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 格式:ppt
- 大小:305.50 KB
- 文档页数:16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有:
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者其他活动。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她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得综合的延伸。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改变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3、“热媒介”和“冷媒介”:
媒介有冷热之分。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价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儿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这个观点,在于说明媒介作用于人的形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4、“地球村”:
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
是指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度’。
⾼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 ,“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并且他指出收⾳机、电影、照⽚等是热媒介,⽽电话、电视、卡通画等是冷媒介。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热媒介延伸⼀种感觉,那么电话、卡通画应该是热媒介,他们分别延伸了⼈的听觉和视觉。
电影不仅延伸了⼈的视觉⽽且也延伸了⼈的听觉,应该是冷媒介。
按照以上的逻辑分析,明显麦克卢汉对于冷媒介和热媒介的界定与其所举的例⼦有⽭盾之处。
这就显⽰他对冷媒介和热媒介概念的模糊性,因此他下的这两个定义不具有科学性。
五、过分强调了个体在媒介⾯前的⽆能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魔⼒在⼈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正如旋律的魔⼒在旋律的头⼏节就会施放出来⼀样,并断⾔:任何媒介都有⼒量将其假设强加在没有警觉的⼈⾝上。
那么⾯对媒介的强⼤控制⼒和塑造⼒,⼈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般的想法是变换使⽤媒介的⽅法,在改变媒介的内容上下⼯夫。
可是麦克卢汉却认为这是“技术⽩痴的⿇⽊态度”,因为“媒介的‘内容’好⽐是⼀⽚滋味鲜美的⾁,破门⽽⼊的窃贼⽤它来涣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
媒介的影响之所以⾮常强烈,恰恰是另⼀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诚然,麦克卢汉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的观点有⼀定道理,但凭此判断⼈与社会在媒介影响下的⽆能为⼒显得有些武断。
因为⼀种媒介如印刷刊物的内容是⽂字信息,虽然⽂字信息的载体是另⼀种媒介即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但以⽂字为载体传递出的信息、表达的思想却是可以让⼈们学会思考、保持警惕、辨别好坏是⾮。
六、地球村——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作⽤的预⾔ 麦克卢汉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们对20世纪,当然也包括21世纪⽣活的观念特别是当代青年⼈的观念,他所预⾔的地球村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变成了现实。
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了,⽽是指⼈们的交往⽅式以及⼈的社会和⽂化形态的重⼤变化。
交通⼯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与⼈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语化的交往变成了⾮直接的、⽂字化的交往。
Marshall McLuhan's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takes you on a wild ride through the impact of media on human society and culture. With his idea of media as extensions of ourselves, he challenges us to think about how technology shapes our lives. This book will make you rethink your relationship with media and encourage you to question how it influences your thoughts,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Get ready to dive into a thought-provoking journey that will leave you seeing media in a whole new light!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就是弥撒"通过媒体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带你走上狂野之路。
他提出媒体是我们自我的延伸,他要求我们思考技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将让你重新思考你与媒体的关系,并鼓励你质疑它如何影响你的思想,行为和观念。
准备潜入一个令人深思的旅程让你在全新的光芒下看到媒体!McLuhan's argument is like a mind-bending rollercoaster ride through the wild world of media and human existence. He doesn't just see media as boring old tools – nope, he sees them as vital parts of who we are! According to McLuhan, our gadgets and gizmos are not just separate things, they're actually tangled up in our very being. It's like our identities are made up of Snapchat filters and Instagram likes! This totallyflips our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upside down and makes us rethink how it shapes who we are and what we experience.It's like McLuhan is a tech wizard leading us on a crazy adventure through the land of media and identity. Hold on tight, because this ride is wild!麦克卢汉的论调就像一个心灵的摇篮车骑车穿越了媒体和人类存在的野生世界。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
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
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
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
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
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传新传考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加拿大传播学家,著有《机械新娘》、《古腾堡群英》、《媒介通论: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
是六七十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最具争议的学者,被称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
其理论独特,给人启发,他抓住了媒介分析的根本和主体,即研究媒介本身及其社会行为。
媒介理论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是人体的延伸(道路是脚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广播电视则是眼耳手的延伸)。
一切媒介都是人的肢体部分向公共领域的延伸。
麦克卢汉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和”→“分化”→“再统和”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在感觉上是具有统和性的,在这个时代,虽然感觉主要由耳朵来把握,但同时却牵动着全部感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此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是平衡的,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文明人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不同,视觉文化的特点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
眼睛孤立地起作用,观察的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世界,而每次只能偏重于一个局部,因此,从口语转向文字和印刷,实际上扩张的只是从人类感觉的集束中分离出的一种感觉。
2、媒介即讯息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的特性,传播媒介本身就是传播内容,内容也是种媒介。
人们在使用媒介时,特别注重内容,反而忽略了形式,“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盗贼拿它来分散看家狗的注意力。
”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内容。
