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9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概念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结合历史材料分析法兰西共和制政体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历程,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背景。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从中理解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原因。
(2)过程与方法:情境再现;分析材料;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
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进步的产物。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的艰难性与曲折性。
学会历史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的分析、掌握。
教学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教学过程】【导入】预习检测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①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②封建贵族和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十分强大,他们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③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法兰西共和政体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艰难曲折道路?(按时间顺序找出大事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8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正式确立(187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何时颁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时间:1875年内容:①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可连选连任。
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⑵比较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提高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⑶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了解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初步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⑵了解并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提高比较、概括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认识代议制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⑵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与曲折性,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⑶学会历史和客观分析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导入:1896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诸强国。
同年6—7月,李鸿章一行先后访问了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带着对洋务运动失败和西方强盛的思考,李鸿章对德法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假如你是大清访问团中的一员,根据李鸿章的指示,需要全面、详细了解德法两国的政治制度。
进入新课:一、探寻法兰西共和之路1、艰难的共和之路阅读材料,分析共和之路的背景:材料一:人教版必修一第44页第9课引言及教材正文第一目第1段材料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
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
⑴背景:根本: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推动外部: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⑵过程:(图片展示)思考:法兰西共和实现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法国共和之路反映了哪些矛盾与斗争?其实质是什么?特点:反复性、复杂性、曲折性;矛盾与斗争: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斗争;资产阶级中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斗争 实质:民主与专制之争 2、 共和政体的确立 (1) 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 内容:(阅读材料,请1位同学担任访问团大使,向李鸿章介绍法国政体) 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案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学设计李鸿章在德国皇宫李鸿章向法国总统递交国书【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了解两部宪法的异同;(2)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分析政体不同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情境再现;分析材料;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进步。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虽然初中开设了历史课,但关于法国大革命和德意志统一的基本史实仍旧是一片空白,而本课理论性强,要学生深刻理解两部宪法的内容和对其评价难度比较大。
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重要。
【教学重难点】第 2 页第 3 页深入课堂讲授新课(播放普法战争的视频)普法战争结束后,战败国法国爆发了巴黎人民公社起义,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三色旗)。
而战胜国德意志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宣告成立。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油画)。
一、感知法德民主政体(以李鸿章1896年为时190天的欧洲访问为主线)短短两分钟的视频,让学生直接感知普法战争的基本史实。
通过战争前双方准备情况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的历史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认识上的对比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李鸿章的第 4 页(一)德意志帝国宪法(展示李鸿章与俾斯麦会面的图片及俾斯麦被迫辞职的漫画)问题探究:(1)威廉二世的做法合理吗?访欧记为明线贯穿本课始终,增强整体性和严谨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把中外同一时期的历史联系起来,进行横向比较。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理解法国封建传统的强大和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巨性,理解法国政体的特点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影响;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分析材料,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体会现实,反思历史,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的探讨,使学生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的艰巨性与曲折性,学会历史地和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掌握。
2、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把握上难度较大。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的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法、德等国制定的一系列法典,成为欧洲和亚、非、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样板。
展示课题《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板书)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本课的基本线索;二是重要概念;三是探究的问题(板书)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板书)1、法兰西共和历程(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果怎样?(提示)1789年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民会议于1789年8月26日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的分析、掌握教学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把握上难度较大。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在人类社会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7世纪中后期,首先是在西欧的岛国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也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开端。
接着,18世纪中后期,地处北美的美国在摆脱殖民统治后确立了联邦制的共和政体。
那么,在封建势力较为强大的欧洲大陆,有两个重要的国家,一个是欧洲西部的法兰西,一个是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制度又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首先我们来看法兰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我们知道,要想建立一个新制度是非常不容易的,之前我们学习的英国和美国都是如此,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法国,它建立新制度的道路更是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我们从这里的标题“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就可以感受得到。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法国的一些背景。
我们知道,18世纪的法国是处于封建的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统治者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这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导致他们的强烈不满,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的思想基础是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它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天赋(8)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从以上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法国共和之路的艰辛与曲折,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法国的政权更替如同走马灯似的,先后经历了三次共和、两次帝制,并且其中还夹杂着封建专制的波旁王朝,政权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反复易手。
