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致畸性的特异性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癫痫及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昆明医学院神经内科(昆明650031) 张明之 龙发青 综述 许 虹 审校 癫痫是由一些大脑神经元同时短暂爆发的异常电活动所致的短暂脑功能障碍的疾病,这种局灶性电活动可波及全脑,该异常电活动明显影响到癫痫患者的认知加工及行为过程[1]。
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判断力及社会行为等功能受损。
认知功能的受损有多方面原因,包括癫痫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因素。
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40%,近几年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给予更多研究,对于癫痫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更多思路。
1 癫痫本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1.1 病灶部位: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癫痫病灶引起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
颞叶癫痫主要表现语言与非语言片断记忆缺损[2]。
而且左侧颞叶癫痫影响言语记忆而右侧颞叶癫痫影响非言语记忆[1,3]。
额叶癫痫主要与执行功能相关并可引起运动性共济失调。
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左侧半球语言中枢神经电生理功能紊乱时其优势可被其它神经功能区取代,特别是局灶性难治性癫痫术后原来执行功能的区域被切除后,逐渐地其功能被其他皮层功能区取代[4]。
1.2 起病年龄:异常放电可使尚未成熟的脑组织在海马形成功能及解剖上的病灶[5]。
有研究发现儿童期起病的伴有认知功能减退的颞叶癫痫患者脑白质总容量有减少[6]。
发病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主要表现智商较低,大于5岁的发病患者主要表现行为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与发作类型无关[7]。
相关研究对儿童期发病,成年期发病癫痫患者及健康人的认知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儿童期及成年期发病患者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儿童期发病组认知水平更低[6]。
1.3 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每分钟大于6或10次的局灶发作间期放电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发作频率低的患儿。
发作时间越长对大脑神经元损害越大,可造成不可逆损害进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8]。
颞叶癫痫的高频率及较长时间的持续发作多伴有严重的海马硬化及认知障碍,可能与次级神经元代谢恶化及结构损害有关。
治疗癫痫药物——托吡酯胶囊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托吡酯胶囊【商品名称】妥泰® Topamax【英文名称】 Topiramate Capsules【汉语拼音】 Tuo Bi Zhi Jiao Nang成份:活性成份:托吡酯化学名称:2,3:4,5-双-0-(1-甲基亚乙基)-β-D-吡喃果糖氨基磺酸酯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2H21NO8S分子量:339.36所属类别:化药及生物制品>> 神经系统药物>> 抗癫痫药>> 钠通道调节药性状:本品为硬质明胶胶囊,明胶胶囊为白色和透明色,内装有白色或类白色托吡酯包衣小球。
适应症:本品用于成人及2~16岁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加用治疗。
规格:15mg,25mg用法用量:本品治疗成人和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有效。
在对照的加用治疗试验中,已证实托吡酯血浆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尚无证据证明托吡酯在人体中有耐受性,在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中进行的剂量范围研究得出,日剂量大于400mg(600、800和1000mg/日)并不增加疗效。
应用本品治疗时,不必监测血浆托吡酯浓度以达到最佳疗效。
本品加用苯妥英治疗时,仅有极少数病例需调整苯妥英的用量以达到最佳临床疗效。
在本品加用治疗期间,加用或停用苯妥英和卡马西平可能需要调整本品剂量。
进食与否皆可服用本品。
成人(17岁及以上)作为加用治疗,推荐本品日总量为400mg/日,分2次服用。
200mg/日的疗效不一致且低于400mg/日的疗效。
推荐治疗从50mg/日开始,逐渐调整到有效剂量。
尚未进行日剂量大于1600mg的研究。
推荐的托吡酯剂量调整速度:早晨的剂量晚上的剂量第1周无 50mg第2周 50mg 50mg第3周 50mg 100mg第4周 100mg 100mg第5周 100mg 150mg第6周 150mg 150mg第7周 150mg 200mg第8周 200mg 200mg2~16岁儿童患者作为加用治疗,推荐本品日总量为5~9mg/kg/日,分2次服用。
