程隔板长折流板厚度8mm分程隔板厚度10mm分程隔板厚折流板数量8折流板材质密度7850kg/m3隔板材质密度7850kg/m3隔板材质密7850折流板上圆孔数量797.5折流板重量184.7748kg 管程分程隔板质量59.60167kg壳程分程隔板质量单个折流板重量23.09685kg标准件质量输入支座前端管箱封头后端管箱封单个鞍座或耳座质200kg封头质量60kg封头质量60支座数量2封头容积m3封头容积支座总质量400kg其他附件其他附件质量kg换热器估算质量6291.738kg管程容积 1.322614m3壳程容积 1.389176管程设计压力3MPa壳程设计压0.3管程PV值3967.841MPa*L壳程PV值416.7529前端管箱筒后端管箱筒mm筒体内径800mm筒体内径800mm mm筒体厚度12mm筒体厚度12mm mm筒体长度600mm筒体长度600mmkg/m3筒体材质密度7850kg/m3筒体材质密度7850kg/m3kg筒体重量144.1813kg筒体重量144.1813kg mmmmkg/m3kg管箱法兰kg设备法兰质200kgm3m3MPaMPa*L。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
一、热量计算
1、一般式
Q=W h(H h,1- H h,2)= W c(H c,2- H c,1)
式中:
Q 为换热器的热负荷,kj/h 或kw;
W 为流体的质量流量,kg/h;
H 为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kg;
下标c 和h 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1 和2 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2、无相变化
Q=W h c p,h(T1-T2)=W c c p,c(t2-t1)
式中:
c p 为流体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T 为热流体的温度,℃;
T 为冷流体的温度,℃。
二、面积计算
1、总传热系数K
管壳式换热器中的K 值如下表:
注:
1w=1J/s=3.6kj/h=0.86kcal/h
1kcal=4.18kj
2、温差
(1)逆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 t:t2←t1
温差△t:△t1→△t2
△t m=(△t2-△t1)/㏑(△t2/△t1)(2)并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 t:t1→t2
温差△t:△t2→△t1
△t m=(△t2-△t1)/㏑(△t2/△t1)
3、面积计算
S=Q/(K. △t m)
三、管壳式换热器面积计算
S=3.14ndL
其中,S 为传热面积m2、n 为管束的管数、d 为管径,m;L 为管长,m。
四、注意事项
冷凝段:潜热(根据汽化热计算)
冷却段:显热(根据比热容计算)。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
一、热量计算
1、一般式
Q=W h(H h,1- H h,2)= W c(H c,2- H c,1)
式中:
Q为换热器的热负荷,kj/h或kw;
W为流体的质量流量,kg/h;
H为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kg;
下标c和h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1和2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2、无相变化
Q=W h c p,h(T1-T2)=W c c p,c(t2-t1)
式中:
c p为流体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T为热流体的温度,℃;
T为冷流体的温度,℃。
二、面积计算
1、总传热系数K
管壳式换热器中的K值如下表:
注:
1w=1J/s=3.6kj/h=0.86kcal/h
1kcal=4.18kj
2、温差
(1)逆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2←t1
温差△t:△t1→△t2
△t m=(△t2-△t1)/㏑(△t2/△t1)(2)并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1→t2
温差△t:△t2→△t1
△t m=(△t2-△t1)/㏑(△t2/△t1)
3、面积计算
S=Q/(K. △t m)
三、管壳式换热器面积计算
S=3.14ndL
其中,S为传热面积m2、n为管束的管数、d为管径,m;L为管长,m。
四、注意事项
冷凝段:潜热(根据汽化热计算)
冷却段:显热(根据比热容计算)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完整版)换热器计算步骤..第2章工艺计算2.1设计原始数据表2—12.2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6)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1.15~1.25倍l(9)选取管长(10)计算管数NT(11)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i(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14)校核平均温度差(15)校核传热面积(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
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第2章工艺计算2.3 确定物性数据2.3.1定性温度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7.22MPa、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t=420295357.52+=℃(2-1)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T=310330320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2.3.2 物性参数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1.10.1】表2—2壳程蒸气在357.5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表2—32.4估算传热面积 2.4.1热流量根据公式(2-1)计算:p Q Wc t =? 【化原 4-31a 】(2-2)将已知数据代入(2-1)得:111p Q WC t =?=60000×5.495×310 (330-310)/3600=1831666.67W式中: 1W ——工艺流体的流量,kg/h ;1p C ——工艺流体的定压比热容,kJ/㎏.K ;1t ?——工艺流体的温差,℃;Q ——热流量,W 。
换热器容积重量计算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它通常包括一个热源和一个热载体,通过将热源与热载体隔离而传递热量。
在设计换热器时,容积和重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了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对设备的使用和安装产生影响。
换热器的容积通常是指换热器内部腔体的体积。
换热器的容积决定了流体在设备内部的流通空间,进而影响了设备的尺寸和布局。
一般来说,换热器的容积越大,其传热效果越好,但同时也意味着设备的尺寸越大,占用的空间也越多。
换热器的重量是指整个设备的质量。
设备的重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选择、设备结构、传热面积等。
通常情况下,换热器的重量越大,其结构越稳定,但同时也增加了安装和运输的难度。
换热器的容积和重量计算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换热器容积和重量计算的基础。
传热面积是指热源和热载体之间传热的表面积,通常用于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
传热面积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换热器的容积和重量。
一般来说,传热面积越大,换热器的容积和重量也就越大。
2.流通空间:流通空间是指流体在换热器内部的流动空间。
流通空间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换热器的容积和重量。
一般来说,流通空间越大,换热器的容积和重量也就越大。
3.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对其容积和重量也有很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密度越大,换热器的重量也就越大。
同时,材料的导热性能也对换热器的容积和重量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导热性能越好的材料,可以使用较小的尺寸来实现相同的换热效果,从而减小了容积和重量。
4.设备结构:换热器的结构也会对其容积和重量产生影响。
不同的结构形式对于热量的传递效果有所差异,从而影响了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以上所述是换热器容积和重量计算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应用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以获得满足要求的换热器容积和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