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参观心得(精选多篇)
- 格式:doc
- 大小:32.33 KB
- 文档页数:23
南沙港参观心得南沙港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重要港口,也是中国最大的沿海港口之一。
我有幸参观了南沙港,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南沙港的参观心得。
首先,南沙港的规模令人惊叹。
作为一个现代化港口,南沙港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占地面积广阔,码头数量众多。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大型集装箱船舶、散货船和油轮等各种类型的船只。
这些庞大的船只在南沙港的码头上停靠,货物被高效地装卸。
整个港口繁忙而有序,展现了中国海运业的发展实力。
其次,南沙港的物流运作非常高效。
港口内设有先进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货物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我看到集装箱在码头上被快速装卸,然后通过自动化输送系统运往仓库或陆运车辆。
这种高效的物流运作使得南沙港成为了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南沙港的环境保护工作也非常出色。
港口管理方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我看到港口周边有大片的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这些绿色空间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此外,南沙港还利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这些环保举措展示了南沙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南沙港不仅是一个港口,还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区。
南沙港周边有大量的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这些园区提供了优越的商务环境和便利的物流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沙港的综合性经济区模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的来说,参观南沙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最大的沿海港口之一,南沙港展示了中国海运业的强大实力和高效运作能力。
港口的规模庞大、物流运作高效、环境保护出色以及综合性经济区的发展模式,都使得南沙港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南沙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国内外贸易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南沙港参观心得南沙港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一个重要港口,也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
我有幸参观了南沙港,并深受其规模宏大、设施先进以及高效运营的印象。
首先,南沙港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
港区占地面积广阔,码头众多,能够容纳大量的船只。
我从观景台上俯瞰整个港区,只见码头林立,船只穿梭,犹如一座繁忙的城市。
据介绍,南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之一,年吞吐量达到数百万标准箱,为中国的外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南沙港的设施非常先进。
港区内配备了先进的起重设备、堆场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装卸作业和货物管理。
我看到许多巨型起重机在码头上快速运转,将集装箱从货船上卸下,并迅速装上卡车或火车,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此外,港区还建有现代化的仓库和冷链设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储存和保鲜需求。
再次,南沙港的运营效率令人赞叹。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南沙港采用了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了集装箱的快速追踪和定位,大大提高了货物的流转效率。
此外,港区还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港口运营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提高了整体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除了以上几点,南沙港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港区内设有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确保港口运营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港区还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的应用,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港口运营的碳排放。
总的来说,参观南沙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之一,南沙港不仅在规模、设施和运营效率方面具备优势,而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南沙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的外贸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南沙港参观心得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南沙港,这是一个世界级的现代化港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南沙港的参观心得:一、港口概况南沙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屿之一,占地面积超过130平方公里。
港口拥有多个码头,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货物装卸,包括集装箱、散货、液体货物等。
港口设施先进,配备了现代化的起重设备和物流系统,能够满足大规模的货物运输需求。
二、港口设施南沙港的设施非常完善,包括码头、仓库、堆场等。
码头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可以同时停靠多艘大型货船。
仓库和堆场则提供了充足的存储和堆放空间,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顺利运输。
此外,港口还配备了现代化的物流系统,能够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和运输。
三、物流运输南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港口,物流运输是其核心业务之一。
港口拥有多条铁路和公路连接线,可以与内陆各地和国际市场进行快速的货物运输。
此外,港口还提供了多种运输方式,包括海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四、环境保护南沙港注重环境保护,在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港口设施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排放。
此外,港口还建立了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大气、水质和噪音等环境指标,确保港口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五、发展前景南沙港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也在不断增加。