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治疗指南:各种癫痫类型和癫痫综合征起始单药治疗所用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和效益的循证分析摘要:目的:评估各种药物对新诊断和未治疗的癫痫患者的长期疗效。
方法:由十人组成的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治疗策略委员会,包括成人和儿童癫痫学家、临床药理学家、临床实验学家以及一名统计学家对MEDLINE、current contents和Cochrane library三个数据库1940年到2005年7月的所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
根据预先规定的标准(4级)对不同的癫痫类型(不同年龄组)和两个癫痫综合征的文章进行证据强度评判,I级证据为双盲随机对照(RCT)设计,处理时间≥48周,没有强迫退出标准,≥24周的癫痫控制率(疗效).或者≥48周的长期效果(效益),与足够的对照组相比,具有≥80%检验效力,能够发现≤20%的相对差异,进行了适当的统计学分析。
II级证据的处理时间为24周到47周,或只能发现21%-30%的相对差异的非劣性分析,并符合其它I级证据的标准。
III级证据包括其它的随机双盲和开放实验,IV级证据包括其它形式的证据(如专家意见、个案报道)。
根据临床实验证据的强弱判断推荐的强度。
结果:总共对50个RCT研究和数个meta分析进行了分析,只有4个RCT达到了I级证据,2个达到II级证据,其余为III级证据。
三种癫痫类型的起始单药治疗具有A级或B级水平的疗效/效益证据:成人部分性发作(A级证据:卡马西平和苯妥英;B级证据:丙戊酸),儿童部分性发作(A级证据:奥卡西平,无B级证据),老年人部分性发作(A级证据:加巴喷丁,无B级证据)。
一种成人癫痫类型(成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两种儿童癫痫类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两种癫痫综合征(具有中央颞部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和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没有起始单药治疗疗效/效益的A级和B级证据。
结论:本循证指南指南主要探讨初次诊断和未经治疗的癫痫患者使用AEDs单药治疗的疗效/效益。
选择抗癫痫药物须知癫痫(epilepsy)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而癫痫(羊癫疯)发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
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大多数癫痫病患者都有过多次病情反复发作的经历。
最新医学认证,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医学技术治疗后,97%的癫痫病患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如果患者所选的治疗方法不正确,那治疗的时间越长,就越会出现癫痫频繁发作的状况,因此患者需特别注意治疗方法的选择。
1、药物治疗抗癫痫药物仅仅控制病情,停药反弹病情加重。
据统计,大多数病人都尝试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并且稍见病情有所好转便相信药物治疗有效,等吃到一定程度病情见轻,便停药,停药之后,神经元放电立马反弹,病情会逐渐加重,再吃药,效果便不明显,于是加大药量,一段时间后,大脑损伤明显,严重至即使不发病时,精神也不再正常。
诸如目前很多家医院都采用的抗癫痫药物治疗,这个只能从表面控制和抑制病情,遇到情绪上有任何波动都有可能导致病情复发。
2、手术治疗开颅手术治疗大风险放电位置转移不能除根。
当药物对病情没有明显作用时,一些癫痫患者便会采用手术治疗,对脑皮质病灶进行切除,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癫痫病灶或阻断传导通路。
但是这种开颅手术有非常大的风险,首先麻醉的危险性,麻醉药物过敏、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或心率不整、心脏衰竭、肺水肿、急性脑中风等。
手术的危险性,术中术后出血:可能会并发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出血。
3、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所有疾病都是人体机能失调的结果。
即是同一种机能失调,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也可出现不同的疾病,如都是脾肾阳虚,在不同人的身上就可导致不同的疾病。
如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也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症)、也可导致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多与脾肾阳虚有关)、也可导致免疫力低下。
抗癫痫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吴冬燕;朱国行【摘要】抗癫痫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膜稳定剂、减少神经递质释放的药物、提高γ-氨基丁酸能的药物和其他4类。
