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来看
- 格式:ppt
- 大小:472.00 KB
- 文档页数:59
素质教育的鼻祖华德福教育论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素质教育的鼻祖华德福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关键词]全人教育培养想像力教育的艺术性手段[论文摘要]教育的三大要素是培养人的想象力,真理感和责任感,以达到超越情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华德福教育的特殊理念,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不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的一面。
一、什么是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也叫鲁道夫·史代纳教育,是由出生于奥地利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理论观点创建的。
它主张要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以人为本,以爱为本,顺应人的生理和思想意识的发展,引导人寻找真正的自我,培养人对生活和自我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给予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寻找自我在世界中的定位。
1919年,德国的一家香烟厂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理论为工厂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命名为自由华德福学校。
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论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教育已在欧美发展了八十多年,它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和规模最大的独立教育体系。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能证明华德福教育在总体上比其他的独立教育体系或公共教育好。
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明显地体现出它的优长。
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华德福学校受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华德福教育体系的信赖,相信人智学对人的理解。
这些父母看到了孩子接受华德福教育后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健康和快乐,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向上,社交和生活能力较强,具有创造力和艺术才能,因此,更加相信这一教育的正确性。
华德福教育起源于德国,德国教育厅统计发现。
在全国性ABITUR考试中,华德福学校的学生考取率是公立学校的三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社会许多校园被色情、暴力、吸毒等问题困扰的今天,华德福校园里却是一片净土。
二、华德福教育理念(一)配合人的整体发展进行“全人”的教育。
黄晓星从2004年成都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和学校开始到现在,将走过四个年头。
在这四年中,华德福教育从一个几乎没人听说过的名字到现在,很多关心教育的人如果说没听说过华德福教育,也许会被人认为落后了。
如果你有小朋友的话,别人会用“你华德福了吗?”来问候你。
而且,很多人不但过了华德福的“敏感期”,到了“过敏期”。
我说是到了“过敏期”是他们对华德福教育的误解太多了,一提到华德福就有人打喷嚏,同时,也有人接受了华德福之后,几乎颠倒了他们生活。
1,“我小时候在农村原来的样子就非常华德福了!”这样的观点是由于华德福教育提倡自然和天然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丰富和贴近人性。
但是,小时候在农村原来的样子只是外在的环境而已,外在的东西不能说明其本质。
西方比较早的华德福学校几乎都是在城市里,如伦敦、纽约、爱丁堡和东京等地的华德福学校,他们没有自然和天然的环境也可以办成华德福学校。
2,“把教室布置成华德福教室,课程按华德福的走,这样就可以搞一个华德福班。
”这种做法在全球的华德福教育发展中还没见过应是具有中国特色。
华德福教育不是在形式上是就行了,用世界华德福幼儿园联盟主席Susan Howard的话说:华德福教育的本质因素实际上是教育者本身,她塑造和影响着儿童的环境,她不仅是通过各种布置、活动以及一天的节奏来,最重要的是教师个人的特质以及她与外界的关系,包括她与儿童、幼儿园里的其他成人、家长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
这些特质,包括外在和内在的态度和表现,渗透在儿童早期教育的设置之中并深刻地影响着儿童,而她们是通过模仿过程来吸收这一切的。
这些童年经历的后果会在儿童成长的后期通过其身体素质、行为倾向以及对待生活中的机遇和挑战的态度上表现出来。
如把教室布置成华德福教室,课程按华德福的走,就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华德福教育也就太容易了。
3,“华德福教育不提倡看电视,远离现代文明,回到原始状态。
”华德福学校开始的时候是1919 年,那时没有电视。
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探析作者:李萍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11期华德福教育是起源于德国、在世界各地已有80多年实践历史的一种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我国目前对这一教育理念和实践还没有系统地加以研究。
因此,本论文试图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念、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希望它能为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带来一定启示。
华德福教育;艺术;平衡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我国深刻地对现阶段教育现状进行反思以及意在改革的决心,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流派、教育理念、教育新模式被介绍引用到国内教育中。
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或称斯坦纳教育(Steiner Education)就是这些思想理论中的一支。
本文立足于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访谈以及见闻,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1.华德福教育概述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起源于德国、在世界各地已有80多年实践历史的一种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
是由出生于奥地利的思想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观点所创立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德雷克·迈尔(Federico Mayor)认为建立在对人的本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华德福教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人的智力、艺术和道德应该是平衡地发展;教育工作被当作一门艺术进行;教师就像艺术家那样帮助孩子发现和热爱他们周围世界;教师的角色:唤醒每一个儿童潜在的能力。
”[1]目前,华德福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非宗教性的教育运动,华德福学校遍布于各大洲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
