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94.19 KB
- 文档页数:3
国际收支及其内容和调节第一篇:国际收支及其内容和调节一、国际收支及其内容和调节1.国际收支的概念演变为三个阶段。
最早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贸易收支;金本位制度崩溃以后,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二战以后,国际收支的含义更为广泛,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收支。
2.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编制国际收支平访表反映出来的,它是果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表。
其内容包括经常性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等三个方面。
其中每一个方面又有若干细目,应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3.国际收支编制的方法是复式记帐法。
因此在帐面上应是平访的。
但各种实际交易经常处子不平渐状态。
由于受经济危机、国民收入、货币价值和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往往出现顺差或逆差。
为了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必须采取政策措施进行调节。
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自动调节机制(金本位制度下);另一种是政策调节机制。
这两种调节机制,尤其是后一种调节机制更要深入理解和把握。
二、外汇、汇率和外汇交易及其风险这是《国际金融》最基本的内容和主线,贯串教材的始终,是学习本课程的重点1.外汇的概念有两种。
即动态意义的外汇和静态意义的外汇。
重点要理解静态含义的外汇,即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它包括外国货币(纸币和铸币);长短期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综合货币和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分为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两种类型。
2.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其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战后产生的,用于欧洲外汇市场)。
外汇汇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①按银行买卖外汇角度划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银行还规定现钞汇率(也分买人汇率和卖出汇率。
)②按银行外汇汇付方式区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③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叫远期差价,分别用升水、贴水和平价表示其差额程度。
国际收支收入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是指当一个国家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该国可以通过调整国内收入水平来影响国内吸收,从而改变国际收支状况。
具体来说,当一个国家的出口收入减少或进口支出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将出现逆差。
为了弥补逆差,该国可以采取增加税收、降低政府开支等措施来减少国内总需求,从而降低国内吸收水平,使得国内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收入增加或进口支出减少,该国的国际收支将出现顺差。
为了调节顺差,该国可以采取减税、增加政府开支等措施来增加国内总需求,从而增加国内吸收水平,使得国内供给与需求重新达到平衡。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国际金融》第十四章第一节讲义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价格—现金流动机制1.价格—现金流动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 ),这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在1752年提出的,被视为第一个系统分析国际收支运动规律的理论学说。
它在一百多年后的国际金本位制下受到了广泛推崇和运用,达到鼎盛时期。
休谟认为,国际收支可以自动实现平衡。
如果进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就实现了由以下四个环节相互衔接而成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1)物价水平与进出口数量,(2)国际收支与黄金数量,(3)黄金准备与货币供给量,(4)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
该机制的作用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国际收支逆差→黄金输出→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黄金输出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黄金停止输出,货币达到新的均衡。
国际收支顺差→黄金输入→货币供给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黄金输入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黄金停止输入,货币达到新的均衡。
2.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局限性休谟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在理论上分析存在着一系列缺陷(部分补充):第一,他是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的,因而得出物价仅因货币数量变化而变化;第二,在金币流通的情形下,黄金流动不一定会引起物价变动,因为金属货币可以自发调节到必要的数量; 第三,他强调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忽视了产量和就业的变动;第四,黄金流动同恢复国际收支平衡自动联系起来,金融当局没有进行干预的余地。
正是因为休谟忽略了上述4方面的情况因而过高估计了“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作用。
二、弹性分析理论最早将弹性分析引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正是价格的需求弹性概念的提出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
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理论依据。
