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饲养管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9.54 KB
- 文档页数:4
养殖黄粉虫最新技术改进2006-8-8 21:33:00 来源: 网友评论(0)注意事项1.饲料要新鲜,不霉不烂。
2.冬季麦麸放在外面,应提前取回,待与室温相同时再喂虫。
3.计算好养虫时间、数量,使林蛙各期都有充足适龄的黄粉虫。
4.注意消毒防病,门口经常用生石灰消毒,室内喷1ppm漂白粉。
5.冬季用温度控制黄粉虫生长,夏季用减少饲料控制生长,以调节虫龄适合林蛙食用。
技术改进1.过去饲养盘放在架上,现改为摞放。
2.过去产卵筛下套一稍大的饲养盘,现改为四框高仅1-2厘米的托盘,既省木料又轻便。
3.木盘高度由8厘米改为10厘米,夏季隔一盘摞一盘,两盘上下间距离10厘米,每天不用移盘,手伸入盘空间喂虫,节省很多劳力。
4.种植高蛋白黄粉虫专用青饲料“饲草王”,青草含蛋白质4%左右,种1亩地年收4次达2万公斤。
可养1500—2500公斤幼虫,增加喂菜量,减少麦麸量,可大量降低养虫成本,由于“饲草王”营养成分高而全,又能加速黄粉虫的繁殖。
5.黄粉虫幼虫达到老熟阶段,体色变谈、食量减少,爬到表层不爱活动,等待蜕皮化蛹,此时可把老熟幼虫搂出,单放一盘中羽化,使化蛹时间集中,减少挑蛹用工,减少麻烦又降低成本。
6.蛹羽化成虫时,把蛹放在一个比筛盘小的纸板上,纸板放在筛盘中稍稍垫起。
羽化成虫有避光趋暗习性,都自动爬出纸板而集中到下层筛盘中,减去挑成虫麻烦。
7. 夏季高温多湿蛹易大量死亡,可将幼虫蜕的皮混于蛹中,减少厚度,可减少死亡率。
养殖技术问答一、寿光市一读者问:什么是黄粉虫?答: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虫属。
其成虫体长约12~20毫米,长椭圆形,深褐色,无毛,有光泽。
1.黄粉虫的形态黄粉虫属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1)卵长约1毫米,长圆形,乳白色。
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损伤。
卵一般由成虫产成一直线,最终集片,少量散产于饲料中。
(2)幼虫一般体长29~35毫米,体壁较硬,有光泽,虫体为黄褐色,节间和腹面为黄白色。
黄粉虫防治法黄粉虫(_Metopolophium dirhodum_)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农作物的害虫。
它主要以小麦、大麦和其他禾本科作物为食,会导致作物叶片发黄、枯萎,严重时甚至导致减产、死亡。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黄粉虫的生活习性黄粉虫是一种常见的跳蚤虫类昆虫,雌虫和雄虫的外形相似。
它们通常会在早春和初夏季节大量孳生,其生命周期包括卵、若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幼虫主要栖息在植物茎和叶子的内部,以植物汁液为食。
成虫则会飞入田间,进行交配和产卵。
黄粉虫繁殖力极强,一只成虫每天能产卵30-40颗,孵化后的幼虫再经过4-5个星期的发育就会变成成虫。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黄粉虫的数量会迅速增长,从而对作物造成严重威胁。
二、黄粉虫的危害及防治意义黄粉虫主要以吸取植物汁液为食,其口器进入植物内部,会导致植物叶片发黄、枯萎、畸形等症状。
黄粉虫的危害对小麦等禾本科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护作物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黄粉虫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方法。
在黄粉虫的生物防治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天敌引入:通过引入黄粉虫的天敌来抑制其数量,如寄生小蜂、捕食性昆虫等。
这些天敌能够主动寻找和攻击黄粉虫,从而起到控制黄粉虫数量的作用。
