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之媒介信息论
- 格式:pptx
- 大小:245.58 KB
- 文档页数:97
人工智能背景下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发展与演变麦克卢汉媒介三论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探讨了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发展与演变有着独特的意义。
麦克卢汉媒介三论主要包括媒介是延伸人的身体器官、媒介是塑造人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以及媒介是改变人的社会结构的力量三个观点。
在这三个观点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是信息”的观点,强调媒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传递和表达信息的工具。
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媒介更加智能化和互动化,具有更强的智能处理和决策能力。
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推荐。
这种智能化的媒介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的意识形态。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会对人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信息筛选和推荐。
这种个性化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算法推荐信息,可能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只接触到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视其他观点的存在。
这对社会的多样性和人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
媒介对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的改变是渐进的,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种改变更加明显和快速。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传统产业和就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些传统产业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大量的人力资源面临失业风险。
媒介的智能化和个性化也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推动了新的产业的快速崛起。
这种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计。
麦克卢汉媒介三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媒介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同时也对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1、内容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1、内容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2、评价意义: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缺陷: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1、含义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
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评价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
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1、内容: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0903广告学吴佳蕾学号:220904025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西方传播学巨匠,他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震惊了西方乃至世界,这位加拿大学者称为了传播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先知和圣人。
他在书中强调“媒介即是信息”,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这一概念在当时社会坏境下无疑是非常新奇的,实际上当麦克卢汉提出这些问题时,人们觉得他所著的不像学术论文,更像科幻小说……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形式出现后,它不是静态的、空洞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对信息。
知识。
内容的反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
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媒介这种形式本身要比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在当代社会,媒介已经如同长在人们身上的血肉一样不可分割。
网络、电视、电影、手机、电话、音乐、报纸、周刊、消费品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媒介大片覆盖了我们的生活,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它和政治、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不正是一一验证了麦克卢汉的语言吗?当一个人陷在媒介纠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人们疑惑,恐惧着自己的不能掌控。
光纤、数字化、无线电……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虚拟的时空,真实已不再受到限制,虚拟社会的生存游戏将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存在。
大众媒介的普及无疑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大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
媒介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麦克卢汉的这一预言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
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读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一文有感l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
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
和着这股热潮,我翻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文,力图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
传播学研究应关注什么在西方传播学界一贯推崇的内容和效果研究声中,麦克卢汉独辟蹊径,选择了媒介本身,甚至是媒介的技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表达了对以往研究路径的批判,引起了强烈反响。
被西方视为传播学的先驱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以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大众传播三功能说,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研究的最新方法也不光是考虑“内容”,而且“还考虑媒介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并认为“过去人们对媒介的心理和社会后果意识不到”,因此,在《媒介即讯息》一文中,麦克卢汉开篇宗义:“我们这样的文化,长期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务的手段。
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务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感到有些吃惊。
”传统的传播学研究认为媒介不过是信息传送的介质,至多能与传播的其他几个要素相提并论。
麦克卢汉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传播学的内部,并未仅仅将媒介视为传播学的五个要素之一,他的视野转向了媒介的属性特征——媒介,作为工具,一种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传送讯息的装置,因此也就转向了考察生产工具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贡献。
麦克卢汉《媒介——论人的延伸》主要理论观点1、媒介即是人的延伸。
他的“媒介”已不同于一般的理解中的“媒介”——信息传递的载体(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涵盖了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层面——机械电力、语言文字、娱乐游戏、科学技术和艺术世界。
麦克卢汉说:“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
”“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
”轮子是脚的延伸,文字是眼睛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共同的延伸,这是与器官相关联的。