港口管理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港口的升级和扩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同时,港口还积极发展国际航运业务,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南沙港是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世界级港口,拥有先进的设施和完善的物流系统。
港口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南沙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观南沙港让我对中国港口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更加有信心。
港口参观心得范文
我最近参观了港口,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港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我对其中的运作流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我注意到港口的规模非常大,各种各样的货物在这里装卸。
从油轮到集装箱船,各种各样的船只在港口等待装货或卸货。
这让我感到印象深刻,因为我从未见过这么
多大型船只聚集在一个地方。
其次,港口的工作人员非常繁忙但组织有序。
每个人都在执行着不同的任务,有些在
装卸货物,有些在维护设施,有些在处理文档等等。
他们的工作效率让我佩服不已,
他们不仅要应对不断变化的货物和船只,还要与其他港口和公司合作,确保一切顺利
进行。
此外,港口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如起重机和自动化系统,使得装卸货物更快更
高效。
这些技术的运用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港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
参观港口让我意识到了港口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港口的
繁忙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这使我更加明白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总而言之,参观港口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启发性的经历。
我对港口的规模和运作流程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国际贸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参观将对我未来的
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码头作为国家重要的物流节点,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港口码头的运营模式、管理经验以及技术创新,我于近期参加了一次码头港口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在此次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过程1. 参观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码头港口的现场。
实地观察了港口的作业流程、设备设施以及运营管理。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码头港口的基本作业流程包括:船舶靠泊、装卸作业、货物堆存、船舶离泊等环节。
2. 交流学习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与码头港口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码头港口在运营管理、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码头港口在应对市场变化、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经验。
3. 体验实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码头港口的运营,我们亲身体验了装卸作业。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各种装卸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参与了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码头港口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他们在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三、心得体会1. 对港口码头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对港口码头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我了解到港口码头不仅是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也认识到码头港口在应对市场变化、提高服务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2. 体会到码头港口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在实践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码头港口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他们不畏艰辛,默默奉献,为保障港口码头的正常运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这使我更加敬佩他们的职业精神,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
3. 对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码头港口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自动化装卸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港口码头的运营效率。
这使我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推动港口码头发展的关键。
4. 对节能减排有了新的认识在交流学习中,我了解到码头港口在节能减排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南沙港参观心得南沙港是中国广州市的重要港口,位于珠江口东南侧的南沙群岛,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航运中心和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
我有幸参观了南沙港,并深刻体验了这个现代化港口的规模和运营模式。
以下是我对南沙港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南沙港的规模令人印象深刻。
整个港区占地面积广阔,码头众多,设施齐全。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船只,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等等。
这些船只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庞大,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此外,南沙港还拥有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使得货物的装卸效率非常高。
无论是集装箱的装卸还是散货的装卸,都能够迅速高效地完成,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南沙港的运营模式非常先进。
我了解到,南沙港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程可视化和实时监控。
这使得港口的运营更加高效和安全。
此外,南沙港还注重绿色环保,在港口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噪音和污染的治理,以及节能减排的措施。
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环境,也提升了港口的形象和竞争力。
再次,南沙港的国际化程度很高。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和货物。