许多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复杂,致使临床中治疗药物的选择及其不良反应均存在不确定性。
有些抗癫痫药物有肝酶诱导或抑制作用,故在多药联合治疗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时的代谢速率发生改变。
临床上应注意抗癫痫药物的非特异性不良反应,如困倦、头晕等;也应注意各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比较严重的特异性不良反应,如拉莫三嗪可引起严重皮疹、卡马西平会引起白细胞计数降低等。
%According to drug mechanism, antiepileptic drug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membrane stabilization, reducing neurotransmitters release, increasing γ-aminobutyric acid mediated inhibition, and the others. Many antiepileptic drugs have more than one mechanism, lead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drug selection and adverse effects. Some antiepileptic drugs are liver enzyme inducers or inhibitors, resulting in changes in the metabolism, when used in multiple treatment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rugs. Antiepileptic drugs have not only non-speciifc side effects such as drowsiness and dizziness, but also a variety of speciifc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severe rashes caused by lamotrigine and leukopenia caused by carbamazepine.【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癫痫;抗癫痫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作者】吴冬燕;朱国行【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6吴冬燕*朱国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40)Classification, mechanism and adverse effects of antiepileptic drugsWU Dongyan*, ZHU Guox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抗癫痫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各异,且人们对其临床效用和作用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不完全了解,有些作用机制相似的抗癫痫药物的临床效用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第十章抗癫痫及抗惊厥药分类(说明:教材开头分类与后面标题不一致,故以后面标题为准),可分为六类,分别是:一、巴比妥类;二、巴比妥类同型物;三、亚氨芪(二苯并氮杂(艹卓)类);四、脂肪酸类;五、GABA类似物;六、其它类(磺酰胺类)。
一、巴比妥类(一)巴比妥类的基本结构苯巴比妥丙二酸酯与脲的丙二酰脲衍生物特点:5位双取代才产生活性有成瘾性,戒断症状,部分属于国家特殊管理的二类精神药品(精二)作用:过去镇静催眠,现主要抗癫痫(二)主要药物苯巴比妥(精二类)1、结构:5乙基5苯基丙二酰脲2、性质:①难溶于水,互变异构,形成内酰亚胺式显酸性,可与碱成钠盐,溶于水;②酸性弱于碳酸,钠盐呈碱性,接触酸性药物或吸收二氧化碳,析出苯巴比妥;故配注射剂和药物配伍要注意。
③环酰脲易水解开环失效,pH↑水解↑3、排泄速度:酸性尿中解离少,由肾小管再吸收,排泄慢,调节尿液pH可调节排泄速度;4、代谢:(巴比妥类的共同特点)(1)5位取代基的氧化,失去活性,苯及饱和烷链代谢慢,作用时间长;(2)酰脲水解开环失活;(3)N上脱烷基。
5、巴比妥类药物构效关系记忆层次1:巴比妥类药物属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其作用强弱、显效快慢、作用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与药物的酸性解离常数、脂水分配系数和代谢失活过程有关。
记忆层次2:●C-5上的两个取代基原子总数在4~8之间,大于9出现惊厥;●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增加了脂溶性,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且更易代谢;●2位氧以电子等排体硫取代,解离度增大,脂溶性也增加,易透过血脑屏障,起效很快持续时间很短。
二、巴比妥类同型物将巴比妥类药物-CONH-换成-NH-即得到乙内酰脲类。
将乙内酰脲中的-NH-以其电子等排体-O-或-CH2-取代,分别得到噁唑烷酮类和二丁酰亚胺类。
(一)苯妥英钠1、结构特点:乙内酰脲,5位二苯基2、化学性质(与苯巴比妥类似,酰脲)①水溶液呈碱性,露置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出现浑浊,故应密闭保存。