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旦出现,这种媒介本身,而不是它所传递的具体内容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引起社会变革。
3、冷媒介与热媒介热媒介是能够“高清晰度”延伸人体某感官的媒介,提供充分、完善的讯息,受众参与程度低,如照片、广播、电影。
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度高,如漫画、电话、电视。
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姓名:王雅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传播学指导教师:陈龙内容摘要在著名的传媒理论家中,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学术界所受评价起伏最大。
他的媒介理论一反欧美传播学的研究传统,强调以媒介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利用文学语言和马赛克式的并置方式,用媒介技术史作为主线把文明史串起来,开拓了一系列新的媒介文化研究领域,从而使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取得了极大的拓展。
他的著名理论于电视在全世界蓬勃进展的年代盛行一时。
世人惊叹于他的“媒介即讯息”的独到观点。
它与“冷热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并称媒介三论。
“地球村”思想的提出精辟地洞悉了世界正在进行的深刻转变。
他的理论可挖掘的潜力正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
本文试图对他的一些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理论进行深切研究,分析并归纳出他的媒介文化观。
麦克卢汉以为媒介的功能冲破了传统传播学研究的窠臼,电子媒介使社会日趋符号化,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终结。
电子媒介具有整合功能,人类的从头部落化将由电子媒介完成, “地球村”取消了时空,令人类产生“处处皆中心”的全世界感观念,这势必增进数字化时期人本主义的振兴:媒介技术能够揭露人类所处的新环境,它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家是具有全新感知能力的“人类的触须”,现代艺术既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同时也发挥着艺术的救赎作用;由媒介的进展规律所推导出来的“媒介四定律”能够称之为媒介研究“工具的工具”,它囊括一切人工制造物的提升一过时一再现一逆转的进展规律。
麦克卢汉对这~系列理论都有详细而精深的分析。
本文同时也引入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以求对他的理论有更加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人们对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关注出现高潮,以媒介技术为研究核心的麦克卢汉及其理论从头受到学术界的注视,引发学术界的探讨。
麦克卢汉继承了无政府主义者蒙福德关于延伸的学说,进展了英尼斯的媒介技术传播思想。
他一样也对文化研究学派的方式有所借鉴。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
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
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
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麦克卢汉《媒介——论人的延伸》主要理论观点1、媒介即是人的延伸。
他的“媒介”已不同于一般的理解中的“媒介”——信息传递的载体(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涵盖了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层面——机械电力、语言文字、娱乐游戏、科学技术和艺术世界。
麦克卢汉说:“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
”“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
”轮子是脚的延伸,文字是眼睛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共同的延伸,这是与器官相关联的。
另外,货币(希望和动机的)、游戏(内心生活的)与心理的整体的延伸相关联。
还有与肉体的整体延伸相关联的,例如:服装——皮肤的延伸,住宅——人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
麦克卢汉特别指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电子媒介把人又重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他认为作为人的延伸的每一种媒介,都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由此,他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⑴部落化时期。
即拼音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传播阶段,这时的传播是面对面的“现场式的”传播,它可以使人们的各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而处于一种有机整体的状态。
⑵非部落化的时期。
拼音文字的发明,打破了部落人各感官的平衡,突出了眼睛的视觉。
机械印刷术和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了感官失衡的进程。
他说:“借助口语和语言集团而实现的政治统一,在印刷术将地方口语变成地域宽广的大众媒介之间,是难以想象的。
部落这一血亲家族形式,由于印刷术的出现而爆裂,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相似训练的个体组合而成的群体。
”从而,民族国家取代城帮国家。
⑶重新部落化时期。
电子媒介使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只偏重视觉,“要同时使用一切感官”,“它使人们的感官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何道宽 (2006-01-10 11:07:37.0)[内容摘要]媒介即文化。
文明史就是媒介史。
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
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
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专门化的西方文化。
印刷术产生了残缺不全的“谷登堡人”。
电子媒介是意识的延伸,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重新部落化的全球一体的美好新世界。
麦克卢汉奇怪的媒介说终于得到认可。
他反常的研究方法终于受到承认。
[关键词]文明;媒介;传播;媒介革命;重新部落化;研究方法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是西方传播学巨人。
他在加拿大和美国大学里执教英美文学,默默无闻凡20年,直到1964年,因《理解媒介》的出版才一举成名,成为传媒追捧的风云人物。
自此,他完全转向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
他的研究宏观上观察人类文明史和传播史,微观上透视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的各个侧面。
同时,他又用比较文化的镜子关照东西方文明和欧洲各国文化。
麦克卢汉的声誉沉浮颇具戏剧性。
30年前,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分为对立的两极。
毁誉之声,别若天壤。
90年代,他的声誉重新崛起。
他的《理解媒介》已经成为经典。
历史证明,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
20世纪的思想巨人。
今天,他的预言一个个都实现了。
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说,“批评家要花30年的时间去理解麦克卢汉”(1)。
中国人知道他快20年了,可是我们对他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开始。
本文攫取一鳞半爪,评介他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引言: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是指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读媒体影响的理论框架。
这四个定律分别是媒介作为延伸、媒介作为环境、媒介作为增强和媒介作为隔离。
本文将对这四个定律进行解析,并分别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媒介作为延伸媒介作为延伸是指媒介对我们感官和知觉的延伸和扩展。
麦克卢汉认为,不同的媒介能够延伸人类的感官和知觉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例如,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媒介能够通过视听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我们,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新闻报道、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等,这些都是媒介作为延伸的应用。
二、媒介作为环境媒介作为环境是指媒介对我们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媒介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一种塑造社会和文化的力量。
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念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电视广告、电影和网络社交平台等媒介所传递的商业文化和消费观念会对人们的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审视和思考,以避免被媒介所塑造。
三、媒介作为增强媒介作为增强是指媒介对我们个体能力的增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能够增强我们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例如,手机和电脑等媒介工具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词典、语音助手等媒介工具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这些都是媒介作为增强的应用。
