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0米折返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体育公开课教案折返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返跑的基本技巧,提高速度和协调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折返跑基本动作教学2. 折返跑接力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返跑的基本技巧,折返跑的接力方法。
2. 教学难点:折返跑的节奏把握,接力棒的传递。
四、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2. 教学器材:接力棒、标志物、计时器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提醒学生注意活动强度,避免受伤。
2. 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折返跑的基本动作,包括起跑、折返、冲刺等,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强调注意事项。
3. 接力比赛(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折返跑接力比赛。
教师负责计时,记录每组的成绩。
比赛结束后,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点评,分析优点和不足。
4. 素质训练(1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折返跑相关的素质训练,如折返跑接力、折返跑障碍等,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协调性。
5. 结束放松(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慢跑、拉伸等,帮助学生缓解疲劳。
六、教学评价:1. 教师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态度、纪律、技能掌握等方面。
2.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鼓励优秀同伴,共同进步。
3. 对学生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观摩,提高体育公开课的影响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比赛,展示体育公开课的成果。
九、安全注意事项:1.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受伤。
2. 检查教学器材的完好性,确保器材使用安全。
30米折返跑教案教案:30米折返跑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操作折返跑的动作要领。
2.提高学生运动耐力和速度,培养学生的体魄和竞技精神。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和与队友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时器、纸和笔。
2.确保运动场地是平坦、宽敞、安全的。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30米折返跑的活动,解释活动规则和目标。
2.教师与学生讨论折返跑对于身体健康和竞技活动的重要性。
第二步:示范动作1.教师示范30米折返跑的正确动作姿势:直立站立,准备姿势,起跑姿势,加速和折返动作,终点冲刺等。
2.教师强调正确的动作要领,包括手臂的摆动,脚步的迅捷,以及身体保持平衡等。
第三步:练习动作1.学生开始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包括跑步、拉伸、转身等。
2.学生进行起跑姿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并给予指导。
3.学生进行折返跑的实际练习,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
这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逐渐增加难度。
第四步:比赛与反馈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米折返跑比赛,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
2.教师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成绩,并根据结果给出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比赛中的经验和观察,讨论优秀运动员的特点和赛场技巧。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收获,强调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继续实践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出下一次课程的展望。
巩固练习:1.学生每天进行30米折返跑的练习,逐渐提高速度和耐力。
2.学生进行其他相关运动项目的训练,比如长跑、短跑、跳远等,提升整体运动素质。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30米折返跑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通过比赛和反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这个教学活动可以与其他相关项目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体育课程。
体育公开课折返跑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跑”,第二节“折返跑”。
详细内容包括:折返跑的基本技术要领、训练方法,以及提高折返跑成绩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返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提高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折返跑过程中的转身技术,以及如何提高折返跑速度。
重点:折返跑的基本技术要领,以及训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哨子、秒表、标志物。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抓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折返跑的乐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5分钟)(1)教师讲解折返跑的基本技术要领,包括起跑、转身、冲刺等环节。
(2)教师示范,学生观摩,并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折返跑的转身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与错误的动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折返跑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5. 小组竞赛(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折返跑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折返跑技术要领起跑:快速启动,保持低重心转身:迅速转身,注意身体协调冲刺:全力以赴,提高速度2. 折返跑训练方法站立式起跑行进间起跑逐渐增加距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进行折返跑训练,记录成绩。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提高成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田径比赛,提高竞技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跑步项目,如短跑、长跑、跨栏等,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折返跑的转身技术2. 学生在实践中的动作纠正3. 教学评价与反馈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转身技术的重点解析1. 转身动作的时机:指导学生掌握在跑动过程中合适的转身时机,避免过早或过晚转身,影响速度和节奏。
教学教案:折返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折返跑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等综合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折返跑技术教学2. 折返跑接力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折返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折返跑过程中的节奏转换和接力棒的传递。
四、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者体育场地2. 教学器材:接力棒、标志物、计时器等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高抬腿、摆臂等。
2. 技术教学(10分钟):2.1 教师示范折返跑的技术要领,强调关键动作。
2.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3 学生进行原地模拟折返跑,熟悉技术动作。
3. 实践训练(10分钟):3.1 学生进行折返跑的实践训练,教师观察并指导。
3.2 学生进行折返跑接力练习,熟悉接力过程。
4. 比赛环节(10分钟):4.1 学生分组进行折返跑接力比赛。
4.2 教师记录比赛成绩,给予评价和反馈。
5. 结束部分(5分钟):5.1 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放松活动。
5.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折返跑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水平。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折返跑技术,拍摄视频反馈。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次折返跑教学的心得体会。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内容安排为一个课时,共45分钟。