•微生物防治:利用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来防治黄粉虫,如昆虫病毒、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寄生在黄粉虫体内,繁殖并杀死害虫,从而达到控制黄粉虫数量的目的。
2. 农药防治农药是一种有效的防治黄粉虫的手段,但要注意使用农药应慎重,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黄粉虫的特点,选择适合防治的农药。
在选择农药时,应注意其毒性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的农药。
•科学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掌握正确的施药时间和用量。
黄粉虫种虫的饲养管理1 .饲养密度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饲养密度过小,会直接影响其活动和取食;密度过大,互相拥挤摩擦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又会自相残伤,增加死亡率。
所以幼虫的饲养密度一般应保持在每平方米面积3 . 5 一6 千克的虫子重量。
幼虫个体愈大,相对密度应小一些。
室温高、湿度大时,密度也应小一些。
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面积保持在5000 一10 000 只之间。
2 .筛除虫粪幼虫孵化后很快就开始取食,待集卵箱的饲料基本食完时(约7一15 天)应尽快将虫粪筛除。
1-3 龄幼虫用100 目筛网除粪。
筛除虫粪后应即投放新的饲料。
每次投放的饲料量约为虫总重量的10 %一20 % ,也可在饲喂过程中视黄粉虫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放量,饲料投放量以3- 5 天食完为度。
一般幼虫为3- 5 天筛1 次虫粪,投放1 次饲料。
筛除虫粪时应注意筛网的型号要适于虫子个体的大小,以免虫子随虫粪漏出。
3 龄前的幼虫用100 目筛网,3 - 8 龄用60 目筛网,10 龄以上可用40 目筛网,老熟幼虫用普通铁窗纱即可。
筛虫粪时应观察饲料是否吃完,混在粪中的饲料全部被虫子食尽时再筛除虫粪。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喂菜叶及瓜果皮以前,应先筛出虫粪,以免虫粪粘在菜叶及含水饲料上。
虫粪沾水后很快会腐烂、变质,造成污染3 .分离蛹幼虫长到12龄以上时开始化蛹。
化蛹时需进行分蛹。
蛹期为黄粉虫的生命危险期,容易被仇虫或成虫咬伤。
所似养虫箱中有幼虫化蛹时,就应及时将蛹与幼虫分开。
分离蛹的方法有手工挑拣、过筛选蛹等办法。
少量的蛹可以用手工挑拣,蛹多时用筛网筛出。
在养殖过程中应不断改进养殖技术,使幼虫生长整齐,化蛹时间集中,在同一时间,多数幼虫同时化蛹,减少虫间的互相伤残现象。
分蛹应在幼虫化蛹前或快化蛹时进行。
黄粉虫怕光,老熟幼虫在化蛹前3 一5 天行动缓慢,甚至不爬行,此时在饲养箱上用灯光照射,小幼虫较活泼,会很快钻进虫粪或饲料中,表面则留下已化蛹的或快要化蛹的老熟幼虫,这时可方便地将其收集到一起。
黄粉虫养殖技术黄粉虫是一种拥有高蛋白、高脂肪含量的昆虫,也被称为面包虫。
它原产于北美洲,50年代被引进中国饲养。
黄粉虫干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磷、钾、铁、钠、铝等常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
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左右、蛹含57%、成虫含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黄粉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黄粉虫卵呈椭圆形,乳白色,表面有斑纹,长约 1.72±0.27毫米,宽约0.91±0.09毫米。
室内饲养的黄粉虫卵孵化率可达88.24%。
幼虫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为24~29毫米,初孵幼虫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成虫扁平长椭圆形,体长约13.02±0.91毫米,体宽约4.11±0.33毫米。
成虫在经过20目筛的上层疏松麦麸饲料中产卵,有97.4%的卵都产于纸上。