西方对于国际收支问题关注和研究的历史可以说同资本主义历史一样长久,虽然历代经济学家对国际收支理论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和拓展,并且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收支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先后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但是,客观地说,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各国丰富多彩的国际收支实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它们的工作重心从“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转移到“解决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和国际债务危机”上,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很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也很复杂,除了一般性的原因外,不同国家其国际收支问题也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当前现有的任何一种国际收支理论都只是对国际收支实践提供某一角度或某一侧面的解说,都不足以充分解释和回答各类国家各种性质的国际收支问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除了对原有国际收支理论流派进行综合和进一步发展外,大量研究开始具体深入地考察不同类型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经验。
本文作为一篇理论综述文献,主要对国际收支理论的主流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整个国际收支理论体系中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对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国际收支理论的演进脉络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方式的理论。
虽然西方学者早在15世纪就开始关注国际收支问题,但较为严谨、系统的国际收支理论产生历史并不长。
始于重商主义的相当长时间里,国际收支问题都是从属于国际贸易学说被加以研究,而国际收支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中独立出来,得以繁荣发展并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则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收支的内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迅速扩充;相关学科发展和不同经济学派交替盛行对国际收支研究的视角、分析方法和观点都产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连接一国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纽带,国际收支平衡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其均衡的调节政策及政策配合日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这些都推动着国际收支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十四章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马歇尔—勒纳条件
2、J曲线效应
3、对外贸易乘数
4、边际进口倾向
5、平均进口倾向
6、国外反应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微软公司的全部投入品都来自美国国内,且以美元计价,则美元升值将_____
A、提高微软的国际竞争力
B、降低微软的国际竞争力
C、对微软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影响
D、是提高还是降低微软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需求弹性
()2、若美国对进口品的需求缺乏弹性,美元贬值将使_____
A、购买进口品产生的美元流出显著减少
B、购买进口品产生的美元流出轻微减少
C、购买进口品产生的美元流出增加
D、购买进口品产生的美元流出没有变化
()3、开放经济下的均衡收入决定理论要求_____
A、储蓄等于投资
B、出口等于进口
C、储蓄减投资等于出口减进口
D、投资减储蓄等于出口减进口
()4、对于一个投资活跃、GDP增长较快、贸易赤字不断增加的国家来说,外国反应效应_____
A、只有当该国较小时才会比较重要
B、由贸易伙伴间的关税报复产生
C、使贸易赤字扩大
D、使贸易赤字缩小
三、多项选择题
()1、在金本位制下,若英国出现贸易赤字,且伴随着黄金外流和货币供给增加,英国将不会出现_____
A、调低利率,短期资本流入
B、调低利率,短期资本流出
C、调高利率,短期资本流入
D、调高利率,短期资本流出
()2、根据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原因不包括_____
A、国内利率高于国外
B、国内利率低于国外
C、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国内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3、货币分析法认为减少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最佳方法不应是_____
A、货币贬值
B、货币升值
C、提供货币供给增长率
D、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
()4、根据吸收分析法,使货币贬值产生良好效果的国内经济条件不应是_____
A、收支顺差和充分就业
B、收支顺差和非充分就业
C、收支逆差和充分就业
D、收支顺差和非充分就业
四、判断题
()1、开放经济的对外贸易乘数大于封闭经济中的单一乘数。
()2、在收入决定模型中,一国收入的增加会使贸易赤字扩大。
()3、收入调整模型说明一国需要降低GDP以达到调整贸易赤字的目的。
()4、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5、J曲线效应说明货币贬值最初可能会扩大贸易赤字。
五、计算题
1、在一国经济中,假定人们将50美元加收入的80%用于消费,企业将200美元用于投资,国外消费者购买100美元的该国出口品,该国居民用于进口品的消费为收入的5%。
(1)计算该国经济的均衡收入、储蓄、进口水平与对外贸易乘数。
(2)若计划投资增加300美元,该国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贸易余额变化了多少?
六、简答题
1、马歇尔-勒纳条件及其经济意义?
2、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有哪些?
3、试述“J曲线效应”及其形成原因?
4、吸收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各是什么?
5、货币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是什么?
七、论述题
1、运用弹性论的假设条件用图形分析本币贬值是否能够调节国际收支。
2、根据吸收论分析本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国际收支。
八、案例分析题
纺织业:形势严峻
据初步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出口产品的营业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棉纺织行业约下降12%,毛纺织行业下降8%,服装行业下降约13%,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到的损失较大。
对于大公司来说,如果本身的利润率高的话,可能导致的利润率下降的幅度会小一些,同时如果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则提价的话语权会高一些,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会略小。
但是如果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过大或者出口持续的升值,则利润率的下滑不可避免,再加上议价能力的趋弱,则升值所导致的边际负面效应会扩大。
华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博导汪康懋教授表示,假如人民币升值3%的话,纺织行业出口可能会下降30%,很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将难逃倒闭的厄运,同时将带来数以几十万计的失业者。
我国纺织企业的员工多为中低收入者,如果失业,将引发出其他社会问题。
问题:根据弹性论对上述论点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