南沙港作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与全球范围内的航运公司和物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这使得南沙港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也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参观南沙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速度和实力。
南沙港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航运中心,展现了中国航运业的强大实力和高度竞争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中国航运企业的标志,这些企业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让我对中国航运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之,参观南沙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沙港的规模、运营模式和国际化程度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成就。
我相信,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南沙港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港口心得体会港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节点,是国际贸易以及人员流动的重要枢纽之一。
这次我有幸参观了一个港口,并且对港口的规模、作业流程以及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次参观中,我收获颇多,也让我深感港口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首先,我对港口的规模和基础设施印象深刻。
这个港口拥有广阔的码头,可以停靠多艘大型商船和货船。
整个港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包括吊车、堆场、保税区等,能够为各种物品的进出口提供便利。
这个港口还拥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个环节的运作,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从这里我看到了现代港口所需的各种设施和技术,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个港口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对港口的作业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货船从港口进出,看到了各种吊车将货物卸下或装上船只。
这个港口的作业流程紧密有序,步调一致,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安排和调度。
我发现港口的整个作业流程需要许多人的合作和协调,包括码头工人、清关人员、物流公司以及船舶公司等等。
他们每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大家的配合才能使整个港口运营顺畅高效。
港口的作业流程也需要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技巧。
我看到各个环节的工人们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配戴着安全帽和其他防护设备。
他们专业、高效地操作着设备,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
另外,港口还设置了严格的安全检查和清关制度,以防止非法物品的进出口。
港口的安全措施使我感到港口不仅是一个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场所,更是一个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
最后,通过这次参观,我对港口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选择沿海地区建设港口,以便更好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港口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航运物流的优化以及环保问题的解决等等。
我相信港口将会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篇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国某著名码头,亲身感受了港口的繁忙景象和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
此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参观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港口的繁忙景象踏入码头,我被眼前的繁忙景象所震撼。
货轮穿梭,吊车忙碌,工人们各司其职,一派繁忙的景象。
港口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承担着货物运输、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多重任务。
在这里,我看到了我国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二、科技创新助力港口发展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码头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智能自动化装卸设备的应用,使得货物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辆在港口内穿梭,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码头在环保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
码头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排放达标;在港口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绿色环保理念在航运领域的深入实施。
四、人才培养助力港口发展码头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码头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此外,码头还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为港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企业文化助力港口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码头浓厚的文化氛围。
码头将“以人为本、诚信经营、追求卓越”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码头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六、感悟与体会通过此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的支撑。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1. 科技创新是推动航运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港口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2. 绿色环保是航运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南沙港参观心得南沙港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重要港口,位于珠江口东岸的南沙区。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南沙港不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之一。
我有幸参观了南沙港,并在此分享我的参观心得。
首先,南沙港的规模令人惊叹。
整个港区占地面积广阔,码头众多,设施齐全。
我参观了其中的几个码头,每个码头都有专门的货物装卸设备和仓储设施。
这些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起重机、堆高机还是自动化仓库,都展示了南沙港在物流装卸方面的先进技术和高效运营能力。
其次,南沙港的管理和服务也非常出色。