第38卷 第3期2002年9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Vol.38,No.3September 2002・综述・抗癫痫药物对胎儿发育影响及癫痫母亲分娩期处理刘学伍 孙建英 吴 伟 迟兆富 随着对癫痫诊治水平的提高,癫痫病人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癫痫妇女可结婚、生育。
然而,癫痫妇女非常担心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EDs)是否会致胎儿畸形,病人是否会将癫痫病遗传给子女,以及妊娠是否会导致癫痫发作加重。
以上担心是有根据的,因为癫痫妇女孕期服用AEDs其胎儿畸变率比未用AEDs治疗者或未患癫痫者的胎儿畸变率明显增高[1]。
尽管如此,AEDs在整个孕期还应继续服用,因为孕期若不能控制癫痫发作,则可导致癫痫持续状态,从而引起流产和严重痛苦。
1 抗癫痫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所有AEDs都能通过胎盘在胚胎和胎儿体内达到药理活性浓度,而丙戊酸钠和地西泮与其他AEDs不同,分娩时,胎儿血丙戊酸钠和地西泮的平均浓度分别是母血浓度的2.4和1.4倍[2]。
母乳AEDs浓度水平占母血的比率因AEDs不同而异,如丙戊酸钠为4%,苯妥英钠为19%,苯巴比妥为35%,卡马西平为43%,扑痫酮为72%,乙琥胺为78%,Z on2 isamide为90%以上。
2 抗癫痫药物对避孕和节育的影响癫痫妇女要正确对待AEDs,服用AEDs时需注意生活规律,还要注意AEDs对避孕和节育的影响。
口服避孕药并不增加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3],然而应用AEDs后口服避孕药的排泄增加,从而诱导细胞色素P2450(CYP2450)同工酶[4],如CYP22C9(苯妥英钠),CYP22C19(地西泮)和CYP23A4(卡马西平、苯巴比妥、Z onisamide,地西泮、利多卡因、咪达唑仑),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或避孕失败[5]。
接受AEDs治疗的妇女口服避孕药避孕失败率较高,每年约为3.1%,而一般人群为0.7%.3 抗癫痫药物和出生胎儿缺陷的关系3.1 抗癫痫药物致胎儿畸形许多研究发现,接受AEDs治疗的癫痫妇女其后代畸变率较高。
抗癫痫药物有哪些不可预测的副作用所有的抗癫痫药都可能产生副作用,但其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有很大差异。
不同抗癫痫药往往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副作用,包括4种不同的类型: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特异体质的不良反应,长期的不良反应,以及致畸作用。
1、抗癫痫药主要有哪些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呢?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头几个星期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常见副作用包括:疲倦,嗜睡,胃部不适,头晕或视力模糊。
这类副作用通常和剂量相关,就是说,服药的剂量越高,出现副作用的可能性更大,可能更严重。
一些药物的副作用虽然在药物说明书里标示为常见,但并不意味着它会发生在你身上。
很多患者在服药过程种很少甚至从未出现过副作用。
2、可能发生哪些不可预测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是不可预测的,并且与服药剂量或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无关。
这种副作用也可以称为「特异性」副作用。
包括:皮疹;肝脏或胰腺损伤;白细胞(对抗感染所需)数量的严重下降;血小板(凝血所需)数量的严重下降。
其中,包括有些极其罕见的,但可能极度危险或可能致死的不良反应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损伤骨髓,无法正常生成血细胞)、肝衰竭。
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哪些患者会发生这些不良反应。
对于少数药物,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液学监测以发现潜在危险。
而对于有些药物,这些常规监测可能无济于事。
已知一些癫痫药物可能造成某些严重的特异性反应或过敏反应。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急性副作用,有些抗癫痫药长期累积后,可能出现低钠血症,体重增加,脱发等。
有些抗癫痫药在妊娠期服用,可能增加致畸风险。
请记住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副作用在不同个体有很大差异,切勿讳疾忌医。
您可以与医生共同关注,共同讨论,选择最适合您的抗癫痫治疗。
浅谈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摘要:目的对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进行探究。
方法分析抗癫痫药物以及遗传因素对婴儿畸形的影响以及传统抗癫痫药物和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致畸性。
结果抗癫痫药物是癫痫孕妇娩出畸形婴儿的主要因素,新型药物致畸性更小。