黄粉虫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卵,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机械损伤。
未经触动的卵,孵化率达95%以上,卵期为5~15天。
在养殖黄粉虫之前,需要进行精心的筛选,选择个体大、活力强、色泽鲜亮的虫种。
一般使用普通脸盆养殖,每个盆可养0.3~0.6公斤的幼虫。
首先在盆中放入饲料,如麦麸、玉米粉等,饲料量为虫重的10%~20%。
经过3~5天,虫子将饲料吃完后,将虫粪用60目的筛子筛出。
接着继续投喂饲料,并适当加喂一些蔬菜及瓜皮等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当幼虫化蛹时,需要及时将蛹挑出存放。
经过8~15天,蛹羽化变为成虫。
在盆的底部铺一张纸,然后在纸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精细饲料,将羽化后的成虫放在饲料上。
当温度为25℃时,成虫羽化约6天后开始交配产卵。
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交配产卵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每平方米养1500~3000只。
在成虫产卵期,需要投喂较好的精饲料,除用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外,还需加适量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成虫产卵时将产卵器伸至饲料下面,将卵产于纸上面,经过3~5天卵纸上就粘满了虫卵,应该更换新卵纸。
黄粉虫养殖管理措施黄粉虫三种形态在黄粉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黄粉虫繁殖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
(一)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
如非进入室内不可的人员,必须在门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黄粉虫的生活史中,四变态是重要的环节,掌握好每个环节变态的时间、形体、特征,就能把握养殖的技术。
(三)饲料要新鲜,糠麸不变质,青菜不腐烂。
(四)在幼虫期,每蜕一次皮,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
在成虫期饲料底部有卵粒和虫粪,容易发霉,要及时换盘。
(五)为了加快繁殖生长,对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葡萄糖粉或维生素粉、鱼粉。
每天都要喂鲜菜。
(六)饲养人员每天都要察看各虫期情况,如发现病虫、死虫应及时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七)黄粉虫的养殖要按计划进行。
饲养虫量和养殖中国林蛙的数量要衔接,使各龄的幼虫数量都要有完整的记录,才能保证黄粉虫养殖的成功。
利用农村废弃的作物秸秆饲养黄粉虫几乎不花什么成本,3-5斤秸秆粉加少量的麦麸、玉米面,再加少量菜叶就可饲养一斤商品虫。
将适龄的雌雄成虫,集中同时配对,并放入同一塑料盆中统一饲养,这样既可提高饲养员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强化饲养管理工作,确保各项生产性能的同步发挥。
黄粉虫配对后,一般在3~4天开始产卵,由于全群适龄繁殖的成虫在同一时期配对,因而会出现同步产卵的结果。
具体时间一般在7~10天,在适宜的温度下7天后应筛一次卵。
筛卵时应先将盆中的饲料及其他碎物筛下,防止盆中存有个别的卵粒或幼虫,然后将接卵纸一起放入塑料盆中或搬到孵化箱中。
孵化箱与成虫产卵箱规格相同,箱底是木板,孵化箱可孵化2~3个卵箱或用塑料盆中孵化2~3个卵盆的卵,但应分层堆放,层间要用3~4根木条隔开,以透空气,在干燥季节,卵上还要盖上一层菜叶。
卵在箱中或盆中10天之内即可全部孵化出幼虫。
同步喂养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入饲养室内进行人工饲养。
