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_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78
【高中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重难点解析一、水电离的影响因素(1)促进水电离的方式a. 升温例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升到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增加到。
(2)将100℃下的pH=8的Ba(OH)2溶液与的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b. 加入能水解的盐盐的水解是促进水的电离的(盐电离出的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另一离子得以积累而显一定的酸碱性)例2:25℃时,若水电离的cOH—为10-5mol/L,则此时溶液的pH为( )(双选)A.5 B.10 C.7 D.10(2)抑制水电离的方式加酸、加碱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
例3: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1×10-12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双选)A.12B.7C.6D.2二、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1)0.01mol/L的酸HA溶液的pH>2(即cH+<0.01),或0.01mol/L的碱AOH溶液的pH<12(即cOH-<0.01),说明HA或AOH在水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HA为弱酸,AOH为弱碱.(2)同pH的强酸、弱酸分别加入水稀释相同倍数,溶液的pH变化小的是弱酸,变化大的是强酸。
pH=a的强酸稀释10n倍,pH增加n个单位,稀释后pH=a+n;pH=a的弱酸稀释10n倍,pH增加小于n个单位,稀释后a<pH<a+n;pH=a的弱碱稀释10n倍,pH减少小于n个单位,稀释后a—n <pH<a;例4:pH=2的酸A、酸B稀释图像如下。
(1)若a=5时,则A为酸,B为酸(填强或弱),稀释前两者浓度cA cB(填>,<或=)(2)若a<5时,则A为酸,B为酸(填强或弱),A、B两者中酸性较强的是.(3)测定酸的正盐溶液的pH.(有弱才水解)如:酸HA对应的盐NaA溶液的pH=7,则HA为强酸;或pH>7,则HA为弱酸.三、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溶液的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强酸与弱酸溶液的分析(1)相同pH的强酸和弱酸相比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强酸。
第47讲盐类的水解[复习目标]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一般规律。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4.能利用水解常数(K h)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盐类水解原理及规律1.定义在溶液中由盐电离产生的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使溶液中c(H+)和c(OH-)发生变化,促进了水的电离。
3.特点(1)可逆:盐类的水解是可逆反应。
(2)吸热:盐类的水解可看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逆反应。
(3)微弱:盐类的水解程度很微弱。
4.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类型实例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溶液的酸碱性强酸强碱盐NaCl、NaNO3强酸弱碱盐NH4Cl、Cu(NO3)2强碱弱酸盐CH3COONa、Na2CO35.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用“”连接,且一般不标“↑”“↓”等状态符号。
(2)多元弱酸盐:分步书写,以第一步为主。
(3)多元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步完成。
(4)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①若水解程度不大,用“”表示。
②相互促进的水解程度较大的,书写时用“===”“↑”“↓”。
应用举例写出下列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化学选修4《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鲁科版化学选修4《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课标分析1.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2. 课程标准解读:第一句的行为动词为“知道”“了解”,意为“学生能够描述出、说出、辨认出、区分出、比较出”就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基本要求。
这部分内容以化学反应中可逆反应、化学平衡为基础,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原有认识能在这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水的电离教学把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都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说,水的电离的原理是学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及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对测定溶液pH的方法的要求层级相对提高,对于pH的计算,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能够进行简单计算”,那么在这个要求下,结合高考考点要求,将pH计算分为4类进行计算。
另外,通过课下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要让学生体验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材分析第1课时主要解决3个问题: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H+]与[O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
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 - ,而是其中的[H+]> [OH -];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H+]< [OH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 -,而是[H+]= [OH -],最终引领学生理清溶液中H+浓度与OH -浓度的关系,明白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高二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测试一、选择题: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Mg2+、SO42-、Cl-B.Ba2+、K+、OH-、NO3-C.Al3+、Cu2+、SO42-、Cl-D.Na+、Ca2+、Cl-、AlO2-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H2COOHB.Cl2C.NH4HCO3D.SO24、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5、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6、当固体AgCl放在较浓的KI溶液中振荡时,则部分AgCl转化为AgI,原因是:A. AgI比AgCl稳定B. 碘氧化性比氯弱C. I-的还原性比Cl-强D. 溶解度AgI<AgCl7、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mol·L-1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混合液中[CN-]<[Na+],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Na+]>[CN-]>[OH-]>[H+] B.[HCN]+[CN-]=0.04 mol·L-1 C.[Na+]+[H+]=[CN-]+[OH-] D.[CN-]>[HCN]8、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4、③NaHSO4、④Na2S中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④>③=②B ④=①>③>②C 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A. Na2CO3B. NH4HCO3C. NaHCO3D. NaHSO410、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H2O ③NH4Cl固体④CH3COONa固体⑤NaNO3固体⑥KCl溶液A.②④⑥B.①②C.②③⑤D.②④⑤⑥11、在含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的颜色:A. 变蓝色B. 变深C. 变浅D. 不变12、弱酸HY溶液的pH=3.0,将其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范围是(已知: lg5=0.7 ):A. 3.0-3.3B. 3.3-3.5C. 3.5-4.0D. 3.7-4.3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碳OH-+CO2 =HCO3-B. 亚硫酸氢铵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SO3-+OH-=SO32-+H2OC. 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 =Cl-+ClO-+2H+D. 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14、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不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1mol/L氢氰酸溶液的pH约为3B. NaCN溶于水显碱性。