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5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腹部损伤无论平时和战时都可发生,,战时都为开放性损伤,平时都为闭合性损伤。
其中多数因涉及内脏而伤情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0%—20%。
其临床表现多与受损的内脏有关。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内出血为主,空腔脏器损伤以急性腹膜炎表现为主。
腹部损伤可分为以下两类:1.单纯性腹壁损伤(开放性,闭合性)2.腹部脏器损伤(开放性,闭合性)开放性腹部损伤多为利器或火器损伤所致,闭合性腹部损伤多为钝性暴力所致,常见的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力挤压,拳打脚踢等。
也可发生因内镜检查,刮宫,手术操作粗暴或由于粘连较重,解剖不清等少见的医源性损伤。
临床表现:由于损伤的类型,深度和范围不同,可有以下几种表现单纯性腹壁损伤:症状和体征一般较轻,常见的表现是局限性腹壁肿痛和触痛。
有事可见皮下瘀斑。
他们的程度和范围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或扩大,常逐渐缓解或缩小范围。
通常不会出现呕心呕吐或休克的表现。
不涉及腹内脏器的开放性腹壁损伤可有伤口及外出血。
腹内脏器如果仅为挫伤,伤情通常不重,也无重要而明显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是人体空腔脏器,且在腹腔内有一定活动度,故受伤机会较少,尤其是胃,因壁较厚,又受肋弓的保护,除穿透伤外,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胃肠道损伤的可能远较肝脾为小。
但胃肠道一旦破裂,其内容物立即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导致化学性腹膜炎和细菌感染,将会引起严重后果,必须立即处理。
[临床表现] 胃肠道损伤可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胃破裂时呕吐物可带有鲜血,内出血严重时可伴有休克症状。
[诊断要点] (1)腹部损伤史。
(2)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休克征象。
(3)发生腹膜炎时,可有休克、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4)体检可有腹部呼吸减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消失及皮下气肿等。
(5)直肠指检如有鲜血,表示肠道下段有损伤。
(6)穿通性损伤时,可根据入口与出口的部位估计有何内脏受伤,如流出食物残渣为胃破裂,流出粪便样液体为肠破裂。
腹部损伤护理常规【概念】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多数腹部损伤可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致死亡,空腔脏器破裂时可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临床上常以肝、脾破裂和肠破裂多见。
【护理评估】1、了解伤情及受伤后病情发展,如受伤时间、暴力程度、方向、速度及受伤部位,受伤后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2、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腹膜剌激征的程度、范围,注意有无休克表现。
3、病人红、白细胞计数、B超、CT等辅助检查结果。
4、病人情绪反应,有无烦躁、表情淡漠、紧张等。
【护理诊断】1、体液不足与伤后失血有关2、疼痛与腹腔内脏器破裂及腹膜受消化液,血液刺激有关。
3、恐惧与意外损伤刺激,出血,内脏脱出及担心预后有关4、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急性腹膜炎,腹腔脓肿有关。
【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1、严密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体位观察期间病人应绝对卧床,不能随意搬动病人。
(包括大小便也应不离床)3、病人应绝对禁食,给予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色、量。
4、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5、观察期间禁用镇痛剂,禁止灌肠。
6、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感染。
7、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关心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8、如经观察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全身情况有恶化应立即进行手术,做好术前准备。
(三)术后护理1、卧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及时准确记录。
3、饮食:术后应禁食并胃肠减压,直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然后逐渐恢复流食、半流食,肠道手术者进食时间应酌情推迟。
4、如有腹腔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量、性状,如引流出新鲜血每小时大于100ml,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协助病人咳嗽、排痰,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腹部损伤的致伤因素及分类。
2.熟悉腹部空腔脏器和实质性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
3.熟悉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
4.掌握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腹部损伤,平时和战时均常见。
其发生率在平时占人体各种损伤的0.4%~1.8%。
由于腹部脏器较多,解剖及生理功能各异,受到损伤后的伤情复杂多样。
腹腔内大量出血和严重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及时、准确地判断有无内脏损伤,有无腹腔内大出血,是实质性还是空腔脏器损伤,哪个脏器损伤,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是降低腹部损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一)分类根据损伤是否穿过腹壁,腹腔是否与外界相通,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1.开放性损伤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多伴内脏损伤),无腹膜破损者为非穿透伤(偶伴内脏损伤)。
其中投射物有入口、出口者为贯通伤,有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
2.闭合性损伤体表无伤口,损伤可仅局限于腹壁,也可同时兼有内脏损伤。
3.其他穿刺、内镜、刮宫、腹部手术等各种诊疗措施导致的腹部损伤称医源性损伤。
(二)病因开放性损伤常由刀刃、枪弹、弹片等利器所引起。
闭合性损伤常系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棍棒等钝性暴力所致。
无论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都可导致腹部内脏损伤。
开放性损伤中常见的受损脏器依次是肝脏、胃、小肠、结肠、大血管等;闭合性损伤中常见的受损脏器依次是脾脏、肾脏、小肠、肝脏、肠系膜等。
胰腺、十二指肠、膈、直肠等由于解剖位置较深,损伤发生率较低。
(三)临床表现由于伤情和致伤因素不同,腹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
轻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或仅表现受伤部位肿胀、疼痛,腹部局限性压痛等;重者可出现腹腔内大出血和腹膜炎,导致休克甚至处于濒死状态。
闭合性损伤体表无伤口,给诊断带来困难,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内出血为主要表现。
空腔脏器损伤以腹膜炎为主要表现。
如果两类脏器同时破裂,则出血性表现和腹膜炎可同时存在。
腹部损伤病人护理工作总结
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对于这类病人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在护理
腹部损伤病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首先,对于腹部损伤病人,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观察。
这包括对病人的
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加重。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病人的伤势进行细致的检查,以确定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在护理腹部损伤病人时,我们需要做好疼痛管理工作。
腹部损伤常常伴有剧烈
的疼痛,因此我们需要及时给予病人止痛药物,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变化,以调整止痛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腹部损伤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
等指标。
对于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情况,我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内。