那么为什么法国会出现如此反复的历程呢?这主要有三点原因:(1)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3)周边国家的阻挠、干涉。
虽然法国的共和之路走的艰难,但是在此过程中资产阶级迅速崛起,而封建保守势力也日趋削弱,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虽然法国曾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展开过激烈的斗争,但最终还是于1875年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这也就是法国历史上所谓的“一票共和”。
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它会像第一、第二共和国那样,很快就灭亡,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断地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近70年(1940年),这与前面提到的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有关,另外就是这里所提到的1884年法国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保障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形式。
宪法中指出“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凡统治过法国的王室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
这也就为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固提供了法律上的屏障。
我们来看一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具体内容,请大家看教材45页历史纵横一栏下面的两段内容,完成这样一张表格:权项归属产生权限立法权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行政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权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以上就是宪法的主要内容,这次宪法的出台对于法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1)使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2)共和派经过斗争掌握实权,包括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3)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后,作为其近邻的德意志状况又如何呢?德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但是这片土地却孕育出诸如黑格尔、贝多芬、西门子等人类文明史上的巨星,同时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发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是什么造成了德意志的深沉、伟大与悲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去追寻这个民族的伟大与悲剧共存的历史源头。
有一位学者这样写道:“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对,这就是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德意志的分裂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视频中就说了由于分裂,德国境内关卡林立,货币种类繁多,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0种,一个商人从柏林去瑞士,现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车程,当时却必须经过十个国家,兑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他所运货物的价值,这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竞争力的提高。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德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统一也成为大势所趋。
不过,这次统一有一个中心王朝和中心人物,即普鲁士和俾斯麦。
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重要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而它之所以成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核心还在于他的民族成分单一,主要是日耳曼民族。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中心人物即是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他在上台之时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他认为当前种种重大问题(德意志的统一)不是靠演说词和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而要靠铁与血,铁与血代表的即是武力。
俾斯麦推行强硬的军事政治,扩大军事力量,实行灵活的外交手腕,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的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发动对丹麦的战争,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分别由普奥占领。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邦联,以普鲁士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联建立。
1870年,普法战争,普鲁士战胜法国,普鲁士乘机兼并了南方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接受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
德意志帝国建立,结束了德意志长达952年的分裂局面,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
德意志的统一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德意志的统一是有着浓厚专制色彩的普鲁士王国领导的,这就使得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也被继承了下来,这点深刻影响着德国的政治制度。
为巩固德意志的统一和普鲁士的统治地位,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宪法的内容:国家的行政权是由皇帝和宰相掌握的,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宰相和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在军事和财政问题上有否决权,并且统率军队,任免军官,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宣战媾和。
宰相是政府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国家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未经其同意任何法律均为无效。
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这一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作用却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宪法还规定德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点和美国一样,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1871年宪法确立了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政体,但它在性质上是一部保留了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宪法。
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那么大家想一下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呢?前面我们学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近代君主立宪体制中,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
而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君主和宰相手中。
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说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其实只不过是将欧洲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拿来装点门面,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才是它的实质。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就是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
而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则是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统一是有军国主义传统的普鲁士容克地主领导的,统一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继承了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呢?从进步性来看1、它使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建立起来2、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这体现在:1、它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2、保留了君主制度,军国主义传统延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造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师: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前面我们学过的英国也是君主立宪制吧,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说过君主立宪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有两种,即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统而不治有实权的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掌握国家实际权力议会地位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权力巨大,但受皇帝控制;帝国议会作用较小政府产生及权力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由皇帝任命产生,对皇帝负责师:到此,我们将西方的几个重要国家英美法德的政体都学完了,各国由于具体的国情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政体,大家有没有感觉很混乱,分不清哪国究竟是什么政体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政体的比较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政体究竟是什么,所谓政体即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政治架构,具体表现为掌握国家不同权力的机关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国家有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