我注意到,港区内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协调各个码头的运营,并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顺利流转。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些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和监管,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南沙港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货物包装、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
另外,南沙港的国际化程度也非常高。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和货物。
南沙港与全球许多重要港口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航线网络和物流合作,实现了货物的快速、便捷运输。
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为南沙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此外,南沙港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港区内,我看到了一些环保设施,如垃圾分类回收站和污水处理设备。
南沙港还积极推动绿色运输和低碳物流,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举措体现了南沙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为其他港口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总的来说,参观南沙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南沙港在规模、管理、服务和国际化方面都展现了出色的水平。
我相信,南沙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做出更大的贡献。
港口参观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港口参观心得昨天上午9点多,我们公司的老总和分公司的两个经理带上我,一起去参观了广东中外运黄埔/东江舱码有限公司。
主要工作有,听取了码头负责人关于港口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参观了中控室和一些机械设备,大家交流了在管理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这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码头,它的吞吐量在去年达到了上百万标准箱,每天操作的标准箱可以达到上千个。
从这次参观中,我深刻认识到,港区管理和作业操作,最核心的问题是提高港区堆场的周转率,减少翻箱和渡柜的次数,要求三快,即“快装快卸快走”。
在参观的过程中,特别是参观他们的信息系统时,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作为资源性产业的港口行业,港区的人工管理操作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来自对作业的计划。
以前,我一直都认为,港口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其它系统一样,“以单证为主线,以费用为核心”。
其中,单证是业务的体现,费用是效益的体现。
一个公司的信息系统既要体现它的业务,又要体现它的效益,我认为这样的信息系统才是能够在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上有所作为的信息系统。
但是,自从参观后,我认为自己犯了大错。
作为资源型产业,业务单证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不存在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所以业务单证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港口的管理整体效率和效益才是最重要的。
那怎样体现港口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呢,我认为两个方面,一是港区堆场内货柜存堆放周转率;另一方面是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就不用我多说了。
我主要谈一下港区堆场内货柜存堆放周转率。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怎样计算堆场货柜周转率。
虽然这是一次短暂的参观历程,但是,我从中却受益匪浅。
希望有机会可以继续学习优良港口的先进管理水平和生产经验。
港口参观心得(2):为学习我国沿海城市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市“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5月21日至27日,市长梁黎明、副市长虞洁夫率领市咨询委、发改委、港务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口岸办、港务集团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一行13人,赴天津、青岛、大连三市学习考察港口及临港经济发展经验。
行前,梁黎明市长、虞洁夫副市长提出了考察学习的明确要求,参与考察学习的部门和单位对学习交流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这次学习考察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对我们这次学习考察,三市都非常重视,给予了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天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黄信国,青岛市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副市长胡绍军,大连市副市长孙广田、副市长邢忠良等三市领导会见了考察组或出席座谈会及陪同考察。
学习考察期间,梁黎明市长向三市介绍了舟山经济社会及港口发展的情况,促进了舟山与三市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短,行程安排紧凑,所到之处,亲眼目睹当地经济社会特别是港口经济的迅猛发展,切身感受三市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留下了深刻印象,带来了思想上的震撼。
这是一次学习经验之旅,是发现自身不足之旅,也是一次振奋精神之旅。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宣传了舟山,宣传了舟山港口发展,增进了舟山与三市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为进一步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三市港口发展的做法与经验此次考察,印象最深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港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市都把港口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核心位置,思路宽、定位高、气魄大、工作实、后劲足,呈现出建设大港口、集聚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宏大格局,态势迅猛,气势逼人。
总结三市的经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思路明确规划定位,大手笔推进港口开发建设。
三市以“得港口者得天下”的气魄和“先发展起来就是硬道理”的理念,大思路抓规划,大力度抓投入,大手笔抓项目。
一是明确港口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地位。
三市从城市整体、长远发展战略高度,定位港口发展,把港口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把港口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强调以港兴市、港城联动,并据此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层层明确,互动衔接,确立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港口发展站在城市发展的制高点上,大思路定位,大手笔建设,大力度推进。