德国华德福学校联合会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1月全世界共有998所经过联盟认证的华德福学校[2]。
位于四川成都的华德福学校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大陆第一所得到联盟认证的华德福学校。
论华德福教育的优缺点姓名:吴盼盼班级:汉本二班学号:120114051 华德福教育我国学校对它的理念诠释主要在于:回归自然和崇尚朴素与简单的发展观,发展的阶段性和精神生命的成长等。
这些成为华德福教育理论引入学校的办学学生观、教育观、课程观的理论指导。
看了我国对华德福教育理念的诠释,我想起了上午的四级考试,对于没有英语天赋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华德福理念崇尚回归自然和崇尚朴素与简单的发展观,就这点我根据对四级考试的感慨谈论一些华德福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的四级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目前各行各业不管与英语有没有关系,大都要求要有四级证书,四级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
我认为这是相当不明智的,对于英语的学习,我认为还是应该以个人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要不要来学习,以华德福的回归自然为原则,来规范我们的学习。
对于考四级的大多数考生来说,大多都是考完后直接就将英语知识置之高阁,弃之不用,不是不想用,而是在生活中基本上是用不到的,这样的选拔考试完全是无用的,它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生活中用不到的东西,从而导致自己真正喜爱的科目没有时间去学习,压制了正常的兴趣的培养。
反之,如果依照华德福理念的自然原则,可以使得人们的兴趣得到发展,人们可以生活的更加快乐和自由,同样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人生。
而这正是我所看重的,也是华德福教育的优点所在。
然而,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即使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
我们还以今天的四级考试为例。
虽然我们都对这种无意义的选拔考试深恶痛绝,但我们又必须遵守社会规定的各种让我们无奈的考试。
而华德福理念过于强调自然和简单化的教育,又容易使得学生与社会脱节,对于这点我是持怀疑态度,就像我国试行过得无文凭的大学,选择去那里上学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浅谈华德福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浅谈华德福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论文关键词:华德福教育产生发展论文摘要:华德福教育是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种现代化国际性中小学教育形式,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学校实体。
由于它建立在对人的意识发展深人研究基础之上,在教育中强调人文主义精神并迎合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华德福教育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我国教育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类似西方的问题,借鉴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华德福教育(VPaidorfEducation)又称为史代纳教育,是由鲁道夫·史代纳(RudolfSteiner)所创立的一种现代化国际性教育形式。
它主张除了智力的教育外,让教育进人一个人所有领域,包括人的身体、心灵(思考、感情和意志)和精神领域。
华德福教育要求学校减少理论课,多上艺术和手工课,并按照儿童不同成长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华德福学校是体现华德福教育理念的主要机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斯图加特的华德福一阿斯托瑞尔(waldolf-Astoria)烟厂经理艾米尔·莫特(Emil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为烟厂工人的孩子建一所子弟学校。
1919年9月7日子弟学校建成,并以工厂名字命名为华德福学校(Waldodschool)。
这所华德福学校共有名教师,8个班级,256名学生。
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好评,人们都认为这是未来教育的典范。
后来,凡是赞同史代纳的教育理念,并以其作为指导思想办学的学校,都称为华德福学校,或鲁道夫·史代纳学校。
一、华德福教育产生的背景1.人智学(劫血甲肋phy)的发展。
鲁道夫·史代纳对人的精神活动做了深人的研究。
他认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精神领域,并创立了特别的“精神科学”,称为人智学。
史代纳在研究中发现人的意识发展具有阶段性,并以七年为一个周期。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发展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迎合与发展。
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在全球已有超过三十年的历史,是欧美国家最大的非营利性学前教育机构。
它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中,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经由其所实施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可以让儿童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通过自然探索的方法帮助孩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并培养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爱好。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儿童早期发展模式,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儿童的内在需求,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促进每位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
它既包含了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又吸收了瑞吉欧教育的灵感,更结合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具备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性。
华德福教育认为,儿童应该像花朵那样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色泽;而父母则应当像园丁那般悉心呵护着这些娇嫩的小苗茁壮成长!一、儿童成长与儿童文化:华德福幼儿园,是指在德语区域里面的华德福教育机构开设的针对3-6岁儿童的日托班或者短期课程。
它采用华德福教育的基础原则,但却摒弃了其刻板僵硬的教条主义风格,从而使得整个幼儿园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二、儿童个体差异与儿童教育:华德福教育倡导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鼓励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发展,反对灌输式的填鸭教育。
