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08.67 KB
- 文档页数:1
小儿推拿心得体会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用手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身体以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在我学习和使用小儿推拿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儿推拿是一门需要技巧和耐心的艺术。
孩子们的身体娇嫩,皮肤敏感,所以在进行推拿时,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和细心。
我们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们放松身心,才能更好地进行推拿。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感到不适或担心,我们需要安慰他们并解释推拿的好处与过程,以便让他们放心接受治疗。
其次,小儿推拿对于儿童身体的改善和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
通过调整孩子的气血运行,推拿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五岁的孩子,他经常感到疲劳和食欲不振。
通过使用推拿技巧,我调理了他的脾胃,改善了他的消化系统功能,结果他的食欲大增,精力充沛。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了小儿推拿对于儿童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有着显著影响。
同时,小儿推拿还可以帮助儿童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成长非常重要。
然而,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历睡眠障碍,如夜间醒来,多梦等问题。
在我进行推拿治疗时,我会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头部和背部,通过按摩和轻柔的手法来促进他们的放松和入睡。
在治疗过程中,我观察到孩子们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他们的夜间醒来次数减少,睡得更深更香。
另外,小儿推拿还可以缓解儿童常见的症状和疾病。
儿童常常面临感冒、咳嗽、发热等问题,这些症状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适。
通过对孩子的背部、胸部和腹部进行推拿,可以促进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促进症状的缓解和康复。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八岁的孩子,他一直在咳嗽,咳嗽令他无法入睡。
通过对他的背部进行推拿,我放松了他的呼吸肌肉,并促进了他的呼吸道通畅。
在几次治疗之后,他的咳嗽明显减少,睡眠也大大改善。
最后,小儿推拿之于我,更是一种与孩子们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在进行推拿治疗时,我不仅仅是一个治疗者,更是一个朋友和倾听者。
孩子们会与我分享他们的生活、喜好和烦恼。
儿童斜颈推拿手法
嘿,各位家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儿童斜颈推拿手法这事儿。
你们想想看啊,那小宝贝的脖子要是有点歪斜,得多让人心疼呀!这时候,咱这推拿手法可就派上大用场啦。
咱先来说说怎么找到那个关键的部位。
就好像找宝藏一样,得仔细点儿呢!用手轻轻摸摸宝贝的脖子,感受一下哪里有点不一样,有点硬硬的或者紧紧的地方,那可能就是我们要“进攻”的目标啦。
然后呢,就可以开始推拿啦!动作要轻柔哦,可别像大力水手似的,把宝贝弄疼啦。
就像抚摸小猫咪一样,轻轻地揉一揉,推一推。
比如说,用大拇指在那个有问题的地方慢慢地转圈揉,这就像是给那个地方做个舒服的按摩。
再比如说,可以从脖子的一侧往另一侧轻轻地推过去,这感觉就像是给小脖子做个舒展运动。
哎呀,你说宝贝会不会觉得很舒服呀?
还有啊,咱在推拿的时候,可得注意宝贝的反应。
要是宝贝皱眉头或者想哭,那咱就得轻点啦,是不是?这就好比我们大人,要是有人给咱按摩太大力了,咱也不舒服呀。
而且哦,这推拿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好的,得坚持呀!就像每天吃饭一样,要养成习惯。
每天给宝贝来那么一小会儿,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宝贝的脖子越来越正啦!
咱可别小看了这推拿手法,这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就能帮宝贝解决问题,多好呀!
