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戏剧理论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15
戈夫曼戏剧理论视域下的脱口秀节目分析1. 引言1.1 介绍戈夫曼戏剧理论戈夫曼戏剧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厄文·戈夫曼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交往本质上就是一种表演。
根据戈夫曼的理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就像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
戈夫曼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的表演性质,他认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适合的角色,并通过展示自己的行为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意义。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互动中的复杂性和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扮演。
1.2 介绍脱口秀节目脱口秀节目是一种通过讲述笑话、表演模仿和展示喜剧技巧等方式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
它通常由一个主持人或主持团队带领嘉宾进行即兴表演和互动,以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情绪共鸣。
脱口秀节目的内容广泛丰富,涵盖了社会时事、人物轶事、幽默笑话等多种元素,旨在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快乐。
脱口秀节目旨在为观众带来快乐和放松,同时也可以通过嘲讽、讽刺等方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百态。
它在电视、舞台等各种场合都有表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2. 正文2.1 戈夫曼戏剧理论的基本概念1. 角色扮演: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交互动过程中扮演着各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是自己真实的身份,也可以是根据不同情境设定的虚构角色。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展现故事情节。
2. 舞台表演:戈夫曼强调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类似于在舞台上表演,他将社会生活比喻为一场戏剧,人们不仅是观众,同时也是演员。
舞台表演是人们展示自己、塑造形象的方式。
3. 剧本和情节:戈夫曼指出社会生活中有着一种看似有序实际混乱的情节,人们在互动中按照社会规范和预设的情节进行行动,而这些情节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剧本。
4. 舞台空间:戈夫曼对舞台空间的定义是一种场所,场所中有观众和演员,有规矩和秩序。
人们根据不同的场所和情境来展现不同的角色和行为,舞台空间是社交互动的舞台。
5. 隐身和暴露: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交互动过程中既有隐身的一面,又有暴露的一面。
一、拟剧论戈夫曼拟剧论就是借助戏剧的类比而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研究。
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做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戈夫曼看来,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自己,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也就是戴着假面具在社会中生活。
假面具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一种角色面孔。
戈夫曼认为,“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工具,两者是有区别的。
二、拟剧论的主要观点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
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
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应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应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的角色行为的规定。
三、拟剧论的框架戈夫曼所讲的“框架”,是指人们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是一系列的惯例和共同理解,也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舞台上进行演出的依据。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表演就会按照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表演框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或因素:一是剧本期望。
也就是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角色的限定。
社会是一个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The Dramaturgical approach in sociology is the point that People resemble performers in action. For Example; when a clerk is pretending to look busier than they really are just because a supervisor is watching.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有句经典的话:“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女不过是这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戈夫曼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做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
总之,社会就是由剧本、演员、观众构成。
在戈夫曼看来,人们之间的互动,就是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但不是表现真实的自己,而是表现伪装起来的自己,在他人面前故意演戏,也就是戴着面具在社会中生活。
假面具是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前台行为,是一种角色面孔。
但是戈夫曼认为,“假面具”并不等于欺骗工具,两者是有区别的。
拟剧论是从社会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它以“自我表现”为“中心概念”,与行动者的“主观世界”有关。
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符号(如语言、文字,非语言肢体或者表情等),预先设计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以此来进行表演,并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种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
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行动者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某些技巧塑造自己给人的印象,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来制造印象,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并据此作出符合行动者愿望的反应。
其理论观点主要有两点:①认为社会不是自行调整的,意义也不是行为中固有的,社会秩序或某一特定行为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由于人赋予它们以重要性。
②在对异常行为的研究中提出“污记说”,即对能够损害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声誉的社会标记的研究。
戈夫曼拟剧论应用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他的拟剧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传媒学、心理学等领域。
拟剧论认为社会互动可以看作是一种戏剧演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和交互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建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以戈夫曼拟剧论的应用为主题,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社会学领域在社会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社会互动和社会行为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以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表演来维持社会秩序。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人们理解社会互动的本质和机制。
例如,在研究团队合作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各个成员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表演和互动方式。
二、传媒学领域在传媒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媒体表演和公众舞台效应。
媒体被视为一个虚拟的舞台,人们通过媒体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和角色。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媒体表演和公众舞台效应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媒体报道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记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方式,以及他们通过媒体表演来传达信息和塑造形象的策略。
三、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们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