十、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折返跑技术,避免运动损伤。
2. 注意学生的安全,特别是在比赛中。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对手,公平竞争。
小学体育与健康《30米往返跑》教案标题:小学体育与健康《30米往返跑》教案引言:体育与健康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30米往返跑作为常见的运动项目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30米往返跑》教案,帮助教师针对这一项目进行教学和评估。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30米往返跑的技巧要领。
2. 学生能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增强体质,提高速度和耐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30米跑道,标出起点和终点线。
b. 蓝牙喇叭或音乐播放设备。
c. 打印或书写教案和记录表。
2. 学生准备:a. 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b. 水杯和毛巾。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对学生进行身体准备活动,如拉伸、踢踏球等。
b. 蓝牙喇叭播放适合运动的音乐,带动学生积极活动起来。
2. 技术指导(10分钟):a. 教师介绍30米往返跑的技巧要领,包括起跑姿势、节奏和冲刺技巧。
b. 教师进行示范,并注意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3. 分组活动(10分钟):a.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
b. 每组站在起跑线上,进行几次练习以熟悉起跑姿势和冲刺技巧。
4. 游戏竞赛(10分钟):a.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一对一的30米往返跑竞赛。
b.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评估并记录成绩。
5. 团体竞赛(10分钟):a. 将小组分成两个大队进行团体竞赛。
b. 每队派出两名代表进行30米往返跑,计算总成绩。
6. 冷静活动(5分钟):a. 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和呼吸练习,以缓解身体疲劳。
7. 总结与评估(5分钟):a.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b. 教师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他们取得进步。
四、教学延伸:1. 在家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30米往返跑训练,加强家庭锻炼意识和亲子关系。
小学二年级《30米往返跑》教案时间第15周课型研讨课内容1、30米往返跑目的1、通过往返跑练习,学会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转体动作,能做到重心下移和转体迅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在合作学习,体验体育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学会简单的评价方法。
4、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顺序教学内容场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着装强准备部分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队列:走若干圈3、练习原地转法组织:××××××××××××××××××××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认真练习。
人着装不符合要求小基本部分一、25米往返跑:要领: 1、后蹬充分、有力。
2、跑得直、跑得快。
同上队列四列横队。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讲评,作出合理的评价鼓励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1、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
3、学生集体练习。
4X818中结束部分一、放松;二、小结;三、下课同上队列四列横队。
1、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2、下课。
13小场地设计接力棒4个标志物4个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跑姿,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和下肢力量的协调性。
时间第15周课型研讨课内容1、30米往返跑目的1、通过往返跑练习,学会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转体动作,能做到重心下移和转体迅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0米往返跑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30米往返跑二、教学目标:1.了解30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2.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和跑步动作;3.训练学生的速度、协调性和耐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30米往返跑的规则、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动作;2.教学难点:如何在30米之内尽可能提升速度,如何准确地完成终点成绩。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和起跑动作,引导学生模仿;2.引导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30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3.接力比赛法:通过分组组织接力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介绍本次课将学习和训练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之前学过的相关课程内容。
2.讲解30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30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如起跑姿势、跑步动作、终点成绩计算等。
3.练习起跑姿势和跑步动作:教师通过分组分别练习起跑姿势和跑步动作,并逐步提高难度,加大挑战。
4.进行练习和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米往返跑训练,逐渐提高速度和耐力。
5.进行接力比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分组,并组织接力比赛,比赛过程中注重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激发其参与热情。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30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提出课堂反馈意见并表扬优秀学生。
六、教学资料准备:1.教学PPT;2.相关练习器材。
七、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对30米往返跑的规则、技巧和不同阶段的训练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反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0米折返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折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和耐力水平。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折返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和耐力水平。
三、教学准备:1.教学场地:宽敞平坦的操场或运动场。
2.教学器材:计时器、跑道线、起跑线。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a.跑步:学生全面热身跑动,包括慢跑、循环跑、冲刺跑等。
b.拉伸:进行跑步前的肌肉拉伸活动,重点是对腿部肌肉的拉伸。
2.介绍折返跑规则和技巧(10分钟):a.折返跑是指在一定的距离内,循环跑完并返回原点的跑步项目。
b.折返线的设置:在操场两端设置起终点线,折返线距离起点为30米,并标上“折返线”的标识。
c.折返跑的技巧:节奏控制、加速折返和减速折返。
3.技术训练(15分钟):a.节奏控制:教导学生掌握适当的跑步节奏,保持平稳的呼吸和动作。
b.加速折返:学生在起点线起跑后,逐渐加速,并在折返线处达到最大速度,然后快速返回终点线。
c.减速折返:学生在起点线起跑后,逐渐加速,但在折返线处开始减速,然后缓慢返回终点线。
4.运动练习(30分钟):a.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折返跑训练,教师观察并进行指导。
b.每位学生进行多次折返跑练习,记录每次的用时,并进行反馈和评价。
5.游戏竞赛(20分钟):a.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b.老师设定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如限定时间内完成最多次的折返跑,或者最快完成一定次数的折返跑等。
c.比赛结束后,老师进行总结和表扬。
6.收尾活动(5分钟):a.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静态拉伸、扭转运动等。
b.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姿势、动作、速度和耐力等方面。
2.记录学生的用时和成绩,进行对比和评价。
3.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以及老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