结论抗癫痫药物确实具有致畸性,且新型药物的致畸性相对传统抗癫痫药物更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研究中,仍然应该积极地探究对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进行防治的有效手段,减小对胎儿的危害。
关键词:抗癫痫药物;畸形;妊娠期引言孕妇在妊娠期间使用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对胎儿的认知能力和发育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抗癫痫药物所起的致畸作用。
据权威组织统计,世界范围内的癫痫孕妇数量不容忽视,在妊娠期间,如果直接停药,可能导致病症的发作与加重,对孕妇以及胎儿都会造成生命威胁。
在妊娠期内服用抗癫痫药物的致畸作用以及癫痫的遗传问题是孕妇及妇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一、抗癫痫药物与婴儿畸形之间的关系患有癫痫疾病的孕妇所生产出的婴儿较健康孕妇所娩出婴儿的畸形率更高,而这种现象是因为孕妇的遗传因素还是因为抗癫痫药物本身会对胎儿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是存在着较大争议的。
在21世纪初期,权威学者通过实验对这一点做出了回答:抗癫痫药物具有致畸性。
根据他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妊娠期间服用了抗癫痫药物的孕妇所生产出的婴儿畸形率要高于健康孕妇,而未在妊娠期间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癫痫孕妇所生婴儿的畸形率与健康孕妇没有差异,所以婴儿的畸形并非是因为癫痫孕妇遗传,而是因为孕妇服用了抗癫痫药物。
二、传统抗癫痫药物的致畸性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主要包括苯巴比要、苯妥英、卡马西平、丙戊酸、乙琥胺、苯二氨革类,根据治疗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孕妇服用苯巴比要之后,婴儿可能出现唇腭裂或者心血管畸形病症;苯妥英虽未被明确证实为导致婴儿畸形的要素,但是也曾被指出具有致畸性;卡马西平虽然致畸性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这种药物会对孕妇体内的叶酸代谢造成干扰,胎儿可能出现神经管畸形;丙戊酸日平均给药剂量在700mg以上的情况下,有极大可能导致婴儿出现脊柱裂;乙琥胺会使癫痫孕妇出现失身发作,但是并未证实其对婴儿有致畸性;苯二氨革类也未被证实其对婴儿有致畸性,但使用该药物的孕妇娩出畸形婴儿概率也比较高。
癫痫患者想要孩子该怎么调药备孕期间抗癫痫药物是否需要调整由于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本身对怀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女性癫痫患者计划怀孕时,要提前三个月告知医生,让医生帮助你一起准备。
那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妊娠期使用抗癫痫药物可能对癫痫女性后代智力发育造成影响,尤其是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和苯妥英钠。
大剂量丙戊酸钠(超过800mg/天)以及联合丙戊酸钠的多药治疗的致畸风险明显增加;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来评估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噻加宾、托吡酯、氨己烯酸)的致畸性。
单一药物治疗原则:如果患者联合应用了三、四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或一些致畸风险比较高的抗癫痫药,就要由医生进行进一步调整,逐渐调为单一药物治疗,或者换用致畸风险相对较低的抗癫痫药。
总之,计划怀孕的患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到既能控制癫痫发作,又能尽量减少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原来用丙戊酸钠这类药物的癫痫患者,怀孕前该怎么调药如果计划怀孕,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换用其他药物,以降低致畸风险。
特别需要讨论的是持续应用丙戊酸钠对于胎儿可能造成的风险,应当警惕大剂量丙戊酸钠(超过800mg/天)以及联合丙戊酸钠的多药治疗,可能造成比较大的风险。
目前有很多新型抗癫痫药物,应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对于发作频繁、控制不佳患者,应积极调整抗癫痫药物治疗方案,达到理想控制后再考虑怀孕。
怀孕期间是否需要停用抗癫痫药物怀孕期间癫痫发作尤其是大发作,如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会导致胎儿窒息,威胁胎儿生命,因此不能擅自停用抗癫痫药物。
然而,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小、又能尽可能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规范治疗。
此外,王梦阳主任提醒,癫痫患者怀孕后血中抗癫痫药物浓度会降低,导致复发。