他认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通过表演来维持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人们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社交媒体使用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和自我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在虚拟社交场合中扮演的角色和互动方式。
四、教育学领域在教育学领域,戈夫曼的拟剧论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教育场景和教育互动。
他认为教育场景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拟剧论提供了一种解释教育场景和教育互动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研究课堂互动时,可以运用拟剧论的观点来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教育互动中的表演和互动方式。
欧文•戈夫曼(1922-1982 ),美国,符号互动论,1945-1951在设得兰群岛实地调查写出本书。
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研究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互动细节。
分析了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和维持个体或群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
被称为戏剧论或印象管理。
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个人运用符号的能力为出发点,强调个人内部对话的主观评价的社会的自我,重视符号在互动中的作用,将人们之间的符号互动看作是一门表演艺术,它要研究的实际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一种互动。
他相信,真正意义的自我来自于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种种行动所反映出来的意义的提取。
戈夫曼把整个社会看作是一个大戏院,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这偌大舞台上小小的一个表演者,借助着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剧班的其他成员的合谋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假意的剧目。
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剧本,但在互动中已经存在一个达成共识的契约,这个契约是由社会制度、法律条文、组织规定等等诸多外在强制性规定所先验地框定,根据情景定义的不同而随之修改。
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在社会牛活这个大舞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包括荣辱与共的同伴或相互竞争的对手; 导演是决策者等;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入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与表演分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自我。
关于自我的概念,在该书中,戈夫曼也指出“在我们太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异”。
他的意思是,我们自发地想去做某事,与他人所期望我们去做的事不一定是一致的,也许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活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角色。
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观点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不仅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也包括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这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
第二观点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即预想的方式)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即情况更加复杂或发生变化)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第三观点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
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
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人们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后台。
在后台,人们可以放松、休息,以补偿在前台区域的紧张。
前台和后台可以是,但又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地方。
比如对于工作组织的成员来说,工作场所是前台,人们要按照工作规则行事,但下班以后去聊天的地方就是后台了。
有时,前台和后台可能是同一个地方,只是情境发生了变化,前台变成了后台。
工作之后人们回到家里是进入了后台,在夫妻因为家务而唠叨甚至争吵时,如果有客人敲门进来,夫妻会停止争吵,向客人显示出和睦的样子,这时,后台已经变成了前台。
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该场合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对角色行为的规定。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拟剧理论”或“戏剧理论”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其研究重点在“互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互相直接见面的时候,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行动的交互影响。
”一、表演人生:⑴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
戈夫曼的全部著作都是以这样一个基本观点为前提的。
⑵表演本身又分两种。
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表演,即不自觉的表演;另一种是知道自己在表演,即自觉的表演。
⑶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本身就具有某种欺骗性,符号的基本属性就在于是其非是。
艾柯将符号学定义为“原则上是一门研究旨在撒谎而可以利用的一切事物的学科”,因此符号也就是“能用来撒谎”的事物。
符号能力的获得使我们永远地脱离了单纯的物理世界,“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进展多少,物理实在似乎也就相应地退却多少”。
⑷人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人们表演“自我”的过程,但这个“自我”并非真实的自我,而是经符号乔装打扮了的“自我”。
二、印象管理:我们根据什么来表演?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表演?怎样去表演?在人际互动中,“不管个人在头脑中所具有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也不管他达到这个目标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兴趣始终是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控制他人对他的反应。
这种控制将主要通过影响他人而逐渐形成的限定而实现的,而且他能通过给他人某种印象的方式借以表现自己达到影响这种限定的目的,他给人的这种印象将引导他人自愿地根据他的意图而行动。
”这就是所谓印象管理。
“连结戈夫曼著作的纽带,总是印象管理的各种变化形式。
”⑴理想化表演。
这种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掩饰。
“表演者会掩盖或部分地掩盖与他自己理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
⑵误解表演。
富人装穷,流氓扮绅士都是误解表演的例子。
⑶神秘化表演。
与互动方保持一定距离,使对方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的表演称之为“神秘化表演”。
⑷补救表演。
海外视线Overseas sight欧文·戈夫曼的拟剧或表演社会化理论透视濮 波一、综述:戈夫曼拟剧理论的思路和问题意识在我看来,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著作中几近成熟的“戏剧vs社会”互动研究,这些研究,也可以称为社会拟剧理论,或者社会学的符号互动论。
该书由乔治·桑塔耶那(George Santayana)关于面具的引言开始的,在整本书的论述中,他凝练了社会拟剧的隐喻实质和大量社会与戏剧互动的实践,证实了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戏剧的舞台之事实,也抵达了舞台表演与自我之间隐秘关系的混沌之所。
欧文·戈夫曼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
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
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我们必须在不同的设定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们所争论的背景不是因为社会学的庞大,而是它具体的背景和环境。
[1]在具体深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弄明白两点。
首先,欧文·戈夫曼说生活犹如剧场,他要讨论的是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生活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者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戈夫曼作为一名社会学家的问题关切,在于到底人类的社会生活其框架具体如何构成?如何运作?在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其次,戈夫曼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
他提出的重要概念和术语包括自我表现[2]、前台、后台、前台行为、后台行为、戏剧实现、剧班、剧班共谋等。
之所以表演具有社会化,是因为戈夫曼发现“社会生活中表演无处不在”,这个立论的依据便是当“舞台呈现虚假的事情,生活却可能呈现真实的和有时是排练不充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