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81.50 KB
- 文档页数:75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意识之中,理性无法觉察潜意识的经验。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本我遵循享乐原则,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自我是由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
超物由自我发展而来。
朝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4、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害怕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等。
5、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试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表现有:(1)否认否认的内涵是指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
(2)替代替代的内涵是将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替代对象。
(3)认同认同的内涵是指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的接受另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
(4)投射投射的内涵是指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
(5)合理化合理化的内涵是指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
(6)反作用反作用的内涵是指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
(7)退化退化的内涵是指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如五年级小学生因母亲生了小弟弟,出现了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行为。
(8)压抑压抑的内涵是指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潜意识中。
(9)升华升华的内涵是指一种正常且非导致压抑的替代行为方式,如将性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释放方式。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
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
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第三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8.自由联想法在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它与催眠疗法有何不同。
9.什么是过失,为什么会产生过失。
10.什么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总目标。
通常使用的治疗技术有哪几种。
第一节人格结构理论个体在其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经由成熟与学习的发展历程,逐渐建立起来的包括多种特质的统合性人格整体,称为人格结构(personalitystructure)。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是其学说的核心,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提出心理结构说,认为人的心理由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意识(表层)三个层次所构成;直至1923年才在《自我与本我》中正式提出人格结构说,认为整个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
这是对早期提出的心理结构说的修正与发展。
人格结构说既融入了心理结构说的思想,又强调了人格结构说的心理动力。
本节从介绍人格结构的组成入手,兼述人格的动力状态,说明心理能量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分配与流动。
本节最后再简要地回顾弗洛伊德早期提出的心理结构说。
人格结构的组成有关人格结构的论述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一个基本方面。
他在晚年明确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节对人格结构各组成部分的性质、起源、作用以及进行活动时所遵循的原则,分别进行说明。
(一)本我本我(id)是人格系统中最原始、最隐私的部分,它处于潜意识的深层,由先天本能、基本欲望组成,如饥、渴、性,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的所有欲望。
弗洛伊德曾说过,本我是我们人格中最黑暗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贮存心理能量的地方,与肉体联系着,肉体是其能量的源泉;蕴贮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此等冲动一旦发生即要求立即得到需求的满足,不受个体意识的支配,也不受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
我们叫它一团混沌,一口充满沸腾、激动的大锅。
本我沸腾着、喧嚣着,毫无掩饰与约束地寻求生理的满足,它不受理智和逻辑法则的约束,也不知道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好、是坏;什么是道德。
第三章精神分析学一、概述从心理角度入手论述文学艺术,古已有之。
柏拉图认为诗歌使人心智衰颓而诗的创作能力属于神性的迷狂,亚里士多德提出心灵净化说,柯勒律治对想像进行了一番论述,都可以证明心理批评的历史源远流长。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分析批评始自19世纪末,在当代盛行的诸多批评模式中。
它是出现得较早、影响也极为深远的一种,它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及其他现代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批评之中。
追溯精神分析批评的百年演变历程,考察它所研究的无意识对象,可以看出在不同发展阶段精神分析批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弗洛伊德本人为代表的传统精神分析批评(本我心理学批评),主要研究作者个人(或作品中人物)的无意识心理,文学作品被当作作家的心理征候来加以分析;后弗洛伊德时代的自我心理学批评开始分析读者对文本的心理反应,突出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原型心理学批评中,文学作品既不是体现作者个人心理征候的地方,也不是满足读者的个人无意识中隐秘幻想的渠道,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再现。
雅克·拉康等人将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从语言学角度重新阐释和改造了传统精神分析学中的许多概念,例如,“无意识”被认为是语言的产物,具有同语言一样的结构。
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a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精神分析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对影响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心理作了细微的阐发。
注重对作家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它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生活的记载。
作家内心深处的冲突尤其是童年生活中性爱冲动的幻想和挫折构成了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在了解作家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的基础上,精神分析要求反观作家的作品,以揭示这些文本中暗藏的意义或深层的内容。
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