四、媒介作为隔离媒介作为隔离是指媒介对我们个体和社会的隔离作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使用会导致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和隔离,使我们过度依赖媒介而忽视了真实的社交和体验。
例如,人们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等媒介中,与现实世界的交往减少,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名词解释传媒学理论中,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是一个重要且颇具争议的概念。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中介工具,而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他的媒介观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媒介即讯号、媒介即社会”等观点,意在揭示媒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信息的载体和传递者。
在他看来,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和改变信息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力量。
通过不同的媒介,信息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形态,传递给受众。
例如,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而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则更注重文字的传递。
不同媒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其次,麦克卢汉强调媒介即讯号。
他认为,媒介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符号和意义。
在社会交流中,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等都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的。
而这些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式,会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电视广告中创意的运用、电影中特定的拍摄手法等,都会通过媒介讯号来传达情感和观点,从而影响受众的情绪和态度。
最后,麦克卢汉将媒介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塑造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一种力量。
通过媒介,社会的信息秩序、权力分配和社会结构等得以体现和巩固。
例如,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选择新闻的方式,塑造了社会对于不同事件的关注和认知;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介则通过构建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来影响受众。
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旨在揭示媒介的深层作用和影响。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通过媒介,信息被塑造成不同的形式和传播方式,符号和讯号的传递影响着信息的意义和理解,同时,媒介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之一,其理论主张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媒介研究和文化研究。
其主要观点是,媒介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引擎,通过不断变革和演变,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一、理论背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西方社会正经历着一次大规模的文化革命,电视、广播等新媒体迅速普及,在传媒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麦克卢汉意识到,这种媒介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的深刻影响。
因此,他开始研究媒介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推出了他的媒介理论。
二、理论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是文化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媒介技术不断演变和变革而推进的。
每一种媒介技术的出现,都带来了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结构。
他认为,媒介是文化的延伸,它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文化的存在,但它可以改变人类的文化意识和习惯,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
2.媒介是一种语言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语言,它具有传递信息和符号的功能,可以影响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和信仰。
一种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流行,会改变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认识,带来新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3.媒介是一种环境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环境,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结构。
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使得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出新的模式和形态。
4.媒介是一种意识形态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意识形态,可以影响人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流行,会改变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认识,带来新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他认为,媒介和意识形态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
三、实践启示对于现代媒介和文化研究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它提醒我们要认识并理解媒介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媒介对于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影响,以及媒介本身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同时,他的理论也指出了媒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变革,需要有全局性的思考和媒介整合。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摘要: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和”媒介即讯息”等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而对于同样重要的媒介功能观、媒介艺术观、媒介进化观(媒介四定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麦克卢汉作为传媒哲学的奠基者其意义是重大的,他的媒介理论研究的焦点归根结底是传媒哲学最根本的问题--人与世界的传媒性关系。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新新媒介一麦克卢汉的时代麦克卢汉60年代声名鹊起,而后沉寂下来,到90年代,西方社会再度掀起麦克卢汉热,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学术讲座和会议,麦克卢汉本人的一些著作得到再版,研究他的著作纷纷涌现。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研究思想,通过媒介阐述了我们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在媒介所构造的世界中实现的。
在麦克卢汉那里,传媒不是单纯中性的媒介,它决定和产生着我们所意识到的世界的面貌。
在他的媒介观中,我们与世界的传媒性关系(即传媒与世界传媒与我们的互为一体的关系)体现为”建构”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麦克卢汉广为人知的第一本著作是他1951年问世的著作《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
这本书中的主题基本上是麦克卢汉在20世纪40年代所有社会批评的主题。
两年后,《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问世,这是麦克卢汉流传最广的书,这本书讨论的是新的电子媒介如何影响和塑造人的生活。
该书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媒介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解释,后一部分是对媒介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事实陈述。
”媒介即讯息”为他赢得世界范围的追捧。
之后,麦克卢汉创作了一系列著作:《媒介即是按摩》、《地球村里的战争与和平》、《通过消失点:诗歌与绘画中的空间》、《逆风》、《文化是我们的产业》、《从陈词到原型》、《把握今天:退出游戏的行政主管》等。
尽管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在多大程度上理解麦克卢汉,但是政客、企业主,媒体试图把他的学说理解成实用主义教材。
他们或许曲解了他的学术价值,但的确嗅出了隐藏其中的时代气息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