另外,货币(希望和动机的)、游戏(内心生活的)与心理的整体的延伸相关联。
还有与肉体的整体延伸相关联的,例如:服装——皮肤的延伸,住宅——人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
麦克卢汉特别指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电子媒介把人又重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他认为作为人的延伸的每一种媒介,都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由此,他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⑴部落化时期。
即拼音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传播阶段,这时的传播是面对面的“现场式的”传播,它可以使人们的各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而处于一种有机整体的状态。
⑵非部落化的时期。
拼音文字的发明,打破了部落人各感官的平衡,突出了眼睛的视觉。
机械印刷术和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了感官失衡的进程。
他说:“借助口语和语言集团而实现的政治统一,在印刷术将地方口语变成地域宽广的大众媒介之间,是难以想象的。
部落这一血亲家族形式,由于印刷术的出现而爆裂,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相似训练的个体组合而成的群体。
”从而,民族国家取代城帮国家。
⑶重新部落化时期。
电子媒介使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只偏重视觉,“要同时使用一切感官”,“它使人们的感官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
正是在此意义上,“地球村”诞生。
2、媒介即讯息。
这一观点贯穿于他的全部学说中,是其学说的中心论点,《理解媒介》的第一章即为此。
要把握这一命题,首先要廓清“信息”与“讯息”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Information:facts or details about a situation,person,eventetc):有关事态、人物、事件等的事实或细节;讯息(Message:aspokenorwrittenpiece of information that you sent to another person):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给他人的一组信息。
中传新传考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加拿大传播学家,著有《机械新娘》、《古腾堡群英》、《媒介通论: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
是六七十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最具争议的学者,被称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
其理论独特,给人启发,他抓住了媒介分析的根本和主体,即研究媒介本身及其社会行为。
媒介理论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是人体的延伸(道路是脚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广播电视则是眼耳手的延伸)。
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共领域的延伸。
麦克卢汉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和”→“分化”→“再统和”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在感觉上是具有统和性的,在这个时代,虽然感觉主要由耳朵来把握,但同时却牵动着全部感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此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是平衡的,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不同,视觉文化的特点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
眼睛孤立地起作用,观察的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世界,而每次只能偏重于一个局部,因此,从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
2、媒介即讯息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传播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种媒介。
人们在使用媒介时,特别注重内容,反而忽略了形式,“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盗贼拿它来分散看家狗的注意力。
”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内容。
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旦出现,这种媒介本身,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具体内容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引起社会变革。
3、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是能够“高清晰度”延伸人体某感官的媒介,提供充分、完善的讯息,受众参与程度低,如照片、广播、电影。
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度高,如漫画、电话、电视。
麦克卢汉与英尼斯的媒介理论概念:1.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重要著作之一。
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他的这个观点,与英尼斯关于传播和文化史的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英尼斯的观点是:对边远地区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以及帝国权力的扩张,都与有效的传播系统分不开。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看来,一切传播媒介都是人类感官的延伸,“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也借用了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英尼斯认为,文明的兴起、衰落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一切文明都是靠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而存在的,与之相关的是,任何传播媒介不是具有长久保存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便是具有远距离运送的倾向性,便于对空间领域的控制,二者必居其一,他把前者称为“偏倚时间的”媒介,把后者称为“偏倚空间的”媒介。
麦克卢汉借用英尼斯关于媒介偏倚性的观点中的某些成分,又大加发挥,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点。
他提出“感觉的平衡”概念,提出:对于不同传播技术的使用会影响人类感觉的组织,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媒介的影响改变人类的感觉生活,进而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他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
他提出,新的电子媒介延伸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
3.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及信息接受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问答: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并对其进行分析麦克卢汉的研究是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的。
加一个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讯息的载体。
传播学者在研究传播主要苏中也将大众传播媒介和媒介讯息区分开来。
但是麦氏却对传播学领域的这种传统上的区分不以为然。
他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标新立异的解释。
从功能和效果这两个方面阐释了“媒介即讯息”的论点。
首先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出语惊人的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
“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
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
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他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省就是非语言的。
”对于那些关注媒介具体被用于传播何种节目等通常意义上的媒介内容的研究,麦氏曾颇为轻蔑的写道:“我们对所有媒介的官场反映,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被使用得这样一种反映,是技术文盲的一种麻木态度,因为一种媒介的内容就像是窃贼所拿的多汁的肉片,旨在分散看门狗的注意力,媒介效力之强是因为它被赋予另一种媒介作为其内容。
电影的内容是一部小说或者一部戏剧。
电影形式的效果与他的节目内容无关,文字和印刷的内容是言语,但读者全然意识不到印刷或言语。
”此外,麦氏还从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效果的角度理解“内容”。