所以呀,家长朋友们,要是发现宝贝有斜颈的迹象,别着急,别慌张,咱就用这推拿手法来试试。
就像那句话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嘛!只要咱有耐心,有爱心,宝贝的脖子肯定能变得直直的,健健康康的!相信我,准没错!。
小儿推拿实训报告心得体会在小儿推拿实训课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儿推拿的重要性和效果。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推拿技术,并且对小儿推拿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实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儿推拿是一门非常细致和专业的技术。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各种小儿推拿手法和技巧,如捏、抓、推、拿等。
这些手法和技巧需要细腻的手感和准确的力度掌握,进而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缓解小儿的不适症状。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指导,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并且在实训中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其次,小儿推拿的原理和方法需要具备对小儿生理特点和疾病的了解。
在课堂上,老师详细讲解了小儿推拿的理论知识,包括温经通脉、疏风祛湿、活血化瘀等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小儿推拿的原理和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实训中对各种病例的操作,我不仅加深了对疾病与推拿手法的关联性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病症来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来进行治疗。
再次,小儿推拿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小孩子的身体比较娇嫩,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顾。
在实训中,我们经常需要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小孩子的病情和家庭情况。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懂得了要做到耐心细致,虚心聆听,尊重家长的意见和选择。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我能更准确地掌握小孩子的病情,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推拿服务。
最后,小儿推拿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的技术。
在实训中,我深感推拿技术的繁琐和细致,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掌握。
同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推拿理论的发展,小儿推拿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且关注最新的推拿理论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实训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推拿技术水平,深入了解了小儿推拿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认识到小儿推拿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和不断实践的技术。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我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儿推拿师,为更多的小儿带去健康和快乐。
小儿斜颈的推拿治疗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09-06-09T09:57:44.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月第3期供稿作者:张伟光赵宏伟杨广义[导读]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我科自2003年至2007年四年间,共诊治了520例小儿肌性斜颈患者。
临床用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女患儿256例,男患儿264例,头向右歪者341例,头向左歪者179例,20天至2个月者125例, 2至6个月者145例,6个月以上者250例。
患儿应在生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效果是最为理想的。
但大多因生后对新生儿检查不够全面,或者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待到二、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在穿衣或洗澡时才发现患儿颈部不正常,多数先发现颈部有包块,继而发现头向患侧歪斜。
还有的误认为是颈部的淋巴结或颈部长了肿瘤等。
即使去几家医院,诊断为此病也需在三四岁后手术治疗,这一方面给患儿家属带来了焦虑和不安,另一方面拖延了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
1.2病型分析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体表显见,活动力很强,弹力较大。
它起于胸骨柄及锁骨两端(锁骨内缘),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可使头项转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
而斜角肌位于颈深部的两侧,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之分。
但其肌体不显,隐于锁骨之下,斜角肌有提肋或使颈部侧屈的作用。
通过我们治疗的情况来看,本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第一与胎位不正,子宫狭小有关,致胸锁乳突肌及斜角肌伸展受限,可造成胸锁突肌和斜角肌挛缩结节。
第二与其母亲工作性质,久坐或不经常活动等因素有关。
可能还有其它原因,有待同道者进一步加以探讨。
2 临床分型与手法治疗2.1临床分型根据临床检查所得,患儿有颈项长短之分,颈项长短对取效快慢有一定影响。
施用同样手法治疗,颈项长者取效快,而且颈项长的包块消失亦快。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1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接受小儿推拿的学习过程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感悟。
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儿推拿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小儿推拿的各种穴位和手法,同时也深入学习了小儿的生理特点,这使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针对不同的小儿进行推拿治疗。
理论的学习让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推拿的效果。
其次,实践操作是小儿推拿学习的核心。
我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操作,通过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各种推拿技巧。
同时,我也深刻体验到了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使用适当的力量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儿推拿的技巧和原理。
此外,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
我不仅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耐心和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深刻体验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和使命,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对小儿推拿学习的热情和决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小儿推拿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
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如何关爱和照顾孩子。
我深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利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2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小儿推拿的魅力与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这次的学习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对小儿推拿的认知,也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
首先,我对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儿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推拿按摩,可以调节孩子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学生个人总结范文引言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作为一名小儿推拿学生,我在学习期间深感这门技术的独特魅力和实用性。
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我深入了解了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我对小儿推拿学习的个人总结。