华德福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来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例如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只安排简单易懂且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避免复杂难度太高的知识点,同时也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习惯上的约束。
此外,华德福老师还会给予儿童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我想法,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潜能。
儿童个体特征和教育的关系不仅受到他们生理因素如身高、体重等影响,还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塑造。
华德福教育正是看到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纳。
三、儿童权益保障与儿童发展:华德福教育认为,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必须加倍珍惜他们的权益。
因此,华德福教育机构都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除此之外,华德福教育机构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事业,努力践行企业责任。
四、华德福教育的局限性:虽说华德福教育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仍旧无法摆脱固定思维的桎梏,即便再怎么改革创新,依旧没办法完全跳出陈腐落后的窠臼。
从成都华德福学校参观回来~~~(这是从豆瓣网上看到一位作者的感想,分享给大家)作者:Rita成都华德福幼儿园是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一直来我都希望前去参观拜访,这次成都行终于让我了却心愿。
关于华德福在中国大陆的实践,说实话,我的内心是存在着许多疑问的。
这篇印象就以我的疑问为线索展开,希望能给对华德福教育有兴趣的人一点有用的信息。
疑问一:中国华德福学校的环境如何?对华德福教育略有了解的人都会发现,华德福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人和自然的协调融洽。
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华德福学校大都设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孩子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感受自然的灵性。
华德福校舍也被设计得整洁、舒雅、安全。
华德福教室通常会采用原木、棉麻等自然物质来装饰房间,教室内摆设鲜花,营造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
在环境上,就可以让人感受到华德福学校与传统学校的不同。
那么,华德福在中国也能做到营造出这种自然的环境来吗?这是我心中的第一个疑问。
对于像华德福这种注重自然对人的教育作用的教育体系而言,如果校址是在钢筋丛林里的话,那很显然会违背华德福教育的精髓。
所以我很想看看成都华德福学校的环境。
成都华德福学校位于琉璃场皇经楼村,这已接近于成都市郊区。
很难打的士,最后是农民的电动三轮车把我们送到了那里。
又走了一段黄土坡路,才看到了华德福教育的牌子:在学校外就已听到孩子们的声音,走进学校里,看到老师正带领着一些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
学校里很多花和树,阳光洒下来,投下许多光斑。
在教室的外面,我看到一些用木根做的有趣的动物造型,华德福的老师告诉我,这是孩子们自己做的。
接待我们的老师把我们带到了学校的多功能教室,这间教室是木质地板,浅色纱帘,桌上的水罐里插着康乃馨,一位老师正在钢琴上弹奏乐曲,立式的黑板上写着英文的月份名称。
成都华德福教室给我的感觉是朴实、宁静,虽然这里似乎没有国外华德福学校的精美,但是成都华德福在中国成都郊区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实现了华德福教育所推崇的“自然、宁静”。
浅析德国华德福教育理念及其在国内的实践作者:方帆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2期[摘要]华德福教育在欧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而近年来我国才涌现一批以斯坦纳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华德福教育机构,为幼儿教育带来新的理念。
本文主要分析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华德福人智学幼儿教育[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2-0210-03一、华德福教育理念时代背景一战结束后,在欧洲范围内兴起一系列教育改革,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风引领教育学家们推行一系列教育制度改革,比如受教育机会由社区提供,而不是旧制度中的按社会等级分配决定,民主教育制度也被提上议程,涉及学生共同管理以及保障儿童权利等议题。
此时兴起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影响较大的有法国教师弗莱纳特发展的弗莱纳特教育学(die Freinet -Pädagogik),意大利教育学家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蒙特梭利教育学(Montessoripädagogik),德国范围内主要有汉堡William Lottig创立的团体生活学校(Lebensgemeinschaftsschulen),Gustav Wyneken创立的克尔斯多夫自由学村(Freie Schulgemeinde Wickersdorf),Peter Petersen领导的耶拿教育实验学校(Jena-Plan-Schule),Fritz Karsen在柏林Neukölln区成立的卡尔马克思学校(Karl-Marx-Schule),以及本文研究对象,鲁道夫斯坦纳的人智学思想领导下的华德福幼儿园(Waldorf Kindergarten)也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鲁道夫斯坦纳(1861–1925),华德福教育理念的创立者,奥地利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
华德福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
在华德福教育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有着诸多启示。
华德福教师教育思想强调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深入了解和关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呵护者和成长的引导者。
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发展节奏。
因此,教师需要用心去观察、倾听和理解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这与传统教育中以统一标准衡量和培养学生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往往过于强调标准化的考试和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华德福教育思想提醒我们,要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充分发展。
华德福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认为,孩子在幼年时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教育不应过早地将知识以刻板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应通过各种艺术、手工等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机会,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和创造。