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什么样的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变化,这就是他的内容,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的讯息。
在麦氏看来,媒介带给人类社会的信息,在一个方面表现为媒介“在人类事务中引入的规模或速率或形式(pattern)的变化。
”他是一个泛媒介论者,他论著中的“媒介”一词,概念比其他传播学者使用的媒介概念宽泛得多。
在他的笔下,各种技术性的工具、发明,如电灯、车轮、铁路、飞机等都是媒介。
他以铁路、飞机为例论证说:“铁路并未给人类社会引入流动或交通运输或公路,但却是人类先前的功能加速,并扩大了其规模,开创了全新类型的城市和新型的工作与休闲。
这一切的发生,不管铁路是在热带环境中还是在北部环境中运转都一般无异,且与铁路媒介所运货物或所含之物无关。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并重新理解媒介理论,特别是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理论出发,探索媒介如何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与感知。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观点,至今仍对媒介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加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扩展麦克卢汉的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媒介环境。
本文将首先回顾麦克卢汉的核心理论,分析他如何理解媒介对身体和感知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讨数字化媒介如何进一步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影响下。
我们还将讨论媒介对我们认知方式的影响,以及媒介如何成为我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扩展和深化麦克卢汉的理论。
这个框架将强调媒介的多元性和动态性,以及媒介如何与我们的身体、感知和认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通过这一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媒介环境,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技术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概述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主张颠覆了传统对媒介的理解,为媒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张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类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环境。
他认为,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都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介所传递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媒介本身所带来的新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上。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图像或声音,更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所承载的新的感知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进一步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媒介所传递的具体内容。
传播学主要理论分析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一)媒介即讯息主要观点:A: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理解:这里的“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
而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B、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理解: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利弊: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突破在于:第一,它突破了人们对媒介的狭隘的认识,把媒介的概念的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对人类科技、社会活动和人类使用工具的性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对它们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从独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二,它重新认识了媒介的性质,强调了媒介的自身的作用,把媒介的内容和媒介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
它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如何使用媒介才是至关重要的观点。
这个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性质和特点,媒介对社会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到媒介是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的。
这种超越传统的对媒介的理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发了人们的世界的认识方法。
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非常片面的。
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读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一文有感l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
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
和着这股热潮,我翻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文,力图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
传播学研究应关注什么在西方传播学界一贯推崇的内容和效果研究声中,麦克卢汉独辟蹊径,选择了媒介本身,甚至是媒介的技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表达了对以往研究路径的批判,引起了强烈反响。
被西方视为传播学的先驱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以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大众传播三功能说,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研究的最新方法也不光是考虑“内容”,而且“还考虑媒介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并认为“过去人们对媒介的心理和社会后果意识不到”,因此,在《媒介即讯息》一文中,麦克卢汉开篇宗义:“我们这样的文化,长期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务的手段。
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务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感到有些吃惊。
”传统的传播学研究认为媒介不过是信息传送的介质,至多能与传播的其他几个要素相提并论。
麦克卢汉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传播学的内部,并未仅仅将媒介视为传播学的五个要素之一,他的视野转向了媒介的属性特征——媒介,作为工具,一种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传送讯息的装置,因此也就转向了考察生产工具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贡献。
报告题目: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课程名称: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新闻学年级: 12级学号: 1205010317学生姓名:惠才贤指导教师:聂萌2015 年 06 月12日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摘要: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
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
让我们再次翻开书本,来认真解读一下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观点的实质。
关键词:媒介讯息实质一、“媒介即讯息”的含义“媒介即讯息”是什么意思呢?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1】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
这一观点乍一听上去给人以一头雾水的感觉: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使传播者与传播对象发生关系的中介,讯息是通过媒介传递的内容,媒介怎么就会是讯息呢?其实,麦克卢汉是从功能和影响这两个角度,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解释。