b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的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关系c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d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四、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类型夏普墨迹测验——包括1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只有一张墨迹,有的卡片上墨迹颜色不止一种,受测者根据指导语,描述他们在墨迹中看到的东西。
多数心理学家依靠他们个人的洞察力和直觉来解释受测者对墨迹测验的反应。
主题统觉测验(TAT)——设计者是亨利·默里。
测验由一系列模糊图片构成,让受测者根据情境讲故事,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境,结果将如何。
画人测验——画人测验的模糊刺激是一张白纸和要求受测者画一幅图画的指导语。
它通常被当做评定心理问题尤其是儿童心理问题的指标。
精神分析师常把受测者画的人看做是自我的象征。
2、对投身测验的评价反对者——它更应该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访谈支持者——首先,要区别好研究与差研究。
好研究目的是在于检验当前的预测,而差的研究把个体对测验的反应与任何一种行为联系起来,当评论家审视那些做出了合理预测的好研究的结论时,他们找到了可以支持测验有效性的证据。
其次,与其他类型的人格测验相比,为投射测验找到良好的效度资料更为困难。
但是很多心理学者提醒人们,不要夸大地解释受测者对投射测验的反应,不要过分依赖这些测验做诊断,采用投射测验获得的信息,应当和访谈、观察、个案材料及其他类型测验所收集的信息同时使用。
五、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和批判1、贡献:弗洛伊德理论是第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与人格的理论。
被公认为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
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2、批判:首先,怀疑其原创性其次,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是不可验证的。
例如病人在无意识中强烈地憎恨姐姐,用什么样的证据去证明呢?再次,主要依靠个案资料证明其理论,存在一定偏差。
最后,忽视或者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没有认识到生命最初五年之外的经验如何影响人格,不考虑社会文化对人格的重要影响,没有关注日常的心理机能和人格的积极面。
精神分析理论简介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主张人的行为和思维受潜意识的影响,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来理解和治疗心理问题。
在心理学和精神治疗方面,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潜意识与意识精神分析理论中,个体的心理活动被划分为潜意识和意识两个层次。
意识是个体能够直接感知和注意到的心理活动。
而潜意识则是个体无法直接察觉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心理防御机制等。
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个体的潜意识对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会通过各种方式滋生出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等。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强调通过解析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来理解和治疗这些心理问题。
冲突与欲望的解析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冲突主要源于潜意识中的欲望与现实的冲突。
个体的无意识潜意识中存在着强烈的欲望,如性欲望、压抑的童年经历、社会规范等。
这些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受到抑制和压抑,从而导致心理冲突的产生。
精神分析理论通过解析个体的潜意识来理解这些心理冲突和欲望,并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解析梦境和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通过解析梦境和自由联想中的隐含信息,可以揭示个体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个体免受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和欲望的困扰,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潜意识中的一种反应模式,通过将冲突和欲望排斥到潜意识中,以防止其对意识活动的干扰。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等。
压抑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冲突和欲望排斥到潜意识中,使其无法自觉。
否认是个体拒绝承认或接受一些现实情况或心理需求。
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欲望和冲突归因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分析心理防御机制来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个体认识到这些机制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第一章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探讨人际互动的一门学科。
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社会心理学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概述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根据该理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冲动,这些冲动可以通过梦境和日常行为来表达。
这些冲动可能会被压制,导致精神问题。
第三章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应用:3.1 人类行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一个自我保护和满足内心需求的过程。
这在社会心理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可帮助人们了解人类行为的真实动机,为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提供帮助。
3.2 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心理防御机制,认为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会通过压抑或否认等防御机制来应对潜在的恐惧和痛苦。
该理论在研究社会行为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3.3 神经症神经症是社会心理学中经常研究的一种现象。
精神分析理论在研究该现象时,强调了潜在的事物,并通过研究神经症的内心动机来提供有关治疗的见解。
3.4 童年经历精神分析理论还强调了童年经验对人类行为的长期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中,童年经验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接受。
通过研究童年经验,人们可以了解个体的个性发展、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践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实践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个体治疗在个体治疗中,精神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
心理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梦境、日常行为和沟通方式,来解决患者的问题。
4.2 社区治疗在社区治疗中,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侧重于解决集体性问题,如压抑和羞愧等问题。
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集体问题的本质、动机和影响。
4.3 儿童发展在研究儿童发展方面,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见解。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儿童内部的冲动、压抑和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