这种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压抑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当在教育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勇敢地尝试和创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德福教师教育思想还强调教育的整体性。
华德福教育认为,人的发展是身、心、灵的全面发展,知识的学习应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审美情趣。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还有音乐、美术、手工、园艺等丰富的艺术和实践课程。
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相比之下,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学科之间的界限较为分明,缺乏整合性。
我们可以借鉴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设计更具综合性的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华德福教育理念及其启示引言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起源于德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华德福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华德福教育理念的来源、特点、实施方式及其在当今教育中的启示。
华德福教育的来源华德福教育是由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
斯坦纳深刻地认识到,当时德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过分注重知识获取的数量和速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把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发展,因此他创立了华德福教育,希望能够创造一种更加适合人类自然发展的教育方式。
华德福教育的特点1.强调个性发展:华德福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个性和天赋都应该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2.综合性教育:华德福教育不仅注重学习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能力。
3.尊重自然:华德福教育鼓励学生与自然亲近,认为自然是一座教科书,学习自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学习节奏:华德福教育认为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节奏应该根据个性和兴趣慢慢地步入正轨,不应该强迫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前进。
华德福教育的实施方式1.小班制:华德福教育通常采用小班制,注重师生交流和个性化教育。
2.综合性学习:华德福教育强调对所有科目的综合性学习,同时注重学习实践。
3.艺术教育:华德福教育认为艺术是一种培养个性和想象力的方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艺术教育和运用。
4.社会实践项目:华德福教育提供社会实践项目和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区活动。
华德福教育的启示华德福教育的理念与当前教育的趋势有相似之处。
通过学习华德福教育,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应该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发展。
华德福教育理念对当前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与孩子天性合作,注重孩子心灵平衡发展的新型的教育方式。
华德福教育的目标,是“护送孩子迈向自由之旅”。
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理念进行探索研究,能为我国当前的幼儿园教学带来一定启示。
华德福教育理念幼儿园教学启示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完整而独立的国际性教育体系。
整个华德福教育运动的中心思想植根于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自创的人智学。
华德福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斯坦纳说:“我们所努力的最崇高理想是培养开发出给自己生命目标及方向的自由人之能力。
”一、华德福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一种教育模式的灵魂所在。
好的教育理念能够指导教育实践顺利进行。
斯坦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是帮助孩子的身体、心灵和自我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门艺术,他提倡让幼儿快乐成长,认为这是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唯一的任务。
华德福教育不提倡对幼儿进行正式的教育,如果非要进行“教育”的话,必须注重对孩子社会常识的教育,如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让孩子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手工制作;培养孩子的情商等。
(一)规律与重复华德福幼儿园中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都以节奏性、规律性和重复性为原则。
斯坦纳认为:“规律是健康之柱”,人类、大自然都在规律中演进,配合大自然的规律是促使幼儿生理与心理健康成长的要件。
生活和活动的节奏就像呼吸一样重要,重复和秩序能给孩子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培养儿童的意志力,是健康身体发展的基础。
同时早期的顺序规律生活经验可以为幼儿未来的逻辑思考奠定良好基础。
(二)模仿与典范幼儿具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及模仿能力,这阶段的孩子具有梦幻特质,具有很强的能力去编织“想象”的世界,一根树枝可能就是他们的一支枪或一艘船。
因此,必须给孩子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这种想象力可以帮助小朋友来理解事情。
幼儿是透过“模仿”来学习的,同时经由感官来认识世界,他们的感官对所有围绕着他的声音、颜色和形状开放,因此,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典范”提供经验和模仿是华德福幼儿园很强调的部分。
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百年中国幼教观后感》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幼儿教育,则是基石中的基石。
观看了关于百年中国幼教的相关资料和纪录片,我深受触动,心中涌起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回首百年前,中国的幼儿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
在那个动荡不安、积贫积弱的年代,幼儿教育的资源极度匮乏,观念也十分落后。
大多数孩子无法享受到正规的早期教育,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懵懂成长。
然而,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奔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的成立为幼儿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投入资源建设幼儿园,培养幼儿教育师资。