小儿推拿的学习经历与感悟在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中,我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儿推拿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巧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掌握。
首先,我通过学习相关教材和参加学习班,了解了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学科知识。
小儿推拿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手法为主要治疗方式的疗法。
通过刺激小儿体内的穴位和经络,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学到了小儿推拿的穴位分布、推拿手法、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通过实践操作,提升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跟随老师和医生的指导,亲自操作并且观摩了其他同学的操作。
通过多次实践,我逐渐掌握了推拿的要领和技巧,熟悉了常见的穴位和推拿手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治疗效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小儿推拿的良好疗效和丰富的潜力。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儿童,且对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在实践中,我亲眼目睹了一些患儿通过小儿推拿取得了明显的改善,这让我深信小儿推拿的疗效和价值。
小儿推拿的优点与挑战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小儿推拿是一种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适合儿童使用。
相比于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小儿推拿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而不会对身体产生额外的伤害。
其次,小儿推拿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相对于一些昂贵的药物或手术,小儿推拿的费用便宜且长效。
然而,小儿推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1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这次有幸参加了培训中心的小儿推拿学习,感到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1.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中都有很大的作用,与药物疗法相辅相成,可以互相补充,减少服药痛苦,增强治疗效果。
2.小宝贝们都有各自的保健穴位,如小儿肚脐、掌小横纹、足三里、四缝等,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治疾病的作用。
3.小儿推拿手法轻柔,操作简单易学,经济安全,无副作用,且对小儿穴位定位准确,疗效显著,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4.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了解了小儿推拿的特点,简单易学,应用方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适合儿童特点,深受广大儿童的欢迎。
5.小儿推拿对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都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刺激体表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治疾病。
6.小儿推拿对儿童生长发育、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
总之,这次小儿推拿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种绿色疗法,希望以后能够更好地运用这种疗法,为儿童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2小儿推拿学习心得小儿推拿,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毕竟,这门技艺需要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发现小儿推拿的独特魅力和实用性。
首先,我们要理解,小儿推拿并非简单地堆砌各种手法。
在手法选择上,需要针对不同病症和病期进行合理搭配,这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同时,针对小儿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在推拿技巧上需要做出调整,如力度适中、手法轻柔和渗透力强等。
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需要不断巩固和深化,而实践操作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实践,我逐渐掌握了各种小儿推拿技巧,如清天河水、退六腑、揉耳背等。
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些技巧在应对不同病症时的运用。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优秀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优秀5篇)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儿推拿学习心得(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1小儿推拿学习心得时间过得飞快,回忆起小儿推拿课程的学习,仿佛就在昨日。
从最初的迷茫、不安,到如今的熟悉、自信,我感受到了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也收获了满满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小儿推拿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小儿推拿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了解到小儿推拿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可以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的不同之处,如穴位定位、手法运用等。
这些知识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儿推拿的特性和技巧。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诊断和应对小儿疾病。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逐渐掌握了如何根据小儿的体质、年龄和症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家长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配合治疗。
此外,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了推拿技能和沟通技巧。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我对课程设置的建议是,增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我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此外,也希望老师能够提供更多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小儿推拿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回顾这次小儿推拿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掌握了小儿推拿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和家长沟通,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次学习经历,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为更多的小儿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
小儿推拿学习心得篇2标题:小儿推拿学习心得自从我开始学习小儿推拿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
小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儿童保健和疾病辅助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在小儿按摩领域的专业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小儿按摩实训课程。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实训初期,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小儿按摩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用手法等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小儿按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 实操练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操练习。
实训过程中,我们跟随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学习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症的小儿按摩手法。
实操练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穴位定位:掌握小儿常见穴位的位置、深度和手法。
(2)手法练习:熟练掌握推、揉、捏、按、拿等基本手法。
(3)病症治疗:针对常见病症(如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等)进行按摩治疗。