麦克卢汉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作为了媒介的内容。
关于从媒介技术的功能的角度理解“内容”,麦克卢汉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外一种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
麦克卢汉 媒介即讯息 的认识论原理李曦珍∗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认识论,就是麦克卢汉学派研究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媒介技术是如何延伸人的感官和架构人的感知方式的哲学学说,它的核心观点是:不断进化的媒介技术以其特有的技术规则不断改变并决定着人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方式㊂在麦克卢汉的格言警句中, 媒介即讯息 既是引人注目㊁争议最大的一个 最核心的洞见 ,也是最能体现麦克卢汉学派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㊂从媒介技术认识论的角度来看, 媒介讯息论 是麦克卢汉学派关于媒介形态演变与人的感官比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个著名论断,也是该学派关于媒介技术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四个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㊂一 媒介即讯息 ʂ 媒介即信息在许多人的观念中, 媒介即讯息 就是 媒介即信息 ㊂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因为 讯息 与 信息 并不是内涵等同的两个概念㊂因此,以 媒介讯息论 为基点的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技术认识论,就是基于 媒介讯息 而不是基于 媒介信息 的认识论㊂那么,如何∗作者信息:李曦珍,1965年生,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博士生,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㊂理解 媒介即讯息 以及 媒介讯息论 的认识论意义?(1)在泛媒介论的视域中, 媒介即讯息 首先是指能够产生 讯息 的媒介对人类社会无所不在的重大影响㊂麦氏在‘理解媒介“中对 媒介即讯息 有两个经典的解释㊂ 所谓 媒介即讯息 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㊂① 任何媒介技术的 讯息 就是由它引入人事之中的尺度变化㊁速度变化或模式变化㊂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㊁运输㊁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㊁新型的工作㊁新型的闲暇㊂ ②在麦克卢汉那里,理解媒介就意味着理解媒介的讯息㊂他还进一步举例解释说,机器的 讯息 不是它所做的事情,而是它所造成的影响: 媒介对人无所不在的影响(使)媒介本身成了讯息,而不是(使)其内容成了讯息㊂ ③英美学者对 媒介即讯息 基本内涵的解读是: 媒介最重要的方面并不是加载于它的各种内容,而是它的传播形式 ;④ 任何传播媒介的使用所产生的冲击力,远远超过它传播的特定内容 ;⑤麦克卢汉也是这样解释他的 媒介即讯息 的㊂他解释说: 我强调媒介是讯息,而不说内容是讯息 ;⑥ 社会受到更加深刻影响的是人们借以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内容 ㊂⑦333麦克卢汉 媒介即讯息 的认识论原理 җҗ ①②③④⑤⑥⑦[加]马歇尔㊃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3页㊂同上㊂[加]埃里克㊃麦克卢汉等编:‘麦克卢汉精华“,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㊂Nick Stevenson,Understanding Media Cultures :Social Theor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SAGE Publications,1995,p.117.[美]保罗㊃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 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㊂[加]埃里克㊃麦克卢汉等编:‘麦克卢汉精华“,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6页㊂同上书,第279页㊂麦克卢汉主义的 媒介讯息论 ,隐含着其媒介技术历史观和认识论两个范畴的内容㊂就其媒介技术认识论而言, 媒介即讯息 指的是 媒介的形式对人的感官和心理的深刻影响 ㊂对于这一认识论内涵还可以将它直接表述为: 媒介的内容的重要性,远不及每种媒介的形式在社会心理以及感官层面上所造成的影响㊂ ①然而, 媒介讯息论 的批判者之所以认为 媒介不是讯息 ,主要是由主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㊂首先,造成无视 媒介即讯息 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媒介的 内容 对媒介的 形式 的遮蔽㊂亦即媒介之所以不被关注,是由于媒介的 形式 被媒介所传播的 内容 遮蔽㊂针对这种现象,麦克卢汉类比说: 媒介的 内容 好比是滋味鲜美的一块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分散 思想看门狗 的注意力㊂ 他的意思是,任何媒介的内容 滋味鲜美的一块肉 分散了人一切的感知 ②㊂如果要能真正感受媒介的所谓 讯息 (即媒介的冲击力或影响力),就必须按照麦克卢汉的要求做:我们的注意力必须转向关注 媒介的形式 ,而不应该像原来那样只关注 媒介的内容 ㊂其次,造成误读 媒介即讯息 的主观原因,主要是 媒介讯息论的批判者将 讯息 误解为 信息 ,致使他们将 媒介即讯息 误读为 媒介即信息 ㊂事实上,与英文的 message 和 information 相对应的 讯息 和 信息 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㊂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可知, 信息 是蕴含在 讯息 中的抽象量, 讯息 是蕴含了 信息 的具体符号组合, 信息 必须经过编码才能被发送为 讯息 ,而 讯息 也必须经过解码才能被还原为 信息 ㊂这样看来,在传播过程中, 信息 总是以 讯息 的面目存在㊂这就是说,媒介所承载的都是 携带着信息 的 讯息 ,而不是某种 不呈现为讯息 的具体 信息 本身㊂③显然, 讯息 就是媒介在传播 信息 的过程中所采取的433җҗ 专题二网络、新闻与传播①②③[英]克里斯托夫㊃霍洛克斯:‘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刘千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㊂[美]保罗㊃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 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2㊁51页㊂范龙:‘媒介现象学: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注①㊂。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理论【摘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由于传播媒介所传递的有关信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媒介来传播信息至关重要。
然而,麦克卢汉则认为,媒介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它的形式,而不是它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理论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传播学;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大众传播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传播媒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传播媒介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大众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传播媒介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它的发展可分为五个个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传播媒介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与此同时,媒介分析理论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变迁何文明发展史的关系等。
在一系列媒介分析理论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由于传播媒介所传递的有关信息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媒介来传播信息至关重要。
而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它的形式,而不是它的内容。
在此,我想先从他的老师――英尼斯说起,麦克卢汉的很多思想理论都受到英尼斯的影响,而他的“媒介即信息”理论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英尼斯的时空偏向理论的影子。
英尼斯认为,“一切文明都有赖于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与之相关的是传播媒介的时空的倾向性,因而,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
任何社会里的传播媒介,都会左右社会组织形态和人际结合方式。
”英尼斯用相对浅显(比较麦克卢汉而言)的语言强调了传播媒介本身的重要性,特别是把传播媒介的的影响与社会文明、社会组织形态和人际结合方式联系起来,这对我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经典理论,在提出这一论点的基础上,麦克卢汉提出了其媒介理论的中心命题:“媒介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