饲养室要消毒、清扫,并安装饲养架,架上放塑料盆,盆中添0.4~0.5公斤的混合饲料,一般每个盆中放幼虫0.15~0.2公斤。
黄粉虫的养殖方法介绍黄粉虫是完全变态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四种变态。
因此养殖黄粉虫就必须要解决好种虫、饲料、设备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方法。
养殖黄粉虫的条件1、种虫。
养殖黄粉虫种虫是关键。
成虫、蛹、成龄幼虫都可做种虫,但最好是选成龄幼虫做种虫。
在选择成龄幼虫做种虫时,要选颜深黄,虫体粗壮,均匀的成龄幼虫。
2、饲料。
黄粉虫的主要饲料是麦麸子,也可辅以其它糠麸子等,菜类主要是白菜、甘兰、萝卜、土豆等、其它青菜、瓜果等也可。
这些饲料可以满足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分的需要。
每公斤黄粉虫在一代周期中可吃掉麦麸子3公斤,菜6公斤。
3、设备:①饲养房。
饲养房要透光、通风,冬季能取暖保湿、一般情况下,一间房能养虫300余盘。
②饲养盘。
A、木盘,规格50厘米*40厘米*8厘米,板厚为l.2至l.5厘米,底部用纤维板或三合板钉严;B、筛盘,规格45厘米*35厘米*7厘米,板厚同上,底部用20目筛网钉好;饲养盘用料最好是软杂木。
为了防止虫子外爬,要在饲养盒内四框上边贴好塑料胶带。
②筛子;用30目和60目两种筛网做筛子筛虫粪。
60目的筛l至2龄虫。
④饲养房内部的要求。
温度冬夏都要保持在15至25℃之间,低于10℃以下虫子不食也不长,超过30℃虫体发热,会烧死。
湿度要保持60%至70%之间,地面不易过湿。
冬季要取暖,夏季要通风。
室内应有湿、温度计。
黄粉虫养殖技术按开始养殖成龄幼虫叙述。
首先将成龄幼虫放入饲养木盘中,每盘约1.6公斤,然后洒上麦麸和菜。
麦麸可一天喂一次,也可几天喂一次,根据盘中饲料多少而定,但菜应每天喂一次,多少以吃光为好。
如发现盘底粪便较多,可在喂食前筛掉虫粪;一般lO天左右筛一次即可。
当成龄幼虫脱最后一次皮时即化成蛹,化蛹可在几秒钟内完成,化蛹都在饲料表面进行。
化蛹期应每天挑蛹一次,以防被咬伤死亡。
为了便于管理,集中羽化,同步繁殖,化蛹高峰期应将二天内挑出的蛹放在同一饲养盘中,每盘蛹厚不要超过l厘米。
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原产北美洲,它可以作为特种养殖的鲜活饲料,也可通过加工处理作为家禽家畜的饲料,而且随着餐桌饮食的丰富,黄粉虫还被作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
因此今天专业人士就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黄粉虫的饲养管理措施,教大家黄粉虫各个阶段该如何养好。
种成虫的饲养管理控制室温在25℃-32℃,空气相对湿度65%-70%,室内为黑暗或弱光。
羽化后1-3天成虫外翅由白变黄、变黑,活动性由弱变强,此期间可不投喂饲料,羽化后4天成虫开始交配产卵,进入繁殖高峰期,每天早晨应投放适量全价颗粒饲料,如麸皮45%、面粉20%、玉米面6%、鱼粉5%、豆饼24%或麦麸40%、玉米粉40%、豆饼18%饲用维生素0.5%、混合盐1.5%,本配方主要用于饲喂成虫和幼虫;或麦麸75%、鱼粉4%、玉米粉15%、食糖4%、饲用复合维生素0.8%、混合盐1.2%主要用于喂养产卵期的成虫。
另加适量的复含水分的叶菜类,每隔2天换一次产卵纸及其上的麸皮。
注意的是,精料使用前要消毒晒干备用,新鲜的麦麸也可直接使用,不要把过多的水分带进饲养盒,以防饲料发霉,发霉的饲料不要投喂。
成虫繁殖期内,有部分成虫繁殖后死亡,对这种自然死亡的成虫,不必挑出,不久即被活成虫啃食而剩下鞘翅及头部,这样可以弥补或成虫的营养。
饲养种成虫时要经常检查种虫盒,及时堵塞种虫盒孔及缝隙,保持胶带的完整与光滑,防止室温过高及天敌的侵入。
种成虫产卵2个月后,为提高种虫盒及空间的利用率,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将全盒种虫淘汰,以新成虫取代。
淘汰的种虫可作为饵料投喂林蛙。
为控制种虫室的适宜的温、湿度,在夏季应做好通风降温、降湿工作,还要设置门帘、纱窗,防止苍蝇进入。
在成虫室内不能使用化学农药灭蚊、蝇,否则会杀死黄粉虫成虫和幼虫。
同样接触过杀虫农药的叶菜类也不能投喂成虫。
冬季种成虫应做好保温、增湿工作。
种成虫盒及孵化盒的层叠角度及层叠的高度、数量要根据温、湿度和通风需要而定。