3. 临床实践在实训后期,我们有机会进入临床实习,亲身参与小儿按摩治疗。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法技巧和临床经验。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的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小儿按摩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掌握,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操技能的提高在实操练习和临床实践中,我熟练掌握了小儿按摩的基本手法,并能够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临床经验的积累通过参与临床实习,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会了如何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水平。
4. 职业道德的修养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实训体会1. 重视理论学习小儿按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对小儿按摩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 注重实操练习实操技能是小儿按摩的关键,只有熟练掌握手法,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小儿推拿总结范文200字左右
这里是一个200字左右的"小儿推拿总结范文":
小儿推拿总结
小儿推拿是一种运用手法推拉按摩的一种按摩方法,它以小儿身体结构的特点为根据,采用安全温和的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小儿体内气血循环,改善小儿的身体结构,预防和纠正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姿态畸形,还可以缓解小儿常见病如哮喘、腰背痛等症状。
我实习期间为许多小朋友进行过推拿,通过观察发现,给小朋友做完推拿后,他们身体更为灵活,精神也更加精神亢奋,这为我深深地印证和理解到了小儿推拿的重要作用。
小儿推拿是一项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对小朋友身心健康都很有好处。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其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在儿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儿科推拿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现将我的工作小结如下。
二、工作总结1. 技能提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儿科推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领。
在临床实践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现将具体技能提升情况总结如下:(1)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的推拿手法,如感冒、咳嗽、腹泻、消化不良等。
(2)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个性化推拿治疗。
(3)提高推拿手法精准度,确保推拿过程中患儿舒适度。
2. 治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我严格遵守诊疗规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
以下为部分治疗案例:(1)患儿小明,6岁,因反复感冒、咳嗽就诊。
经推拿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一个月未再复发。
(2)患儿小华,3岁,因消化不良就诊。
经推拿治疗后,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得到改善。
(3)患儿小丽,2岁,因腹泻就诊。
经推拿治疗后,腹泻症状得到控制,随访一个月未再复发。
3. 患儿满意度在治疗过程中,我注重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以下措施提高患儿满意度:(1)耐心倾听患儿及家属的诉求,给予关心和关爱。
(2)详细讲解推拿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他们的顾虑。
(3)关注患儿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治疗氛围。
4. 团队协作在科室工作中,我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儿科推拿治疗水平。
以下为团队协作成果:(1)参与科室学术交流,分享推拿经验。
(2)协助其他科室进行儿童保健工作。
(3)参与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
三、不足与反思1. 不足之处(1)在推拿手法方面,仍有待提高。
(2)对部分罕见病的推拿治疗经验不足。
2. 反思针对以上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积极参与科室培训,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基层园地】
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
王 智,高梯辉,路 标,姜艳清,王文智■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伸筋液;推拿;小儿肌性斜颈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250(2009)05-0393-01
小儿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民间俗称“歪脖”、“斜头”,其临床表现是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为临床少见病。
有报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约占1%,常因发现不及时或误诊失治,出现面颈胸部畸形,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
1 一般资料
病历来源:本文200例皆为门诊积累,其中男114人占57%,女86人占43%,最小的3d,最大的2岁;分娩产势:顺产101人占51%,剖腹产96人占48%,产钳13人占1%;发病部位:左侧105例,右侧95例。
2 诊断标准
患者头位前倾,面部转向患侧,面下颌偏向健侧,在患肌处触及一卵圆或条索状肿块,质地坚硬。
3 治疗方法
(1)递质的配制:自拟伸筋液:西红花5g,冰片10g,伸筋草15g,溶于75%乙醇250ml内,密闭摇匀, 3d后即可使用;(2)按摩手法:医者对患侧胸锁乳突肌推拿按摩数遍后,继用拇指蘸取适量伸筋液反复揉肿块及周围并弹拨,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按摩肿块反复数遍。
在此过程中,拇指、食指、中指及患处保持湿润状态,然后医者两手分别固定患侧肩部及患者头部,使头部向患侧肩部,然后一手扶住患儿下颌部,另一手拖住脑后左右转动。
同时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拔伸旋转,颜面肌肉萎缩或偏小的可采用太阳、睛明、下关、颊车、地仓、迎香、风池等穴位进行点揉。
4 疗效标准与结果
痊愈:颈部肿块消失,胸锁乳突肌活动范围正常,有111人占55.5%;显效:肿块明显缩小变软,颈项活动轻度受限,有84人占42.0%;无效:经治疗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有5人占2.5%,总有效率97.5%。
5 典型病例
郭某,男,6个月,其父母发现其颈部向左侧歪斜随来我院就诊。
症状:颜面旋向左侧,左侧可触及长3.8c m、宽1.5cm肿物。
颈部C T:排除骨性斜颈,随之以伸筋液为膏质推拿治疗,每日1次,12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肿物消失,颈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6 体会
胎儿在母体胎盘进行气体交换进出呼吸运动,具有肺泡扩张及生长作用。
B超于妊娠11周,可见胎儿胸壁运动,妊娠16周时出现羊水,28周末有呼吸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如出现脐带绕颈,胎儿呼吸窘迫,使胸锁乳突肌挛缩,出现血肿机化血液循环受阻,笔者推测胎儿脐带绕颈呼吸窘迫为直接发病原因。
推拿治疗本病在于通过手法作用于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上,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改变挛缩程度,加速病变的吸收,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恢复正常。
同时,通过以伸筋液为膏质,可以避免小儿娇嫩皮肤损伤,还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再施揉捏法及揉法时可以较重,但须注意刚柔相济,不能使用暴力;做颈部侧扳及旋转扳法时,要使小儿放松,幅度由小及大,要有节奏,切不可用蛮劲,以免引起颈部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及不适[1~3]。
对于后期颜面肌肉的萎缩,可采用太阳、睛明、下关、颊车、地仓、迎香、风池等穴位点揉。
通过治疗对于1周内尤其是6个月的患儿治疗率达100%,对1周到1周半的有效率达96%,1周半以上的因其肿物机化纤维化,建议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孔令承,田岩,等.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88例.中国实用医
药研究(三)[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8.
[2]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
[3] 王智.伸筋液为膏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研究[J].河
北中医药学报,2008,23(4):35.
收稿日期:2008-04-28
■通讯作者:王文智,男,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050091)。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资助项目(42761135)393
2009年第15卷第5期2009.Vol.15.No.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 ournal of Basic M 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 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