因此要在怀孕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按期监测血中抗癫痫药物浓度,而且产后也要第一时间监测血药浓度含量,并将药物调整至最低有效剂量【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作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位坤坤韩涛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抗癫痫药物致畸性的特异性
抗癫痫药物(AEDs)对胎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还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畸形,而且抗癫痫药物致畸性具有药物特异性。
1.丙戊酸
丙戊酸是治疗癫痫的一线广谱药物,其致畸性是公认的,即使是低剂量(<1000 mg) 也能增加致畸风险,且呈剂量依赖性,日剂量≦1500 mg和>1500 mg 致畸性的OR值分别是3.7和10.7。
HernandezDiaz等对323例服用丙戊酸作为单药治疗的妊娠女性研究发现,严重畸形的发生率是9.3%,主要与神经管畸形、尿道下裂、心血管畸形有关。
诸多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妊娠前3个月服用丙戊酸具有明显增加神经管缺陷发生的风险。
另有研究表明,丙戊酸可以增加尿道下裂、唇腭裂、心脏室间隔缺损、肢体残缺等发生的风险。
尽管丙戊酸对胎儿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但是丙戊酸在孕妇群体中还是有所应用,因为它是治疗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尤其是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的有效药物。
此外,产前暴露于丙戊酸钠还与神经发育延迟和孤独症有关。
2.卡马西平
部分性发作时常选用卡马西平,一些学者认为卡马西平是较为安全的药物,但亦对胎儿存在致畸影响。
Samren等多名专家分别就妊娠期间服用卡马西平所导致胎儿畸形进行研究,严重畸形发生率从2.2% 至6.3%不等。
HernandezDiaz 等对1033例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的妊娠女性研究发现,严重畸形的发生率是
3.0%。
怀孕期间暴露于卡马西平,腭裂、神经管畸形、尿道下裂、心血管缺陷发生风险增加。
Tomson等研究发现,患者在孕期服用卡马西平可增加胎儿严重畸形的发生率,增加胎儿口面裂发生的风险。
胎儿脊柱裂的发生也与卡马西平显著相关(OR=2.6,95%CI: 1.2~5.3)。
然而,Harden等研究结果却没有显示暴露于卡马西平者能增加胎儿严重畸形的发生率。
Morrow等曾做过一项样本数量为900例的研究,结果是卡马西平作为单药治疗时致畸率最低,为2.2% (95%CI: 1.4~3.4),比较暴露组与未暴露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Meador等就此做过一项meta 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严重畸形率是
4.6% (95% CI: 3.48~
5.76),较其他AEDs导致畸形的风险要低。
3. 苯巴比妥
全身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时常选用苯巴比妥治疗。
HernandezDiaz等对应用苯巴比妥单药治疗的199 例妊娠女性研究发现,严重畸形的发生率是5.5%,苯巴比妥与唇腭裂和心血管畸形和泌尿生殖系统缺陷有关。
4.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是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简单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癫痫持续状态时常用苯妥英钠注射治疗。
HernandezDiaz等对应用苯妥英钠单药治疗的416 例妊娠女性进行研究,发生严重畸形的比例是2.9%。
妊娠期应用苯妥英钠可导致多种畸形,包括神经管畸形等。
5.新型抗癫痫药物
过去10年中,拉莫三嗪、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等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中使用增加,因此评估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其中,关于拉莫三嗪的研究最多。
与传统的AEDs相比,拉莫三嗪的致畸风险较低,单药治疗时所致畸形中常见的是唇裂、腭裂,致畸风险无剂量相关性。
HernandezDiaz等对应用拉莫三嗪的1562例妊娠女性进行研究,发生严重畸形的比例是2.0%。
其他新型AEDs 致畸性研究较少,HernandezDiaz等研究显示,左乙拉西坦导致畸形的发生率是1.2% (95%CI: 0.6~2.5),托吡酯是4.2%。
与未暴露的对照组相比,左乙拉西坦严重畸形的RR为2.2(0.8~6.4 ),托吡酯为3.8 (1.4~10.6 ),其中托吡酯所致畸形主要是唇腭裂。
抗癫痫药物致畸作用的评价是复杂的,事实上癫痫本身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
然而,一些证据表明,癫痫的分型和怀孕期间癫痫发作次数并不影响畸形的风险。
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女性比那些未经治疗的女性后代畸形发生风险高,有癫痫病史的妇女但未接受AEDs治疗者发生重大畸形的风险并未增加。
然而,后者的观察也可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为癫痫一般都及时治疗,未经治疗的妇女可能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