孵化期的管理黄粉虫孵化盒就在成虫室内孵化,管理要点:1、放置好孵化盒,充分利用空间,方便管理,利于通风、控温、控湿。
黄粉虫的养殖技术一1、黄粉虫概述黄粉虫又叫黄粉甲、面包虫。
它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幼虫、虫蛹、成虫和卵四个完全变态过程。
通常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变态周期需要一年时间,人工养殖将它缩短到3-4个月,从而大大提高了人工养殖黄粉虫的经济效益。
黄粉虫是典型的仓储害虫,主要生长在农作物、粮食、药材仓库内。
由于黄粉虫特殊的营养价值,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可并得到养殖推广,如今黄粉虫已经成为记养蚕也和养蜂业之后的第三大昆虫产业。
它不但易推广,而且一年四节均可养殖,是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经相关专家技术分析,黄粉虫的幼虫含蛋白质48%-50%,干虫幼虫含蛋白质70%以上,蛹和成虫的蛋白质含量都在55%以上,微量原始的2、虫卵卵,乳白色,呈椭圆型,卵粒长约0.7-1.2毫米,宽0.3-0.6毫米。
卵的外表有卵壳,卵壳薄而软,极容易被损伤,卵内层有卵黄膜,里面充满了乳白色的卵内物质。
由于产下的卵被麸皮和虫沙裹着,肉眼不容易看到。
卵期的管理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管理。
当温度在25-30°C时,孵化期为6-8天;温度在18-22°C时,孵化期为10-18天;当温度低于15°C时,卵很少孵化。
●及时换盘6-8天更换一次接卵盘,将换下的接卵盘放置在通风温度适宜的地方,等待孵化。
●孵化期管理最适温度:25-32°C,最适湿度:55-70%,饲料相对湿度:15%。
接卵盘的管理主要是湿度和温度的管理。
注意防治饲料的质量发生霉变、板结变质1、幼虫即商品虫卵虫卵孵化出小虫到化蛹这段时间都属于幼虫期,时间85-110天,所以人们又习惯叫它百日虫。
刚孵化出的幼虫呈乳白色,长0.5-0.6毫米,用肉眼难以看清楚,长到4-5毫米时逐渐变成淡黄色。
这是开始停食1-2天。
此后便进行第一次蜕皮,刚蜕皮后呈乳白色,一天后又变成淡黄色,以后每隔6-8天蜕皮一次。
由于每次蜕皮前不吃不动,像睡眠一样,所以蜕一次皮叫“一眠”或称为一龄幼虫。
黄粉虫各阶段的分类及幼虫的饲养黄粉虫在昆虫分类学中属于翅目,拟甲科,粉甲属。
别名面包虫、高蛋白虫、通常也称黄粉甲。
下面我们就黄粉虫各阶段的分类及幼虫的饲养来为大家进行介绍。
需要或是想养黄粉虫的养殖户都可以来了解一下。
黄粉虫的各阶段分类(1)成虫:体长约12—20毫米,体色呈褐黑色,体形为长椭圆形。
体面多密集黑斑点,无毛,有光泽。
复眼红褐色,触角念珠状,11节,触角末节长大于宽,第一和第二节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节的长度,第三节的长度约为第二节长度的2倍。
(2)卵:卵长1—1.5毫米,长圆形,乳白色,卵壳较脆软,易破裂。
卵外被有粘液,能粘附上一层虫粪和饲料,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成虫一般初产卵成一直线,最终集片,少量散产于饲料中。
(3)幼虫:幼虫一般体长29—35毫米,身体前后粗细基本一致,体径约为5—7毫米体壁较硬,无大毛,有光泽;虫体为黄褐色,节间和腹面为黄白色。
头壳较硬,为深褐色。
各足转节腹面近端部有2根粗刺。
(4)蛹:长约15—19mm,乳白色或黄褐色,无毛,有光泽,鞘翅伸达第三腹节,腹部向腹面弯曲明显。
腹部背面两侧各有一较硬的侧刺突,腹部末端有一对较尖的变刺,呈“八”字型,末节腹面有一对不分节的乳状突,雌蛹乳突大儿明显,端部扁平向两边弯曲,雄蛹乳突较小,端部呈圆形,不弯曲,基部合并,以此可区别雌雄蛹。
黄粉虫幼虫的饲养幼虫的饲养是指从孵化出幼虫至幼虫化为蛹这段时间,均在孵化箱中饲养。
孵化箱与产卵箱的规格相同,但箱底放置木板,这样一个孵化箱可孵化:个一3个卵箱筛的卵纸,但应分层堆放,层问用几根木条隔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
孵化前先进行筛卵,筛卯时首先将箱中的饲料及其它碎屑筛下,然后将卵纸一起放进孵化箱中进行孵化。
卵上盖一层菜叶,以保持适合的湿度。
这样卵在孵化箱中10天内即可孵出幼虫。
幼虫留在箱中饲养,3龄前不需要添加混合饲料,原来的饲料已够食用,但要经常放菜叶,让幼虫在菜叶底下栖息取食。