在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伤口护理和感染预防工作。
对
于开放性腹部损伤,我们需要及时清洁和包扎伤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工作,以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总的来说,护理腹部损伤病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我们需要全面评估病
人的病情,做好疼痛管理、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和感染预防等工作,以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腹部损伤病人尽快康复。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腹部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和(或)腹腔内器官损伤。
根据是否穿透腹壁、腹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腹部损伤(常因刀刃、枪弹、弹片等利器引起)和闭合性腹部损伤(常因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等钝性暴力引起);根据损伤腹内器官的性质,可分为实质性脏器损伤(肝、脾、胰、肾等或大血管损伤)和空腔脏器损伤(胃肠道、胆道、膀胱等损伤)。
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空腔脏器损伤以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常用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尿及腹水淀粉酶,影像学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等。
主要处理原则包括急救处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1)个人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及饮食情况;女病人有无不规则阴道流血。
(2)受伤史:受伤的原因、时间、地点、致伤条件,暴力作用于腹部的强度、速度、着力部位和作用方向,伤情以及伤情变化,就诊前的急救处理及效果。
伤者因意识障碍或其他情况不能回答问话时,应向现场目击者和护送者询问受伤史。
(3)既往史:既往有无腹部手术史、药物过敏史、贫血史。
2.身体状况(1)有无腹壁伤口,其部位、大小、有无脏器自腹壁伤口脱出;有无腹部以外的伤口;(2)有无腹痛,腹痛的特点、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无放射痛和进行性加重;(3)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4)有无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尿量减少等休克征象;(5)有无全身中毒症状;(6)血尿常规、血尿淀粉酶、影像学检查、诊断性腹穿等检查有无异常。
3.心理社会状况(1)是否了解腹部损伤的程度;(2)是否能够承受突发腹部损伤,以及出血、内脏脱出等刺激;是否担心疾病的预后;(3)家属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二)术后评估1.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损伤脏器,术中出血、补液、输血情况;2.生命体征情况;3.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4.有无损伤器官再出血、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1)体位:先按麻醉要求安置体位,待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血压平稳者改为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禁食2~3天,并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
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从进少量流质饮食开始,根据病情逐渐恢复半流质饮食。
(3)静脉输液与用药: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必要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以满足机体高代谢和修复的需要,并提高机体抵抗力。
术后继续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腹腔内感染。
(4)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危重病人加强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和维护。
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5)手术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不脱落,如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早发现切口感染的征象。
缝合伤口拆线时间:头面颈部手术后4~5日,下腹部及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和背臀部7~9日,四肢10~12日,减张伤口14日。
对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病人应适当延迟拆线时间。
(6)鼓励早期活动:手术后病人多翻身,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
(7)腹腔引流护理:腹腔引流是腹腔内放置乳胶引流管或烟卷引流条,将腹腔内的渗血、渗液或消化液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方法,达到排出腹腔内的渗血渗液、坏死组织和脓液,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早日消退的目的。
术后应正确连接引流装置,如有多根引流管时应贴上标签,并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如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有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塞或引流管滑脱。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分类:腹部损伤可分开放性和闭和性两大类。
分开放性损伤腹璧有伤口,多拌有内脏损伤,闭合性损伤体表无伤口很难判断是否伴有内脏损伤。
腹部损伤病人护理工作总结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伤害,对于这类病人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做到及时、精准的护理,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我对腹部损伤病人护理工作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首先,对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工作,我们需要做好病情评估和监测。
在病人到达医院后,我们需要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出血情况、伤口位置和大小等。
同时,我们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疼痛程度和情绪状态。
这些评估和监测数据将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我们需要做好伤口护理和止血工作。
腹部损伤病人常常伴有大量出血和伤口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清洁伤口,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并进行适当的伤口包扎。
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伤口的情况,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病人的疼痛管理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腹部损伤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影响病人的舒适和康复。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给予病人止痛药物,并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疼痛管理。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最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腹部损伤病人的病情常常变化多端,可能出现出血加重、伤口感染、内脏器官损伤等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总之,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做到及时、精准、全面,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病情评估和监测,进行伤口护理和止血工作,进行疼痛管理,以及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腹部损伤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