二是确立具体的港口功能定位。
三市都提出要跳出地域限制,登高望远,定位港口发展的功能目标,迎接扑面而来的机遇和挑战。
如天津港,借助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东风,调整港口发展思路,定位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体港,环渤海地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
在大连,我们看到大连港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顺应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大势,将港口功能目标定位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六大中心”、“三大基地”和“四大系统”。
青岛港,发挥连接渤海与黄海、东海,沟通环渤海区域与长三角地区的有利条件,明确定位为我国沿海区域性中心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能源、原材料运输重要枢纽,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形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
三是大手笔、高强度推动港口开发建设。
三市港口面对发展机遇和竞争挑战,在超前谋划的基础上,高强度投入,超常规发展,打造港口发展强大的物质平台和基础支撑。
这方面,天津港堪称大手笔,投资540亿元建设12个港口项目和22个配套工程,港区总面积由3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正在全面建设的东疆港区,填海造陆面积达33平方公里,同步开挖形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布局一流的集装箱泊位和保税物流园区,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港区。
青岛港则集中力量,建设总通过能力达1.18亿吨的前湾新港区,其中集装箱泊位数达到28个,并在港区周边陆域建设与港口功能紧密配套、面积达5.7平方公里的临港加工区和物流园区,形成以深水集装箱泊位带动大项目、大工业园、大物流园的发展格局。
大连港正在投巨资建设七大核心功能区,其中的大窑湾港区将建设50个深水泊位,总吞吐能力超亿吨,并沿港区建设18平方公里的物流保税园区,大幅提升集装箱泊位能力和竞争力。
(二)大力培育核心企业和核心功能,掌握发展竞争主动权。
三市都非常注重培育实力强大的核心龙头企业和关系港口兴衰的核心功能。
在核心企业培育方面。
天津、青岛、大连的共同做法是:通过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支持,组建港口集团,做大做强港口集团这一核心企业,打造政府控制的港口开发运营核心实体。
借助港口集团这一平台,充分体现和落实政府对港口发展的战略意图,使港口更富活力,奠定港口区域竞争地位和优势,把握发展的控制力和主动权。
在考察中我们看到,三个港口的开发建设都是在政府支持下,由港口集团具体实施运作的。
如天津港集团,作为港口发展的主体,xx年政企分开组建以来,在市里强力支持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开放合作,滚动发展,成为拥有数百亿资产,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港口企业集团。
青岛港集团,在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下,资产由5亿元快速裂变增值到156亿元,拥有一流的集装箱、原油、铁矿、煤炭、散粮等码头,大陆港口规模最大的edt信息中心,全国港口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成为雄踞山东半岛、辐射南北两翼的港口企业集团。
大连港集团,同样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快速发展,。
现有资产200多亿元,拥有84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并拥有一大批港航基础设施及集疏运物流设施,牢牢掌控着大连港的开发运作,成为东北亚实力雄厚的港口企业。
在港口核心功能培育方面。
三港不约而同地都把集装箱码头建设作为港口开发的重中之重,从港口规划、合作伙伴、要素投入、腹地及市场开拓、陆域配套发展等方面谋划布局,竞相发展国际影响大、产业辐射广、综合效益好的集装箱泊位,营造港口核心竞争力。
这方面,无论是大连大窑湾港区正在建设的绵延数公里的集装箱深水泊位工程,还是青岛港前湾港区三国四方参与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宏大场面,还有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大开大合的集装箱泊位开发建设场景,都在告诉我们:三个港口投入巨资、结盟业界巨头,加快扩充集装箱泊位能力,正在抢占新一轮港口发展竞争的先机和主动权。
(三)实行开放发展策略,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
三市港口快速发展,很重要一条就是以完全开放的心态,向全国开放,向世界开放,互利互惠,合作多赢,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借助市场力量,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三市的做法是:合作对象上,以长远眼光和战略考虑,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著名码头运行商、航运巨头、大货主,实行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上,通过加快港口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或出让原有码头部分经营权,或组建股份公司合作建设码头,股份构成发展初期限于实力,让合作方控股,实力强大后,实行总体控股;合作内容上,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更看重引进先进的码头运营管理经验,开拓货源和航线,创新经营机制,快速提升港口等级水平。
如大连港引进了新加坡港务集团、马士基、中远、中海、日邮和现代货柜等国内外著名的航运巨头。
天津港已与招商局集团、迪拜港口世界公司、神华集团等合作,开发建设新的深水码头。
青岛港先后建立中外合资港口企业近20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特别是前湾集装箱港区,由世界第一的丹麦马士基公司、第二位的英国铁行集团、我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中远集团和青岛港集团“三国四方”战略结盟、强强联手开发经营,打破了此前我国港口多采用两方合作的方式,在国内外港口界引起很大震动,充分展示了开放发展的巨大成效。
(四)综合发挥港口优势,拉动临港大产业发展抓住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加速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的机会,发挥深水良港优势,积极发展积极发展临港大产业,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三市港口发展的又一成功经验。
如青岛市,高度重视发展与港口、海运关联度高的特色经济和相关工业产业,打造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等四大工业基地,每年全市工业产品集装箱进出量达300多万标箱,约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60%,依托港口布局的四大工业基地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港口经济和与之互动的工业经济成为支撑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
天津市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实现港区、港城联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天津港周围已形成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物流区等五大功能区,成为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主战场,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汽车及船舶、现代物流、涉港服务业等一批优势产业,港口周边区域成为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
同时,天津港正在拉开更宏伟的港口大产业发展格局,东疆港区30平方公里港口带动大产业开发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