在这个阶段,幼儿教育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保障儿童的基本生活和健康成长上。
幼儿园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学习简单的知识,参与游戏和活动,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幼儿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方法日益多样化。
从注重知识传授到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到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中国幼教在不断探索中前行。
各种特色幼儿园如春笋般涌现,蒙氏教育、华德福教育等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被引入国内,与本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
在这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那些坚守在幼教岗位上的老师们,用他们的爱心和耐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却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有一位乡村幼儿教师,在条件简陋的教室里,用自己制作的教具给孩子们上课,为他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还有一位城市幼儿园的园长,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四处奔走筹措资金,不断改进教学设施和课程内容。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和农村的幼儿教育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幼儿园过度追求功利,忽视了教育的本质;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给孩子过多的压力等等。
浅谈华德福教育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前景作者:杨阳张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2期摘要:华德福教育,由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鲁道夫·史坦纳创建,是当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华德福教育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针对意识发展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华德福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色,世界各地都在吸收其合理的核心部分发展自己的文化。
而在我国,华德福也进行了8年的推广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本文论述了华德福教育的内涵及其特色,并阐述了华德福教育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华德福教育;特色;实践;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一、华德福教育(一)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华德福教育是德国人鲁道夫·史代纳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创建的。
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心、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
史代纳发现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七年为一个周期。
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大约七岁,这个阶段幼儿的各个方面都在逐渐的发展与完善,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幼儿,幼儿本能地以模仿来学习;第二个阶段是七岁到十四岁,这一阶段儿童形成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总结感觉和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通过感觉表达和体验内心细腻的感受;第三个阶段是十四岁到二十一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周围的人,形成了个人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史代纳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
1(二)华德福教育的内涵华德福教育主张按照人的意识发展规律,根据意识的成长阶段来设置教学内容,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最终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实现自我,心灵自由的人。
华德福理论在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华德福教育的弊端【内容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将华德福艺术教育理念引入中国艺术教育中,并在中国艺术教育专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旨在为艺术教育者、文化传播者开辟新的教育道路。
【关键词】华德福教育理念中国美术教育应用华德福学校由奥地利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根据人智学理论,为Waldorf 香烟厂的工人子弟创办的学校,并命名为自由华德福学校。
华德福教育理念是国际范畴内运行的“精神运动”,受到欧美教育界的好评。
华德福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是从生活中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为他们设计相应可持续改进的教育。
“它强调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将艺术作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追求艺术化,强调所有学科都要通过艺术的方法来完成”。
①近期,中国关注儿童成长的教育家引进欧洲华德福教育理念,相继在成都、北京等地创办华德福学校。
“教育对于个体生命发展而言,乃是一个整体,正如人类自身的发展一样。
个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种族发展的复演,良好的教育正在于逐渐地呈现、引领种族发展史在个体发展中的复演。
正是种族发展史在个体发展中缓慢的呈现,使个体的精神发展呈现出逐渐生成的过程”。
②由此,尝试将华德福理念渗入中国的美术教育,对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主动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更加受到关注。
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幼儿绘画是一种运用线条、造型、色彩等手段,经过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想象,再通过手、眼、脑的协调运作把它表现出来的再创造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愉悦身心的功效。
幼儿绘画特征为捕捉意象。
当幼儿观察物象时,习惯将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先行筛选与强调,而后在头脑中酝酿成意象,表现出对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