当箱中饲料吃完后,进行过筛,筛出虫粪,幼虫仍放回箱内饲养,并添加3倍于虫体重的混合饲料,可以麦鼓、菜叶为主。
黄粉虫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饲养
管理要点
黄粉虫是现在养殖效益很高的一种虫子,黄粉虫在饲养过程中,主要分为四个管理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蛾。
为了有效防止卵被雌虫吃掉,蛹被幼虫吃掉,应分龄饲养,分期管理。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卵
黄粉虫的卵在25℃-30℃时经5-7天即孵化出幼虫。
换收接卵纸时,要将同一天换收的纸叠放同一个幼虫盒内,让卵自然孵化。
10天左右即可全部孵出幼虫,然后将卵纸逐一抽出抖掉幼虫,放入养虫盒,进行饲养。
2、幼虫
刚孵出的幼虫2天后开始进食。
如果温度在25℃-30℃饲料含水量在13%-18%,大约8天蜕去第一次皮,变为二龄幼虫,体长增至5mm。
3龄以前可不添加饲料,接卵纸上抖下来的饲料足够食用,但每天要适当喂一些切碎的白菜茎或瓜果皮。
当原饲料基本吃光后,要过一次50目虫筛,将虫灰筛出,虫子仍放回养虫盒,并开始饲喂。
每2~3天撒麸皮一次,同时添加切碎的蔬菜、瓜果皮。
5~7
天用50目或40目虫筛筛虫一次后,再添加麸皮与瓜菜。
随着龄期的增长,食量逐渐加大,至6龄左右应分成两盒饲养。
幼虫在饲养前期,每隔15天清理一次虫粪,中后期3~5天清理一次。
因黄粉虫脱皮数次,饲养箱内经常有大量虫皮集中在虫体上面,清理虫粪时应一并清理掉。
幼虫在蜕皮过程中,每蜕皮一次体长明显增大,在适宜的温度25℃-28℃,空气湿度50%-90%时,8龄幼虫约10天即变成蛹。
3、蛹
幼虫长到约50天后,长2~3cm,开始化蛹。
刚变成的蛹为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黄、变硬,长约16mm,头大尾小,两边有棱角。
蛹停食少动,有被大龄幼虫咬死的可能,也不利于脱皮变成成虫,因此每天要及时把蛹与幼虫分开。
挑出成蛹按日龄不同分别放在撒有1厘米厚的粗片麸皮的成虫产卵盒里。
放蛹厚度以铺平1~2层为宜,太厚会引起窒息死亡。
放蛹后每天要检查,随时除去变黑、变红和软化的死蛹。
4、蛾
在20℃以上时,经6~7天,蛹即脱皮变成成虫。
在羽化过程中,及时挑除死虫、伤残虫和羽化皮,并贴上日龄标签。
刚羽化蛾子为乳白色,头部金黄色,身体幼嫩,不太活跃,也不进食,以后
逐渐变黄,约3-5天变黑色,开始觅食、交配、产卵,黄粉虫以卵产出到性成熟总共约70天。
蛹羽化为成虫后的两个月内是产卵盛期。
期间,成虫不断进食和产卵,注意加强产卵期间的营养和管理,以提高产卵量,延长产卵期。
每天喂养1~2次,先均匀撒上麸皮或混合饲料,厚约1厘米,再撒上少量1寸长的菜茎或瓜皮,以提供水分和补充维生素,随吃随放,保持新鲜,切忌不可过量,以免湿度过大,瓜菜腐烂,麸皮受潮霉变。
成虫产卵盒可纵横叠起,保留适当空隙。
成虫有向下产卵的习性。
产卵时伸出产卵管穿过铁纱网孔,将卵产到纸上或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
因此,产卵盒内的饲料厚度不要超过1厘米,否则成虫会将卵产到网上的饲料中,造成食卵现象发生,影响繁殖。
接卵纸3天更换一次,但在成虫产卵盛期或产卵适温季节接卵纸最好每天更换一次。
次序是先换接卵纸,再补充饲料。
成虫产卵盛期后,雌虫逐渐衰老死亡,剩余的雌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
所以,三个月后应全部淘汰,以免浪费饲料、人工和占用产卵盒。
蛾子雌雄比例1:1,一生交配多次,交配时雄虫在雌虫背上进行交配,交配后的雌虫每天产卵约15-20粒,产卵盛期长达2个月,以后逐渐减少,及时淘汰,以免占用产卵箱。
死掉的成虫应及时清
除,以免污染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黄粉虫四个阶段管理要点介绍了,黄粉虫营养丰富,是养殖户常用到的饲料,因此养殖黄粉虫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各个阶段管理大家要注意。
关于黄粉虫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阅读推荐:黄粉虫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