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生物工程的问题教案
目标: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工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物工程?
2. 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3. 如何解决生物工程中的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工程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物工程的兴趣。
2. 学习:介绍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生物工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提出一个生物工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让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 提出扩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生物工程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解决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拓展活动:
1. 邀请生物工程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生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工程实验室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生物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领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工程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提问生成摘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而思维往往又从提问开始。
设计有效的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其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式。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设计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提问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提问问题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47-01有效提问,不但能调动课堂气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反映教学效果。
但若提问不当,会压抑学生的情绪,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课堂“冷场”,这时教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本文对高中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探究。
1 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1 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从教师口中表达出来的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没有思考的深度,虽然答众口一致,看似热闹,实是课堂活跃的假象,学生不加思考的随声附和。
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效果。
有经验的教师会这样问“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你是从哪些方面得出问题的答案?”1.2 问题太简单如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提问:“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学生齐答:“光能”。
这样的问题太简单,内容空洞,对学生来说,缺乏挑战和探究性。
若把问题变成: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的能量来源于哪里,暗反应的能量源于什么物质。
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系统地理解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来源和去向。
1.3 问题模棱两可如教师在讲授“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时,提问学生: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开始回答“一个红色,一个绿色;两者都有很多细胞器”等等。
教师本意是通过比较引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动物细胞的特有细胞器分别是什么。
而问题设问得模棱两可,可作多重理解,最后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若改为:通过观察比较两图,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那些,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那些,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那些。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老师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问的方式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
1.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来进行回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你认为为什么有些动物会进化成许多不同的种类?”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而封闭性问题是指只有一个明确答案的问题,可以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DNA的全称是什么?”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检验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 提问的层次和深度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层次和深度来调整提问的难度。
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基础知识点;然后逐渐提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种层次渐进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联性问题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的连贯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在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可以提问“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如此之多?”、“进化是怎样发生的?”、“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点。
4. 创新性问题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的前沿问题和未解之谜。
“你认为生物科学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你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未来思维。
老师在提问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不能提出过于复杂和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回答。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一基因的本质一、--的基本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以美国历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交流以下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
)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基因是否等于dna?(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2、填写下页表: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并得出以下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 p="">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有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 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1、资料2中转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因为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这种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
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优秀8篇)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学生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教育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
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
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课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高中生物课题导入方法例说5篇第1篇示例:高中生物课题导入方法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适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中生物课题导入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一种情景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则关于生物演化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生长规律。
三、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通过展示生物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增强他们对生物的认识。
老师可以展示一组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光合作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第2篇示例:导言:高中生物课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如何引入生物课题并吸引学生的兴趣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几种高中生物课题导入方法,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引入相关生活案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细胞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引入手机电池和充电器的相似之处,来引导学生探讨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这样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实地考察与实验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进化的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或自然生态园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进化的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第1篇: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
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
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
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
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
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
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2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
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
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
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
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发问的技巧和方法[摘要]:课堂发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腕,生物教学的发问技巧要讲究“适时、适当、过度”等准绳,提出一些想法,希望能更加激发先生学习兴味,引导先生发现成绩,考虑成绩,分析成绩和解决成绩,进而构成以先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绩设计表达候答叫答理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强调了课堂发问对治学的重要性。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也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
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发问,二要指点。
”可见,课堂发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新课改下倡导把课堂还给先生,要充分发挥先生的主体性,这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发问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每一个成绩,必须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所提的成绩应把握好分寸。
只需得当的课堂发问才能调动先生的积极性,使先消费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盲目自愿地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去。
一、结合课堂情境,选择合适的机遇发问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他的《语文导读法探求》一书中也说:“要发展先生智力,研讨“问”的艺术很有必要成绩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要激起先生思想的火花。
”宝贵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深入的启迪。
课堂发问选择机遇非常重要,普通来说,机遇的选择可以根据先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思形状加以把握,也就是:当先生思想遭到局限没法打破时;当先生遭到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没法顺利完成知识迁移时;当先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摩拳擦掌时。
灵活选择发问的机遇,还可以帮助教师驾驭课堂进程,尽情展现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魅力。
这也是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先生的留意力,进步课堂效率。
普通来说,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点和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问的地方,应适当发问。
可见,捉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发问,会让先生学得积极自动。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成绩的“矛盾”,应从实践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先生弄糊涂。
老师的发问,该当让先生有“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